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議之上,孟浚已經做了決定,先遣偏師,拿下鹹寧,斥候所探,鹹寧城無八旗兵,僅有綠營三千人,孟浚命王富貴率本部武興鎮及新建之張應維部平國鎮,先行拿下鹹寧。
同時以林士奇為先鋒,率本部寧武鎮,梁三虎之武勝鎮,吳眺之武平鎮,三鎮軍士,並民夫三萬餘人,沿江而上,奪取附近的瑞昌城。
孟浚拒絕部將在多鐸還未抵達便攻打的提議,如此急戰,孟浚不用此險策,既然不用險,那隻能是先行布陣,壓下陣角,大軍左麵是大江,右麵奪下鹹寧,聯絡晉軍,前鋒先行攻取瑞昌,以溫吞之策,緩緩前壓。
而對前鋒所有民夫之多,最主要還是此時的周軍水師力量不足,沈廷楊除了派遣必要的戰船,護衛運輸來往九江城物資外,餘者大部聚於鎮江,用以執行孟浚渡過長江,摧毀江北大營,伺機奪取淮安,鳳陽,揚州三府。
隻有待鄭家抵達後,有其強大的水師橫行長江,孟浚到時對後勤補給所需的民夫才會極大的降低。
孟浚命趙用平為主將,高進庫為副,以二鎮軍士,渡過大江,摧毀江北大營。
而幕府楊恩對孟浚盡發大軍,心有不安,發來密信,言:“大王盡發大軍於湖廣,金陵之地,僅存高進庫,趙用平二部,今大王又欲遣兵而奪淮揚之地,如此一來,城中僅守城兵千餘,青鸞衛千餘,金陵大城,如此空虛,若有賊寇來犯,如之奈何?”
孟浚收到密信,覺得楊恩顧慮並非沒有道理,當即發急令,命趙用平部留下一營,駐軍金陵城外,以備不時之需。
十二月初二,黎明,前鋒及偏師已經出發一日,大軍一出動,戰爭的氣味便又濃鬱了幾分。
在晨曦的蒙蒙細雨中,九江城外傳來了隆隆的鼓聲,還有士兵操練的聲音,聲音喚醒了還在沉睡中的九江百姓。
孟浚從大帳中的行軍床爬起來,時令到了十二月初,兩日來都是陰雨天氣,帶著寒意嗖嗖的往人的骨頭裏吹。
天空中仍然是陰雲密布,孟浚遙望著九江附近的廬山,廬山在雨霧中朦朦朧朧,孟浚看著連綿的廬山,腦中不自覺的想起了一句古詩。
那是蘇軾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隱隱綽綽的廬山,猶如當前的湖廣局勢,身在其中,反而看的更不清楚。
孟浚雖然已經發布軍令,可身在軍營中,孟浚第一次覺得有些煩悶,壓抑,處理了一早上軍務,出營帳透透氣,孟浚看著不遠處的九江城,心中忽然一動,對著身旁俞安說道:“俞安,走去九江城走走。”
九江城,古稱潯陽,柴桑,曆史悠久,春秋時期便已建城,至明時,九江府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五縣,雖然來到九江,可孟浚一直待在軍中,還沒來的及入城。
當孟浚腳踏在九江城的青石街道上時,陰雨綿綿,濺起的小泥點,粘在孟浚的青衣上,身旁的俞安則用警惕的眼神環視四周,身後還有數名身著便服的親衛。
孟浚望向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皆是古色古香的木質建築,屋簷下或雕刻或鏤空,仔細望去,頗有幾分美感,隻是路上的行人大都行色匆匆,或許是戰爭的陰影,又或是龐大的軍隊令百姓有些不安,又可能是天氣的原因。
孟浚又往前走了一會,忽然在前方看見了一個熟人。
俞安舉起手,正要開口,便被孟浚攔住了,隻見前方那人,分明便是軍中唯一的道士,李聞道,他前麵擺了張小桌,桌前掛著一副字,上書四字《鐵齒神卦》,底下還有一行小字,“一卦一百文”
孟浚駐足原地,待到李聞道卦前無客時,才走了過去。
孟浚剛一走過來,李聞道便看見了,見孟浚一襲青衣,護衛也皆是布衣裝扮,李聞道當即明了,站起身,稽首道:“見過公子”
“李道長,怎麽走到哪,也不忘擺攤算卦啊。”孟浚示意不用多禮,笑著問道。
“貧道身無長物,偶爾也需置辦些許小物件,手無縛雞之力,唯有靠張嘴,混些黃白之物。”
孟浚聞言道:“道長若是缺錢,開些俸祿也無妨。”
李聞道再稽首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貧道若是靠口齒之利便得俸祿,恐傷上位之名。”
孟浚還要說些什麽,又有一個婦女坐在攤前,對著李聞道言:“先生,我有一事想算算……”說完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孟浚一行人。
孟浚當即笑道:“那就先不打攪先生了。”
說完孟浚便離開攤子,漫步九江城內,看著芸芸眾生為了生活而奔波,心中感慨萬千,直到夕陽西下,來到了九江城頭。
孟浚站立在夕陽下的九江城頭,太陽的餘光灑在孟浚的身影上,他閉著眼,撫摸著城牆上的磚石,感受著磚石的餘熱,孟浚深吸了一口氣,雖然沒有任何的味道,但他的腦海中卻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了烽煙和血腥的氣味。
時局已經演化到了這個地步,孟浚已經徹底的改變這個世界,同時世界也改變了他。
隨著周軍所占據的地方越大,孟浚身上的責任也越重,而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影響數以千萬計的民生,他的一句多征民夫,無數的青壯懵懂的跟隨著幕府的官吏,如涓涓細流般匯聚於一處。
身旁的俞安有些不解的看著大王,大王突發奇想,想要來看看九江城牆,這城牆有什麽好看的,金陵城的城牆比這高,比這厚,還這長的多,大王還沒看膩啊。
俞安見夕陽逐漸落下,走近了些,說道:“大王,天色已暗,要不要迴營?”
