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徐州被趙用平奪取,這還能理解,可徐州離京師還遠著呢,天津可就不一樣了,就在京師的眼皮底下,而現在京師早已兵力空虛,不要多,隻要有萬把人,說不定就能攻破北京城。
阿濟格有些感慨的說:“南人果然擅舟啊,這般千裏運輸步卒,竟然直驅京師!”
說完後,阿濟格正色的對多爾袞說道:“攝政王,要退兵了,最多隻能留拜音圖在山西,雖然天津城下隻有三四千人,但難保孟賊不會增兵,京師空虛,咱們賭不起了!”
多爾袞知道兵圍天津的,一定是孟浚的小股兵力,但是這其中的含義卻是細思極恐,今日可以運小股兵力,明日就可運大部隊,今日可以來天津,明日說不定就可以去遼東了。
事態緊急,容不得多掙想,多爾袞當即撤圍大同,多爾袞有些不甘的看著大同城,心中不知道拜音圖能否平滅薑鑲。
而隨著清軍解圍,大同守軍歡唿雀躍,薑鑲看著城下拔營而走的清軍,大喜過望,對左右言:“定是周王殿下大舉出兵北伐,多爾袞方才退兵。”
部將王輔臣興致勃勃,建議出城襲擊清軍,薑鑲拒絕道:“正所謂歸師勿遏,多爾袞要跑就讓他跑,去追徒損兵力。”
王輔臣苦勸,最後言隻帶部下百餘騎,試探追擊。
薑鑲有些猶豫,但見王輔臣一副躍躍欲試的神色,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隨後王輔臣率百餘騎直驅清軍後隊,清軍後隊騎將佐領伊阿塔見城內竟敢出城追擊,而且才僅僅百餘騎,大怒,當即率一牛錄三百騎,反衝王輔臣。
為了防止王輔臣逃竄,伊阿塔三百人分三隊,中間由伊阿塔親領,直衝王輔臣,兩翼則繞行至王輔臣後方,試圖全殲這一隊騎兵。
王輔臣手持重刀,毫無畏懼,見伊阿塔率領的三百精騎分成三路包圍而來時,嘴角冷哼一聲,隨後一馬當先,直取伊阿塔所在的中路隊伍核心。
雙方距離迅速拉近,刹那間,王輔臣已經衝入敵群,宛如虎入羊群,所向披靡,幾乎無人能擋其鋒芒。
伊阿塔首當其衝,隻見王輔臣縱馬飛躍而過,刀鋒一過,伊阿塔應聲落馬,竟然連同戰馬一起倒在血泊之中,場麵令人震撼。
隨著伊阿塔的倒下,清軍頓時驚慌失措,王輔臣乘勝追擊,率領本部百餘騎左突右衝,將清騎攪得七零八落。
與此同時,兩翼試圖包抄的清軍發現中路已然崩潰,加之親眼見證了王輔臣的勇猛,士氣大跌,攻勢頓挫,王輔臣撥馬繞行,再次衝殺,幾無一合之敵。
在殺退兩翼清軍後,王輔臣又連續衝擊清軍後陣,直到多爾袞都接到消息,薑鑲部下有一悍將,勇猛無敵,多爾袞命部下剛林率千餘八旗精銳騎兵圍攻王輔臣,王輔臣見清軍兵力眾多,而自己麾下已經損失過半,餘者人那馬皆疲,因此率部迴返脫離戰場,而剛林也不想再多事,在驅逐王輔臣後,便不再追擊。
在此戰中,王輔臣聲名鵲起,黃馬白袍,於清軍之中衝突奔馳,十蕩十決,勇猛無雙,猶如呂奉先再世,多爾袞麾下八旗多有精銳者,遇到王輔臣竟紛紛辟易,莫有攖其鋒者,有直唿者:“馬鷂子至矣”
…………
北京。
京城內,自上次青鸞衛秘密劫走了降將家眷後,清廷便意識到定然是孟浚部下的青鸞衛在搞鬼,因此,多爾袞決定也建立一個情報機構與之抗衡。
而多爾袞當時盤算了一圈,決定以尚虞備用處為基礎,改組為粘杆處。
尚虞備用處在清軍入關後第二年就已成立,初由侍衛班管理,後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額駙,蒙古大臣內特簡管理,由黏杆長頭等侍衛協理。
尚虞備用處設二等侍衛三人,三等侍衛二十一人,藍翎侍衛十八人,設黏杆拜唐阿六十人,此外,還設筆帖式三人,庫掌二人,庫房拜唐阿十人等,掌章奏文移,守庫事務等。
