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之楚王之語,彭裏認真的思付了一陣。
“臣敢問大王,依照國策,我楚郡守、郡尉、郡丞、縣尹、縣尉、縣丞六職者,是否由楚王詔令?”
郡縣之法,楚國上至令尹,下至縣尹,都可由楚王任命。
楚國之地,再無氏族分封,從家天下變為公天下,熊氏便是楚國的公族,這便是當年吳起行郡縣製,所提出的國策。
可現實情況,卻與之相去甚遠。
楚王雖不行分封,但楚國上下,依舊是氏族掌控,尤其是近些年來,楚王槐少問國事,多有令尹景鯉執掌,楚國上至郡守,下至縣尹,多是被當地氏族所掌控。
“是遵寡人之詔令,但司敗須知,此詔令有名而無實也!”
對於楚王的話,彭裏不以為意,隻見他繼續問道:“臣再問大王,何以為郡丞,何以為縣丞?”
“一國有丞相,一縣也需得有丞相,輔佐於縣尹以政事,如果說丞相是國君的幕僚的話,那縣丞也當是縣尹的幕僚!”
熊橫這話沒錯。
令尹由楚王任命,替楚王處置國事,便是楚王的幕府,可往往權力越往頂層,則越是錯綜複雜,因此楚王與令尹,很難出現當初所涉及的幕府景象,倒是縣尹與縣丞,則可完全實現。
“臣明白了,幕府乃家臣,我楚縣丞如何,皆由縣尹而定,不由大王而定,那臣三問大王,縣尉者為何人也?”
縣尉,說起來就要複雜多了。
在分封製時,楚王將土地封於大貴族,那大貴族便是這塊土地唯一的君主,大貴族麾下執掌武力機構的人,便是縣丞的前身,此人的職責也是緝拿盜賊,維護治安。
這些人往往都是由大貴族領地中的小貴族或者是士擔任,他們的麾下,也一樣有領地,一樣有忠誠於自己的私兵,他們的實力,要遠遠勝過幕僚。
楚國在實行郡縣製度後,大貴族搖身一變,或為郡守,或為郡尉,小貴族們或為縣尹,或為縣尉,他們的幕府,則成為了郡丞與縣城。
變,是有變,但卻是換湯不換藥,隻是換了一個名字罷了。
彭裏要說什麽,熊橫已是明了。
在楚國這片土地上,縣尹與縣尉、郡守與郡尉,都是出身於氏族,若是拉攏一方,則必然可打壓一方。
如今難就難在,如何能以楚王之國策,拉攏與縣尉郡尉,讓這些人讓楚王主動靠攏。
熊橫露出了讚許之色:“寡人以司敗隻善於法,沒想到卻更善於人,善於勢也!”
彭裏拱手而道:“大王,不管是法,還是勢,甚至術,都是我法家之道,臣曾為法家學子,恩師之授,如何敢忘,大王欲推行變法,卻並未出新律令,而是隻以國事府而梳理朝政,此不也是為了以多而擊寡的變法大勢!”
聰明,能幹,自信且坦誠。
望著麵前的彭裏,熊橫可謂是越來越喜歡了。
“好了,司敗該說出具體如何做了吧?”
彭裏起身,稍微正了正衣冠,站到寢宮正中。
“啟稟大王,臣之以為其一,由下及上也。上者,國府也,下者縣府也,大王行國事一府,以備變法之時,這便是由上及下,而攏縣尉而收國力,這便是由下及上。”
“其二者,由表及裏也。表者,相也,裏者,實質也,令其知表而不知裏,亦或是雖知其表裏,但卻依舊被表所惑。”
“其三者,攻其弱也。縣府之弱,乃在縣尹縣尉也,若能令其爭,則必能令其分,若能令其分,則必有其一方,歸於大王也。”
“有此三點,此事必成,臣請大王下詔令,以重整刑律為號,在司敗府下設立典獄一司,典獄司派遣典獄之長,往我楚國諸縣,以輔佐我楚國縣尉。”
這就完了?
