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孟浚圍攻鎮江之時,天下各地不隻是江南一處戰局,亂紛紛的局勢,北方,南方,到處都在打仗,亂世從崇禎起,到現在近二十年了,還沒有看出有一絲恢複太平的跡象。
北方,八旗入關後,跑馬圈地,八旗子弟用騎馬的方式奔跑圈定土地,馬能跑多大的圈子,其中的土地就屬於旗人。
這造成了大批的漢民淪為無地之民,或為奴隸,或為流民,滿漢矛盾愈發強烈,落草為寇,或聚眾為賊,這讓河北之地也是動蕩不安。
在山東,榆園軍起義依舊還未平息,榆園軍甚至攻下了濟寧,雖然收攏物資後,很快撤離,但依舊令山東各地緊張不已。
而在兩廣,孫器在擊敗永曆朝廷的攻勢後,被邵武帝加封為護國公,節製邵武朝廷匯集各地所組建,最大的一支軍隊,約四萬餘人。
在天子身旁立下功勞自然不是遠在江南的孟浚可比,隨後孫器率軍進攻廣西梧州,永曆朝廷以丁魁楚為督師,迎擊孫器,一場菜雞互啄的亂戰後,孫器軍旅出身,比丁潰楚強了些,丁潰楚部敗退而迴梧州。
永曆帝收到消息,連夜出逃,急奔桂林,等白天朝臣準備上朝時才聽聞天子已經奔逃,連忙收拾行裝,帶上家眷,追隨天子而去。
隨後丁魁楚收到朝廷撤離的消息,急忙撤出梧州,急退至桂林,美其名曰:“天子衛護不足,當護陛身側。”
而護國公孫器,進入梧州後,洋洋自得,謂左右道:“吾世之智將,天將大任於本公,必能恢複天下,讓天子安降太平盛世。”
邵武帝更是賞賜不絕,儼然一副以孫器為世之良將,國之幹臣為居。
永曆帝到了桂林也不安全,孔有德平定湖南後,虎視眈眈窺視廣西,何騰蛟自湖南潰退後,退守廣西全州,孔有德率軍圍全州,何騰蛟急報永曆帝,請其援兵,可永曆帝收到求援信後,知清兵已進入廣西,雙目垂淚,惶惶不可終日,哀歎道:“天下豈有四處奔逃之天子”
歎息過後,在桂林還未駐陛十日的永曆天子再次西逃,這次逃的遠,一路避至貴州貴陽。
而何騰蛟外無援兵,內無糧餉,在孔有德的圍攻下,心灰意冷,但其堅決不降,自入府衙,讓仆人放火焚之,以身殉國。
而在閩地,魯王義軍四起,聲勢雖大,可大部分的義軍皆是甲械不全,持鋤頭,鐵叉著不可計數。
昔日杭州總督張存仁,此時已被多爾袞加封為福建總督,義軍四起的現象雖讓李成棟,金聲恆二人四處奔波,可隻要清兵一至,幾乎無可敵者,漸漸的,在張存仁的恩威並施下,閩地士紳逐漸歸順,數月時光,福建義軍漸息,而李成棟更是突襲廈門,隨著鄭彩被殺,魯王奔之南澳島,投奔鄭成功,福建已逐漸安定。
張存仁缺少水師,雖然張存仁在泉州莆田等地組建水師,可一經匯集,便被鄭成功率部摧毀,張存仁見在閩地組建水師無望,便將目光聚焦在廣東的邵武朝廷上!
