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內。
丁魁楚正恭敬的對孫可望說道:“秦王殿下,如今韃軍已敗,南京再無威脅,陛下久居昆明,心中十分思念孝陵,欲迴返南京,以祭先帝陵寢!”
聽到這話,孫可望的眼睛不由自主的眯了起來,丁魁楚見孫可望不迴答,連忙繼續說道:“秦王衛護朝廷,實是國之柱石,陛下欲將雲貴之地,效沐氏例,由秦王世鎮之!”
孫可望並沒有迴答,他心中明了,永曆是想跑了,肯定是自己最近向旁人透露出想重建大西的話,嚇到了他,永曆覺得再待下去不安全,想跑到孟浚治下,想迴去祭拜孝陵,不過是借口而已。
至於世鎮雲貴,這不過是永曆朝廷已被自己控製了,用來兌換的條件罷了,自己現在就已經完全控製雲貴,何需永曆加封。
就永曆手下那些宮廷衛隊,錦衣衛的,怎麽可能在沒自己同意的情況下,逃出昆明。
過了好一會,孫可望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對著丁魁楚說道:“丁閣部,孟浚挾兵自重,朝廷遷往南京,恐怕是綿羊入虎口啊!”
丁魁楚聞言,義正言辭道:“朝廷具大義名份,天下忠心耿耿之士,猶如繁星一般,朝廷豈是綿羊,況吾觀周王所行,非野心勃勃之輩,秦王虎口之言,略有不妥。”
孫可望冷哼一聲,內心卻對丁魁楚頗為不屑,其人睚眥必報,胸中毫無容人之量,這等人竟也能當起一國首輔。
控製朝廷,對孫可望而言,野心不止於此,在深耕兩年雲貴之地後,積蓄實力的孫可望下一步,便是奪取四川。
隻是朝廷在自己手上有利有弊,至少雲南之地的土司還算安份,孫可望想重立大西國,雲貴之地土司反應算是孫可望憂慮的一點,因此孫可望屢屢散布重立大西言論,其中便有試探各地土司的含義。
想到這,孫可望對著丁魁楚淡淡的說道:“孟浚之輩,野心昭然若揭,閣部竟言此人為忠義之輩,實是可笑至極,陛下若至南京,本王斷言,來日覆明者,必此人也!”
丁魁楚心中暗道“不走,怕是覆滅大明的便是你了,到了南京,大明恩養江南各地士紳百年,再怎麽說,機會也比在雲南強。”
丁魁楚笑了笑,道:“殿下多慮了,大明養士二百多年,根深蒂固,豈是輕易為賊人所篡!”
此話,似是一語雙關,明說孟浚,暗諷孫可望,孫可望聽完,隻是冷笑一聲。
此時局勢大變,周軍占據武昌,荊州,大敗清軍,其勢一躍而上,變成了天下間戰力最為強勁的勢力,孫可望擔憂永曆跑到孟浚手上,是否會增加其名望和號召力。
想到這,孫可望看著丁魁楚,推脫道:“陛下一舉一動,天下矚目,還都之事,當慢慢斟酌。”
在丁魁楚離開後,孫可望召見心腹鄭國,王愛秀二人。
此二人皆是背後鼓動孫可望稱帝的急先鋒,但對永曆想還都南京之事,卻是意見不合。
孫可望有些遲疑的說道:“今天子在手,卻無昔時漢末曹操之用,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如今孟李鄭等人皆視之無物,朝中每日紛爭不斷,本王不勝其擾,朝廷於吾,似雞肋矣!”
王愛秀讚同的說道:“殿下,如今孟浚勢強,皆因其政軍之令,皆由己出,放歸天子,則屬下斷言,周軍內部必紛亂如麻,俗話說,金角銀邊草肚皮,我大西占據雲貴,已成金角之勢,少了朝堂上的掣肘,於殿下有利,此乃良策!”
鄭國則堅定的表示反對,他對著孫可望勸道:“殿下,此議絕不可行,殿下如今未伐李孟之輩,尚未體會到天子在手之益處,殿下豈不聞昔日袁紹不迎天子,而魏王迎獻帝之故事!”
