此時的樓緩,麵上正洋溢著如沐春風的笑容,從外麵射來的一縷晨光,正好在他麵上,讓他半邊身體都沐浴在金輝當中,整個人似乎是多上了一股神聖的氣息。
“原來是趙國上卿來啦,快快請進!”
黃歇剛剛起身,身為東道主的樂毅早已是迎了上去。
樓緩見之輕輕抬腿,快進來半步,然後一臉笑意道:“趙國上卿,好你個燕國上將軍,你這是在奚落我啊!”
明眼人都看得出,樓緩與樂毅兩人不僅是熟悉,更是私教不錯。
樂毅似乎是想到了什麽,哂然一笑:“哈哈,這可是你提醒我的,否則我又豈能想到這裏來,不管是丞相也罷,上卿也罷,都不可更改你樓緩之才也!”
說話間,已是彎腰行禮。
樓緩跟著拱手道:“哈哈,這話我愛聽!”
他們兩人的啞謎,黃歇算是徹底聽明白了。
原來是這樓緩曾為趙國上卿,之後為秦國丞相,如今又成趙國上卿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皆在幾年之間展現。
兩人寒暄過後,俱是望向黃歇,尤其是樓緩更是說道:“擾人清夢,擾人清夢啊,為了趕上外交令,我可是兩日沒睡過好覺,本想今日多睡一會兒,沒想這位燕國的上將軍這麽著急,就找上你我了!”
驛館廳中,三張長案圍城一個圈,楚趙燕三國使者各坐一張,各執一方,正如三國之形勢。在黃歇的左邊乃是樂毅,在右邊乃是樓緩。
聽到樓緩之語,黃歇微微轉頭笑著說道:“覺是沒有好覺了,不過這也足以說明,燕王對於我出使之事,是格外的上心。”
話落,再望向樂毅:“凡此天下諸國者,多是上將軍主外,主戰;丞相相國主內,主外事。可我聽說燕國偏偏相反,樂毅雖為上將軍,但主持變法,訓練新軍,國內國政,俱由上將軍把持,而丞相郭隗者,則長於縱橫。”
“我等二人,分為趙楚而來,於燕而言乃外事,可令人奇怪的是,這外事偏偏派遣了上將軍這個內臣前來,這是不是已經表明了燕王的一種態度呢!”
聽到黃歇說罷,樂毅與樓緩皆是一愣,隨即又大笑起來。
派遣外臣,說明燕王就此外事要與兩位使者商討,或是討價還價一番,派遣內臣,說明燕王對於聯盟之事,早已沒有異議,剩下的就是如何派兵,派兵多少的事了。
這黃歇可真是機靈,僅憑此就能道出燕王之心。
樓緩笑指樂毅道:“這剛一見麵,燕王之心就被楚國使者說破,不知作為燕王臣子的上將軍,又會對我等有何說辭呢?”
樂毅略微沉思,望著黃歇之時眸子裏早已閃過一絲欣賞。
曾幾何時,他也同樣如此年少,他也同樣如此聰慧過人。
“聞之楚王以一弱冠少年為使者,我曾的確存有輕視之心,如今得見皆是吾淺見了,多有失禮之處,還請使者多多擔待。”
樂毅不說場麵的話,也不喜歡說違心的話,聰明如他必然清楚,違心場麵皆不可長久,唯有實力方可持之以恆。
說過之後,還不忘坐而拱手,以示賠罪。
黃歇似是感受到了他的真誠,也立即迴話道:“世間宛如大江,世間之人宛如江上一葉葉扁舟,大江自西向東而流,我等扁舟豈能不受這俗世洪流的影響,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上將軍卻自有一份定力,能讓水流暫停的定力。”
這就是黃歇對樂毅的評價,也是這位燕國上將軍所給他的感覺,雖接觸不多,但這位燕國上將的能力,已讓他感受了一些。
樂毅聽後,先是思索,再接著鄭重點頭道:“洪流能否停不好說,我隻願自己能停歇,哪怕那麽分毫。”
話落,高舉酒爵,三人共飲一爵。
“我看上將軍與外交令頗有惺惺相惜之感,不過這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機會,我等今日聚於此處,乃是為國事,為六國抗秦之大事。燕王之心剛才外交令俱已點破,上將軍索性不如對我等名言?”
