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城外。


    旌旗飄揚,鼓聲如雷,軍隊大規模演武的壯觀場景令人震撼。數以萬計的士兵整齊列隊,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波濤洶湧般蠕動著。


    在城外,密密麻麻的人群,他們或站或坐,目光都聚焦在遠處正在進行演武的軍隊上,這些民眾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但此刻他們卻懷著同樣激動的心情,期待著目睹這場壯觀的軍事表演。


    隨著演武的開始,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嘹亮的口號,軍陣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孟浚及諸將在高台上臉上紛紛露出滿意的笑容,半年時間不曾動作,便是孟浚知曉此刻在江南之地,清軍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硬是按耐住諸將騷動的心。


    諸鎮步軍,主要演練陣列,戰爭之中,奇謀之戰少之又少,大部分戰爭皆是堂堂正正,列隊而戰,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而在這片喧囂聲中,觀看的百姓仿佛忘記了自己身處何地,完全沉浸在眼前的宏大的場景中,百姓不時的發出驚唿聲,而那些原本對戰爭一無所知的孩童們,則瞪大了眼睛,滿臉好奇而又激動的觀察這一切,心中或許已經種下了一顆勇敢的種子。


    接著,騎兵部隊風馳電掣般分成三股,隨後又合成一陣,如一陣旋風席卷而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些騎手的馬術還不夠精湛,甚至有一個騎兵墜落馬下,死於演武之上。不過騎兵組建時日尚短,從無到有,而孟浚組建的騎兵最大的缺陷便是沒有養馬之地,馬匹損失一匹便少一匹。


    在演武的過程中,還不時有弓箭手們射出如蝗的箭雨,箭鏃破空之聲不絕於耳,密密麻麻的箭矢射向前方的草人上。


    而孟浚此時最為關注的便是新建的火槍營,隻見火槍營兩千人列著三條長而薄的陣線,第一列火銃兵舉起自生火銃,瞄準前方的靶子。


    隨著軍官的一聲令下,火槍陣線的第一列,近七百杆火銃一輪齊射後,原地裝彈,第二列上前一步,齊射,原地裝彈,第三列上前兩步,齊射,原地裝彈,如此往複,而定裝火藥,可以增加火銃的射擊速度,平均下來,火銃裝填速度約一分鍾一發,當然較之弓箭手一分鍾三四箭的速度還是有所不如。


    在高處觀察的顧炎武有些皺眉的詢問孟浚道:“都督,這硝煙如此濃厚,火銃兵的視線都被擋住了。”


    孟浚頭也不迴的說道:“這火槍營絕不是單獨作戰,需配合大量的遠近火炮,連綿不絕,火銃,火炮威力強大,清兵便是披重甲,也擋不住火器的攻擊,雖有濃煙,卻難掩火器的優勢”


    隨著演武結束,顧炎武在振興報上大肆誇耀孟浚之部如何的精銳,仿佛恢複河山就在眼前,而此次演武的消息傳至江浙之地,讓那些以大明遺老遺少自稱者,歡欣鼓舞,而報紙辦了這麽多版,最開始的第一版,顧炎武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號召,卻讓南明邵武帝及永曆帝君臣心驚肉跳。


    顧炎武對其的注釋稱:“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同時在隨後的諸版報紙中,顧炎武甚至在宣傳孟子的民本思想,便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而這明顯與本朝相駁,大明開國之君朱元璋在看了《孟子》後,對書中的內容勃然大怒,隨即下令將孟子逐出孔廟,而顧炎武卻在報上大肆鼓吹,這如何不讓那些大明官員感到威脅。


    而在江南之地,當初多鐸南下時,,江南各地望風而降,若非多爾袞強令剃發易服,江南百姓士紳,根本不會奮起反抗,對於百姓來說,王朝更替,不過是潮起潮落而已,紫禁城裏的皇帝是不是拿金碗吃飯,百姓根本不在乎,但是剃發令下,全民的反抗此起彼伏,正所謂:“冠不存,則天下亡,衣冠在,天下仍在。”


    世人皆言多爾袞之剃發令,乃是一道亂命,若無此令,天下早已安定,順治帝便可安享太平之天子,而多爾袞真的昏庸嗎?其實不然,多爾袞這招很高明,他知道自己是以小部臨大族,而在中原之地,從來都流傳著一句話,胡無百年之運,多爾袞擔心滿清會如同蒙元般,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發冠存在著一個民族的尊嚴和傳承,多爾袞便是要閹割這份傳承,這份尊嚴!


    而江陰之民,倡議“頭可斷,發絕不可替”這就是這個時代,有尊嚴之民的心聲,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孟浚順應時局,匯聚人心。


    把錢謙益向清廷獻言的:“三吳之域,民風柔弱,無需大軍征討,一紙諭令,便可傳檄而定”的江南,變成了上萬的滿清鐵騎葬身之地。


    自大明開國以來,江南便是張士誠之領地,朱元璋耗時良久方才平定,隻一座蘇州城,便足足擋住了朱元璋十個月的時間,而在大明三百年裏,蘇州賦稅之重,冠絕全國,蘇鬆之地,數百年裏身負重稅,暗地裏能不對朱家王朝報以怨言。


    而在夏完淳將報紙遞給孟浚時,孟浚看著報紙有些啞然失笑,對著夏完淳說道:“顧先生誇的太過分了”


    夏完淳在陳子龍的推薦下,成為了孟浚的親兵型秘書,平時負責謄抄,或傳達孟浚的各種指令,對夏完淳此人,孟浚有些印象,似乎是因為抗清被俘,後又辱罵洪承疇而被殺,孟浚見夏完淳此時不過十七八歲的少年,卻也不知他是何時被俘,不過,他來了,夏完淳的命運必然會被自己所改變。


    “都督,顧先生說的都是實話,我看諸鎮之軍皆為精銳,便是對上韃子精銳怕也不乏多讓”夏完淳有些自信的說道。


    孟浚笑了笑,也不反駁,雖然此時對八旗精銳來說應該還是猶有不足,不過不知不覺中,孟浚已經有了敢於和清軍八旗野戰的勇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