此時的鄭成功已經匯集舊部三萬餘人,戰船近千條,而鄭成功見福建清軍勢大,決定收複台灣,以安置士卒家眷。
…………
在四川,大西軍出川後,與豪格,吳三桂連續大戰數十場,卻敗多勝少。
而張獻忠接連遭遇失敗,戰局十分不妙,西軍節節敗退,同時後方明朝參將楊展趁機反攻。
西軍兩麵受敵,楊展領兵奪川南州縣,率師北上,與西軍的激戰於彭山的江口,敗西軍,楊展由南麵逼向成都,同時豪格率清軍又攻克漢中,進逼川中,四川的北大門已然洞開。
張獻忠怒不可遏,決定放棄成都,張獻忠率部離開成都,北上迎擊清軍。
張獻忠集兵二十萬餘,進駐西充鳳凰山,可由於部下劉進忠出賣,引清軍自漢中出巴裕關,折向西行沿東河穀地到達南部及西充,對西軍所在鳳凰山進行了突然襲擊。
清兵猝至,疏於防備的張獻忠猝不及防,西軍雖被突襲,卻尚能勉強維持,可不知何處飛來一支流矢,正正射中張獻忠,主帥生死不知,西軍人心惶惶,在清軍突襲下西軍隨即大敗。
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四個義子,急托扶張獻忠撤離,張獻忠臨死前,他對四個義子說道:“明廷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隨後四人草草安葬張獻忠後,率部南下,歸降永曆帝。
而永曆帝收到西軍決定投降的消息,淚流滿麵,這個時候的永曆君臣再沒有曆史上對西軍不屑一顧,朝堂上下說怪話的場景了,什麽賊寇曾焚毀皇陵,什麽張賊大逆不道,擅自稱帝等等,這些話無一人提及,朝堂上下,有口皆讚,不是說義民赤膽忠心,便是說國之危亡,幹臣扶保天子。
永曆君臣被邵武朝廷打的是潰不成軍,而堵胤錫又是效忠邵武帝,他已經在變東督師忠貞營,至於江南孟浚對兩個朝廷都是敷衍態度,天下諸將中,永曆朝廷在兵力實力上,已經落於下風。
於是,永曆帝對這大西軍的投靠猶如是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封賞恩賜,誇耀之旨意,一日十餘道,連發至西營中。
在張獻忠死後,四個義子紛紛恢複原姓,孫可望被永曆帝加封為晉王,李定國封為秦王,劉文秀封為蜀王,而艾能奇兵力較少,則被封為定北王。
永曆朝廷信心滿滿,認為數十萬大軍,且身經百戰的義軍加入,平滅邵武偽帝,已是易事。
孫可望一臉驚疑的看著不時傳達旨意的錦衣衛,迎接旨意的香案,那是擺了又撤,撤了又擺,索性到後麵便一直擺著,省的來來迴迴的麻煩。
李定國感歎,若是昔日在穀城時,朝廷如此優待,說不定義父便不反了,何至於今日,李定國已經數不清和官軍究竟廝殺了多少次,可如今自己卻又變成了官軍。
天下紛亂不休,唯有孟浚無心明廷之事,他的目光死死的盯著南都,此時的沈廷楊已經率水師五千人,大小戰船兩百餘艘,北上長江,阻攔勒克德渾迴師。
北方,八旗入關後,跑馬圈地,八旗子弟用騎馬的方式奔跑圈定土地,馬能跑多大的圈子,其中的土地就屬於旗人。
這造成了大批的漢民淪為無地之民,或為奴隸,或為流民,滿漢矛盾愈發強烈,落草為寇,或聚眾為賊,這讓河北之地也是動蕩不安。
在山東,榆園軍起義依舊還未平息,榆園軍甚至攻下了濟寧,雖然收攏物資後,很快撤離,但依舊令山東各地緊張不已。
而在兩廣,孫器在擊敗永曆朝廷的攻勢後,被邵武帝加封為護國公,節製邵武朝廷匯集各地所組建,最大的一支軍隊,約四萬餘人。
在天子身旁立下功勞自然不是遠在江南的孟浚可比,隨後孫器率軍進攻廣西梧州,永曆朝廷以丁魁楚為督師,迎擊孫器,一場菜雞互啄的亂戰後,孫器軍旅出身,比丁潰楚強了些,丁潰楚部敗退而迴梧州。
永曆帝收到消息,連夜出逃,急奔桂林,等白天朝臣準備上朝時才聽聞天子已經奔逃,連忙收拾行裝,帶上家眷,追隨天子而去。
隨後丁魁楚收到朝廷撤離的消息,急忙撤出梧州,急退至桂林,美其名曰:“天子衛護不足,當護陛身側。”
而護國公孫器,進入梧州後,洋洋自得,謂左右道:“吾世之智將,天將大任於本公,必能恢複天下,讓天子安降太平盛世。”
邵武帝更是賞賜不絕,儼然一副以孫器為世之良將,國之幹臣為居。
永曆帝到了桂林也不安全,孔有德平定湖南後,虎視眈眈窺視廣西,何騰蛟自湖南潰退後,退守廣西全州,孔有德率軍圍全州,何騰蛟急報永曆帝,請其援兵,可永曆帝收到求援信後,知清兵已進入廣西,雙目垂淚,惶惶不可終日,哀歎道:“天下豈有四處奔逃之天子”
歎息過後,在桂林還未駐陛十日的永曆天子再次西逃,這次逃的遠,一路避至貴州貴陽。
而何騰蛟外無援兵,內無糧餉,在孔有德的圍攻下,心灰意冷,但其堅決不降,自入府衙,讓仆人放火焚之,以身殉國。
而在閩地,魯王義軍四起,聲勢雖大,可大部分的義軍皆是甲械不全,持鋤頭,鐵叉著不可計數。
昔日杭州總督張存仁,此時已被多爾袞加封為福建總督,義軍四起的現象雖讓李成棟,金聲恆二人四處奔波,可隻要清兵一至,幾乎無可敵者,漸漸的,在張存仁的恩威並施下,閩地士紳逐漸歸順,數月時光,福建義軍漸息,而李成棟更是突襲廈門,隨著鄭彩被殺,魯王奔之南澳島,投奔鄭成功,福建已逐漸安定。
張存仁缺少水師,雖然張存仁在泉州莆田等地組建水師,可一經匯集,便被鄭成功率部摧毀,張存仁見在閩地組建水師無望,便將目光聚焦在廣東的邵武朝廷上!
