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鸞鳳宮後,熊橫又帶著青雉,來到了母親處。
在這裏用過午飯後,才是迴到寢宮當中。
對於荊山行宮之變,太妃劉懿是隻字不提,也不過問,也許這就是她的性格吧,清楚這個世界上許多的事情,不以自己的意誌而改變,與其問,倒不如不問。
重新迴到郢都的楚王,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不僅是朝堂上的臣子們感受得到,就連後宮裏的美姬樂人們,也都能感覺得到。
楚王在空閑之餘並沒有召集他們,而是讓司宮喚來臣子議事。
此時此刻,寢宮大門緊閉,大殿當中依次坐著令尹屈原、上柱國大夫昭雎、司宮子玦、鄢城將軍成謇、鹹尹鄭介、郎中屈侯樂、若敖屈甲、皆是稱得上楚王的親信。
“寡人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乃為議事,諸位有何諫言,也可盡皆道來!”
楚國浩大,不管是氏族還是官吏,都是數以萬計,若是放在玄鳥殿去議事,光是討論都夠費上一天的時間了,何況之執行。
眼下這幾人,在楚國權勢不小,若是事情得到他們的支持,這多半就能辦成,因而才有今日的這禦前小會議室。
此時,有令尹屈原說道:“啟稟大王,有大夫景翠來報,三萬大軍從北往南直下淮北之地,圍困景華景季二賊子;有將軍徐召上報,景華景季二賊子麾下,投降者眾多,如今至多不過三千餘人;有大司馬昭滑也從江東郡傳書而來,夷滅景氏三族,不日便要東進,三軍即將要對景華景季形成合圍。”
古來造反之事,就唯有一個燕王朱棣成功了,可見其風險之高,景華景季之舉,不過是困獸猶鬥而已,在楚王強大的布局之下,失敗是必然的。
“好,是個好消息,傳寡人的令,二賊子麾下士卒若有投降者,不僅一概不就,而且還發放路費,讓其迴鄉,讓諸位將軍務必在一月之日,押送景華景季入郢都。”
跟著景華景季沒前途,這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楚王下了這樣的令,那必然是樹倒猢猻散的結局。
“是,大王。”
屈原者,令尹也,楚國大小國事,都會送到屈原處,再由屈原呈報於大王。
“啟稟大王,臣也有一事!”
此刻說話者,乃是鹹尹鄭介。
他一見四下裏的臣子,就知道他已被楚王當作肱骨,豈能不盡心盡力。
“鹹尹請道來?”
“大王,景氏作亂,我楚國臣子牽扯甚多,司敗熬閏、玉尹武隗、左領劉信等之位,皆是空虛,然,此不可不缺也,卻則國體有失,臣懇請大王早做思量?”
楚王微微一笑:“那鹹尹以為如何?”
鄭介拱手而道:“令尹者,執掌國政也,臣以為該由令尹先行擬定,再呈報至大王處,待到大王準了,方可下詔書,已告國人。”
如今的鄭介,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倒向楚王了。
明知屈原之意,就是楚王之意,因此便讓令尹一人去擬定,等到這些空缺都添補上了,那這朝中上上下下,便俱是大王的人了。
主意是個非常好的主意,隻是此刻熊橫的心目中,還有更加宏偉的目標,他要一步一改的改變楚國的官製,加強楚國的王權。
在沉思了一陣後,楚王問向眾臣:“諸位以為呢?”
餘下子玦、成謇、屈侯樂之流,無一不是楚王親信,他們自然是提不出什麽異議了。
“啟稟大王,臣以為此事可。”
或許是料到,楚王是在問向自己,昭雎出聲說道。
“哈哈,如此大的事情,隻憑令尹一人,豈可完成,寡人以為,大司徒也該出出力,輔佐令尹共同完成此事。”
一陣大笑後,熊橫又說道。
此舉無異於是在在這個上柱國大夫放權,昭雎略作思索後:“臣定然竭盡全力,輔佐令尹,不令大王失望!”
“哈哈,有令尹大司徒在,寡人豈可失望,想我楚國國土乃天下最廣,黔首乃天下最多,春秋萬國,我楚國能獨滅八千,我楚國之盛,天下之國誰可匹敵!”
大笑之際,楚王已是站了起來。
“然,如此之國,如此之宏偉,當中之時,必然是嘈雜繁瑣,我楚國之弱,其一便是弱在這內政也,寡人欲托於二位,改其內政,強我楚國,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楚王如此重用屈原,變法已是板上釘釘之事,隻是沒想到會來得如此之快,群臣不由得神情有些詫異。
尤其是昭雎,更顯驚訝:“那不知大王可要如何變也?”
“哈哈,這第一變,乃變令尹也。”
令尹?
屈原?
群臣皆是納悶,唯有屈原曾與大王說過變法之道,神色不改。
我楚國令尹者,執掌國事也,然令尹府中,卻僅有左尹右尹二人輔佐,如此之三人,如何執掌我國府,寡人意欲取締令尹府,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楚國律令,大王任命臣子後,臣子會開府招募部下,以行軍政大事。
取締令尹府,那就是要取締令尹了。
令尹屈原,不正是大王一直看好的人嗎?
