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兩全之策,不用說熊橫也是能夠猜到一二的。
秦人對楚國,無非就是土地爾。
頭一次在秦國見辛戎,秦國也隻黔中、巫郡二地無異於是天方夜譚,就改為上庸五百地,秦楚兩國曾在其數次交鋒,土地也是幾易其手,秦人自以為威逼之下,秦人自然會答應。
這第二次,便是馮章入郢都,不知是不是也是這目的,但不知怎麽得,就與南太後勾結在一起,將索要土地變成了亂政之策,免費給楚國再送一個王來,隻要你楚國敢收下。
或許是馮章此人遠謀,想要玩一把大的,真要是楚國亂了,秦軍縱然想要更多的土地,也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取之。
第三次,便是這向壽了。
這一次是楚國扣下了他秦國的使者,二次拒絕了秦國的提議,向壽是帶著最後的審視而來,倘若這一次楚國還是不答應,那就不會有第四次了。
秦人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誓要在楚人身上咬下一塊肉來,否則他秦王的赫赫威名,將不知道置於何處。
“老夫不知,事情都到了如今,還有何兩全之策?”
問話者,乃是老令尹景鯉。
“啟稟楚王,如今天下乃大爭之世,強者存,弱者亡,昔年,我秦軍強盛,曾與楚軍戰於漢中,楚軍不敵,則漢中郡為我秦也,此乃強存而滅弱也。”
“到近些年,我秦軍東進,又與楚軍戰於上庸之地,楚軍大敗,我秦軍斬首十萬,上庸之地,也入我秦國之手,此又乃強存而滅弱也。”
“可在楚王槐與我秦國結盟後,我秦太後念及曾為楚人,就提議將上庸五百裏地,盡皆贈與楚國,我秦軍則退到漢中之地,再也不踏入上庸也。”
“時至今日,楚王與齊王為盟,楚國與齊國交好,惡之我秦,既若如此,那我秦太後所贈土地,也理應歸迴,還有我秦國使者馮章,也理應歸國,如此我秦對楚再無所求也,亦不再行征伐之舉。”
講道理,擺事實,話說得十分好聽,可說來說去,就是想要將那土地給索要迴去
“哈哈,將軍也識得縱橫焉!”
當堂大笑著,乃三閭大夫屈原是也。
“將軍不也曾說了,大爭之世,強存而滅弱也,想要我楚國上庸之地,何不派遣大軍前來攻伐,莫非就想僅憑一張空口,就想讓我楚人割地。今日我楚割地五百裏,明日再割五百裏,我楚國雖甚是雄偉,但又有多少個五百裏,割讓給秦人呢?”
或許向壽是想婉轉一些,可是屈原單刀直入,絲毫不讓他婉轉。
“三閭大夫豈不聞好戰亡國是也,今時今日有秦國使者向壽在此,一切即可商議,沒必要將話說的這般絕吧?”
出聲者,乃景鯉也。
此人親秦在楚國是出了名的,看來他並不想戰。
“那以令尹,該當如何?”
屈原冷聲質問道。
景鯉卻是不答他話,而是轉頭望向上首楚王太後:“啟稟大王太後,若興兵事,也須得是合縱而攻之,以我楚之一國之力,縱然勝秦,那也對我楚國無大利耶,請大王太後慎重考慮!”
熊橫是個血氣方剛的好男兒,聽到這話氣的恨不得罵人,可他偏偏還得忍著,小不忍則亂大謀,他要忍到有能耐將這老頭罷免斬首了才行。
“母後以為如何?”
南太後沉默不語,不過看她表情,還真有些交好之意,這可與方才其兄郢都將軍南暉的表現,截然不同啊。
“大王執掌一國,需得在權衡利弊之間,不如就聽聽令尹如何說吧?”
“也好。”
楚王頷首。
等到了這王命後,景鯉才又接著說起:“不知大王可曾記得春秋霸主鄭莊公也?”
