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城者,燕國都是也。
自楚國使者黃歇離開臨淄,已有整整一月,方今才是抵達薊城之外。
站在此處,足見薊城之宏偉。
昔年周武王分封天下,以宗室姬奭以公,封為燕地,在此間立下燕國,自此之後這天下才有姬姓燕氏者。
時光荏苒,如今七百年過去,世間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初被周武王分封的那些公伯們,絕大多數都泯然與這個大爭之世,唯有的一個宋國和衛國,也隻能是苟延殘喘罷了,唯有燕國,這個古老的國度,依舊是戰國七雄之一。
遠處的薊城,土黃色的城牆宛如一條黃龍,盤踞在大川之上,城牆上墨色的城樓以及箭塔,無不透露出滄桑。
它遠沒有臨淄的繁華,更沒有鹹陽的嶄新,也不如大梁的富饒,郢都的廣闊,但是它古老,它堅守著它的傳承,一直到了今朝。
正午之下的薊城,正是一副別樣的景致。
自三家分晉,天下進入戰國時代,其後魏文侯的變法,更是掀起了大爭之世,讓這個本就不太平的世界,爭的更加火熱、更加殘酷起來。
從魏國到齊國,從齊國到秦國,從秦國到趙國,諸國都在變法,沒有跟上時代的燕國,差點被戰國所逃脫,南邊強大起來的鄰居齊國,一戰攻破的燕國國都,誅殺了燕國燕王。
是燕職、當今的燕王在這危難之中即位,他以郭隗為師,任用賢能,修養於民,以魏人樂毅為上將軍,主持燕國變法,磨練新軍。
時至今日,可以說燕國煥然一新也不為過。
站在薊城之外,黃歇一下子想到了許多。
他本可以在十日之前,就抵達薊城,可一封信讓他放緩了腳步,他要在這裏等一個人,等著他一起入薊城,一起麵燕往。
給他書信的那個人是魏國的上將軍公孫喜,此番六國攻秦之事,除過楚王之外,就屬魏國最是上心了,而他要等待的那個人名為樓緩。
若是細說起此人來,可以說是大有來頭。
樓緩者,本為趙國臣子,當年趙君胡服騎射、變法強國都有他的身形,學於法家之道,又長於縱橫之策,也是天下間出了名的策士。
當年秦悼武王在洛邑絕臏而亡,是趙國的臣子樓緩一路入薊城,護送著嬴稷母子二人順利到達鹹陽即位,在這之後並順利的成為了秦國的丞相。
後來隨著秦太後逐漸掌權,才罷黜了樓緩的丞相,任用在季君之亂中立下大功的魏冉為丞相,自此秦國也開始了被“四貴”所統治的局麵。
終於,平靜許久的大道之上,起了一陣灰塵。
隱約當中,聽得馬蹄作響,黃歇遙遙望去,隻見那是兩輛馬車而來,一輛裝載著貨物,一輛則是拉著人,馬策左右各有兩個騎士,每人牽著兩匹馬。
長途出行,全靠馬力。
因此為了趕時間,富貴人家都會多牽幾匹馬,輪流負重,既能盡快的趕快,又能讓馬兒不至於太累。
黃歇算了算日子,在今日趕來又有如此之陣仗,有可能就是了趙國使者樓緩。
“先生,我聽說趙人學於胡人,善於馬術,且看那騎士各個皆是深知馬性之人,還有在看那幾匹馬,俱是北地好馬,多有趙人之風!”
旁邊說話者,乃是一老漢。
此乃黃歇仆從,本為齊人,年輕時曾遊走於天下,黃歇見及他見多識廣,便留在了身邊為己用。
黃歇微微頷首:“即是如此,那該派人前去確認一下!”
這話音剛剛才落下,就見得官道之上,塵土飛揚,一飛騎火速朝這邊而來,之間他雙手緊握韁繩,雙腿僅僅夾著馬腹,身體上下起伏,似與那馬兒一致。
速度不僅是快,更是有一種獨特的節奏。
黃歇雖不通馬術,但也能知此人馬術非同小可。
轉眼間之間,就到了麵前,馬兒剛剛停住,就見得騎士已是跳在麵前,握著韁繩拱手而道:“敢問可是楚國外交令黃歇?”
黃歇一把推開左右,上前一步,走至那騎士身前:“不錯,正是黃歇,可是趙國上卿樓緩來了!”