鹹尹鄭介,是個心思機敏之人,他一看大王,一看屈原,便理解接話道:“聖明不過大王,大王如此作為,必然有其因由,臣遵令。”
取締之後,何去何從都還為說清楚,他就已經遵令了。
有了他起頭,之後還有成謇子玦之流,等到昭雎時,他也隻好是點頭。
“取締令尹府後,寡人欲立一國事府,此府由多位臣子組成,專管我楚賦稅戶籍、外事縱橫、官員考較任命、禮法教化、營建水利、刑法典獄六事,六位臣子,各司其職,而令尹者,為國事府之首,領六位臣子共掌我楚國大事。”
六部尚書還缺一部,那就是兵部。
熊橫要將兵部,也就是上將軍府,單獨列於國事府之外,讓楚王成為三軍的最高統帥,至於加入一個外事府,則是因為天下縱橫,列國紛爭,外事不可謂不重。
如此一來,楚國大權將全部集中於國事府,楚王隻需控製國務府,就控製了整個楚國,國事府就是楚國的內閣。
今日,才是變法的第一步。
自上而下,步步而來。
話音落後,眾位臣子無一人言語,隻因此事太過震撼,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種這樣的設想以及猜測,顯然他們都很難一下子就猜到,楚王最深刻的用意。
就在他們懵懂之際,又聽得楚王問道:“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大王,臣願取締令尹府,以效王命。”
當先答話者,乃是屈原。
“哈哈,不知大司徒意下如何?”
熊橫再問向昭雎。
“不知大王對於這六位重臣,該如何選?”
“哈哈,此事簡單爾,大司徒者,上柱國大夫昭雎是也,執掌我楚稅賦戶籍、豈能更改;工正者,屈伯庸是也,執掌我楚國營建水利,也都是現成的;至於執掌外事縱橫者,寡人看鹹尹鄭介就十分地合適,至於何人執掌典獄刑律、何人掌禮法教化。何人掌官吏考較任命,就需得大司徒與令尹去替寡人選擇了!”
這麽聽來,還是原先的那些臣子,還是原先的那些事幹,似乎這變化也並不多,執掌國政者,依舊是令尹,隻不過就是令尹府成了國事府。
“臣遵令。”
昭雎一時不解,隻得應聲下來。
如今楚國許多事的推行,還離不開他這個上諸國大夫,隻有他答應了,這許多的事情,就可以推行下去了。
在這裏用過午飯後,才是迴到寢宮當中。
對於荊山行宮之變,太妃劉懿是隻字不提,也不過問,也許這就是她的性格吧,清楚這個世界上許多的事情,不以自己的意誌而改變,與其問,倒不如不問。
重新迴到郢都的楚王,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不僅是朝堂上的臣子們感受得到,就連後宮裏的美姬樂人們,也都能感覺得到。
楚王在空閑之餘並沒有召集他們,而是讓司宮喚來臣子議事。
此時此刻,寢宮大門緊閉,大殿當中依次坐著令尹屈原、上柱國大夫昭雎、司宮子玦、鄢城將軍成謇、鹹尹鄭介、郎中屈侯樂、若敖屈甲、皆是稱得上楚王的親信。
“寡人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乃為議事,諸位有何諫言,也可盡皆道來!”
楚國浩大,不管是氏族還是官吏,都是數以萬計,若是放在玄鳥殿去議事,光是討論都夠費上一天的時間了,何況之執行。
眼下這幾人,在楚國權勢不小,若是事情得到他們的支持,這多半就能辦成,因而才有今日的這禦前小會議室。
此時,有令尹屈原說道:“啟稟大王,有大夫景翠來報,三萬大軍從北往南直下淮北之地,圍困景華景季二賊子;有將軍徐召上報,景華景季二賊子麾下,投降者眾多,如今至多不過三千餘人;有大司馬昭滑也從江東郡傳書而來,夷滅景氏三族,不日便要東進,三軍即將要對景華景季形成合圍。”
古來造反之事,就唯有一個燕王朱棣成功了,可見其風險之高,景華景季之舉,不過是困獸猶鬥而已,在楚王強大的布局之下,失敗是必然的。
“好,是個好消息,傳寡人的令,二賊子麾下士卒若有投降者,不僅一概不就,而且還發放路費,讓其迴鄉,讓諸位將軍務必在一月之日,押送景華景季入郢都。”
跟著景華景季沒前途,這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楚王下了這樣的令,那必然是樹倒猢猻散的結局。
“是,大王。”
屈原者,令尹也,楚國大小國事,都會送到屈原處,再由屈原呈報於大王。
“啟稟大王,臣也有一事!”
此刻說話者,乃是鹹尹鄭介。
他一見四下裏的臣子,就知道他已被楚王當作肱骨,豈能不盡心盡力。
“鹹尹請道來?”