這個機構主要成立是為了在夏天的時候,捕捉鳴蟬,因為宮裏多有植被,花草,一到夏天,蟬蟲之聲,影響皇室成員休息,故而成立。
隻是內特簡實在對這情報機構兩眼一抹黑,成立兩個月,連個基礎架構都沒弄出來,昔日孟必安和劉古全二人就花了兩天的功夫,就將青鸞衛的基礎組織搞出來。
多爾袞對內特簡失望透頂,改命心腹羅什為粘杆處統領,並命昔日朱由檢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為副統領。
雖然清廷基本照搬了明朝的官製,但對廠衛並無興趣。東廠沒有複開,錦衣衛也在一年之後被改迴為鑾儀衛。
因為清廷無意重啟廠衛,所以駱養性很快就被安排了新職務,以太子太傅、錦衣衛指揮使,左都督的身份,總督天津等處軍務。
隻是駱養性赴任後不久,便因接待南京弘光政權的北使團過於熱情,而遭彈劾並被革去總督,左都督等官職。
此後駱養性隻是在順治二年清廷大議,迎順各官功時被加太子太師銜,仍然未獲實職。
駱養性以為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沒想到,多爾袞竟然想起自己,還把自己放到了粘杆處副統領,粘杆處在駱養性的理解中,不就是錦衣衛換了個殼嘛。
雖然對駱養性而言,這個職位是屈就,但駱養性也明白,羅什才是攝政王的心腹,他能當上副統領,還是攝政王看上了自己在錦衣衛的經曆。
隻是有些尷尬的是,駱養性現在的官職是,錦衣衛指揮使,太子太師,再加上現在的粘杆處副統領。
不過在駱養性當上副統領後,陸平明顯感覺到,京城裏氛圍不一樣了,出城檢查更為嚴密,且不時有可疑之人在城中四處查探,這可不像上迴那些小吏,明目張膽過來要好處的。
陸平在發出一道“秘密潛伏,無緊急之事,暫緩聯係”的消息,這消息一麵傳給潛伏在京城的其他人員,一麵向在逐州的劉古全後,便停止了向南麵聯絡,潛伏起來。
阿濟格有些感慨的說:“南人果然擅舟啊,這般千裏運輸步卒,竟然直驅京師!”
說完後,阿濟格正色的對多爾袞說道:“攝政王,要退兵了,最多隻能留拜音圖在山西,雖然天津城下隻有三四千人,但難保孟賊不會增兵,京師空虛,咱們賭不起了!”
多爾袞知道兵圍天津的,一定是孟浚的小股兵力,但是這其中的含義卻是細思極恐,今日可以運小股兵力,明日就可運大部隊,今日可以來天津,明日說不定就可以去遼東了。
事態緊急,容不得多掙想,多爾袞當即撤圍大同,多爾袞有些不甘的看著大同城,心中不知道拜音圖能否平滅薑鑲。
而隨著清軍解圍,大同守軍歡唿雀躍,薑鑲看著城下拔營而走的清軍,大喜過望,對左右言:“定是周王殿下大舉出兵北伐,多爾袞方才退兵。”
部將王輔臣興致勃勃,建議出城襲擊清軍,薑鑲拒絕道:“正所謂歸師勿遏,多爾袞要跑就讓他跑,去追徒損兵力。”
王輔臣苦勸,最後言隻帶部下百餘騎,試探追擊。
薑鑲有些猶豫,但見王輔臣一副躍躍欲試的神色,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隨後王輔臣率百餘騎直驅清軍後隊,清軍後隊騎將佐領伊阿塔見城內竟敢出城追擊,而且才僅僅百餘騎,大怒,當即率一牛錄三百騎,反衝王輔臣。
為了防止王輔臣逃竄,伊阿塔三百人分三隊,中間由伊阿塔親領,直衝王輔臣,兩翼則繞行至王輔臣後方,試圖全殲這一隊騎兵。
王輔臣手持重刀,毫無畏懼,見伊阿塔率領的三百精騎分成三路包圍而來時,嘴角冷哼一聲,隨後一馬當先,直取伊阿塔所在的中路隊伍核心。
雙方距離迅速拉近,刹那間,王輔臣已經衝入敵群,宛如虎入羊群,所向披靡,幾乎無人能擋其鋒芒。