樓緩一番言語,又將眾人拉了迴來。
樂毅微微搖頭,接著又長歎一口氣,似有頗為無奈之感:“楚王精通縱橫之策,又有楚外交令此等英才為之號令,可以說已將我燕國逼入絕地,非秦則楚,兩位以為此時此刻,我燕國還有所選擇的餘地嗎?”
他這樣說其實是已經應承了六國謀秦之事,接下來所要思慮的就是出兵多少,所為何慮了。
“外交令言之有理,世事如大江,你我俱是在這江中,縱然你不往前行,也會裹挾著你向前,此乃天下變化之道,不可不察也,也非是楚王裹挾燕國,乃是世事在裹挾你燕國,難道你燕國不出兵,就能製得住秦人東進的步伐嗎?”
說話者,乃趙國上卿樓緩。
說罷之後,他將爵中美酒一飲而盡,又繼續道:“秦人誌在天下,離燕不遠矣!”
樓緩曾在秦國為相,他深知秦自孝公變法以來,就一直謀求著東出之心,秦王嬴駟當是如此,秦王嬴蕩當是如此,如今的秦王嬴稷更是如此,秦國上下,人人皆有此心,秦之威脅,乃天下之盛。
對於他的話,樂毅似乎是並不認同,隻見他搖了搖頭道:“秦人距趙近,可距我燕遠矣,縱橫之道,長於遠交近攻是也,上行身為縱橫名士,豈能不知此理,如此說話,不過是讓我王盡快答應而已。”
這時候,他又望向楚國使者黃歇:“天下雖人人皆知秦人之禍,然六國謀秦卻是各有所求也,非一個抗秦所能言得。”
“我曾聞之秦有攻伐魏國之心,魏國若不抗秦,則秦必來;秦之東出,必臨韓,昔年韓失宜陽武遂,便是此理,也因此韓若是不抗秦,則必被秦所攻。”
“再有楚國者,有楚王雄才大略,對內變法以強國,舉薦賢能,任用外國名士公子,以為其謀,對外血戰於秦,絲毫不退半步,足以見之其雄心,因此楚王抗秦,又不同於諸國,楚王抗秦乃是爭霸也。”
到這裏,樂毅再一轉頭,徑直望向一旁的樓緩:“我再說趙國,趙君雍者,雖以君而自居,但其謀略之強,足以當王也,如此作為,實乃暗藏爭霸之心也。此為趙國之攻秦之心,幾同於楚也。”
“如此,我再說齊,齊之國當為連橫,卻行縱橫之事,何也,交好諸國而不受攻伐也,再者齊王地心高氣傲,欲效仿齊桓公尊襄夷之舉,已成霸主,此便是齊國攻燕之理。”
話到這裏,樂毅頓了頓:“今有我燕,雖未有稱霸之心,但亦是有聯合天下諸國之意,此便是我燕國攻秦之心,因此……”
話到這裏,樂毅徹底不說了。
因為麵前端坐的這兩人俱是聽明白了。
天下六國,正中間的兩個是真的為了抗秦,北邊和南邊的兩個是都有稱雄爭霸的意圖,而東邊的兩個都有維係朋友圈的意圖。
那現在樂毅的話就很明白,趙楚兩國到底會入誰的朋友圈呢。
樓緩笑而不語,隻是望向黃歇。
因為他很清楚,黃歇比他更想要說服燕國,這個難以迴答的問題,就交給黃歇去吧。
更何況,以黃歇的身份立場還好迴答一些,樂毅所要聽的也正是楚國使者的迴答,至於他這個趙國使者其實並不重要。
黃歇望著兩人,知道壓力都在自己的身上。
忽然間,他想到要說什麽呢。
“一則一山不容二虎,二則遠交近攻是也,燕王上將軍有何擔心?”
樂毅聽後,先是一思,其後大笑起來。
“使者之言,正是吾之所欲也。”
一山不容二虎,乃是在說楚王要稱霸,齊王要稱霸,楚齊之間必然不會和和睦睦。遠交近攻,則是在說燕國在遠,齊國在近。
他這一番話不僅給了樂毅答案,也表現出了楚國的態度。
“上將軍可還滿意?”
