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淮安城外。
七萬七千餘鎮軍,八萬多民夫,匯集於此,營帳連綿數裏,緊密排列,蔚為壯觀。旌旗獵獵,各式旗幟迎風飄揚,標識著不同的軍鎮,而是運河上,大小戰艦停泊有序,桅杆林立,令人見了,不禁會心中升起豪情壯誌。
在主帥大帳內,各鎮高級軍官們聚集一起,趙用平坐於主位,柏永馥居左座,沈廷楊居右坐,其餘各軍統鎮,副將皆分立兩側,其中有高易,黃成,陳長恭,高進庫,劉體純,郝永忠,李來亨,吳之番,劉體統,杜永和,王進才,馬騰雲,吳順昌等各鎮高級軍將,齊聚一堂。
趙用平在孟浚起家之時便已跟隨,但數年來籍籍無名,直到孟浚命趙用平獨自領軍,趙用平的智勇之名方才名動軍中。
從渡江而破江北大營,再到用計奪取淮安,這令孟浚著實有些驚喜,趙用平秀才出身,要論身份,連個舉人都不是,實在是微不足道,果然是世間英才何其多也,隻是在盛世時沒有發揮其才能的機會。
趙用平見諸將齊聚,直奔主題道:“青鸞衛已經送來密信,徐州城,守將王綱,直隸滄州人,崇禎十六年,加總兵銜,鎮守開封府,李自成入北京,此人上表乞降,清軍入關後,立時更換門戶,剃發降清,後被任命為徐州總兵,屢次平定境內小股義軍。”
說到李自成入北京時,劉體純,李來亨等順軍出身的將領臉上都有些不自在,隻是眾人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臉上的變化,而高進庫聽到這王綱誰來都降的舊事,當即出言道:“大帥,這王綱看著不像是忠心耿耿的人,要不派人勸降吧!”
趙用平聞言搖搖頭,接著說道:“青鸞衛所送密信,言徐州城內,原來城中守軍每月發放軍餉兵額,有六千人,但實際上,僅四千多實兵,但這些時日,王綱放棄徐州治下縣城,銅山,蕭縣,碭山,宿遷,豐縣,沛縣,睢寧,將各城守軍盡數抽調至徐州城,如今徐州城內兵數已近兩萬人,依本帥看,此舉不像是要降的樣子。”
柏永馥摸了摸下巴,道:“試試也無妨,可以派人勸降,徐州也是重鎮,要是降了,咱們也少費些力氣。”
趙用平點了點頭,道:“不急,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待大軍進抵徐州城下,以勢壓城,再遣人勸降吧。”
隨後眾人始討論行軍的各項細節,哪一鎮先行,哪一鎮為大軍掩護側翼,哪一鎮為後,軍帳內,桌上的地圖成為了焦點,描繪了從當前位置到徐州的路徑,以及沿途大致的地理特征。
隨著討論的深入,直至入夜,各種細節方才被逐一敲定,包括糧草供應,行軍路線,傷病處理,駐營規則等,力求每一個環節都被考慮到。
如此龐大的軍力集結,是如今孟浚實力的體現,對孟浚而言,已經不再是逢戰即存亡,北伐無論勝敗,即便是輸了,孟浚也輸的起,淮安城外,七萬多大軍蓄勢待發,隨時準備開拔,其氣勢磅礴,令人震懾。
大軍沿運河北上,後勤補給比汝寧府的路線要輕鬆許多,損耗也更少,而且有水師掩護,根本不懼清軍斷糧道。
永曆三年,十一月三日,周軍前鋒騎兵抵達徐州城下,徐州城已經戒嚴,城門緊閉,城樓上人影幢幢,斥候驅馬近了些,城樓上的十餘支箭矢便射了過來,將周軍斥候驅離。
五日,趙用平大部抵達徐州城,城樓上,王綱舉目張望,卻是怔住無言。
視野所及,一片焌黑,鼓角齊鳴,劍戟森列,氣勢恢宏,直欲衝天裂地。
那是周軍的頭盔層層疊疊鋪成的顏色,猶如一股黑色的風暴一般席卷而來,那遮天蔽日的軍勢,無不令守軍膽寒。
周軍抵達徐州城下,立刻開始起寨,無數民夫如同螞蟻般在挖掘壕溝,組裝拒馬,在大營四周挖掘陷馬坑等一係列營寨防禦工作。
在一麵迎風飄揚的大旗下,趙用平振衣而立,麾蓋之下,眾將簇擁,其鬥誌昂揚的說道:“將兵十萬,雄師赫赫,威逼敵城,大王信我,重我,大兵聚於吾手,吾定為大王掃清逆虜,必當揮戈向北,問鼎中原,為大王開萬世之基業。”
諸將聞言,莫不熱血沸騰,柏永馥哈哈大笑道:“大帥所言甚是,大王雖說隻要多爾袞撤出山西即可,但我等大軍雲集,若可,自當揮師北上,一舉蕩平天下,成千秋之偉業!”
