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浚放下公文,望著沈從文急匆匆的走了進來,沉聲問道:“從文,何事?”
沈從文對著孟浚行禮道:“大王,兩道急遞,一道軍情,一道青鸞衛。”
“拿過來”
孟浚先拆開軍報,這是薑鑲送來的,在這個時刻,隻要是薑鑲的文書,一律都是加急。
這封書信是薑鑲親筆書寫,在師爺潤色之後,才遞交給孟浚的。
信:“臣薑鑲,伏拜大王,臣久未麵呈大王,心馳南闕,未知大王近日頤養如何?臣雖僻處邊陲,猶懷赤子之心,日夜祈願大王體健福安。
迴溯往事,天下垂危,大王興義師,蕩群賊,仁風廣被,武略超凡,每念及此,臣心悅誠服,天下轉危為安,皆賴大王之英睿,黎庶鹹沾雨露之惠。
今大王起大兵,橫掃齊魯,宏圖漸展,兵威強盛,實為振奮人心之事,臣亦招集義士,已聚義軍五萬之眾,屯駐於渾源、靈丘之間,厲兵秣馬,隻待號令。
大王腹藏百萬雄兵,誌在天下,待大王揮師北伐,臣即刻引兵而出靈丘,以策應大王,協力驅除韃虜,恢複河山。
臣雖愚才,但願為大王披堅執銳,碧血丹心,萬死不辭,唯願大王聖躬安康,臣薑鑲頓首百拜。”
看完信,孟浚卻感到有些牙酸,百裏加急送了一封吹捧自己的信,信中最有用的其實就一句話,薑鑲現在屯兵在渾源,靈丘一帶。
孟浚放下信,現在薑鑲也已經出兵了,京城傳來的消息,是此時的京城大營內,清軍隻有六萬軍隊,其中四萬多人還是漢軍,滿蒙之軍,加起來也就兩萬人,可孟浚卻有些奇怪,多爾袞究竟是何用意?
派高進庫以偏師攻遼東,孟浚本意是想調動多爾袞一兩萬人,可這多爾袞怎麽會出動五萬人?難道是多爾袞恐懼關外丟失的後果?
孟浚搖搖頭,又拿起那封青鸞衛的密信,劉古全的密報就簡單了許多。
信:“博洛出京城五萬騎兵,但應不曾全部出關,在遵化一帶,似有大量馬軍,屬下正在緊急探查。”
看到這,孟浚臉色微動,半晌,才搖搖頭道:“多爾袞就這麽自信,可以在我和薑鑲的兩路夾擊下,還能擊潰我。”
沈從文聞言迴道:“大王,屬下小時候曾經見過賭徒,剛開始隻敢小壓小賭,後麵一直贏,便覺得是運勢傍身,所以賭注就越壓越大,可一旦開始輸了,他就不甘心,即便是輸到最後,即便是傾家蕩產,也要再博一迴。”
孟浚聞言,輕輕點頭,道:“你的意思是,多爾袞如今便是這般心境?”
沈從文應道:“正是,大王您想,多爾袞初掌大權,接連數戰,幾乎無往不利,自然滋生驕矜之意,更是加大了他對天下的渴望,就如同渴鹿逐水,哪怕前方是深淵,也會幻想能夠跳過去。”
說到這,沈從文接著解釋道:“現在的多爾袞,猶如輸到底的賭徒,若是不打,撤出關外,那對多爾袞而言,就是徹底的輸了,那還不如進行一場決戰,那還有機會能贏,他或許真的相信,隻要孤注一擲,或許還能扭轉乾坤。”
孟浚聞言哈哈一笑,說道:“多爾袞在幾乎快要贏的天下的時候輸了,我若是他,我也不甘心就這麽撤出關內。”
說到這,孟浚的麵色一正,沉聲道:“他想打,那就打,三路夾擊,無論是兵力,錢糧,我都勝過多爾袞,如果這般,我還不敢打,那還北伐什麽。”
沈從文聽到這,也是一臉振奮的說道:“大王,隻要這一仗贏了,天下將再無大戰!”
