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專營的爭論,隨著孟浚親自授意,在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宣傳下,百姓大都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說不定鹽鐵的價格也會降下來。
而那些士紳和鹽商,也不是鐵板一塊,所以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聲音,那些鹽商因為關係到自身的利益,因此極力反對鹽鐵專營,而大部分的士紳,並沒有在鹽政這一塊得到什麽好處,因此並不反對朝廷改革。
而在朝堂之上,也因鹽鐵之論,形成了兩派,諸多大臣也反思了明朝覆滅的原因,黨爭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因此,如今朝廷上下,對派係問題,諱莫如深,深怕被人說成結黨。
隻是官員也是由人所組成,自然而然的會因某一件事而站在一起,亦或是因鄉音,興趣等等,便如鹽鐵之論,讚同反對之間,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兩派,不過,總體而言,讚同的占大多數。
而反對鹽鐵專營的隊伍中,劉驥言是反對陣營中的領袖人物。
劉驥言在朝堂上,振臂疾唿道:“治國之道,當防天下奢靡,宜教導百姓各安天命,官府當抑工商之利,莫使百姓追逐財貨,如此,才能天下大治,教化可興,今朝廷欲推行鹽鐵專營,實乃引導百姓逐利,如此一來,必壞天下風氣,壞民之忠厚,自古以來,農為立國之本,臣以為,朝廷當重農抑商,罷鹽鐵專營之論!”
劉驥言的意思是說,朝廷是天下百姓的表率,朝廷應該要重視農事,而不是帶頭去做買賣,這樣下去,上行下效,百姓都會變的奸滑,以後說不定種棉花,種桑苗,種煙草的利益更大,大家都不種糧食了,那麽國家就危險了。
而李為泰最近這段時間和人辯論的次數太多了,經驗值都快點滿了,對劉驥言的話,李為泰淡淡一笑,
隨後上前一步,說道:“劉大人之言,大繆,山川湖海,鹽鐵礦山之利,若朝廷置之不理,則如何分利百姓,難道是要讓少數的豪商巨賈獨占嗎?朝廷要養兵,養官,賑濟災荒,修建水利,驛站,馬政,水師,凡此種種,哪樣不用錢,劉大人反對鹽鐵專營,豈不是在維護豪商巨賈之利,難道要朝廷加征農稅嗎?如此才是真傷農,更傷國之根基!”
劉驥言說朝廷帶頭經商,帶壞風氣,而李為泰反駁鹽鐵專營,隻是讓一些商人得到損失,而百姓卻能減輕負擔。
劉驥言一時啞口無言,孟浚見狀,滿意的點點頭,不到萬不得已,自己是不能輕易下場,總不能又踢球又當裁判,孟浚身為開國之君,如果硬要推行一個政策,當然是可以,隻是難免會讓人口服心不服。
而就在孟浚準備結束這持續好幾天的爭論,正式推行鹽鐵專營之時,禦史大夫張肯堂這時出言了。
張肯堂上前拜道:“陛下,漢時田稅十稅一,百姓豐足,國家昌盛,如今亦是十稅一,而人丁田地更盛,而賦稅卻反而不及漢時,何也?實是官府揮霍無度,諸多貪官汙吏中飽私囊所至,商人經營鹽鐵,若是質量低劣,那麽百姓自然不會購買,商人也就會血本無歸,所以,商賈必然精於器物,而若是朝廷專營鹽鐵,則定然壟斷市場,物劣而價高,反逼迫百姓購買,如此,定然將使民怨沸騰!”
張肯堂的論點很刁鑽,也很巧妙,明明漢時人少田少,國家也運轉的好好,現在人多田多,收的稅也多,朝廷反而錢不夠用,那肯定是官府出了問題,到時官吏以朝廷律令,用爛鐵粗鹽,非逼著百姓用精鋼細鹽的價買,那屆時肯定會出亂子。
李為泰一時間也沒想好怎麽辯駁張肯堂的話,隻見李為泰眉頭緊鎖,沉思不語。
而張肯堂見狀,則乘勝追擊,接著說道:“聖人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安之,今朝廷用兵已近十年,興師以伐之,屯戍以備之,民夫丁壯無休止的轉運糧草物資,靡費巨大,將士疲憊於外,民生困苦於內,故臣以為,朝廷當澄清吏治,選拔賢才,待遼東戰事平息,當罷兵休戰,減少損耗,士農工商,皆朝廷赤子,若朝廷缺錢,便奪商民之利,日後若再國用不足,又該奪睡之利?”