騎士點頭道:“正是我趙國上卿,外交令且等。”
話落,再度翻身上馬而去。
那騎士到了馬車旁後,念叨了幾句,那馬車繼續開動,朝著黃歇駛來,就在快要到跟前時,黃歇抬步而去,馬車停下,當中有一位男子落了下去。
且看他怎生一副模樣,身長八尺,氣度雍容,已過而立卻不及不惑,下頜長須飄然,身上白衣鮮豔,足下是玄色長靴,腰間是敗於腰帶,眉眼修長,鼻梁硬挺,模樣是十分出眾。
此人少年之時,便為趙雍之臣,一直受到重用,而立之年,又為秦國丞相,如今再又到趙國為官,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的典範了,天下有識之士無不向往能如他這般,學以致用。
不待黃歇說話,樓緩搶先行禮道:“樓緩拜見外交令,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從未想到外交令是如此年少,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他語氣溫和,聲音沉穩,聽他說話真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黃歇微微一笑道:“我曾在楚國時,就早聞先生之名,今日得見先生,才是真正的榮幸!”
樓緩聞之大笑起來:“哎,自公孫喜入我邯鄲,我便稟於君上,我趙亦要連天下而抗秦也,便自願領命前往薊城,以期說與楚王,好在這緊趕慢趕之下,終於是得見了楚國使者,使者就等了吧?”
黃歇搖搖頭:“我前日方到,不算久等,況且倘若西上卿不來,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說與燕王呢!”
對於燕趙之地,黃歇極少來,對於燕趙之臣,黃歇也不甚熟悉。倒是聽說這趙國樓緩,常行走與趙燕之間,與郭隗、鄒衍、樂毅之人為之友。
黃歇雖自信縱然獨自入薊城,也一樣能說動燕王,可畢竟是國事為重,能穩妥一些還是穩妥一些。
聽到黃歇的話,樓緩笑著搖了搖頭:“外交令太過謙虛了,我雖遠在北地,但亦是聽說楚王雄才大略、善於縱橫是也,今六國謀秦之事,已成於五國,燕王早已沒有選擇的餘地,不管是任誰來說,燕王必然會連秦也!”
樓緩不愧是老策士,對於天下的形勢是了解頗多,隻一番話就道出了燕王現在的處境。
黃歇略微思付後,不再打算與他客套:“即若如此,那上卿又何必一路趕來呢?”
將連燕一事說的這麽簡單,那樓緩這一路趕過來,當然不會是隻為了說服燕王這麽簡單,肯定還會有其餘的目的,而且很有可能這麽目的就是他。
聞言,樓緩一雙眸子緊盯著黃歇:“外交令可真是快人快語,看來什麽事情都是瞞不過外交令,不錯,我此來隻有一個目的,聞之楚王有親自率軍之心,不知此番對於攻破函穀關,可有幾分勝算?”
黃歇想了想後,直接反問起來:“此番謀秦,我楚出兵十五萬,韓魏齊三國各為十萬,其四十五萬是也,破函穀關者非兵多將廣不可為,是勝是負不還是要看趙國出兵幾何呢?”
六國謀秦,對韓魏而言,謀秦隻有一事,那就是勝利,而對於趙國而言,則思慮就很多的,大勝秦國好處不多,而且還大利於魏。身為趙國臣子的樓緩,勢必要做一個權衡利弊,知道楚王的決心對趙國非常重要。
“哈哈,今時今日我方之,楚王不僅謀於縱橫,更是知人善用也,能以外交令為楚國使者。我來之前,君上早有交代,若燕能出兵十萬,我趙亦當如此!”
趙國出兵十萬!
對於此,黃歇是早有所料,至於樓緩為何要強調要讓燕國也出兵十萬,全是因為趙與燕有中山之爭,燕國強對趙不利,趙強對燕也一樣不好。更甚至要不是這些年燕國一直暗中支持中山,中山早就別趙國滅了。
這也是樓緩此行的目的之一。
“其一,我王謀秦,有必勝之決心;其二,此去入薊城,便是為燕王十萬大軍而去!”
黃歇直接迴話道。
謀秦則必勝,這是楚王親口之言,他沒做絲毫隱瞞盡皆道出。
樓緩微微思索後笑了起來:“如此,就請外交令一道入薊城吧?”