“袁紹之敗,敗於官渡,若勝,於漢帝有何幹糾?”王愛秀反駁道。
鄭國並不迴複王愛秀的話,隻是繼續對孫可望勸道:“殿下,如今天子在雲貴,孟浚不敢輕易南征,可若是天子迴都南京,那麽孟浚必以天子令,南麵而伐,孟軍之勢,已為南方群雄最為強勁,再得天子,如虎之添翼,此於殿下大害也!”
王愛秀聽後也覺得鄭國言之有理,想了想,又說道:“明廷官員,屢有內爭,迴到金陵,其必會攪的孟周雞犬不寧。”
鄭國搖搖頭,語重心長的說道:“便是如此,又有何妨,孟浚自起兵以來,軍將,官吏,大部皆由其提拔,亂也不會大亂,若是其發狠,殺雞儆猴,封鎖宮禁,法子多的很,這等豪雄,又豈會被些許書生而自縛手腳!”
聽完鄭國的話,孫可望陷入了沉思,周軍兵鋒雖未至雲貴,但其勢強橫,若是因永曆跑到南京,從而導致其更上一層樓,那自己可就後悔莫及了。
孫可望皺著眉頭,煩悶的說道:“留下天子,紛紛亂亂,真是煩不勝煩,去年殺了些小官,也不頂事,這般糾纏,大西何時能複。”
聽到這,王愛秀來了精神,急聲道:“殿下何須煩憂,司禮太監龐天壽已經暗中投靠殿下,其久在朝中,自然知曉何人心懷不軌,將這些人盡數擒殺,屆時何人敢阻殿下!”
孫可望問道:“但如今天子想走,又該以何言婉拒?”
“好說,隻需讓天子下詔,命孟浚前往昆明見駕,若其不來,便是其心可誅,天子暗弱,又豈敢走!”鄭國自信的說道。
……
……
(中秋繼續更新,能不能算補迴之前欠的^o^)
丁魁楚正恭敬的對孫可望說道:“秦王殿下,如今韃軍已敗,南京再無威脅,陛下久居昆明,心中十分思念孝陵,欲迴返南京,以祭先帝陵寢!”
聽到這話,孫可望的眼睛不由自主的眯了起來,丁魁楚見孫可望不迴答,連忙繼續說道:“秦王衛護朝廷,實是國之柱石,陛下欲將雲貴之地,效沐氏例,由秦王世鎮之!”
孫可望並沒有迴答,他心中明了,永曆是想跑了,肯定是自己最近向旁人透露出想重建大西的話,嚇到了他,永曆覺得再待下去不安全,想跑到孟浚治下,想迴去祭拜孝陵,不過是借口而已。
至於世鎮雲貴,這不過是永曆朝廷已被自己控製了,用來兌換的條件罷了,自己現在就已經完全控製雲貴,何需永曆加封。
就永曆手下那些宮廷衛隊,錦衣衛的,怎麽可能在沒自己同意的情況下,逃出昆明。
過了好一會,孫可望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對著丁魁楚說道:“丁閣部,孟浚挾兵自重,朝廷遷往南京,恐怕是綿羊入虎口啊!”
丁魁楚聞言,義正言辭道:“朝廷具大義名份,天下忠心耿耿之士,猶如繁星一般,朝廷豈是綿羊,況吾觀周王所行,非野心勃勃之輩,秦王虎口之言,略有不妥。”
孫可望冷哼一聲,內心卻對丁魁楚頗為不屑,其人睚眥必報,胸中毫無容人之量,這等人竟也能當起一國首輔。
控製朝廷,對孫可望而言,野心不止於此,在深耕兩年雲貴之地後,積蓄實力的孫可望下一步,便是奪取四川。
隻是朝廷在自己手上有利有弊,至少雲南之地的土司還算安份,孫可望想重立大西國,雲貴之地土司反應算是孫可望憂慮的一點,因此孫可望屢屢散布重立大西言論,其中便有試探各地土司的含義。
想到這,孫可望對著丁魁楚淡淡的說道:“孟浚之輩,野心昭然若揭,閣部竟言此人為忠義之輩,實是可笑至極,陛下若至南京,本王斷言,來日覆明者,必此人也!”