孟浚聽完張肯堂的話,也不禁皺起眉頭,鹽鐵專營肯定會有問題,但是就當前局勢而言,肯定是利大於弊,但是張肯堂的話,短時間孟浚也想不出可以辯駁的地方。
孟浚在心中不由的感歎,戰場兇險,還能以力破之,可這朝堂之上的國策爭論,卻真的是公說公理,婆說婆有理啊,隻是孟浚下定決心要推行專營製度,即便是張肯堂口綻蓮花,也改變不了大局。
可就在這時,李為泰終於從中窺得一絲破局點,他朗聲說道:“陛下,漢時,人丁,土地,皆不如今朝,可朝廷用度仍然不足,原由,實是士紳大戶侵占土地,豪商巨賈得巨利,反逃避商稅也,田稅,商稅,皆被碩鼠貪墨,至於張禦史之言,修文德以安之,甲申之變,揚州,嘉定之禍,曆曆在目。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故陛下整飭軍伍,屯兵以備敵,然邊軍用度不足,因而興鹽鐵專營,以增財用,以供軍需,而阻鹽鐵專營,對內空府庫之藏,對外則少守備之用,將士饑寒於邊,朝廷又以何養軍,又以何備敵?”
張肯堂啞口無言,好一會,硬著頭皮說道:“朝廷專營,必滋生腐敗,物器低劣。”
李為泰立刻駁道:“鹽鐵專營尚未開始,汝何以斷言腐敗,低劣?”
張肯堂略一思索,又道:“前明時,諸多官營器坊,皆是如此。”
“那是前明,如今是乾朝,腐敗,低劣,那就整肅吏治,加強管理,而不是因噎廢食,事還沒做,便先否定。”說到這,李為泰又對著上頭的孟浚拱手道:“陛下昔年起兵於蘇州,清廷已據天下十之有七,又有何人敢信,十年間,陛下便橫掃宇內,廓清寰宇!”
而那些士紳和鹽商,也不是鐵板一塊,所以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聲音,那些鹽商因為關係到自身的利益,因此極力反對鹽鐵專營,而大部分的士紳,並沒有在鹽政這一塊得到什麽好處,因此並不反對朝廷改革。
而在朝堂之上,也因鹽鐵之論,形成了兩派,諸多大臣也反思了明朝覆滅的原因,黨爭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因此,如今朝廷上下,對派係問題,諱莫如深,深怕被人說成結黨。
隻是官員也是由人所組成,自然而然的會因某一件事而站在一起,亦或是因鄉音,興趣等等,便如鹽鐵之論,讚同反對之間,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兩派,不過,總體而言,讚同的占大多數。
而反對鹽鐵專營的隊伍中,劉驥言是反對陣營中的領袖人物。
劉驥言在朝堂上,振臂疾唿道:“治國之道,當防天下奢靡,宜教導百姓各安天命,官府當抑工商之利,莫使百姓追逐財貨,如此,才能天下大治,教化可興,今朝廷欲推行鹽鐵專營,實乃引導百姓逐利,如此一來,必壞天下風氣,壞民之忠厚,自古以來,農為立國之本,臣以為,朝廷當重農抑商,罷鹽鐵專營之論!”
劉驥言的意思是說,朝廷是天下百姓的表率,朝廷應該要重視農事,而不是帶頭去做買賣,這樣下去,上行下效,百姓都會變的奸滑,以後說不定種棉花,種桑苗,種煙草的利益更大,大家都不種糧食了,那麽國家就危險了。
而李為泰最近這段時間和人辯論的次數太多了,經驗值都快點滿了,對劉驥言的話,李為泰淡淡一笑,
隨後上前一步,說道:“劉大人之言,大繆,山川湖海,鹽鐵礦山之利,若朝廷置之不理,則如何分利百姓,難道是要讓少數的豪商巨賈獨占嗎?朝廷要養兵,養官,賑濟災荒,修建水利,驛站,馬政,水師,凡此種種,哪樣不用錢,劉大人反對鹽鐵專營,豈不是在維護豪商巨賈之利,難道要朝廷加征農稅嗎?如此才是真傷農,更傷國之根基!”