不會,彭裏鋪墊了這麽多,不會就隻是這簡單的一番話,就了解了。
熊橫沒有說話,而是饒有興致的望著彭裏。
“大王,其一者,典獄長乃從刑律,尊縣尉而不尊縣令。”
“其二者,典獄長隻掌各縣牢獄,看管審問犯人,輔佐於縣尉。”
“其三者,典獄長每過三月,都要將當地卷宗送往典獄司審查。”
“其四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典獄司有監察縣尉之權。”
彭裏說罷後,熊橫沉思了良久。
好一個典獄長,一個熟悉的名字,完全符合彭裏所說的以上三點。
一縣乃有三長。
縣尹、縣尉、縣令。
彭裏這是要弄出第四個,而且這第四個尊縣尉而不尊縣令,要讓縣府形成二對二的局麵,牢獄雖是不可起眼的地方,但在縣府當中,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典獄長執掌牢獄,看管審問犯人,且又輔佐於縣尉,幾乎是為了能讓縣尉與縣尹抗衡,又為其增長一勢!
至於每過三月,都要送卷宗過來,一則是為了讓楚國臣子看到,典獄長的後台是典獄司,是國事府;二則意在表明,真是奔著重整楚國刑律而去;三則便於加強典獄司對下方典獄長的控製。
還有最關鍵的第四點,名義上有監察縣尉之權,可實際又隻能是縣尉的下屬,讓下級去監察上級,這不是純粹的扯淡。
這樣做的根本目的,一則是讓各地縣尹更加能接受,國府派了這樣一個官來;二則是讓縣尹生出控製典獄長,就可幹到縣尉的心思。
彭裏這可是不遺餘力的,讓縣府分裂起來。
熊橫可以想象得到,此法推行下去一兩年後,縣府會成何樣的局麵,就如之前所雲,這隻是第一步,後麵還有第二步、第三步。
這個典獄長,隻是楚國司敗府開始接管楚國司法的第一步。
“好,好主意,今日能以典獄長而下諸縣,那寡人明日就可委任縣尹而治楚國,後日便是那郡守,寡人不僅要徹底推行郡縣製,更是要讓其徹底,隻有如此,方可集全國之力,能與天下諸雄,一爭天下!”
楚王的雄心壯誌,自無需言語。
自周成王時有了楚國,楚人就星火不熄,步步為強,春秋之時更是學中原之術,從南蠻成為南方大國,唯三家分晉,天下步入戰國之後,楚國兩次變法,皆是以為失敗而告終。
今時今日,在楚王熊橫的手中,這第三次變法決計不可失敗。
“大王,此事不可緩,臣請大王明日就下詔令,我司敗府下開典獄一司,臣募以法家士子,去往我楚諸縣。”
熊橫大笑一聲:“司敗與寡人,可是想到一塊去了!”
“臣敢問大王,依照國策,我楚郡守、郡尉、郡丞、縣尹、縣尉、縣丞六職者,是否由楚王詔令?”
郡縣之法,楚國上至令尹,下至縣尹,都可由楚王任命。
楚國之地,再無氏族分封,從家天下變為公天下,熊氏便是楚國的公族,這便是當年吳起行郡縣製,所提出的國策。
可現實情況,卻與之相去甚遠。
楚王雖不行分封,但楚國上下,依舊是氏族掌控,尤其是近些年來,楚王槐少問國事,多有令尹景鯉執掌,楚國上至郡守,下至縣尹,多是被當地氏族所掌控。
“是遵寡人之詔令,但司敗須知,此詔令有名而無實也!”
對於楚王的話,彭裏不以為意,隻見他繼續問道:“臣再問大王,何以為郡丞,何以為縣丞?”
“一國有丞相,一縣也需得有丞相,輔佐於縣尹以政事,如果說丞相是國君的幕僚的話,那縣丞也當是縣尹的幕僚!”
熊橫這話沒錯。
令尹由楚王任命,替楚王處置國事,便是楚王的幕府,可往往權力越往頂層,則越是錯綜複雜,因此楚王與令尹,很難出現當初所涉及的幕府景象,倒是縣尹與縣丞,則可完全實現。
“臣明白了,幕府乃家臣,我楚縣丞如何,皆由縣尹而定,不由大王而定,那臣三問大王,縣尉者為何人也?”
縣尉,說起來就要複雜多了。
在分封製時,楚王將土地封於大貴族,那大貴族便是這塊土地唯一的君主,大貴族麾下執掌武力機構的人,便是縣丞的前身,此人的職責也是緝拿盜賊,維護治安。
這些人往往都是由大貴族領地中的小貴族或者是士擔任,他們的麾下,也一樣有領地,一樣有忠誠於自己的私兵,他們的實力,要遠遠勝過幕僚。
楚國在實行郡縣製度後,大貴族搖身一變,或為郡守,或為郡尉,小貴族們或為縣尹,或為縣尉,他們的幕府,則成為了郡丞與縣城。
變,是有變,但卻是換湯不換藥,隻是換了一個名字罷了。
彭裏要說什麽,熊橫已是明了。
在楚國這片土地上,縣尹與縣尉、郡守與郡尉,都是出身於氏族,若是拉攏一方,則必然可打壓一方。
如今難就難在,如何能以楚王之國策,拉攏與縣尉郡尉,讓這些人讓楚王主動靠攏。
熊橫露出了讚許之色:“寡人以司敗隻善於法,沒想到卻更善於人,善於勢也!”