孟浚“嗯”了一聲,忽然問向俞安:“俞安,你說這九江城牆幾百年後,還會存在嗎?”
俞安一愣,他從沒想過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但既然大王問了,俞安老實的迴道:“大王,這城牆幾百年前就存在了,應該幾百後還會存在的。”
“不,幾百年後,這裏沒有城牆了,磚石一塊不剩。”
俞安聞言,有些不解,問道:“怎麽可能呢?”
孟浚並沒繼續解釋,而是又問道:“俞安你說,幾百年後,世人還會記得我們嗎?”
俞安用十足把握的語氣堅定的答道:“大王肯定名垂青史,就跟現在街上的戲劇一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孟浚輕笑一聲,道:“你不懂,天底下最勢力的是什麽,就是青史,我敗了,青史會把我掃到一旁,斑斑文字,控訴我的不是,可如果我勝利了,青史又會像華麗的盛會般,盡情的描繪勝利的榮耀。”
俞安聽的一知半解,一臉迷茫的模樣,讓孟浚哈哈大笑起來,隨後拍了拍俞安的肩膀,說道:“走,迴營。”
同時以林士奇為先鋒,率本部寧武鎮,梁三虎之武勝鎮,吳眺之武平鎮,三鎮軍士,並民夫三萬餘人,沿江而上,奪取附近的瑞昌城。
孟浚拒絕部將在多鐸還未抵達便攻打的提議,如此急戰,孟浚不用此險策,既然不用險,那隻能是先行布陣,壓下陣角,大軍左麵是大江,右麵奪下鹹寧,聯絡晉軍,前鋒先行攻取瑞昌,以溫吞之策,緩緩前壓。
而對前鋒所有民夫之多,最主要還是此時的周軍水師力量不足,沈廷楊除了派遣必要的戰船,護衛運輸來往九江城物資外,餘者大部聚於鎮江,用以執行孟浚渡過長江,摧毀江北大營,伺機奪取淮安,鳳陽,揚州三府。
隻有待鄭家抵達後,有其強大的水師橫行長江,孟浚到時對後勤補給所需的民夫才會極大的降低。
孟浚命趙用平為主將,高進庫為副,以二鎮軍士,渡過大江,摧毀江北大營。
而幕府楊恩對孟浚盡發大軍,心有不安,發來密信,言:“大王盡發大軍於湖廣,金陵之地,僅存高進庫,趙用平二部,今大王又欲遣兵而奪淮揚之地,如此一來,城中僅守城兵千餘,青鸞衛千餘,金陵大城,如此空虛,若有賊寇來犯,如之奈何?”