“大王,景氏作亂,我楚國臣子牽扯甚多,司敗熬閏、玉尹武隗、左領劉信等之位,皆是空虛,然,此不可不缺也,卻則國體有失,臣懇請大王早做思量?”
楚王微微一笑:“那鹹尹以為如何?”
鄭介拱手而道:“令尹者,執掌國政也,臣以為該由令尹先行擬定,再呈報至大王處,待到大王準了,方可下詔書,已告國人。”
如今的鄭介,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倒向楚王了。
明知屈原之意,就是楚王之意,因此便讓令尹一人去擬定,等到這些空缺都添補上了,那這朝中上上下下,便俱是大王的人了。
主意是個非常好的主意,隻是此刻熊橫的心目中,還有更加宏偉的目標,他要一步一改的改變楚國的官製,加強楚國的王權。
在沉思了一陣後,楚王問向眾臣:“諸位以為呢?”
餘下子玦、成謇、屈侯樂之流,無一不是楚王親信,他們自然是提不出什麽異議了。
“啟稟大王,臣以為此事可。”
或許是料到,楚王是在問向自己,昭雎出聲說道。
“哈哈,如此大的事情,隻憑令尹一人,豈可完成,寡人以為,大司徒也該出出力,輔佐令尹共同完成此事。”
一陣大笑後,熊橫又說道。
此舉無異於是在在這個上柱國大夫放權,昭雎略作思索後:“臣定然竭盡全力,輔佐令尹,不令大王失望!”
“哈哈,有令尹大司徒在,寡人豈可失望,想我楚國國土乃天下最廣,黔首乃天下最多,春秋萬國,我楚國能獨滅八千,我楚國之盛,天下之國誰可匹敵!”
大笑之際,楚王已是站了起來。
“然,如此之國,如此之宏偉,當中之時,必然是嘈雜繁瑣,我楚國之弱,其一便是弱在這內政也,寡人欲托於二位,改其內政,強我楚國,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楚王如此重用屈原,變法已是板上釘釘之事,隻是沒想到會來得如此之快,群臣不由得神情有些詫異。
尤其是昭雎,更顯驚訝:“那不知大王可要如何變也?”
“哈哈,這第一變,乃變令尹也。”
令尹?
屈原?
群臣皆是納悶,唯有屈原曾與大王說過變法之道,神色不改。
我楚國令尹者,執掌國事也,然令尹府中,卻僅有左尹右尹二人輔佐,如此之三人,如何執掌我國府,寡人意欲取締令尹府,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楚國律令,大王任命臣子後,臣子會開府招募部下,以行軍政大事。
取締令尹府,那就是要取締令尹了。
令尹屈原,不正是大王一直看好的人嗎?
鹹尹鄭介,是個心思機敏之人,他一看大王,一看屈原,便理解接話道:“聖明不過大王,大王如此作為,必然有其因由,臣遵令。”
取締之後,何去何從都還為說清楚,他就已經遵令了。
有了他起頭,之後還有成謇子玦之流,等到昭雎時,他也隻好是點頭。
“取締令尹府後,寡人欲立一國事府,此府由多位臣子組成,專管我楚賦稅戶籍、外事縱橫、官員考較任命、禮法教化、營建水利、刑法典獄六事,六位臣子,各司其職,而令尹者,為國事府之首,領六位臣子共掌我楚國大事。”
六部尚書還缺一部,那就是兵部。
熊橫要將兵部,也就是上將軍府,單獨列於國事府之外,讓楚王成為三軍的最高統帥,至於加入一個外事府,則是因為天下縱橫,列國紛爭,外事不可謂不重。
如此一來,楚國大權將全部集中於國事府,楚王隻需控製國務府,就控製了整個楚國,國事府就是楚國的內閣。
今日,才是變法的第一步。
自上而下,步步而來。
話音落後,眾位臣子無一人言語,隻因此事太過震撼,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種這樣的設想以及猜測,顯然他們都很難一下子就猜到,楚王最深刻的用意。
就在他們懵懂之際,又聽得楚王問道:“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大王,臣願取締令尹府,以效王命。”
當先答話者,乃是屈原。
“哈哈,不知大司徒意下如何?”
熊橫再問向昭雎。
“不知大王對於這六位重臣,該如何選?”
“哈哈,此事簡單爾,大司徒者,上柱國大夫昭雎是也,執掌我楚稅賦戶籍、豈能更改;工正者,屈伯庸是也,執掌我楚國營建水利,也都是現成的;至於執掌外事縱橫者,寡人看鹹尹鄭介就十分地合適,至於何人執掌典獄刑律、何人掌禮法教化。何人掌官吏考較任命,就需得大司徒與令尹去替寡人選擇了!”
這麽聽來,還是原先的那些臣子,還是原先的那些事幹,似乎這變化也並不多,執掌國政者,依舊是令尹,隻不過就是令尹府成了國事府。
“臣遵令。”
昭雎一時不解,隻得應聲下來。
如今楚國許多事的推行,還離不開他這個上諸國大夫,隻有他答應了,這許多的事情,就可以推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