善於講春秋霸主典故的景鯉,前幾日才剛剛說過,熊橫豈能不記得。
鄭莊公名寤生,意思是倒著生出來的意思,自幼就不得母親喜歡,在即位之後,母親對小兒子共叔段十分的疼愛,不停地為他索要封地以及財寶。
對於這些要求,鄭莊公一概答應,就是在他的縱容之下,讓共叔段野心越來越大,最後竟然起兵叛亂,最後被鄭莊公擊敗後殺掉。
這就是個典型的欲先讓你亡,必先讓你狂的故事。
“寡人如何不記得。”
“大王,老臣自以為對秦之戰,也當是如此,今秦國之盛,楚國之弱,倘若與之交戰,則我楚有大敗之風險,而且一旦落敗,秦人大軍必定順著漢水直下,甚至到鄢郢之地,那大王危矣,楚國危矣!”
也不隻是瞎貓撞上死耗子,還是景鯉真有此遠見,十幾年後白起就是這麽攻過來的。
“大王再請細思一番,倘若我楚歸還上庸之地於秦,則秦人自滿,不再發兵南下,而秦人往東再進一步,皆是諸國震驚,人人畏懼於秦人之威,必然會再度聯合抗秦,秦若不弱,天下難安。”
“那時,大王當如楚王槐合縱長般,號令楚、齊、韓、魏、趙、燕、甚至中山、衛魯之國,揮軍何止百萬之眾,秦人以一國之力,如何抵擋,先破函穀關,再下鹹陽,秦人聞之無不西遁也,不說一上庸之地,縱然巴中、漢中,也可再迴我楚國之後,甚至往西設立蜀郡,也不在話下。”
熊橫原先隻知景鯉親秦,就是不清楚到了什麽程度,現在一看,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先不說他這合縱而攻秦之策能不能成,就是這欲要其亡,必先令其狂,還真有些汪偽的曲線救國政策。
“卻也……”
難得南太後與景鯉想到一塊去了,她剛想要表示讚許,但看了看群臣,還是先不表露決意了吧。
熊橫再望向向壽,隻見他是麵無表情,也不知道是在作何感想想。
“啟稟大王太後,臣有一言!”
人群中走來,正是大司徒昭雎。
屈景昭三家,就隻剩下他了。
“不知大司徒有何見地?”
?
昭雎直麵景鯉道,這還是兩人為數不多的,第一次交鋒。
“大王,令尹之言,高看了我楚,卻低看了秦人,倘若真割讓上庸之地給秦人,那會如何,我秦國西北缺失一腳,沒有了上庸的阻擋,秦人那才是真正的入鄢郢之地如探囊取物,恐怕還沒有等到合縱成,我楚國就要再失千裏之地了。”
“再說合縱之事,自天下有策士蘇秦起,合縱攻齊之事屢次有之,可又有哪一次是真正的擊敗了秦人了,不僅沒有,反而讓秦人約戰越勇,約戰越盛,依靠他國不可取也。何況在這危難時刻,都不見諸國相幫,令尹也無從斷定,我楚國失去上庸後會有援,不知令尹能確定否?”
景鯉冷哼一聲:“老臣不能確定,但大司徒就能確定,此戰我楚必定能贏?”
“雖不能確定,但若不戰,我楚國必輸。”
這時候,屈原也是站了出來:“大王,楚人可流血而亡,萬萬不可束手而死,死,何足道哉!”
聲音落,與方才情形一樣,又有些臣子附和起來,當然也有人附和歸還上庸於秦,不過這聲音比起請戰,無疑是小了許多。
南太後望著屈原,有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感覺,起用屈原是她的主意,本意是對付景鯉,現在她有些不想戰,想和,而屈原卻吵得最積極。
“是戰是和,還請大王做決意吧,大王再是楚國執掌牛耳之人!”