高進庫聽後,神色激動,大聲道:“徐州守軍不至多不過兩萬人,還多是各縣的烏合之眾,現在便可派人勸降。”
趙用平點點頭,道:“本帥親自修書一封,勸慰守將,棄暗投明,免遭塗炭。”
趙用平很快寫下這封勸降信,信中勸王綱當棄暗投明,擇善而從,又言城下精兵五十萬,一旦大軍伐城,徐州城必是玉石皆焚雲雲,隨後派一勇士,驅馳於城下,將信勁射於城樓。
徐州城上。
眼見城頭守軍各個戰戰兢兢,王綱怒斥道:“徐州,千古名城,曆來為國之重鎮,朝廷援軍立時便至,你等有何可慌,傳令,將吾被褥取來,賊一日不退,本將一日不下城牆!”
王綱年逾五十,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渴望建功立業,上報天子,下慰黎庶,隻是年齡越大,這種想法也就越淡,直到大明天下徹底崩盤,王綱也隨大流,舉旗而降順,順無天命,那麽再降清,對王綱而言,也不是不可接受。
周軍勢大,號稱五十萬大軍,王綱也是曆經過戰陣的老將,他打過順軍,打過西軍,也和清軍廝殺過,這麽多年了,軍隊能不能打,他心中自有一杆秤,看城下的氣勢,他知道,對麵是敢打的軍隊。
而城中守軍,不到兩萬人,這些兵丁最少一半以上沒上過戰場,而且大部還是各城抽調而來,許多士兵對家鄉無人守護,心中不安,守軍士氣不振,相互從未配合,兵將臨時組成,又多是新兵,王綱知道,難守。
但是難守,也要守,就算是死,他也絕不投降,因為到了他這般年紀,家才是他最大的軟肋,王綱僅有一獨子,如今遠在北京為質,他這麽多年就一個兒子,說明香火不旺,若是因自己降了,而被清廷遷怒,殺子而至王家香火斷絕,在王綱看來,那麽即便是死,也不能使自己絕後。
這封勸降信很快便送到王綱手中,王綱看後,麵無表情,隻是說了句:“告訴他,要戰便戰,老夫絕不投降!”
副將於睦聞言心頭一顫,急忙勸道:“將軍,何不虛與委蛇,拖些時日,這若是惹急了賊軍,怕是……怕是”說到後麵,於睦有些不敢說出口。
“怕是什麽?怕徐州守不住?哼,不試試,怎麽知道本將守不住。”王綱冷哼一聲,隨後示意親兵將自己的命令傳達下去。
趙用平收到城中的迴複後,一甩甲袍,冷笑一聲,道:“不知死活!”
七萬七千餘鎮軍,八萬多民夫,匯集於此,營帳連綿數裏,緊密排列,蔚為壯觀。旌旗獵獵,各式旗幟迎風飄揚,標識著不同的軍鎮,而是運河上,大小戰艦停泊有序,桅杆林立,令人見了,不禁會心中升起豪情壯誌。
在主帥大帳內,各鎮高級軍官們聚集一起,趙用平坐於主位,柏永馥居左座,沈廷楊居右坐,其餘各軍統鎮,副將皆分立兩側,其中有高易,黃成,陳長恭,高進庫,劉體純,郝永忠,李來亨,吳之番,劉體統,杜永和,王進才,馬騰雲,吳順昌等各鎮高級軍將,齊聚一堂。
趙用平在孟浚起家之時便已跟隨,但數年來籍籍無名,直到孟浚命趙用平獨自領軍,趙用平的智勇之名方才名動軍中。
從渡江而破江北大營,再到用計奪取淮安,這令孟浚著實有些驚喜,趙用平秀才出身,要論身份,連個舉人都不是,實在是微不足道,果然是世間英才何其多也,隻是在盛世時沒有發揮其才能的機會。
趙用平見諸將齊聚,直奔主題道:“青鸞衛已經送來密信,徐州城,守將王綱,直隸滄州人,崇禎十六年,加總兵銜,鎮守開封府,李自成入北京,此人上表乞降,清軍入關後,立時更換門戶,剃發降清,後被任命為徐州總兵,屢次平定境內小股義軍。”
說到李自成入北京時,劉體純,李來亨等順軍出身的將領臉上都有些不自在,隻是眾人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臉上的變化,而高進庫聽到這王綱誰來都降的舊事,當即出言道:“大帥,這王綱看著不像是忠心耿耿的人,要不派人勸降吧!”