彭裏拱手而道:“大王,不管是法,還是勢,甚至術,都是我法家之道,臣曾為法家學子,恩師之授,如何敢忘,大王欲推行變法,卻並未出新律令,而是隻以國事府而梳理朝政,此不也是為了以多而擊寡的變法大勢!”
聰明,能幹,自信且坦誠。
望著麵前的彭裏,熊橫可謂是越來越喜歡了。
“好了,司敗該說出具體如何做了吧?”
彭裏起身,稍微正了正衣冠,站到寢宮正中。
“啟稟大王,臣之以為其一,由下及上也。上者,國府也,下者縣府也,大王行國事一府,以備變法之時,這便是由上及下,而攏縣尉而收國力,這便是由下及上。”
“其二者,由表及裏也。表者,相也,裏者,實質也,令其知表而不知裏,亦或是雖知其表裏,但卻依舊被表所惑。”
“其三者,攻其弱也。縣府之弱,乃在縣尹縣尉也,若能令其爭,則必能令其分,若能令其分,則必有其一方,歸於大王也。”
“有此三點,此事必成,臣請大王下詔令,以重整刑律為號,在司敗府下設立典獄一司,典獄司派遣典獄之長,往我楚國諸縣,以輔佐我楚國縣尉。”
這就完了?
不會,彭裏鋪墊了這麽多,不會就隻是這簡單的一番話,就了解了。
熊橫沒有說話,而是饒有興致的望著彭裏。
“大王,其一者,典獄長乃從刑律,尊縣尉而不尊縣令。”
“其二者,典獄長隻掌各縣牢獄,看管審問犯人,輔佐於縣尉。”
“其三者,典獄長每過三月,都要將當地卷宗送往典獄司審查。”
“其四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典獄司有監察縣尉之權。”
彭裏說罷後,熊橫沉思了良久。
好一個典獄長,一個熟悉的名字,完全符合彭裏所說的以上三點。
一縣乃有三長。
縣尹、縣尉、縣令。
彭裏這是要弄出第四個,而且這第四個尊縣尉而不尊縣令,要讓縣府形成二對二的局麵,牢獄雖是不可起眼的地方,但在縣府當中,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典獄長執掌牢獄,看管審問犯人,且又輔佐於縣尉,幾乎是為了能讓縣尉與縣尹抗衡,又為其增長一勢!
至於每過三月,都要送卷宗過來,一則是為了讓楚國臣子看到,典獄長的後台是典獄司,是國事府;二則意在表明,真是奔著重整楚國刑律而去;三則便於加強典獄司對下方典獄長的控製。
還有最關鍵的第四點,名義上有監察縣尉之權,可實際又隻能是縣尉的下屬,讓下級去監察上級,這不是純粹的扯淡。
這樣做的根本目的,一則是讓各地縣尹更加能接受,國府派了這樣一個官來;二則是讓縣尹生出控製典獄長,就可幹到縣尉的心思。
彭裏這可是不遺餘力的,讓縣府分裂起來。
熊橫可以想象得到,此法推行下去一兩年後,縣府會成何樣的局麵,就如之前所雲,這隻是第一步,後麵還有第二步、第三步。
這個典獄長,隻是楚國司敗府開始接管楚國司法的第一步。
“好,好主意,今日能以典獄長而下諸縣,那寡人明日就可委任縣尹而治楚國,後日便是那郡守,寡人不僅要徹底推行郡縣製,更是要讓其徹底,隻有如此,方可集全國之力,能與天下諸雄,一爭天下!”
楚王的雄心壯誌,自無需言語。
自周成王時有了楚國,楚人就星火不熄,步步為強,春秋之時更是學中原之術,從南蠻成為南方大國,唯三家分晉,天下步入戰國之後,楚國兩次變法,皆是以為失敗而告終。
今時今日,在楚王熊橫的手中,這第三次變法決計不可失敗。
“大王,此事不可緩,臣請大王明日就下詔令,我司敗府下開典獄一司,臣募以法家士子,去往我楚諸縣。”
熊橫大笑一聲:“司敗與寡人,可是想到一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