對於此軍國大事,南太後本就知之不多,現在她自己都拿不定主意了,群臣吵來吵去,也沒出一個統一的意見,既若如此,那就由大王說吧。
楚王槐與子蘭雖在秦國為人質,但兩國交戰,秦人也不至於迫害到他們的身上。
在熊橫這裏,與其割地求和,縱然是大敗,也要一戰。
楚王忽的一下起身,握著腰間劍柄,一步步地站到向壽麵前:“這次恐怕將軍要失策了,秦王也要失策了,秦軍若要取我楚國之地,楚人不會束手就擒!”
聲音雖不大,但言辭一字一頓,充滿威儀。
在到郢都後,向壽就聽聞了楚王的名聲,知道其不問國事,隻知樂舞,今日在一間,雖坐於上首,威風淩淩,但全然沒有個主意,任由群臣擺弄,而且事事都要先問過一婦人。
可剛剛這一下,楚王竟有些不一樣了,變得霸氣內斂。
“楚國君臣好精彩的朝會,滿朝臣子不缺大才也,外臣還有一事請求?”
向壽躬身行禮道。
“你說吧!”
“啟稟楚王,正所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還請楚王放迴我秦國使者馮章?”
楚王徐徐搖頭:“好一個不斬來使,可你秦人竟連我君王都要扣押,寡人豈能與爾等講信義,寡人現在就告訴你,不止馮章迴不去,就連你也迴不去,還有那些隨你而來的秦人,他們也一個都迴不去!”
一句話落,熊橫再望向南太後:“母後,留著秦國使者,他們若對父王與吾弟子蘭有不義之舉,那就請將這兩人給烹殺。”
不讓其迴去,當然不是為了烹殺,而是不讓向壽將在郢都打探到的消息,傳迴楚國去,有時候戰爭勝負,就在這細節之差。
“太後,老臣也以為如此。”
這迴景鯉倒是反應的很快,立即就接話道。
他這個老狐狸多半是想到,向壽在他府中走動時,不小心打探走了什麽消息,讓其迴去對戰局不利。
既然都已經想好要打仗了,那就開始做完全的準備。
南太後思索一陣,又想到子蘭與楚王槐,最終還是答應下來:“也好,就依大王之策。”
“多謝母後。”
熊橫朝著南太後道過後,麵上群臣:“郎中南井何在?”
“臣在。”
“將秦國使者押下去,就與那馮章關在一道,就讓他們好好敘敘舊。”
“遵令。”
可時,有衛士上來。
自始至終,馮章都沒為自己說上一句求情的話,就連麵色都未曾有一變:“如此,外臣告退!”
言辭不卑不亢,坦然走出玄鳥殿。
秦太後果然是知人善用,所用這些人無不是勇氣可嘉。
等到向壽被壓下去後,景鯉又繼續道:“大王,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秦人既要征戰,那必會選擇春季,否則一旦拖延,戰事將會要等到來年方才結束,大王應下令,早做準備。”
“由大司徒籌備糧草,由大司馬征召馬匹大軍,由典令行走各地,下達王命,還有一應輜重之物,也得由工正進行督造,就連司敗也都得有所為,嚴厲懲治不遵王令者,總之一旦戰事起,我楚國上下,就盡得行動起來!”
作為一名令尹,處理內政景鯉是合格的,於國事而言,極少人能做到他這般精通,而且不管是朝中各方勢力,還是各地郡守封君、氏族首領,由他去調節,都會容易上許多。
熊橫明白,楚國暫時還離不開景鯉也。
“此乃國事,自然由令尹操持,太後監國,寡人無需操心!”
“老臣謝過大王,定然不辱使命,隻是不知大王以何人為將軍呢?”
對於這個問題,他還真就難以迴答。
楚國將軍雖多,但沒聽過什麽名將,唯一有點好感的屈侯樂,也就不過是個門尹,根本也幹不了這事。
“不知令尹以為何人?”
老景鯉這麽熱心,心中必然是有了人選。
隻見他瞧了一眼上首南太後道:“啟稟大王,老臣以為能勝秦人者,唯有郢都將軍南暉是也!”
