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醒來,已是次日正午。
熊橫令司宮安國君召見令尹屈原、典客鄭介、典客右令黃歇,到宮中覲見。
眼下,四位臣子俱是坐於寢宮當中,望著上首之楚王,在享用一碗鮮美的羊肉湯。
昨日見齊國使者蘇代,事情基本上就定下了,如今就是要告知臣子,如何將此事給執行下來。
至於為何就僅有這四人,沒有國事府其餘臣子,熊橫則是有意的。
召集臣子們一起議事,在宮中辦公,是為了集中權力,形成楚國的內閣,而麵對不同的國事,召集不同職責的臣子,又是讓他們明白,他們各掌其職,不管身份以及身後的實力如何,在國事上應該都是平等的。
國事大臣之上,就唯有令尹與楚王二人。
國務府最重要的,應當就是平衡。
“啟稟大王,齊國使者蘇代,如今就居於驛館之中,今日上午臣已去驛館看望,蘇代說與大王關乎齊楚關係,早已是議定!”
下方說話者,乃是典客鄭介。
每逢外國使者,或是縱橫之時,都是由他這個典客負責。
聽到此言,楚王卻搖了搖,讓鄭介不知其意。
“此事先不提,寡人問你,典客府以你之下,可有幾人?”
聽聞,鄭介是更加疑惑了:“啟稟大王,臣乃典客,旗下有左右二令,輔佐臣事,府中還有中書令、幕僚等一眾官吏,合計不下半百之數,不知大王問這是何故?”
熊橫搖著頭:“太少了,太少了,當今天下,大爭之世,隻萬乘之國就有其七,外事縱橫之道,於國而言,不亞於軍也,寡人昨日見蘇代,其人未入我郢都,卻對我楚國所生之事,皆是清清楚楚,未見寡人,心中卻已有策略矣!”
屈原微微一想,當即明白了楚王的心思,在眾人還在沉思之時,就聽得他說道:“大王是說,縱橫之時,重在情報,天下諸國之時若能了如指掌,便能做出恰當的策略,大王是想要我典客麾下,如那齊國蘇代一般,有幕僚細作,專注六國情報?”
楚國政令之混亂,就混淆在這裏。
景鯉當令尹,主持國政的時候,會將自己門下的門客,派遣往秦國、往齊國打探消息,身為司徒的昭雎,在需要迎太子歸國時,也會派遣自己的門客去往齊國,搜集消息,就是誰執政了誰來,國府之中,就沒有這樣一個專門的機構。
典客府乃楚國負責外使之所,這樣的機構就隻能設立在典客府之下。
“不錯,寡人正是此意,寡人以為,典客麾下,需得有三司,一則外使司,當中之人,需得精通縱橫之道,善於論戰,可代我楚出走諸國,為寡人之使者。”
“二則武官司,當中之人俱是我楚細作、探子,寡人要他們遍布整個天下,臨淄、鹹陽、大梁、新鄭、甚至邯鄲薊城之地,都需得有我武官,以傳遞情報。”
“三則,便是外事司,此司就設在典客府中,平素裏負責典客處理政事,匯總往來於天下的情報,寡人以為,典客府下有此三司,方才能真正的執縱橫明外事也。”
按照熊橫的設想,典客、司徒、司馬、司敗之流,乃是楚國一部,那部之下,必然還有局司一級了,如今外使之事,剛好要用上,鄭介此人又是一向忠於王令,就先從他開始吧,之後再到其餘國事大臣。
鄭介聽完,細思了一陣。
其餘諸位臣子,也俱是不語。
“啟稟大王,臣明白了,今日之後,臣就按照此法,來立我典客一府。”
“哈哈,也正好司徒司吏二人,正在行考教臣子一事,你可讓司徒多選拔幾位臣子進來了。”
“臣遵令。”
待到鄭介應下,熊橫又望向坐於一旁的黃歇:“典客門下,當真是人才濟濟,正所謂英雄出少年,依寡人看,曾經的右令黃歇,則可為我楚外使令,不知典客意下如何?”
楚王親自點將,鄭介還能拒絕不成,隻見他說道:“啟稟大王,黃歇久曆諸國,頗有縱橫之才,可謂楚之外使令。”
那邊黃歇聽聞,立即起身向楚王行禮道:“臣謝過大王。”
有屈原坐於王下,忽然隻見他想到了什麽:“啟稟大王,有莫敖屈甲,攜南太後去往鹹陽,已有兩日,大王該再派遣使者去往寢宮,以應司敗彭裏之策,臣以為外使令黃歇,可擔任此重任!”