孟浚有心想要考考沈從文,便問道:“那依你之見,這一戰,要怎麽打。”
沈從文沉吟許久,隨後才緩緩說道:“大王,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多爾袞藏兵於遵化,那麽他就有可能兵行險招,那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畢竟京師就在那裏,又跑不了。”
這個想法和孟浚不謀而合,沒有大量的騎兵機動力量,在這平原之地上,除了步步為營外,那能玩出什麽花來。
周軍騎兵現在雖然還少,不過在得了淮北山東後,周軍的馬匹數量已經開始增加,不再是以前那般,靠繳獲來勉強維持一支騎兵隊伍。
隨後的日子裏,孟浚與諸將等人詳細商議籌劃進兵路線,一邊調整戰略部署,一邊準備大量的軍用物資,孟浚已經決定了,打呆仗,每進一步,便紮堅營,各營留兵駐守,絕不和清軍騎兵打野戰。
………………
而隨著孟浚北伐,山東巡撫呂逢春歸降,孟浚威名遠揚,青鸞衛的動作也就更大,在河北,直隸一帶,青鸞衛還有所顧忌,然而在河南一帶,青鸞衛的動作不說明目張膽,隻能說是猖狂無狀,儼然視清廷的粘杆處於無物。
就在孟浚移師德州時,永曆四年,六月十日,歸德府下,商丘,寧陵,鹿邑,夏邑永城,一日之間,知縣守官盡數剪辮歸周。
歸德一府,唯有虞城,睢州二城不願歸降,但二城中洶洶的民意,卻不是知縣所能阻攔,虞城知縣,趁夜掛印而去,消失的無影無蹤。
睢州知縣被衙役所抓,有一王姓衙役班頭,強行將知縣辮子剪掉,逼迫其改樹周旗,李知縣痛哭流涕,唿號道:“餘承天子厚恩,膺茲重任,本欲勤政愛民,報效國家,奈何賊人猖狂,竟至於斯。”
那王班頭罵道:“讀書人不都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嗎?你都剃發了,還對的起聖人嗎?哭哭哭,哭個蛋,老子現在是在救你知道不。”
李知縣搖搖頭道:“汝一介匹夫,豈能懂節義,本官於順治三年,科甲進士出身,承蒙天子之恩,治政一縣,一日為清臣,終生為清臣,此乃忠貞之節!”
王班頭聽的頭大,索性將知縣關在府衙中,隻是不曾想到,入夜後,李知縣在桌案上留下一句遺書後,上吊自盡。
其書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良臣。”
青鸞衛將消息傳到孟浚處,這可把孟浚給惡心壞了,娘的,人死了,還要惡心自己一下。
沈從文對著孟浚行禮道:“大王,兩道急遞,一道軍情,一道青鸞衛。”
“拿過來”
孟浚先拆開軍報,這是薑鑲送來的,在這個時刻,隻要是薑鑲的文書,一律都是加急。
這封書信是薑鑲親筆書寫,在師爺潤色之後,才遞交給孟浚的。
信:“臣薑鑲,伏拜大王,臣久未麵呈大王,心馳南闕,未知大王近日頤養如何?臣雖僻處邊陲,猶懷赤子之心,日夜祈願大王體健福安。
迴溯往事,天下垂危,大王興義師,蕩群賊,仁風廣被,武略超凡,每念及此,臣心悅誠服,天下轉危為安,皆賴大王之英睿,黎庶鹹沾雨露之惠。
今大王起大兵,橫掃齊魯,宏圖漸展,兵威強盛,實為振奮人心之事,臣亦招集義士,已聚義軍五萬之眾,屯駐於渾源、靈丘之間,厲兵秣馬,隻待號令。
大王腹藏百萬雄兵,誌在天下,待大王揮師北伐,臣即刻引兵而出靈丘,以策應大王,協力驅除韃虜,恢複河山。
臣雖愚才,但願為大王披堅執銳,碧血丹心,萬死不辭,唯願大王聖躬安康,臣薑鑲頓首百拜。”
看完信,孟浚卻感到有些牙酸,百裏加急送了一封吹捧自己的信,信中最有用的其實就一句話,薑鑲現在屯兵在渾源,靈丘一帶。
孟浚放下信,現在薑鑲也已經出兵了,京城傳來的消息,是此時的京城大營內,清軍隻有六萬軍隊,其中四萬多人還是漢軍,滿蒙之軍,加起來也就兩萬人,可孟浚卻有些奇怪,多爾袞究竟是何用意?
派高進庫以偏師攻遼東,孟浚本意是想調動多爾袞一兩萬人,可這多爾袞怎麽會出動五萬人?難道是多爾袞恐懼關外丟失的後果?