“可!”
自楚國使者黃歇離開臨淄,已有整整一月,方今才是抵達薊城之外。
站在此處,足見薊城之宏偉。
昔年周武王分封天下,以宗室姬奭以公,封為燕地,在此間立下燕國,自此之後這天下才有姬姓燕氏者。
時光荏苒,如今七百年過去,世間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初被周武王分封的那些公伯們,絕大多數都泯然與這個大爭之世,唯有的一個宋國和衛國,也隻能是苟延殘喘罷了,唯有燕國,這個古老的國度,依舊是戰國七雄之一。
遠處的薊城,土黃色的城牆宛如一條黃龍,盤踞在大川之上,城牆上墨色的城樓以及箭塔,無不透露出滄桑。
它遠沒有臨淄的繁華,更沒有鹹陽的嶄新,也不如大梁的富饒,郢都的廣闊,但是它古老,它堅守著它的傳承,一直到了今朝。
正午之下的薊城,正是一副別樣的景致。
自三家分晉,天下進入戰國時代,其後魏文侯的變法,更是掀起了大爭之世,讓這個本就不太平的世界,爭的更加火熱、更加殘酷起來。
從魏國到齊國,從齊國到秦國,從秦國到趙國,諸國都在變法,沒有跟上時代的燕國,差點被戰國所逃脫,南邊強大起來的鄰居齊國,一戰攻破的燕國國都,誅殺了燕國燕王。
是燕職、當今的燕王在這危難之中即位,他以郭隗為師,任用賢能,修養於民,以魏人樂毅為上將軍,主持燕國變法,磨練新軍。
時至今日,可以說燕國煥然一新也不為過。
站在薊城之外,黃歇一下子想到了許多。
他本可以在十日之前,就抵達薊城,可一封信讓他放緩了腳步,他要在這裏等一個人,等著他一起入薊城,一起麵燕往。
給他書信的那個人是魏國的上將軍公孫喜,此番六國攻秦之事,除過楚王之外,就屬魏國最是上心了,而他要等待的那個人名為樓緩。
若是細說起此人來,可以說是大有來頭。
樓緩者,本為趙國臣子,當年趙君胡服騎射、變法強國都有他的身形,學於法家之道,又長於縱橫之策,也是天下間出了名的策士。
當年秦悼武王在洛邑絕臏而亡,是趙國的臣子樓緩一路入薊城,護送著嬴稷母子二人順利到達鹹陽即位,在這之後並順利的成為了秦國的丞相。
後來隨著秦太後逐漸掌權,才罷黜了樓緩的丞相,任用在季君之亂中立下大功的魏冉為丞相,自此秦國也開始了被“四貴”所統治的局麵。
終於,平靜許久的大道之上,起了一陣灰塵。
隱約當中,聽得馬蹄作響,黃歇遙遙望去,隻見那是兩輛馬車而來,一輛裝載著貨物,一輛則是拉著人,馬策左右各有兩個騎士,每人牽著兩匹馬。
長途出行,全靠馬力。
因此為了趕時間,富貴人家都會多牽幾匹馬,輪流負重,既能盡快的趕快,又能讓馬兒不至於太累。
黃歇算了算日子,在今日趕來又有如此之陣仗,有可能就是了趙國使者樓緩。
“先生,我聽說趙人學於胡人,善於馬術,且看那騎士各個皆是深知馬性之人,還有在看那幾匹馬,俱是北地好馬,多有趙人之風!”
旁邊說話者,乃是一老漢。
此乃黃歇仆從,本為齊人,年輕時曾遊走於天下,黃歇見及他見多識廣,便留在了身邊為己用。
黃歇微微頷首:“即是如此,那該派人前去確認一下!”
這話音剛剛才落下,就見得官道之上,塵土飛揚,一飛騎火速朝這邊而來,之間他雙手緊握韁繩,雙腿僅僅夾著馬腹,身體上下起伏,似與那馬兒一致。
速度不僅是快,更是有一種獨特的節奏。
黃歇雖不通馬術,但也能知此人馬術非同小可。
轉眼間之間,就到了麵前,馬兒剛剛停住,就見得騎士已是跳在麵前,握著韁繩拱手而道:“敢問可是楚國外交令黃歇?”
黃歇一把推開左右,上前一步,走至那騎士身前:“不錯,正是黃歇,可是趙國上卿樓緩來了!”