南暉,竟然是他。
熊橫對他印象不深,就隻知他是郢都將軍,在滅越一戰,還有垂沙之戰當中,皆有其身影。
這些可輪到南太後麵色不好看了。
她一個婦人能在郢都唿風喚雨,是因為郢都最強的兩支武力,衛士與郢都守軍,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再加上有個監國之名,才有如此之風光。
南暉是否真能勝秦人先不談,他這一走,誰又來擔任郢都將軍也。
“大王,當年滅越之戰,南暉將軍擔任軍中先鋒,戰無不勝是也,其後垂沙之戰,乃是主將唐昧貪功冒進,防守留有破綻,才被齊國大將軍匡章所擊破,身為副將的郢都將軍曾竭力勸阻,可那大將軍唐昧不聽,才致使我楚國之敗。”
“老臣持國多年,素知南暉將軍其人,少年時入軍,其後為楚王槐涓人,又多次與秦人征戰,善讀兵書,精通吳起之道,我郢都守衛之銳利,天下聞名,此全賴郢都將軍是也!”
不等到南太後插話,景鯉又接著說道。
對於郢都守衛,身為楚王的熊橫,卻一次都未曾見過,不過都這資曆,倒也是久經戰陣。
“郢都將軍的確是臨陣經驗豐富,可錯在其年少,不足以為帥也,老婦人倒是覺得鄢城將軍景華,可當此重任!”
南太後不緊不慢的說道。
鄢城,曾為楚國副都,此間有楚國常備軍一萬,一旦調集兩日之內,可奔走至郢都,鎮守此處者乃鄢城將軍景華,為景鯉之子。
這麽些年來,他這個老令尹屁股坐的這麽穩當,和這鄢城將軍離不開關係了。
景鯉望一樣坐於人群中的南暉:“既然南後擔憂胞弟,那就讓老臣之子……”
“令尹且慢!”
一句話還未落,郢都將軍南暉,已是立在他對麵。
?
秦人對楚國,無非就是土地爾。
頭一次在秦國見辛戎,秦國也隻黔中、巫郡二地無異於是天方夜譚,就改為上庸五百地,秦楚兩國曾在其數次交鋒,土地也是幾易其手,秦人自以為威逼之下,秦人自然會答應。
這第二次,便是馮章入郢都,不知是不是也是這目的,但不知怎麽得,就與南太後勾結在一起,將索要土地變成了亂政之策,免費給楚國再送一個王來,隻要你楚國敢收下。
或許是馮章此人遠謀,想要玩一把大的,真要是楚國亂了,秦軍縱然想要更多的土地,也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取之。
第三次,便是這向壽了。
這一次是楚國扣下了他秦國的使者,二次拒絕了秦國的提議,向壽是帶著最後的審視而來,倘若這一次楚國還是不答應,那就不會有第四次了。
秦人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誓要在楚人身上咬下一塊肉來,否則他秦王的赫赫威名,將不知道置於何處。
“老夫不知,事情都到了如今,還有何兩全之策?”
問話者,乃是老令尹景鯉。
“啟稟楚王,如今天下乃大爭之世,強者存,弱者亡,昔年,我秦軍強盛,曾與楚軍戰於漢中,楚軍不敵,則漢中郡為我秦也,此乃強存而滅弱也。”
“到近些年,我秦軍東進,又與楚軍戰於上庸之地,楚軍大敗,我秦軍斬首十萬,上庸之地,也入我秦國之手,此又乃強存而滅弱也。”
“可在楚王槐與我秦國結盟後,我秦太後念及曾為楚人,就提議將上庸五百裏地,盡皆贈與楚國,我秦軍則退到漢中之地,再也不踏入上庸也。”
“時至今日,楚王與齊王為盟,楚國與齊國交好,惡之我秦,既若如此,那我秦太後所贈土地,也理應歸迴,還有我秦國使者馮章,也理應歸國,如此我秦對楚再無所求也,亦不再行征伐之舉。”
講道理,擺事實,話說得十分好聽,可說來說去,就是想要將那土地給索要迴去
“哈哈,將軍也識得縱橫焉!”