此時的鄭成功已經匯集舊部三萬餘人,戰船近千條,而鄭成功見福建清軍勢大,決定收複台灣,以安置士卒家眷。
…………
在四川,大西軍出川後,與豪格,吳三桂連續大戰數十場,卻敗多勝少。
而張獻忠接連遭遇失敗,戰局十分不妙,西軍節節敗退,同時後方明朝參將楊展趁機反攻。
西軍兩麵受敵,楊展領兵奪川南州縣,率師北上,與西軍的激戰於彭山的江口,敗西軍,楊展由南麵逼向成都,同時豪格率清軍又攻克漢中,進逼川中,四川的北大門已然洞開。
張獻忠怒不可遏,決定放棄成都,張獻忠率部離開成都,北上迎擊清軍。
張獻忠集兵二十萬餘,進駐西充鳳凰山,可由於部下劉進忠出賣,引清軍自漢中出巴裕關,折向西行沿東河穀地到達南部及西充,對西軍所在鳳凰山進行了突然襲擊。
清兵猝至,疏於防備的張獻忠猝不及防,西軍雖被突襲,卻尚能勉強維持,可不知何處飛來一支流矢,正正射中張獻忠,主帥生死不知,西軍人心惶惶,在清軍突襲下西軍隨即大敗。
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四個義子,急托扶張獻忠撤離,張獻忠臨死前,他對四個義子說道:“明廷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隨後四人草草安葬張獻忠後,率部南下,歸降永曆帝。
而永曆帝收到西軍決定投降的消息,淚流滿麵,這個時候的永曆君臣再沒有曆史上對西軍不屑一顧,朝堂上下說怪話的場景了,什麽賊寇曾焚毀皇陵,什麽張賊大逆不道,擅自稱帝等等,這些話無一人提及,朝堂上下,有口皆讚,不是說義民赤膽忠心,便是說國之危亡,幹臣扶保天子。
永曆君臣被邵武朝廷打的是潰不成軍,而堵胤錫又是效忠邵武帝,他已經在變東督師忠貞營,至於江南孟浚對兩個朝廷都是敷衍態度,天下諸將中,永曆朝廷在兵力實力上,已經落於下風。
於是,永曆帝對這大西軍的投靠猶如是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封賞恩賜,誇耀之旨意,一日十餘道,連發至西營中。
在張獻忠死後,四個義子紛紛恢複原姓,孫可望被永曆帝加封為晉王,李定國封為秦王,劉文秀封為蜀王,而艾能奇兵力較少,則被封為定北王。
永曆朝廷信心滿滿,認為數十萬大軍,且身經百戰的義軍加入,平滅邵武偽帝,已是易事。
孫可望一臉驚疑的看著不時傳達旨意的錦衣衛,迎接旨意的香案,那是擺了又撤,撤了又擺,索性到後麵便一直擺著,省的來來迴迴的麻煩。
李定國感歎,若是昔日在穀城時,朝廷如此優待,說不定義父便不反了,何至於今日,李定國已經數不清和官軍究竟廝殺了多少次,可如今自己卻又變成了官軍。
天下紛亂不休,唯有孟浚無心明廷之事,他的目光死死的盯著南都,此時的沈廷楊已經率水師五千人,大小戰船兩百餘艘,北上長江,阻攔勒克德渾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