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獲鹿縣。


    拜音圖所部清軍大營。


    中軍大帳內,楊振威聲淚俱下,又一次對拜音圖解釋道:“大帥,薑鑲賊子,心懷不軌,末將著實不知啊!末將請令,逢戰請以末將為先驅,誓死蕩平賊寇!”


    楊振威怎麽也沒想到,薑大帥這麽不實在,難道就一點沒考慮還在拜音圖手底下的自己嗎?數千子弟在外征戰,你這忽然反了,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嗎?要不是楊振威還算聽話,規規矩矩,要不然,怕是現在自己腦袋早就掛在旗杆上了。


    薑鑲倒也不是沒想到楊振威,隻是從山西抽調兵將起,先是駐防江北大營,後麵又去湖廣戰場,來來迴迴折騰了好幾年,薑鑲覺得清廷大概率是不會把楊振威和其軍士放歸了,因此反正時,薑鑲壓根就沒考慮楊振威的事。


    拜音圖直直的盯著楊振威,見其頭磕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細看之下,楊振威的身子似乎還在顫抖。


    過了許久,拜音圖笑道:“楊將軍快快請起,本帥早已說過,薑鑲反叛,將軍又有何罪,既然將軍拳拳報國之心,本帥豈能阻攔,攝政王已令本帥盡快奪取太原,這井徑關,便由將軍所部為先鋒,克日奪取,本帥靜待將軍之佳音!”


    楊振威戰戰兢兢出營後,心中放鬆了些許,直到返迴自己營帳內,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當炮灰也比死了強一些。


    楊振威所部出山西時,六千部眾,在外麵晃悠了一圈,失蹤,病亡,戰死,等楊振威率軍返迴山西時,其部尚有四千五百餘人。


    隻是和出來時不一樣,都是山西子弟,迴去的時候卻要用手中的刀槍,揮向鄉人,楊振威所部士氣低落,即便是楊振威畫餅,言破關後必大賞,軍中的士氣也沒恢複多少,但到此時,楊振威也無可奈何。


    井徑關內有七隘口,分別是神堂口,黃龍口,驢橋口,險隘口,達滴岩口,武功口,楊莊口,而過了七道隘口,想要奪取陽泉,隻有兩條路,一條是經娘子關,一條則是固關。


    昔有古人雲,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以,山河之固,在於人。


    薑鑲舉措失當,亦或許是因穩固大同根本,故而集重兵於大同,而對外圍之關隘,大部皆由收編之義軍所把守,這些義軍雖頗有鬥誌,卻未曾曆經血戰,戰技不習,不論人數,或是甲械,皆不及清軍。


    楊振威在後方清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強令士卒一路強攻,一旦有士卒潰退,後方的督戰隊立時衝上來,將潰退者,無論官兵,盡數斬殺,無一絲留情,這些隘口多為險要之地,或是必經之處,有的隘口守軍不足百人,卻給於清軍五倍之殺傷。


    楊振威手下一個千總,對著楊振威哭訴道:“將軍,我等都是三晉子弟,卻如此自相殘殺,多少將士,千裏迢迢,步履艱難,終於迴轉返鄉,這些將士卻要亡於家鄉,做那冤死的魂!”


    等楊振威所部傷亡慘重,終於越過最後一個隘口後,楊振威請求拜音圖將自己撤向後方,這在楊振威看來,應是天經地義,但不曾想,話剛說完,就被拜音圖所拒,嚴令其再破固關,並為其畫餅,言,破關後,則必為其加官進爵,榮華富貴,世代不休。


    楊振威對此心中頗為振奮,可其手下卻不是這般想法,當初說好的過了井徑關有賞,結果又是拖延,四千五百多人,活著抵達固關的,不足兩千人,而士卒看著那關口上嚴陣以待的守軍,又看著後方弓手蓄勢待發,仿佛潰退就要斬殺的情形。


    終於,臨陣而兵變,就這樣發生了,楊振威部下,無論兵將,各個都已經絕望了,在這般情形下,楊部中的一個千總,他振臂高唿:“進亦死,退亦死,何不反了!”


    高唿下,從者雲集,楊振威在陣中,根本無法製止,反而被憤怒的部下,揪出來,活活打死。


    拜音圖見發生兵變,大怒,當即命弓手放箭,又遣精兵盡殺叛軍,本是臨陣舉事,相互之間,幾無配合,有人瘋狂朝著清軍殺過去,也有人丟盔棄甲,攀爬兩側山林,還有人朝著關口處跑去,請求開關。


    這等亂兵,根本不是清軍的對手,僅是一輪衝殺,便大潰,朝著關下而去。


    關頭那些義軍目瞪口呆的看著關下發生的鬧劇,守將擔憂這是清軍的誘敵之計,依然是嚴守關口,拒絕開關,隻能眼睜睜看著清軍將關下的亂兵射殺殆盡。


    拜音圖進軍山西時,孟浚才收到多爾袞兵圍大同的消息,隨之而來的便是薑鑲舉兵歸附,請求孟浚出兵信件,可南麵,亦是有重要的情報傳來,永曆朝廷,似乎有所異動。


    這讓孟浚有些舉棋不定,薑鑲自己是不可能看著他就這麽被清廷所滅,但是出兵,孟浚卻真的有些不安,永曆朝廷恐怕真的會趁自己北伐時,拚命拆台,扯後腿。


    在曾經的曆史上,清軍勢如破竹的情況下,南明內部還在互相內鬥不止,更不用說如今曆史早已改變,隨著多鐸身亡,清軍在南方徹底失利,永曆朝廷再無外憂,可是朝臣卻毫不感念孟浚擊敗清軍之功,反而朝野上下,紛紛指責孟浚野心勃勃。


    東閣大學士張佐宸上疏彈劾孟浚,其辭激烈無比,言:“孟浚手握權柄,逾今不朝,視朝堂如無物,陛下之令,亦是置若罔聞。武人擅權,禍必殃及四方,擾宇內安寧。


    其手握金革之器,心無所容仁義,唯權柄是瞻,罔顧國事。遂致天下隳頹,綱紀湮滅,社稷危殆,猶以武力淩駕廟堂,舉國上下,莫不惶恐不安,人心浮動。


    是以君子憂患未萌,戒慎戒懼,防微杜漸,方能撥亂反正,臣願赴南京,力勸其幡然悔悟,還政於朝,使斯文未喪,禮樂重振,天下歸心,四海晏然,庶幾可期也。然則,若任由武人專製,國將不國,何談太平盛世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