此時,前幾日屈原就與楚王商議過,現在提出來時機正好。
下方黃歇,顯然是知曉,這重任是什麽,隻見他神色微微一變後,立即恢複如常。
“啟稟大王,一國之亂,首亂在君,次亂在臣,我楚已有楚王橫,無需再有楚王槐,有南太後者,一介婦人而幹過,存廢王之心,此為亂之臣。”
“臣以為事到如今,楚王槐者、南太後者都不可再入楚,如此做為,皆是為我楚國所慮,臣願意為大王之使,親自去往鹹陽,說於楚王槐,令其不再有歸國之心。”
他也是十分的上道,知曉方才的任命,隻是為現在而作鋪墊。
既然要去,那索性就不如提前表明了態度,以打消楚王的顧慮,他還年輕,出人頭地有的是機會。
楚王聞言,立即大笑起來:“哈哈,有外使令此言,寡人如何能不安心,來,共飲一爵!”
群臣共同舉杯,此時,堂中已有兩件大事落下。
鄭介一看,現在應該可以了吧,他起身向著楚王說道:“啟稟大王,不知大王對於楚國之策,可有何計議,臣好為大王謀劃?”
熊橫看過下方眾臣:“一則聯姻,迎娶齊國王女;二則七月之初,會盟於齊國徐州,兩王相會,狩獵於野,這兩個條件,寡人俱是答應了,不知典客以為如何呢?”
會盟於齊,本就是楚國既定的策略,既不得罪秦,也不得罪齊,鄭介豈有反對之理,更何況聯姻之事,還是他所提出的。
“大王,臣願親自出使齊國,替大王迎娶王女,陪伴大王會盟於徐州。”
齊國畢竟不是秦國,徐州畢竟不是武關,鄭介思慮一陣,還是覺得可以去的。
聽聞此言,寡人卻是搖了搖頭:“不可,典客多寡人而言,不僅僅是一使者,寡人還需要典客在郢都城中,繼續完備我楚國典客府,這才是最緊要的。”
典客者,乃楚國外使之首。
按理來說,許多重要的事他都應該親自去辦,如今楚王是派遣莫敖外使令之人出去,反而將鄭介留在郢都,不為其他,隻是為了一起做鬥爭。
楚王話裏話外的意思,鄭介如何不明白。
他本為景鯉之黨,僥幸能為楚國之謀劃,已屬大幸,凡此凡事他都多為楚王所慮,楚王的心思之猜測一番,便能夠明白。
“臣遵旨,臣舉薦司宮子玦為使者,去往齊國,為大王迎娶王女!”
“大王,臣願出使齊國!”
聽到自己被舉薦,安國君子玦立即出聲道。
如今宮中有屈侯樂,縱然司宮去了,倒也影響不大,更何況……
“可,子玦乃吾兄,必然知寡人所好,聽聞楚國王女眾多,吾兄該當知曉,寡人所好者?”
大王隻好美姬,沒就足夠了。
“是,大王。”
熊橫令司宮安國君召見令尹屈原、典客鄭介、典客右令黃歇,到宮中覲見。
眼下,四位臣子俱是坐於寢宮當中,望著上首之楚王,在享用一碗鮮美的羊肉湯。
昨日見齊國使者蘇代,事情基本上就定下了,如今就是要告知臣子,如何將此事給執行下來。
至於為何就僅有這四人,沒有國事府其餘臣子,熊橫則是有意的。
召集臣子們一起議事,在宮中辦公,是為了集中權力,形成楚國的內閣,而麵對不同的國事,召集不同職責的臣子,又是讓他們明白,他們各掌其職,不管身份以及身後的實力如何,在國事上應該都是平等的。
國事大臣之上,就唯有令尹與楚王二人。
國務府最重要的,應當就是平衡。
“啟稟大王,齊國使者蘇代,如今就居於驛館之中,今日上午臣已去驛館看望,蘇代說與大王關乎齊楚關係,早已是議定!”
下方說話者,乃是典客鄭介。
每逢外國使者,或是縱橫之時,都是由他這個典客負責。
聽到此言,楚王卻搖了搖,讓鄭介不知其意。
“此事先不提,寡人問你,典客府以你之下,可有幾人?”
聽聞,鄭介是更加疑惑了:“啟稟大王,臣乃典客,旗下有左右二令,輔佐臣事,府中還有中書令、幕僚等一眾官吏,合計不下半百之數,不知大王問這是何故?”
熊橫搖著頭:“太少了,太少了,當今天下,大爭之世,隻萬乘之國就有其七,外事縱橫之道,於國而言,不亞於軍也,寡人昨日見蘇代,其人未入我郢都,卻對我楚國所生之事,皆是清清楚楚,未見寡人,心中卻已有策略矣!”
屈原微微一想,當即明白了楚王的心思,在眾人還在沉思之時,就聽得他說道:“大王是說,縱橫之時,重在情報,天下諸國之時若能了如指掌,便能做出恰當的策略,大王是想要我典客麾下,如那齊國蘇代一般,有幕僚細作,專注六國情報?”
