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厚的陰雲隨著東風飄到金陵城的上空,金聲桓的心情和這陰沉的天空一樣,是那麽的陰霾,無助和憎恨。
當金軍降將與金聲桓同時抵達金陵時,雙方的待遇猶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金聲桓囚於青鸞衛的大牢中,吃著冷飯,與跳蚤臭蟲為伴。
而王得仁,胡詹,張應維等人則是受到孟浚的熱情款待,接風洗塵,在金陵城內的諸位將領盡皆到場。
宴上,金軍降將個個誠惶誠恐,紛紛言願為大王效犬馬之勞,永世不叛,必追隨大王收複北都,克複中原等等,場麵一片和諧的氣氛。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孟浚對著王張胡三人,道:“昔日金聲桓雖征民為軍,大充軍旅,兵員達三十餘萬,豈不聞,兵貴精,而非廣。”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孟浚見此接著說道:“如今金聲桓束手,贛地已平,本王已令林統鎮,對降軍之卒,擇其精銳,棄其老弱,可編兩鎮之銳士,三位將軍深明大義,使贛地免於戰火,自當厚賞,然厚賞之餘,本王有兩條選擇,可由三位將軍自專。”
一時間,場麵鴉雀無聲,王得仁,胡詹,張應維三人皆是緊張不已,隻聽孟浚的話再次傳入耳邊:“其一,繼續帶兵,兩鎮新建之軍,三位將軍可為主將,其二,軍旅生涯,辛苦萬分,或可為官,不論是為任一地,或是在金陵為衙官,皆可。”
三人不著痕跡的對視了一眼,隨後王得仁試探的說道:“大王,我等降人,自當由大王一言而決,隻是我帶兵打仗了半輩子,讓我幹別的,我好像不會幹。”
孟浚點點頭,不置可否,武人的心理,孟浚一清二楚,無非就是那麽點事,而張應維見孟浚沒有生氣的模樣,也開口說道:“大王,如今天下還未平定,正是用武人之時,我豈能不思為大王效命疆場,我又如何能在這花花世界的金陵城內安坐呢?”
當孟浚把目光投向胡詹時,隻見他低頭不語,過了一會,似乎是下定決心一般,抬起頭來,對著孟浚恭敬的說道:“大王,在下雖不才,但願隨大王之側,查缺補漏,不知可否?”
孟浚一愣,這人怎麽不按常理出牌,遲疑了一下,孟浚還是點點頭,說道:“自無不可,本王可錄將軍為參讚之職。”
…………
當胡詹再次踏入金陵城大街時,似乎有一股鋪天蓋地,洶湧澎湃的激昂之氣息迎麵而來,胡詹還從沒見過如此高漲的民心和意誌,大街小巷貼了許許多多的大字報,上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驅逐韃虜,收複河山!”
街頭巷尾都有宣傳司的講吏,戲曲班子,還有到處聚集的人群,手中都有一張報紙,胡詹駐足觀看了一會戲劇,裏麵演的也是嶽飛戰朱仙鎮的戲碼。
胡詹的思緒不由的飛向昨日的接風宴,如今孟浚貴為大王,對自己這些降將依舊禮賢下士,這讓胡詹不由的感到感激涕零,如此氣度不凡之主,當得起自己為其效命一生。
而對王得仁和張應維二人的選擇,胡詹嗤之以鼻,這兩人鼠目寸光,隻知道抓軍權,卻不知道近水樓台先得月,什麽官也不如跟隨在大王身邊,參議軍政之事來的好。
雖然自己隻有一個參讚的職位,好像什麽也管不了,什麽權利都沒有,但是恰恰相反,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不用說自己依附於王者之下,豈是一個小小的武人可相提並論,胡詹越想,越覺得自己的選擇正確。
殊不知王張二人也在嗤笑胡詹昏了頭了,亂世之中,軍權為上,有了軍隊,誰敢不高看自己兩眼。
張應維搖搖頭,對著王得仁說道:“這老胡,怎麽想的,雖說大王隻給了咱三兩個鎮,但是實在不行,老胡也可以給我當副手啊,怎麽會這麽想不開呢?”
“唉,誰說不是呢,好歹也是一起共生死過的兄弟,就算不想帶兵,受那風雨之罪,也可以進幕府當官啊,非要湊到大王身邊,當勞什子參讚,是,大王身邊機會大,可不還有那麽一句話,伴君如伴虎啊!”王得仁也是悠悠的說著。
“現在說啥都晚了,大庭廣眾,大王眼皮底下,老胡信誓旦旦的說了,沒用了,這還能把話收迴啊,已經改不了!”
對於金聲桓,孟浚本想親自去見一麵,但臨行前又改變了主意,何必與一個失敗者再見一麵,而對其的處置,孟浚駁迴楊恩對金聲桓處以極刑的建議,而是轉而對孟必安吩咐讓其消失。
入夜,孟必安捂著鼻子,走進了青鸞衛的獄中,吐了一口痰,這空氣實在是令人難受,倒不是刻意虐待金聲桓,而是他吃喝拉撒都在監牢中,再加上從南昌千裏迢迢一路來到金陵,那味道實在上頭。
孟必安看著金聲桓,見其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嗤笑一聲,道:“金聲桓,事到如今,可有什麽想說的?”