騎士點頭道:“正是我趙國上卿,外交令且等。”
話落,再度翻身上馬而去。
那騎士到了馬車旁後,念叨了幾句,那馬車繼續開動,朝著黃歇駛來,就在快要到跟前時,黃歇抬步而去,馬車停下,當中有一位男子落了下去。
且看他怎生一副模樣,身長八尺,氣度雍容,已過而立卻不及不惑,下頜長須飄然,身上白衣鮮豔,足下是玄色長靴,腰間是敗於腰帶,眉眼修長,鼻梁硬挺,模樣是十分出眾。
此人少年之時,便為趙雍之臣,一直受到重用,而立之年,又為秦國丞相,如今再又到趙國為官,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的典範了,天下有識之士無不向往能如他這般,學以致用。
不待黃歇說話,樓緩搶先行禮道:“樓緩拜見外交令,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從未想到外交令是如此年少,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他語氣溫和,聲音沉穩,聽他說話真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黃歇微微一笑道:“我曾在楚國時,就早聞先生之名,今日得見先生,才是真正的榮幸!”
樓緩聞之大笑起來:“哎,自公孫喜入我邯鄲,我便稟於君上,我趙亦要連天下而抗秦也,便自願領命前往薊城,以期說與楚王,好在這緊趕慢趕之下,終於是得見了楚國使者,使者就等了吧?”
黃歇搖搖頭:“我前日方到,不算久等,況且倘若西上卿不來,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說與燕王呢!”
對於燕趙之地,黃歇極少來,對於燕趙之臣,黃歇也不甚熟悉。倒是聽說這趙國樓緩,常行走與趙燕之間,與郭隗、鄒衍、樂毅之人為之友。
黃歇雖自信縱然獨自入薊城,也一樣能說動燕王,可畢竟是國事為重,能穩妥一些還是穩妥一些。
聽到黃歇的話,樓緩笑著搖了搖頭:“外交令太過謙虛了,我雖遠在北地,但亦是聽說楚王雄才大略、善於縱橫是也,今六國謀秦之事,已成於五國,燕王早已沒有選擇的餘地,不管是任誰來說,燕王必然會連秦也!”
樓緩不愧是老策士,對於天下的形勢是了解頗多,隻一番話就道出了燕王現在的處境。
黃歇略微思付後,不再打算與他客套:“即若如此,那上卿又何必一路趕來呢?”
將連燕一事說的這麽簡單,那樓緩這一路趕過來,當然不會是隻為了說服燕王這麽簡單,肯定還會有其餘的目的,而且很有可能這麽目的就是他。
聞言,樓緩一雙眸子緊盯著黃歇:“外交令可真是快人快語,看來什麽事情都是瞞不過外交令,不錯,我此來隻有一個目的,聞之楚王有親自率軍之心,不知此番對於攻破函穀關,可有幾分勝算?”
黃歇想了想後,直接反問起來:“此番謀秦,我楚出兵十五萬,韓魏齊三國各為十萬,其四十五萬是也,破函穀關者非兵多將廣不可為,是勝是負不還是要看趙國出兵幾何呢?”
六國謀秦,對韓魏而言,謀秦隻有一事,那就是勝利,而對於趙國而言,則思慮就很多的,大勝秦國好處不多,而且還大利於魏。身為趙國臣子的樓緩,勢必要做一個權衡利弊,知道楚王的決心對趙國非常重要。
“哈哈,今時今日我方之,楚王不僅謀於縱橫,更是知人善用也,能以外交令為楚國使者。我來之前,君上早有交代,若燕能出兵十萬,我趙亦當如此!”
趙國出兵十萬!
對於此,黃歇是早有所料,至於樓緩為何要強調要讓燕國也出兵十萬,全是因為趙與燕有中山之爭,燕國強對趙不利,趙強對燕也一樣不好。更甚至要不是這些年燕國一直暗中支持中山,中山早就別趙國滅了。
這也是樓緩此行的目的之一。
“其一,我王謀秦,有必勝之決心;其二,此去入薊城,便是為燕王十萬大軍而去!”
黃歇直接迴話道。
謀秦則必勝,這是楚王親口之言,他沒做絲毫隱瞞盡皆道出。
樓緩微微思索後笑了起來:“如此,就請外交令一道入薊城吧?”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