楚國政令之混亂,就混淆在這裏。
景鯉當令尹,主持國政的時候,會將自己門下的門客,派遣往秦國、往齊國打探消息,身為司徒的昭雎,在需要迎太子歸國時,也會派遣自己的門客去往齊國,搜集消息,就是誰執政了誰來,國府之中,就沒有這樣一個專門的機構。
典客府乃楚國負責外使之所,這樣的機構就隻能設立在典客府之下。
“不錯,寡人正是此意,寡人以為,典客麾下,需得有三司,一則外使司,當中之人,需得精通縱橫之道,善於論戰,可代我楚出走諸國,為寡人之使者。”
“二則武官司,當中之人俱是我楚細作、探子,寡人要他們遍布整個天下,臨淄、鹹陽、大梁、新鄭、甚至邯鄲薊城之地,都需得有我武官,以傳遞情報。”
“三則,便是外事司,此司就設在典客府中,平素裏負責典客處理政事,匯總往來於天下的情報,寡人以為,典客府下有此三司,方才能真正的執縱橫明外事也。”
按照熊橫的設想,典客、司徒、司馬、司敗之流,乃是楚國一部,那部之下,必然還有局司一級了,如今外使之事,剛好要用上,鄭介此人又是一向忠於王令,就先從他開始吧,之後再到其餘國事大臣。
鄭介聽完,細思了一陣。
其餘諸位臣子,也俱是不語。
“啟稟大王,臣明白了,今日之後,臣就按照此法,來立我典客一府。”
“哈哈,也正好司徒司吏二人,正在行考教臣子一事,你可讓司徒多選拔幾位臣子進來了。”
“臣遵令。”
待到鄭介應下,熊橫又望向坐於一旁的黃歇:“典客門下,當真是人才濟濟,正所謂英雄出少年,依寡人看,曾經的右令黃歇,則可為我楚外使令,不知典客意下如何?”
楚王親自點將,鄭介還能拒絕不成,隻見他說道:“啟稟大王,黃歇久曆諸國,頗有縱橫之才,可謂楚之外使令。”
那邊黃歇聽聞,立即起身向楚王行禮道:“臣謝過大王。”
有屈原坐於王下,忽然隻見他想到了什麽:“啟稟大王,有莫敖屈甲,攜南太後去往鹹陽,已有兩日,大王該再派遣使者去往寢宮,以應司敗彭裏之策,臣以為外使令黃歇,可擔任此重任!”
此時,前幾日屈原就與楚王商議過,現在提出來時機正好。
下方黃歇,顯然是知曉,這重任是什麽,隻見他神色微微一變後,立即恢複如常。
“啟稟大王,一國之亂,首亂在君,次亂在臣,我楚已有楚王橫,無需再有楚王槐,有南太後者,一介婦人而幹過,存廢王之心,此為亂之臣。”
“臣以為事到如今,楚王槐者、南太後者都不可再入楚,如此做為,皆是為我楚國所慮,臣願意為大王之使,親自去往鹹陽,說於楚王槐,令其不再有歸國之心。”
他也是十分的上道,知曉方才的任命,隻是為現在而作鋪墊。
既然要去,那索性就不如提前表明了態度,以打消楚王的顧慮,他還年輕,出人頭地有的是機會。
楚王聞言,立即大笑起來:“哈哈,有外使令此言,寡人如何能不安心,來,共飲一爵!”
群臣共同舉杯,此時,堂中已有兩件大事落下。
鄭介一看,現在應該可以了吧,他起身向著楚王說道:“啟稟大王,不知大王對於楚國之策,可有何計議,臣好為大王謀劃?”
熊橫看過下方眾臣:“一則聯姻,迎娶齊國王女;二則七月之初,會盟於齊國徐州,兩王相會,狩獵於野,這兩個條件,寡人俱是答應了,不知典客以為如何呢?”
會盟於齊,本就是楚國既定的策略,既不得罪秦,也不得罪齊,鄭介豈有反對之理,更何況聯姻之事,還是他所提出的。
“大王,臣願親自出使齊國,替大王迎娶王女,陪伴大王會盟於徐州。”
齊國畢竟不是秦國,徐州畢竟不是武關,鄭介思慮一陣,還是覺得可以去的。
聽聞此言,寡人卻是搖了搖頭:“不可,典客多寡人而言,不僅僅是一使者,寡人還需要典客在郢都城中,繼續完備我楚國典客府,這才是最緊要的。”
典客者,乃楚國外使之首。
按理來說,許多重要的事他都應該親自去辦,如今楚王是派遣莫敖外使令之人出去,反而將鄭介留在郢都,不為其他,隻是為了一起做鬥爭。
楚王話裏話外的意思,鄭介如何不明白。
他本為景鯉之黨,僥幸能為楚國之謀劃,已屬大幸,凡此凡事他都多為楚王所慮,楚王的心思之猜測一番,便能夠明白。
“臣遵旨,臣舉薦司宮子玦為使者,去往齊國,為大王迎娶王女!”
“大王,臣願出使齊國!”
聽到自己被舉薦,安國君子玦立即出聲道。
如今宮中有屈侯樂,縱然司宮去了,倒也影響不大,更何況……
“可,子玦乃吾兄,必然知寡人所好,聽聞楚國王女眾多,吾兄該當知曉,寡人所好者?”
大王隻好美姬,沒就足夠了。
“是,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