孟浚收到密信,覺得楊恩顧慮並非沒有道理,當即發急令,命趙用平部留下一營,駐軍金陵城外,以備不時之需。
十二月初二,黎明,前鋒及偏師已經出發一日,大軍一出動,戰爭的氣味便又濃鬱了幾分。
在晨曦的蒙蒙細雨中,九江城外傳來了隆隆的鼓聲,還有士兵操練的聲音,聲音喚醒了還在沉睡中的九江百姓。
孟浚從大帳中的行軍床爬起來,時令到了十二月初,兩日來都是陰雨天氣,帶著寒意嗖嗖的往人的骨頭裏吹。
天空中仍然是陰雲密布,孟浚遙望著九江附近的廬山,廬山在雨霧中朦朦朧朧,孟浚看著連綿的廬山,腦中不自覺的想起了一句古詩。
那是蘇軾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隱隱綽綽的廬山,猶如當前的湖廣局勢,身在其中,反而看的更不清楚。
孟浚雖然已經發布軍令,可身在軍營中,孟浚第一次覺得有些煩悶,壓抑,處理了一早上軍務,出營帳透透氣,孟浚看著不遠處的九江城,心中忽然一動,對著身旁俞安說道:“俞安,走去九江城走走。”
九江城,古稱潯陽,柴桑,曆史悠久,春秋時期便已建城,至明時,九江府轄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五縣,雖然來到九江,可孟浚一直待在軍中,還沒來的及入城。
當孟浚腳踏在九江城的青石街道上時,陰雨綿綿,濺起的小泥點,粘在孟浚的青衣上,身旁的俞安則用警惕的眼神環視四周,身後還有數名身著便服的親衛。
孟浚望向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皆是古色古香的木質建築,屋簷下或雕刻或鏤空,仔細望去,頗有幾分美感,隻是路上的行人大都行色匆匆,或許是戰爭的陰影,又或是龐大的軍隊令百姓有些不安,又可能是天氣的原因。
孟浚又往前走了一會,忽然在前方看見了一個熟人。
俞安舉起手,正要開口,便被孟浚攔住了,隻見前方那人,分明便是軍中唯一的道士,李聞道,他前麵擺了張小桌,桌前掛著一副字,上書四字《鐵齒神卦》,底下還有一行小字,“一卦一百文”
孟浚駐足原地,待到李聞道卦前無客時,才走了過去。
孟浚剛一走過來,李聞道便看見了,見孟浚一襲青衣,護衛也皆是布衣裝扮,李聞道當即明了,站起身,稽首道:“見過公子”
“李道長,怎麽走到哪,也不忘擺攤算卦啊。”孟浚示意不用多禮,笑著問道。
“貧道身無長物,偶爾也需置辦些許小物件,手無縛雞之力,唯有靠張嘴,混些黃白之物。”
孟浚聞言道:“道長若是缺錢,開些俸祿也無妨。”
李聞道再稽首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貧道若是靠口齒之利便得俸祿,恐傷上位之名。”
孟浚還要說些什麽,又有一個婦女坐在攤前,對著李聞道言:“先生,我有一事想算算……”說完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孟浚一行人。
孟浚當即笑道:“那就先不打攪先生了。”
說完孟浚便離開攤子,漫步九江城內,看著芸芸眾生為了生活而奔波,心中感慨萬千,直到夕陽西下,來到了九江城頭。
孟浚站立在夕陽下的九江城頭,太陽的餘光灑在孟浚的身影上,他閉著眼,撫摸著城牆上的磚石,感受著磚石的餘熱,孟浚深吸了一口氣,雖然沒有任何的味道,但他的腦海中卻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了烽煙和血腥的氣味。
時局已經演化到了這個地步,孟浚已經徹底的改變這個世界,同時世界也改變了他。
隨著周軍所占據的地方越大,孟浚身上的責任也越重,而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影響數以千萬計的民生,他的一句多征民夫,無數的青壯懵懂的跟隨著幕府的官吏,如涓涓細流般匯聚於一處。
身旁的俞安有些不解的看著大王,大王突發奇想,想要來看看九江城牆,這城牆有什麽好看的,金陵城的城牆比這高,比這厚,還這長的多,大王還沒看膩啊。
俞安見夕陽逐漸落下,走近了些,說道:“大王,天色已暗,要不要迴營?”
孟浚“嗯”了一聲,忽然問向俞安:“俞安,你說這九江城牆幾百年後,還會存在嗎?”
俞安一愣,他從沒想過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但既然大王問了,俞安老實的迴道:“大王,這城牆幾百年前就存在了,應該幾百後還會存在的。”
“不,幾百年後,這裏沒有城牆了,磚石一塊不剩。”
俞安聞言,有些不解,問道:“怎麽可能呢?”
孟浚並沒繼續解釋,而是又問道:“俞安你說,幾百年後,世人還會記得我們嗎?”
俞安用十足把握的語氣堅定的答道:“大王肯定名垂青史,就跟現在街上的戲劇一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孟浚輕笑一聲,道:“你不懂,天底下最勢力的是什麽,就是青史,我敗了,青史會把我掃到一旁,斑斑文字,控訴我的不是,可如果我勝利了,青史又會像華麗的盛會般,盡情的描繪勝利的榮耀。”
俞安聽的一知半解,一臉迷茫的模樣,讓孟浚哈哈大笑起來,隨後拍了拍俞安的肩膀,說道:“走,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