金聲桓聞言抬頭看了一眼孟必安,眼神微微一亮,心中暗道:“難道自己不用死?孟浚會饒了自己,也是,自己也沒給孟浚造成多大的麻煩,還間接的送了江西給他。”
想到這,金聲桓連忙說道:“小人不識天數,冒犯大王,今幡然悔悟,必痛改前非,隻望大王饒小人一命,將來為大王鞍前馬後,萬死不辭!”
孟必安聞言,眼珠子一轉,笑著說道:“那行,你先寫下懺悔書,我幫你呈遞給大王。”
金聲桓如小雞琢米般點頭不止,孟必安隨後吩咐人去拿來了紙筆,讓金聲桓寫,這時,金聲桓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這位大人,可否讓人送些水來,小的洗一下手,免的汙了大王的眼睛。”
孟必安有些詫異,沒想到這金聲桓還挺心細的,不過這等小事,滿足他也無妨,待一切準備齊全好。
隻見金聲桓撅著屁股,趴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寫著,孟必安在這也待不住,太臭了,吩咐人嚴加看管,隨後跑到外麵吹吹風,約半個時辰後,一個親衛拿著金聲桓的懺悔信,遞給了孟必安。
孟必安一瞧,樂了,滿篇的阿諛奉承,隨後,收起書信,對著親衛道:“送他上路吧!”
這書信,有了金聲桓的筆跡,想怎麽模仿就怎麽模仿。
而第二天一早,孟必安來到孟浚身邊,輕語道:“少爺,昨夜金聲桓上吊自盡了,這是他留下的懺悔書。”說完將一封書信遞於孟浚。
孟浚聞言轉過頭,沒有接過信,反而盯著孟必安的臉,足足盯了好一會兒,孟必安被自家少爺盯的好不自然,忙低頭道:“少爺,可有什麽不妥之處?”
孟浚歎了一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必安,金聲桓死便死了,其人反複無常,暴虐害民,至於他的懺悔書,無用之物罷了,讓世人知曉,隻會說咱們殺人還要惺惺作態。”
說完長身而起,對著窗外的陰沉的天空,沉聲道:“對外而言,隻說金聲桓自盡,裹一草席,葬於荒地吧,至於那書信,便給他做陪葬品吧。”
當金軍降將與金聲桓同時抵達金陵時,雙方的待遇猶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金聲桓囚於青鸞衛的大牢中,吃著冷飯,與跳蚤臭蟲為伴。
而王得仁,胡詹,張應維等人則是受到孟浚的熱情款待,接風洗塵,在金陵城內的諸位將領盡皆到場。
宴上,金軍降將個個誠惶誠恐,紛紛言願為大王效犬馬之勞,永世不叛,必追隨大王收複北都,克複中原等等,場麵一片和諧的氣氛。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孟浚對著王張胡三人,道:“昔日金聲桓雖征民為軍,大充軍旅,兵員達三十餘萬,豈不聞,兵貴精,而非廣。”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孟浚見此接著說道:“如今金聲桓束手,贛地已平,本王已令林統鎮,對降軍之卒,擇其精銳,棄其老弱,可編兩鎮之銳士,三位將軍深明大義,使贛地免於戰火,自當厚賞,然厚賞之餘,本王有兩條選擇,可由三位將軍自專。”
一時間,場麵鴉雀無聲,王得仁,胡詹,張應維三人皆是緊張不已,隻聽孟浚的話再次傳入耳邊:“其一,繼續帶兵,兩鎮新建之軍,三位將軍可為主將,其二,軍旅生涯,辛苦萬分,或可為官,不論是為任一地,或是在金陵為衙官,皆可。”
三人不著痕跡的對視了一眼,隨後王得仁試探的說道:“大王,我等降人,自當由大王一言而決,隻是我帶兵打仗了半輩子,讓我幹別的,我好像不會幹。”
孟浚點點頭,不置可否,武人的心理,孟浚一清二楚,無非就是那麽點事,而張應維見孟浚沒有生氣的模樣,也開口說道:“大王,如今天下還未平定,正是用武人之時,我豈能不思為大王效命疆場,我又如何能在這花花世界的金陵城內安坐呢?”
當孟浚把目光投向胡詹時,隻見他低頭不語,過了一會,似乎是下定決心一般,抬起頭來,對著孟浚恭敬的說道:“大王,在下雖不才,但願隨大王之側,查缺補漏,不知可否?”
孟浚一愣,這人怎麽不按常理出牌,遲疑了一下,孟浚還是點點頭,說道:“自無不可,本王可錄將軍為參讚之職。”
…………
當胡詹再次踏入金陵城大街時,似乎有一股鋪天蓋地,洶湧澎湃的激昂之氣息迎麵而來,胡詹還從沒見過如此高漲的民心和意誌,大街小巷貼了許許多多的大字報,上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驅逐韃虜,收複河山!”