當堂大笑著,乃三閭大夫屈原是也。
“將軍不也曾說了,大爭之世,強存而滅弱也,想要我楚國上庸之地,何不派遣大軍前來攻伐,莫非就想僅憑一張空口,就想讓我楚人割地。今日我楚割地五百裏,明日再割五百裏,我楚國雖甚是雄偉,但又有多少個五百裏,割讓給秦人呢?”
或許向壽是想婉轉一些,可是屈原單刀直入,絲毫不讓他婉轉。
“三閭大夫豈不聞好戰亡國是也,今時今日有秦國使者向壽在此,一切即可商議,沒必要將話說的這般絕吧?”
出聲者,乃景鯉也。
此人親秦在楚國是出了名的,看來他並不想戰。
“那以令尹,該當如何?”
屈原冷聲質問道。
景鯉卻是不答他話,而是轉頭望向上首楚王太後:“啟稟大王太後,若興兵事,也須得是合縱而攻之,以我楚之一國之力,縱然勝秦,那也對我楚國無大利耶,請大王太後慎重考慮!”
熊橫是個血氣方剛的好男兒,聽到這話氣的恨不得罵人,可他偏偏還得忍著,小不忍則亂大謀,他要忍到有能耐將這老頭罷免斬首了才行。
“母後以為如何?”
南太後沉默不語,不過看她表情,還真有些交好之意,這可與方才其兄郢都將軍南暉的表現,截然不同啊。
“大王執掌一國,需得在權衡利弊之間,不如就聽聽令尹如何說吧?”
“也好。”
楚王頷首。
等到了這王命後,景鯉才又接著說起:“不知大王可曾記得春秋霸主鄭莊公也?”
善於講春秋霸主典故的景鯉,前幾日才剛剛說過,熊橫豈能不記得。
鄭莊公名寤生,意思是倒著生出來的意思,自幼就不得母親喜歡,在即位之後,母親對小兒子共叔段十分的疼愛,不停地為他索要封地以及財寶。
對於這些要求,鄭莊公一概答應,就是在他的縱容之下,讓共叔段野心越來越大,最後竟然起兵叛亂,最後被鄭莊公擊敗後殺掉。
這就是個典型的欲先讓你亡,必先讓你狂的故事。
“寡人如何不記得。”
“大王,老臣自以為對秦之戰,也當是如此,今秦國之盛,楚國之弱,倘若與之交戰,則我楚有大敗之風險,而且一旦落敗,秦人大軍必定順著漢水直下,甚至到鄢郢之地,那大王危矣,楚國危矣!”
也不隻是瞎貓撞上死耗子,還是景鯉真有此遠見,十幾年後白起就是這麽攻過來的。
“大王再請細思一番,倘若我楚歸還上庸之地於秦,則秦人自滿,不再發兵南下,而秦人往東再進一步,皆是諸國震驚,人人畏懼於秦人之威,必然會再度聯合抗秦,秦若不弱,天下難安。”
“那時,大王當如楚王槐合縱長般,號令楚、齊、韓、魏、趙、燕、甚至中山、衛魯之國,揮軍何止百萬之眾,秦人以一國之力,如何抵擋,先破函穀關,再下鹹陽,秦人聞之無不西遁也,不說一上庸之地,縱然巴中、漢中,也可再迴我楚國之後,甚至往西設立蜀郡,也不在話下。”
熊橫原先隻知景鯉親秦,就是不清楚到了什麽程度,現在一看,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先不說他這合縱而攻秦之策能不能成,就是這欲要其亡,必先令其狂,還真有些汪偽的曲線救國政策。
“卻也……”
難得南太後與景鯉想到一塊去了,她剛想要表示讚許,但看了看群臣,還是先不表露決意了吧。
熊橫再望向向壽,隻見他是麵無表情,也不知道是在作何感想想。
“啟稟大王太後,臣有一言!”
