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拉爾夫一直有直接聯係乾朝皇帝的想法,因為東印度公司從直接聯絡到莫臥爾皇帝的行為上,嚐到了甜頭。


    直接聯絡到帝國的皇帝,那也就代表著東印度公司不再需要和那些官僚打交道,至少必要的接觸,那些官僚會顧及到皇帝的命令。


    對拉爾夫而言,若是乾朝皇帝能夠同意在大員,或是首都旁邊的港口,給東印度公司一個基地的話,對此,拉爾夫願意付出一百萬兩白銀的代價。


    錢雖然多,但是拉爾夫認為,隻要東印度公司能夠長期接觸到乾朝,那麽,他們就可以搜集情報,甚至能把乾朝生產瓷器,茶葉以及絲綢的技術給模仿過來。


    拉爾夫以及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做夢都想得到瓷器燒製和種植茶葉,還有絲綢紡織的技術,要是能得到這些技術,那麽他拉爾夫以及東印度公司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東印度公司以前為了得到這些技術,也曾派遣傳教士,一麵進行傳教,一麵看能不能偷到這些技術,隻是隨著乾朝對荷蘭和西班牙的戰爭,這些傳教士都被限製在府城中,根本不被允許在乾朝國內隨意行走。


    拉爾夫做了決定後,經過和公司股東的連日會議後,一眾股東一致認為,拉爾夫的想法非常不錯,於是經過商議,公司決定派遣一支由六個人組成的小規模使團。


    使團中有兩人是學識淵博的傳教士,天文,數學很是精通,另外兩人,一個精通醫術,一個則對繪畫,樂器等十分精通,剩下兩個人,則是拉爾夫精挑細選出來,具有西方麵孔的少女。


    拉爾夫覺得自己安排人的手段十分高明,無論乾朝皇帝喜歡什麽,他都安排了,要錢,他可以給一大筆錢,要美人,他也安排了,天文,數學,醫術,藝術樂器,應有盡有,總有一樣是乾朝皇帝喜歡的。


    安排好一切後,拉爾夫喜滋滋的派了兩艘蓋倫船以及五艘商船,駛往鬆江,做生意,談判兩不誤。


    ……………………


    渤泥國,巴加灣。


    鄭成功自從上次被風暴吹垮了艦隊,那段時間裏,意誌略微有些消沉,特別是收到兒子鄭經老師的指責,言鄭經不好好讀書,時常流連勾欄。


    至於剩下的幾個兒子,也沒幾個讓自己省心的,一個個都是紈絝子弟的作風,福建的地方官已經數次給鄭成功寫信,什麽虎父無犬子,什麽令公子豪氣幹雲,遊俠摯友滿大街。


    這些詞匯,無不在隱晦的表達,你家兒子一天到晚不務正業,滿大街瞎溜達,騷擾百姓。


    家事國事都擠在了一起,實在是令鄭成功感到有些頭疼,特別是這段時間,渤泥的天氣還是很毒辣,鄭成功忙著重整艦隊,操持軍務,這臉曬的快和黑炭一般。


    而且讓鄭成功鬱悶的是,滿朝上下都在誇太子孟承昭敏而好學,自幼穎悟,種種讚譽之聲,連在渤泥國的鄭成功都聽到傳聞了,而這兩相一對比,著實讓其有些鬱結。


    好在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頹喪的士氣也在逐漸恢複,破損的戰船也被修複,各類物資依然從江南運往渤泥,這才讓鄭成功的心中有那麽一絲安慰。


    艦隊遭遇風暴,孟浚自然也收到消息,隻是麵對這種天災,縱然貴為皇帝,孟浚也沒法子,隻能吩咐船廠多多上心,好研發出更能抗擊風暴的運兵船。


    世間事,哪有事事皆如人意,孟浚用兵海上,擔憂的就是風暴,便如當年鄭和下西洋,也屢次遭遇風暴,他孟浚又如何能夠例外。


    至於對鄭成功的請罪書,孟浚也是去信安撫,表示海波無狀,自己並不怪他,信末孟浚又讓鄭成功重振士氣,再整旗鼓,皇天不負有心人,必將終克巴達維亞,再控遏滿剌加。


    昭武七年,十月二十二日,鄭成功於巴加灣再次誓師出征,此次規模較之上次,並未增加,反而有些減少。


    鄭成功認為,巴達維亞的夷人,艦隊已經損失慘重,因此,此戰的重心便是在陸戰,而夷人擅長堅守棱堡,那麽穴地攻城,就必須用到大量的火藥。


    因此,這一次,鄭成功動用大小戰船六十餘條,各類運兵船,補給船,商船等,共有三百餘條,步軍登船者有一萬六千餘人。


    將啟行之際,鄭成功率出征諸將士,皆跪伏於地,虔誠祈拜媽祖,祈佑風平浪靜,大軍出征順利。


    是日,海風獵獵,戰船列陣於海港,氣勢恢宏。鄭成功身著戎裝,神色肅穆,在鄭成功心中,默默祈念道:“信眾鄭森率部出征,肩負重任,祈求媽祖庇佑,願風波平靜,航行順遂,如履平地。”


    默念完畢後,隨著鄭成功的一聲令下:“起錨開航!”刹那間,整個海港沸騰起來,大量的船隻開始啟航,唿喊聲此起彼伏,場麵波瀾壯闊。


    水手們聞聲而動,粗壯的纜繩被奮力絞起,沉重的船錨破水而出,船帆在海風的助力下,被高高揚起,巨大的帆布獵獵作響。


    或許是祈禱真的奏效,也許媽祖也在庇護著艦隊,這一次,艦隊一路上並未遇到大浪。


    鄭成功見狀,心中暗暗發念,若此戰順利,他將在渤泥,呂宋,大員,都將為媽祖修廟宇,塑金身,以謝媽祖庇佑之功。


    而隨著鄭成功再度出兵,巴達維亞的總督如翰燧格如遭雷劈,雖然上次風暴救了他一命,讓他的心中已經有了預感,但是乾朝再次來攻的消息,還是讓他的心沉入了穀底。


    風暴能救他一次,自己卻不能一直靠祈求上帝來化解危機,隻是本土距離巴達維亞如此遙遠,也許這個時候巴達維亞的海戰結果才剛剛送到國王的麵前。


    援兵不知道什麽時候過來,可敵人已經近在眼前,如翰燧格心中已經有了預感,一旦乾軍登陸,巴達維亞這座荷蘭在南洋的最後據點,終將有失守的一天。


    巴達維亞的失守,也標誌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破產,而東印度公司的破產,也將會加速荷蘭這個海上馬車夫的沒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