丁魁楚心中暗道“不走,怕是覆滅大明的便是你了,到了南京,大明恩養江南各地士紳百年,再怎麽說,機會也比在雲南強。”
丁魁楚笑了笑,道:“殿下多慮了,大明養士二百多年,根深蒂固,豈是輕易為賊人所篡!”
此話,似是一語雙關,明說孟浚,暗諷孫可望,孫可望聽完,隻是冷笑一聲。
此時局勢大變,周軍占據武昌,荊州,大敗清軍,其勢一躍而上,變成了天下間戰力最為強勁的勢力,孫可望擔憂永曆跑到孟浚手上,是否會增加其名望和號召力。
想到這,孫可望看著丁魁楚,推脫道:“陛下一舉一動,天下矚目,還都之事,當慢慢斟酌。”
在丁魁楚離開後,孫可望召見心腹鄭國,王愛秀二人。
此二人皆是背後鼓動孫可望稱帝的急先鋒,但對永曆想還都南京之事,卻是意見不合。
孫可望有些遲疑的說道:“今天子在手,卻無昔時漢末曹操之用,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如今孟李鄭等人皆視之無物,朝中每日紛爭不斷,本王不勝其擾,朝廷於吾,似雞肋矣!”
王愛秀讚同的說道:“殿下,如今孟浚勢強,皆因其政軍之令,皆由己出,放歸天子,則屬下斷言,周軍內部必紛亂如麻,俗話說,金角銀邊草肚皮,我大西占據雲貴,已成金角之勢,少了朝堂上的掣肘,於殿下有利,此乃良策!”
鄭國則堅定的表示反對,他對著孫可望勸道:“殿下,此議絕不可行,殿下如今未伐李孟之輩,尚未體會到天子在手之益處,殿下豈不聞昔日袁紹不迎天子,而魏王迎獻帝之故事!”
“袁紹之敗,敗於官渡,若勝,於漢帝有何幹糾?”王愛秀反駁道。
鄭國並不迴複王愛秀的話,隻是繼續對孫可望勸道:“殿下,如今天子在雲貴,孟浚不敢輕易南征,可若是天子迴都南京,那麽孟浚必以天子令,南麵而伐,孟軍之勢,已為南方群雄最為強勁,再得天子,如虎之添翼,此於殿下大害也!”
王愛秀聽後也覺得鄭國言之有理,想了想,又說道:“明廷官員,屢有內爭,迴到金陵,其必會攪的孟周雞犬不寧。”
鄭國搖搖頭,語重心長的說道:“便是如此,又有何妨,孟浚自起兵以來,軍將,官吏,大部皆由其提拔,亂也不會大亂,若是其發狠,殺雞儆猴,封鎖宮禁,法子多的很,這等豪雄,又豈會被些許書生而自縛手腳!”
聽完鄭國的話,孫可望陷入了沉思,周軍兵鋒雖未至雲貴,但其勢強橫,若是因永曆跑到南京,從而導致其更上一層樓,那自己可就後悔莫及了。
孫可望皺著眉頭,煩悶的說道:“留下天子,紛紛亂亂,真是煩不勝煩,去年殺了些小官,也不頂事,這般糾纏,大西何時能複。”
聽到這,王愛秀來了精神,急聲道:“殿下何須煩憂,司禮太監龐天壽已經暗中投靠殿下,其久在朝中,自然知曉何人心懷不軌,將這些人盡數擒殺,屆時何人敢阻殿下!”
孫可望問道:“但如今天子想走,又該以何言婉拒?”
“好說,隻需讓天子下詔,命孟浚前往昆明見駕,若其不來,便是其心可誅,天子暗弱,又豈敢走!”鄭國自信的說道。
……
……
(中秋繼續更新,能不能算補迴之前欠的^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