人群中走來,正是大司徒昭雎。
屈景昭三家,就隻剩下他了。
“不知大司徒有何見地?”
?
昭雎直麵景鯉道,這還是兩人為數不多的,第一次交鋒。
“大王,令尹之言,高看了我楚,卻低看了秦人,倘若真割讓上庸之地給秦人,那會如何,我秦國西北缺失一腳,沒有了上庸的阻擋,秦人那才是真正的入鄢郢之地如探囊取物,恐怕還沒有等到合縱成,我楚國就要再失千裏之地了。”
“再說合縱之事,自天下有策士蘇秦起,合縱攻齊之事屢次有之,可又有哪一次是真正的擊敗了秦人了,不僅沒有,反而讓秦人約戰越勇,約戰越盛,依靠他國不可取也。何況在這危難時刻,都不見諸國相幫,令尹也無從斷定,我楚國失去上庸後會有援,不知令尹能確定否?”
景鯉冷哼一聲:“老臣不能確定,但大司徒就能確定,此戰我楚必定能贏?”
“雖不能確定,但若不戰,我楚國必輸。”
這時候,屈原也是站了出來:“大王,楚人可流血而亡,萬萬不可束手而死,死,何足道哉!”
聲音落,與方才情形一樣,又有些臣子附和起來,當然也有人附和歸還上庸於秦,不過這聲音比起請戰,無疑是小了許多。
南太後望著屈原,有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感覺,起用屈原是她的主意,本意是對付景鯉,現在她有些不想戰,想和,而屈原卻吵得最積極。
“是戰是和,還請大王做決意吧,大王再是楚國執掌牛耳之人!”
對於此軍國大事,南太後本就知之不多,現在她自己都拿不定主意了,群臣吵來吵去,也沒出一個統一的意見,既若如此,那就由大王說吧。
楚王槐與子蘭雖在秦國為人質,但兩國交戰,秦人也不至於迫害到他們的身上。
在熊橫這裏,與其割地求和,縱然是大敗,也要一戰。
楚王忽的一下起身,握著腰間劍柄,一步步地站到向壽麵前:“這次恐怕將軍要失策了,秦王也要失策了,秦軍若要取我楚國之地,楚人不會束手就擒!”
聲音雖不大,但言辭一字一頓,充滿威儀。
在到郢都後,向壽就聽聞了楚王的名聲,知道其不問國事,隻知樂舞,今日在一間,雖坐於上首,威風淩淩,但全然沒有個主意,任由群臣擺弄,而且事事都要先問過一婦人。
可剛剛這一下,楚王竟有些不一樣了,變得霸氣內斂。
“楚國君臣好精彩的朝會,滿朝臣子不缺大才也,外臣還有一事請求?”
向壽躬身行禮道。
“你說吧!”
“啟稟楚王,正所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還請楚王放迴我秦國使者馮章?”
楚王徐徐搖頭:“好一個不斬來使,可你秦人竟連我君王都要扣押,寡人豈能與爾等講信義,寡人現在就告訴你,不止馮章迴不去,就連你也迴不去,還有那些隨你而來的秦人,他們也一個都迴不去!”
一句話落,熊橫再望向南太後:“母後,留著秦國使者,他們若對父王與吾弟子蘭有不義之舉,那就請將這兩人給烹殺。”
不讓其迴去,當然不是為了烹殺,而是不讓向壽將在郢都打探到的消息,傳迴楚國去,有時候戰爭勝負,就在這細節之差。
“太後,老臣也以為如此。”
這迴景鯉倒是反應的很快,立即就接話道。
他這個老狐狸多半是想到,向壽在他府中走動時,不小心打探走了什麽消息,讓其迴去對戰局不利。
既然都已經想好要打仗了,那就開始做完全的準備。
南太後思索一陣,又想到子蘭與楚王槐,最終還是答應下來:“也好,就依大王之策。”
“多謝母後。”
熊橫朝著南太後道過後,麵上群臣:“郎中南井何在?”