劉驥言說朝廷帶頭經商,帶壞風氣,而李為泰反駁鹽鐵專營,隻是讓一些商人得到損失,而百姓卻能減輕負擔。
劉驥言一時啞口無言,孟浚見狀,滿意的點點頭,不到萬不得已,自己是不能輕易下場,總不能又踢球又當裁判,孟浚身為開國之君,如果硬要推行一個政策,當然是可以,隻是難免會讓人口服心不服。
而就在孟浚準備結束這持續好幾天的爭論,正式推行鹽鐵專營之時,禦史大夫張肯堂這時出言了。
張肯堂上前拜道:“陛下,漢時田稅十稅一,百姓豐足,國家昌盛,如今亦是十稅一,而人丁田地更盛,而賦稅卻反而不及漢時,何也?實是官府揮霍無度,諸多貪官汙吏中飽私囊所至,商人經營鹽鐵,若是質量低劣,那麽百姓自然不會購買,商人也就會血本無歸,所以,商賈必然精於器物,而若是朝廷專營鹽鐵,則定然壟斷市場,物劣而價高,反逼迫百姓購買,如此,定然將使民怨沸騰!”
張肯堂的論點很刁鑽,也很巧妙,明明漢時人少田少,國家也運轉的好好,現在人多田多,收的稅也多,朝廷反而錢不夠用,那肯定是官府出了問題,到時官吏以朝廷律令,用爛鐵粗鹽,非逼著百姓用精鋼細鹽的價買,那屆時肯定會出亂子。
李為泰一時間也沒想好怎麽辯駁張肯堂的話,隻見李為泰眉頭緊鎖,沉思不語。
而張肯堂見狀,則乘勝追擊,接著說道:“聖人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安之,今朝廷用兵已近十年,興師以伐之,屯戍以備之,民夫丁壯無休止的轉運糧草物資,靡費巨大,將士疲憊於外,民生困苦於內,故臣以為,朝廷當澄清吏治,選拔賢才,待遼東戰事平息,當罷兵休戰,減少損耗,士農工商,皆朝廷赤子,若朝廷缺錢,便奪商民之利,日後若再國用不足,又該奪睡之利?”
孟浚聽完張肯堂的話,也不禁皺起眉頭,鹽鐵專營肯定會有問題,但是就當前局勢而言,肯定是利大於弊,但是張肯堂的話,短時間孟浚也想不出可以辯駁的地方。
孟浚在心中不由的感歎,戰場兇險,還能以力破之,可這朝堂之上的國策爭論,卻真的是公說公理,婆說婆有理啊,隻是孟浚下定決心要推行專營製度,即便是張肯堂口綻蓮花,也改變不了大局。
可就在這時,李為泰終於從中窺得一絲破局點,他朗聲說道:“陛下,漢時,人丁,土地,皆不如今朝,可朝廷用度仍然不足,原由,實是士紳大戶侵占土地,豪商巨賈得巨利,反逃避商稅也,田稅,商稅,皆被碩鼠貪墨,至於張禦史之言,修文德以安之,甲申之變,揚州,嘉定之禍,曆曆在目。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故陛下整飭軍伍,屯兵以備敵,然邊軍用度不足,因而興鹽鐵專營,以增財用,以供軍需,而阻鹽鐵專營,對內空府庫之藏,對外則少守備之用,將士饑寒於邊,朝廷又以何養軍,又以何備敵?”
張肯堂啞口無言,好一會,硬著頭皮說道:“朝廷專營,必滋生腐敗,物器低劣。”
李為泰立刻駁道:“鹽鐵專營尚未開始,汝何以斷言腐敗,低劣?”
張肯堂略一思索,又道:“前明時,諸多官營器坊,皆是如此。”
“那是前明,如今是乾朝,腐敗,低劣,那就整肅吏治,加強管理,而不是因噎廢食,事還沒做,便先否定。”說到這,李為泰又對著上頭的孟浚拱手道:“陛下昔年起兵於蘇州,清廷已據天下十之有七,又有何人敢信,十年間,陛下便橫掃宇內,廓清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