街頭巷尾都有宣傳司的講吏,戲曲班子,還有到處聚集的人群,手中都有一張報紙,胡詹駐足觀看了一會戲劇,裏麵演的也是嶽飛戰朱仙鎮的戲碼。
胡詹的思緒不由的飛向昨日的接風宴,如今孟浚貴為大王,對自己這些降將依舊禮賢下士,這讓胡詹不由的感到感激涕零,如此氣度不凡之主,當得起自己為其效命一生。
而對王得仁和張應維二人的選擇,胡詹嗤之以鼻,這兩人鼠目寸光,隻知道抓軍權,卻不知道近水樓台先得月,什麽官也不如跟隨在大王身邊,參議軍政之事來的好。
雖然自己隻有一個參讚的職位,好像什麽也管不了,什麽權利都沒有,但是恰恰相反,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不用說自己依附於王者之下,豈是一個小小的武人可相提並論,胡詹越想,越覺得自己的選擇正確。
殊不知王張二人也在嗤笑胡詹昏了頭了,亂世之中,軍權為上,有了軍隊,誰敢不高看自己兩眼。
張應維搖搖頭,對著王得仁說道:“這老胡,怎麽想的,雖說大王隻給了咱三兩個鎮,但是實在不行,老胡也可以給我當副手啊,怎麽會這麽想不開呢?”
“唉,誰說不是呢,好歹也是一起共生死過的兄弟,就算不想帶兵,受那風雨之罪,也可以進幕府當官啊,非要湊到大王身邊,當勞什子參讚,是,大王身邊機會大,可不還有那麽一句話,伴君如伴虎啊!”王得仁也是悠悠的說著。
“現在說啥都晚了,大庭廣眾,大王眼皮底下,老胡信誓旦旦的說了,沒用了,這還能把話收迴啊,已經改不了!”
對於金聲桓,孟浚本想親自去見一麵,但臨行前又改變了主意,何必與一個失敗者再見一麵,而對其的處置,孟浚駁迴楊恩對金聲桓處以極刑的建議,而是轉而對孟必安吩咐讓其消失。
入夜,孟必安捂著鼻子,走進了青鸞衛的獄中,吐了一口痰,這空氣實在是令人難受,倒不是刻意虐待金聲桓,而是他吃喝拉撒都在監牢中,再加上從南昌千裏迢迢一路來到金陵,那味道實在上頭。
孟必安看著金聲桓,見其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嗤笑一聲,道:“金聲桓,事到如今,可有什麽想說的?”
金聲桓聞言抬頭看了一眼孟必安,眼神微微一亮,心中暗道:“難道自己不用死?孟浚會饒了自己,也是,自己也沒給孟浚造成多大的麻煩,還間接的送了江西給他。”
想到這,金聲桓連忙說道:“小人不識天數,冒犯大王,今幡然悔悟,必痛改前非,隻望大王饒小人一命,將來為大王鞍前馬後,萬死不辭!”
孟必安聞言,眼珠子一轉,笑著說道:“那行,你先寫下懺悔書,我幫你呈遞給大王。”
金聲桓如小雞琢米般點頭不止,孟必安隨後吩咐人去拿來了紙筆,讓金聲桓寫,這時,金聲桓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這位大人,可否讓人送些水來,小的洗一下手,免的汙了大王的眼睛。”
孟必安有些詫異,沒想到這金聲桓還挺心細的,不過這等小事,滿足他也無妨,待一切準備齊全好。
隻見金聲桓撅著屁股,趴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寫著,孟必安在這也待不住,太臭了,吩咐人嚴加看管,隨後跑到外麵吹吹風,約半個時辰後,一個親衛拿著金聲桓的懺悔信,遞給了孟必安。
孟必安一瞧,樂了,滿篇的阿諛奉承,隨後,收起書信,對著親衛道:“送他上路吧!”
這書信,有了金聲桓的筆跡,想怎麽模仿就怎麽模仿。
而第二天一早,孟必安來到孟浚身邊,輕語道:“少爺,昨夜金聲桓上吊自盡了,這是他留下的懺悔書。”說完將一封書信遞於孟浚。
孟浚聞言轉過頭,沒有接過信,反而盯著孟必安的臉,足足盯了好一會兒,孟必安被自家少爺盯的好不自然,忙低頭道:“少爺,可有什麽不妥之處?”
孟浚歎了一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必安,金聲桓死便死了,其人反複無常,暴虐害民,至於他的懺悔書,無用之物罷了,讓世人知曉,隻會說咱們殺人還要惺惺作態。”
說完長身而起,對著窗外的陰沉的天空,沉聲道:“對外而言,隻說金聲桓自盡,裹一草席,葬於荒地吧,至於那書信,便給他做陪葬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