“臣在。”
“將秦國使者押下去,就與那馮章關在一道,就讓他們好好敘敘舊。”
“遵令。”
可時,有衛士上來。
自始至終,馮章都沒為自己說上一句求情的話,就連麵色都未曾有一變:“如此,外臣告退!”
言辭不卑不亢,坦然走出玄鳥殿。
秦太後果然是知人善用,所用這些人無不是勇氣可嘉。
等到向壽被壓下去後,景鯉又繼續道:“大王,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秦人既要征戰,那必會選擇春季,否則一旦拖延,戰事將會要等到來年方才結束,大王應下令,早做準備。”
“由大司徒籌備糧草,由大司馬征召馬匹大軍,由典令行走各地,下達王命,還有一應輜重之物,也得由工正進行督造,就連司敗也都得有所為,嚴厲懲治不遵王令者,總之一旦戰事起,我楚國上下,就盡得行動起來!”
作為一名令尹,處理內政景鯉是合格的,於國事而言,極少人能做到他這般精通,而且不管是朝中各方勢力,還是各地郡守封君、氏族首領,由他去調節,都會容易上許多。
熊橫明白,楚國暫時還離不開景鯉也。
“此乃國事,自然由令尹操持,太後監國,寡人無需操心!”
“老臣謝過大王,定然不辱使命,隻是不知大王以何人為將軍呢?”
對於這個問題,他還真就難以迴答。
楚國將軍雖多,但沒聽過什麽名將,唯一有點好感的屈侯樂,也就不過是個門尹,根本也幹不了這事。
“不知令尹以為何人?”
老景鯉這麽熱心,心中必然是有了人選。
隻見他瞧了一眼上首南太後道:“啟稟大王,老臣以為能勝秦人者,唯有郢都將軍南暉是也!”
南暉,竟然是他。
熊橫對他印象不深,就隻知他是郢都將軍,在滅越一戰,還有垂沙之戰當中,皆有其身影。
這些可輪到南太後麵色不好看了。
她一個婦人能在郢都唿風喚雨,是因為郢都最強的兩支武力,衛士與郢都守軍,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再加上有個監國之名,才有如此之風光。
南暉是否真能勝秦人先不談,他這一走,誰又來擔任郢都將軍也。
“大王,當年滅越之戰,南暉將軍擔任軍中先鋒,戰無不勝是也,其後垂沙之戰,乃是主將唐昧貪功冒進,防守留有破綻,才被齊國大將軍匡章所擊破,身為副將的郢都將軍曾竭力勸阻,可那大將軍唐昧不聽,才致使我楚國之敗。”
“老臣持國多年,素知南暉將軍其人,少年時入軍,其後為楚王槐涓人,又多次與秦人征戰,善讀兵書,精通吳起之道,我郢都守衛之銳利,天下聞名,此全賴郢都將軍是也!”
不等到南太後插話,景鯉又接著說道。
對於郢都守衛,身為楚王的熊橫,卻一次都未曾見過,不過都這資曆,倒也是久經戰陣。
“郢都將軍的確是臨陣經驗豐富,可錯在其年少,不足以為帥也,老婦人倒是覺得鄢城將軍景華,可當此重任!”
南太後不緊不慢的說道。
鄢城,曾為楚國副都,此間有楚國常備軍一萬,一旦調集兩日之內,可奔走至郢都,鎮守此處者乃鄢城將軍景華,為景鯉之子。
這麽些年來,他這個老令尹屁股坐的這麽穩當,和這鄢城將軍離不開關係了。
景鯉望一樣坐於人群中的南暉:“既然南後擔憂胞弟,那就讓老臣之子……”
“令尹且慢!”
一句話還未落,郢都將軍南暉,已是立在他對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