孟浚搖搖頭,又拿起那封青鸞衛的密信,劉古全的密報就簡單了許多。
信:“博洛出京城五萬騎兵,但應不曾全部出關,在遵化一帶,似有大量馬軍,屬下正在緊急探查。”
看到這,孟浚臉色微動,半晌,才搖搖頭道:“多爾袞就這麽自信,可以在我和薑鑲的兩路夾擊下,還能擊潰我。”
沈從文聞言迴道:“大王,屬下小時候曾經見過賭徒,剛開始隻敢小壓小賭,後麵一直贏,便覺得是運勢傍身,所以賭注就越壓越大,可一旦開始輸了,他就不甘心,即便是輸到最後,即便是傾家蕩產,也要再博一迴。”
孟浚聞言,輕輕點頭,道:“你的意思是,多爾袞如今便是這般心境?”
沈從文應道:“正是,大王您想,多爾袞初掌大權,接連數戰,幾乎無往不利,自然滋生驕矜之意,更是加大了他對天下的渴望,就如同渴鹿逐水,哪怕前方是深淵,也會幻想能夠跳過去。”
說到這,沈從文接著解釋道:“現在的多爾袞,猶如輸到底的賭徒,若是不打,撤出關外,那對多爾袞而言,就是徹底的輸了,那還不如進行一場決戰,那還有機會能贏,他或許真的相信,隻要孤注一擲,或許還能扭轉乾坤。”
孟浚聞言哈哈一笑,說道:“多爾袞在幾乎快要贏的天下的時候輸了,我若是他,我也不甘心就這麽撤出關內。”
說到這,孟浚的麵色一正,沉聲道:“他想打,那就打,三路夾擊,無論是兵力,錢糧,我都勝過多爾袞,如果這般,我還不敢打,那還北伐什麽。”
沈從文聽到這,也是一臉振奮的說道:“大王,隻要這一仗贏了,天下將再無大戰!”
孟浚有心想要考考沈從文,便問道:“那依你之見,這一戰,要怎麽打。”
沈從文沉吟許久,隨後才緩緩說道:“大王,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多爾袞藏兵於遵化,那麽他就有可能兵行險招,那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畢竟京師就在那裏,又跑不了。”
這個想法和孟浚不謀而合,沒有大量的騎兵機動力量,在這平原之地上,除了步步為營外,那能玩出什麽花來。
周軍騎兵現在雖然還少,不過在得了淮北山東後,周軍的馬匹數量已經開始增加,不再是以前那般,靠繳獲來勉強維持一支騎兵隊伍。
隨後的日子裏,孟浚與諸將等人詳細商議籌劃進兵路線,一邊調整戰略部署,一邊準備大量的軍用物資,孟浚已經決定了,打呆仗,每進一步,便紮堅營,各營留兵駐守,絕不和清軍騎兵打野戰。
………………
而隨著孟浚北伐,山東巡撫呂逢春歸降,孟浚威名遠揚,青鸞衛的動作也就更大,在河北,直隸一帶,青鸞衛還有所顧忌,然而在河南一帶,青鸞衛的動作不說明目張膽,隻能說是猖狂無狀,儼然視清廷的粘杆處於無物。
就在孟浚移師德州時,永曆四年,六月十日,歸德府下,商丘,寧陵,鹿邑,夏邑永城,一日之間,知縣守官盡數剪辮歸周。
歸德一府,唯有虞城,睢州二城不願歸降,但二城中洶洶的民意,卻不是知縣所能阻攔,虞城知縣,趁夜掛印而去,消失的無影無蹤。
睢州知縣被衙役所抓,有一王姓衙役班頭,強行將知縣辮子剪掉,逼迫其改樹周旗,李知縣痛哭流涕,唿號道:“餘承天子厚恩,膺茲重任,本欲勤政愛民,報效國家,奈何賊人猖狂,竟至於斯。”
那王班頭罵道:“讀書人不都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嗎?你都剃發了,還對的起聖人嗎?哭哭哭,哭個蛋,老子現在是在救你知道不。”
李知縣搖搖頭道:“汝一介匹夫,豈能懂節義,本官於順治三年,科甲進士出身,承蒙天子之恩,治政一縣,一日為清臣,終生為清臣,此乃忠貞之節!”
王班頭聽的頭大,索性將知縣關在府衙中,隻是不曾想到,入夜後,李知縣在桌案上留下一句遺書後,上吊自盡。
其書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良臣。”
青鸞衛將消息傳到孟浚處,這可把孟浚給惡心壞了,娘的,人死了,還要惡心自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