趙用平聞言搖搖頭,接著說道:“青鸞衛所送密信,言徐州城內,原來城中守軍每月發放軍餉兵額,有六千人,但實際上,僅四千多實兵,但這些時日,王綱放棄徐州治下縣城,銅山,蕭縣,碭山,宿遷,豐縣,沛縣,睢寧,將各城守軍盡數抽調至徐州城,如今徐州城內兵數已近兩萬人,依本帥看,此舉不像是要降的樣子。”
柏永馥摸了摸下巴,道:“試試也無妨,可以派人勸降,徐州也是重鎮,要是降了,咱們也少費些力氣。”
趙用平點了點頭,道:“不急,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待大軍進抵徐州城下,以勢壓城,再遣人勸降吧。”
隨後眾人始討論行軍的各項細節,哪一鎮先行,哪一鎮為大軍掩護側翼,哪一鎮為後,軍帳內,桌上的地圖成為了焦點,描繪了從當前位置到徐州的路徑,以及沿途大致的地理特征。
隨著討論的深入,直至入夜,各種細節方才被逐一敲定,包括糧草供應,行軍路線,傷病處理,駐營規則等,力求每一個環節都被考慮到。
如此龐大的軍力集結,是如今孟浚實力的體現,對孟浚而言,已經不再是逢戰即存亡,北伐無論勝敗,即便是輸了,孟浚也輸的起,淮安城外,七萬多大軍蓄勢待發,隨時準備開拔,其氣勢磅礴,令人震懾。
大軍沿運河北上,後勤補給比汝寧府的路線要輕鬆許多,損耗也更少,而且有水師掩護,根本不懼清軍斷糧道。
永曆三年,十一月三日,周軍前鋒騎兵抵達徐州城下,徐州城已經戒嚴,城門緊閉,城樓上人影幢幢,斥候驅馬近了些,城樓上的十餘支箭矢便射了過來,將周軍斥候驅離。
五日,趙用平大部抵達徐州城,城樓上,王綱舉目張望,卻是怔住無言。
視野所及,一片焌黑,鼓角齊鳴,劍戟森列,氣勢恢宏,直欲衝天裂地。
那是周軍的頭盔層層疊疊鋪成的顏色,猶如一股黑色的風暴一般席卷而來,那遮天蔽日的軍勢,無不令守軍膽寒。
周軍抵達徐州城下,立刻開始起寨,無數民夫如同螞蟻般在挖掘壕溝,組裝拒馬,在大營四周挖掘陷馬坑等一係列營寨防禦工作。
在一麵迎風飄揚的大旗下,趙用平振衣而立,麾蓋之下,眾將簇擁,其鬥誌昂揚的說道:“將兵十萬,雄師赫赫,威逼敵城,大王信我,重我,大兵聚於吾手,吾定為大王掃清逆虜,必當揮戈向北,問鼎中原,為大王開萬世之基業。”
諸將聞言,莫不熱血沸騰,柏永馥哈哈大笑道:“大帥所言甚是,大王雖說隻要多爾袞撤出山西即可,但我等大軍雲集,若可,自當揮師北上,一舉蕩平天下,成千秋之偉業!”
高進庫聽後,神色激動,大聲道:“徐州守軍不至多不過兩萬人,還多是各縣的烏合之眾,現在便可派人勸降。”
趙用平點點頭,道:“本帥親自修書一封,勸慰守將,棄暗投明,免遭塗炭。”
趙用平很快寫下這封勸降信,信中勸王綱當棄暗投明,擇善而從,又言城下精兵五十萬,一旦大軍伐城,徐州城必是玉石皆焚雲雲,隨後派一勇士,驅馳於城下,將信勁射於城樓。
徐州城上。
眼見城頭守軍各個戰戰兢兢,王綱怒斥道:“徐州,千古名城,曆來為國之重鎮,朝廷援軍立時便至,你等有何可慌,傳令,將吾被褥取來,賊一日不退,本將一日不下城牆!”
王綱年逾五十,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渴望建功立業,上報天子,下慰黎庶,隻是年齡越大,這種想法也就越淡,直到大明天下徹底崩盤,王綱也隨大流,舉旗而降順,順無天命,那麽再降清,對王綱而言,也不是不可接受。
周軍勢大,號稱五十萬大軍,王綱也是曆經過戰陣的老將,他打過順軍,打過西軍,也和清軍廝殺過,這麽多年了,軍隊能不能打,他心中自有一杆秤,看城下的氣勢,他知道,對麵是敢打的軍隊。
而城中守軍,不到兩萬人,這些兵丁最少一半以上沒上過戰場,而且大部還是各城抽調而來,許多士兵對家鄉無人守護,心中不安,守軍士氣不振,相互從未配合,兵將臨時組成,又多是新兵,王綱知道,難守。
但是難守,也要守,就算是死,他也絕不投降,因為到了他這般年紀,家才是他最大的軟肋,王綱僅有一獨子,如今遠在北京為質,他這麽多年就一個兒子,說明香火不旺,若是因自己降了,而被清廷遷怒,殺子而至王家香火斷絕,在王綱看來,那麽即便是死,也不能使自己絕後。
這封勸降信很快便送到王綱手中,王綱看後,麵無表情,隻是說了句:“告訴他,要戰便戰,老夫絕不投降!”
副將於睦聞言心頭一顫,急忙勸道:“將軍,何不虛與委蛇,拖些時日,這若是惹急了賊軍,怕是……怕是”說到後麵,於睦有些不敢說出口。
“怕是什麽?怕徐州守不住?哼,不試試,怎麽知道本將守不住。”王綱冷哼一聲,隨後示意親兵將自己的命令傳達下去。
趙用平收到城中的迴複後,一甩甲袍,冷笑一聲,道:“不知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