伊阿塔首當其衝,隻見王輔臣縱馬飛躍而過,刀鋒一過,伊阿塔應聲落馬,竟然連同戰馬一起倒在血泊之中,場麵令人震撼。
隨著伊阿塔的倒下,清軍頓時驚慌失措,王輔臣乘勝追擊,率領本部百餘騎左突右衝,將清騎攪得七零八落。
與此同時,兩翼試圖包抄的清軍發現中路已然崩潰,加之親眼見證了王輔臣的勇猛,士氣大跌,攻勢頓挫,王輔臣撥馬繞行,再次衝殺,幾無一合之敵。
在殺退兩翼清軍後,王輔臣又連續衝擊清軍後陣,直到多爾袞都接到消息,薑鑲部下有一悍將,勇猛無敵,多爾袞命部下剛林率千餘八旗精銳騎兵圍攻王輔臣,王輔臣見清軍兵力眾多,而自己麾下已經損失過半,餘者人那馬皆疲,因此率部迴返脫離戰場,而剛林也不想再多事,在驅逐王輔臣後,便不再追擊。
在此戰中,王輔臣聲名鵲起,黃馬白袍,於清軍之中衝突奔馳,十蕩十決,勇猛無雙,猶如呂奉先再世,多爾袞麾下八旗多有精銳者,遇到王輔臣竟紛紛辟易,莫有攖其鋒者,有直唿者:“馬鷂子至矣”
…………
北京。
京城內,自上次青鸞衛秘密劫走了降將家眷後,清廷便意識到定然是孟浚部下的青鸞衛在搞鬼,因此,多爾袞決定也建立一個情報機構與之抗衡。
而多爾袞當時盤算了一圈,決定以尚虞備用處為基礎,改組為粘杆處。
尚虞備用處在清軍入關後第二年就已成立,初由侍衛班管理,後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額駙,蒙古大臣內特簡管理,由黏杆長頭等侍衛協理。
尚虞備用處設二等侍衛三人,三等侍衛二十一人,藍翎侍衛十八人,設黏杆拜唐阿六十人,此外,還設筆帖式三人,庫掌二人,庫房拜唐阿十人等,掌章奏文移,守庫事務等。
這個機構主要成立是為了在夏天的時候,捕捉鳴蟬,因為宮裏多有植被,花草,一到夏天,蟬蟲之聲,影響皇室成員休息,故而成立。
隻是內特簡實在對這情報機構兩眼一抹黑,成立兩個月,連個基礎架構都沒弄出來,昔日孟必安和劉古全二人就花了兩天的功夫,就將青鸞衛的基礎組織搞出來。
多爾袞對內特簡失望透頂,改命心腹羅什為粘杆處統領,並命昔日朱由檢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為副統領。
雖然清廷基本照搬了明朝的官製,但對廠衛並無興趣。東廠沒有複開,錦衣衛也在一年之後被改迴為鑾儀衛。
因為清廷無意重啟廠衛,所以駱養性很快就被安排了新職務,以太子太傅、錦衣衛指揮使,左都督的身份,總督天津等處軍務。
隻是駱養性赴任後不久,便因接待南京弘光政權的北使團過於熱情,而遭彈劾並被革去總督,左都督等官職。
此後駱養性隻是在順治二年清廷大議,迎順各官功時被加太子太師銜,仍然未獲實職。
駱養性以為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沒想到,多爾袞竟然想起自己,還把自己放到了粘杆處副統領,粘杆處在駱養性的理解中,不就是錦衣衛換了個殼嘛。
雖然對駱養性而言,這個職位是屈就,但駱養性也明白,羅什才是攝政王的心腹,他能當上副統領,還是攝政王看上了自己在錦衣衛的經曆。
隻是有些尷尬的是,駱養性現在的官職是,錦衣衛指揮使,太子太師,再加上現在的粘杆處副統領。
不過在駱養性當上副統領後,陸平明顯感覺到,京城裏氛圍不一樣了,出城檢查更為嚴密,且不時有可疑之人在城中四處查探,這可不像上迴那些小吏,明目張膽過來要好處的。
陸平在發出一道“秘密潛伏,無緊急之事,暫緩聯係”的消息,這消息一麵傳給潛伏在京城的其他人員,一麵向在逐州的劉古全後,便停止了向南麵聯絡,潛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