樓緩出聲問道。
“滿意,當然是滿意。”
……
“原來是趙國上卿來啦,快快請進!”
黃歇剛剛起身,身為東道主的樂毅早已是迎了上去。
樓緩見之輕輕抬腿,快進來半步,然後一臉笑意道:“趙國上卿,好你個燕國上將軍,你這是在奚落我啊!”
明眼人都看得出,樓緩與樂毅兩人不僅是熟悉,更是私教不錯。
樂毅似乎是想到了什麽,哂然一笑:“哈哈,這可是你提醒我的,否則我又豈能想到這裏來,不管是丞相也罷,上卿也罷,都不可更改你樓緩之才也!”
說話間,已是彎腰行禮。
樓緩跟著拱手道:“哈哈,這話我愛聽!”
他們兩人的啞謎,黃歇算是徹底聽明白了。
原來是這樓緩曾為趙國上卿,之後為秦國丞相,如今又成趙國上卿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皆在幾年之間展現。
兩人寒暄過後,俱是望向黃歇,尤其是樓緩更是說道:“擾人清夢,擾人清夢啊,為了趕上外交令,我可是兩日沒睡過好覺,本想今日多睡一會兒,沒想這位燕國的上將軍這麽著急,就找上你我了!”
驛館廳中,三張長案圍城一個圈,楚趙燕三國使者各坐一張,各執一方,正如三國之形勢。在黃歇的左邊乃是樂毅,在右邊乃是樓緩。
聽到樓緩之語,黃歇微微轉頭笑著說道:“覺是沒有好覺了,不過這也足以說明,燕王對於我出使之事,是格外的上心。”
話落,再望向樂毅:“凡此天下諸國者,多是上將軍主外,主戰;丞相相國主內,主外事。可我聽說燕國偏偏相反,樂毅雖為上將軍,但主持變法,訓練新軍,國內國政,俱由上將軍把持,而丞相郭隗者,則長於縱橫。”
“我等二人,分為趙楚而來,於燕而言乃外事,可令人奇怪的是,這外事偏偏派遣了上將軍這個內臣前來,這是不是已經表明了燕王的一種態度呢!”
聽到黃歇說罷,樂毅與樓緩皆是一愣,隨即又大笑起來。
派遣外臣,說明燕王就此外事要與兩位使者商討,或是討價還價一番,派遣內臣,說明燕王對於聯盟之事,早已沒有異議,剩下的就是如何派兵,派兵多少的事了。
這黃歇可真是機靈,僅憑此就能道出燕王之心。
樓緩笑指樂毅道:“這剛一見麵,燕王之心就被楚國使者說破,不知作為燕王臣子的上將軍,又會對我等有何說辭呢?”
樂毅略微沉思,望著黃歇之時眸子裏早已閃過一絲欣賞。
曾幾何時,他也同樣如此年少,他也同樣如此聰慧過人。
“聞之楚王以一弱冠少年為使者,我曾的確存有輕視之心,如今得見皆是吾淺見了,多有失禮之處,還請使者多多擔待。”
樂毅不說場麵的話,也不喜歡說違心的話,聰明如他必然清楚,違心場麵皆不可長久,唯有實力方可持之以恆。
說過之後,還不忘坐而拱手,以示賠罪。
黃歇似是感受到了他的真誠,也立即迴話道:“世間宛如大江,世間之人宛如江上一葉葉扁舟,大江自西向東而流,我等扁舟豈能不受這俗世洪流的影響,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上將軍卻自有一份定力,能讓水流暫停的定力。”
這就是黃歇對樂毅的評價,也是這位燕國上將軍所給他的感覺,雖接觸不多,但這位燕國上將的能力,已讓他感受了一些。
樂毅聽後,先是思索,再接著鄭重點頭道:“洪流能否停不好說,我隻願自己能停歇,哪怕那麽分毫。”
話落,高舉酒爵,三人共飲一爵。
“我看上將軍與外交令頗有惺惺相惜之感,不過這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機會,我等今日聚於此處,乃是為國事,為六國抗秦之大事。燕王之心剛才外交令俱已點破,上將軍索性不如對我等名言?”
樓緩一番言語,又將眾人拉了迴來。
樂毅微微搖頭,接著又長歎一口氣,似有頗為無奈之感:“楚王精通縱橫之策,又有楚外交令此等英才為之號令,可以說已將我燕國逼入絕地,非秦則楚,兩位以為此時此刻,我燕國還有所選擇的餘地嗎?”
他這樣說其實是已經應承了六國謀秦之事,接下來所要思慮的就是出兵多少,所為何慮了。
“外交令言之有理,世事如大江,你我俱是在這江中,縱然你不往前行,也會裹挾著你向前,此乃天下變化之道,不可不察也,也非是楚王裹挾燕國,乃是世事在裹挾你燕國,難道你燕國不出兵,就能製得住秦人東進的步伐嗎?”
說話者,乃趙國上卿樓緩。
說罷之後,他將爵中美酒一飲而盡,又繼續道:“秦人誌在天下,離燕不遠矣!”
樓緩曾在秦國為相,他深知秦自孝公變法以來,就一直謀求著東出之心,秦王嬴駟當是如此,秦王嬴蕩當是如此,如今的秦王嬴稷更是如此,秦國上下,人人皆有此心,秦之威脅,乃天下之盛。
對於他的話,樂毅似乎是並不認同,隻見他搖了搖頭道:“秦人距趙近,可距我燕遠矣,縱橫之道,長於遠交近攻是也,上行身為縱橫名士,豈能不知此理,如此說話,不過是讓我王盡快答應而已。”
這時候,他又望向楚國使者黃歇:“天下雖人人皆知秦人之禍,然六國謀秦卻是各有所求也,非一個抗秦所能言得。”
“我曾聞之秦有攻伐魏國之心,魏國若不抗秦,則秦必來;秦之東出,必臨韓,昔年韓失宜陽武遂,便是此理,也因此韓若是不抗秦,則必被秦所攻。”
“再有楚國者,有楚王雄才大略,對內變法以強國,舉薦賢能,任用外國名士公子,以為其謀,對外血戰於秦,絲毫不退半步,足以見之其雄心,因此楚王抗秦,又不同於諸國,楚王抗秦乃是爭霸也。”
到這裏,樂毅再一轉頭,徑直望向一旁的樓緩:“我再說趙國,趙君雍者,雖以君而自居,但其謀略之強,足以當王也,如此作為,實乃暗藏爭霸之心也。此為趙國之攻秦之心,幾同於楚也。”
“如此,我再說齊,齊之國當為連橫,卻行縱橫之事,何也,交好諸國而不受攻伐也,再者齊王地心高氣傲,欲效仿齊桓公尊襄夷之舉,已成霸主,此便是齊國攻燕之理。”
話到這裏,樂毅頓了頓:“今有我燕,雖未有稱霸之心,但亦是有聯合天下諸國之意,此便是我燕國攻秦之心,因此……”
話到這裏,樂毅徹底不說了。
因為麵前端坐的這兩人俱是聽明白了。
天下六國,正中間的兩個是真的為了抗秦,北邊和南邊的兩個是都有稱雄爭霸的意圖,而東邊的兩個都有維係朋友圈的意圖。
那現在樂毅的話就很明白,趙楚兩國到底會入誰的朋友圈呢。
樓緩笑而不語,隻是望向黃歇。
因為他很清楚,黃歇比他更想要說服燕國,這個難以迴答的問題,就交給黃歇去吧。
更何況,以黃歇的身份立場還好迴答一些,樂毅所要聽的也正是楚國使者的迴答,至於他這個趙國使者其實並不重要。
黃歇望著兩人,知道壓力都在自己的身上。
忽然間,他想到要說什麽呢。
“一則一山不容二虎,二則遠交近攻是也,燕王上將軍有何擔心?”
樂毅聽後,先是一思,其後大笑起來。
“使者之言,正是吾之所欲也。”
一山不容二虎,乃是在說楚王要稱霸,齊王要稱霸,楚齊之間必然不會和和睦睦。遠交近攻,則是在說燕國在遠,齊國在近。
他這一番話不僅給了樂毅答案,也表現出了楚國的態度。
“上將軍可還滿意?”
樓緩出聲問道。
“滿意,當然是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