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村落大約四五十戶,每戶至少一兩個十歲以下孩童。


    溫井言舉目四望,忽然在心裏萌生一個念頭。


    自己不如在此地辦一個醫學館,讓村裏的孩子也學些醫術。


    這樣一來,便可以經常接觸薑家人,以後也方便行事。


    這些天,無論他怎麽旁敲側擊,甚至直接問出他們家是不是有什麽祖傳秘藥,結果薑老漢一口否認,還笑說他家祖上就是個老農,怎麽會有啥秘藥。


    自己也暗自觀察過薑家人的神情舉止,他們神色坦然,仿佛真的沒什麽秘密。


    若不是親眼目睹那縷頭發上沾著的藥液,也見識過那藥液的神奇功效,他真以為師弟誤診了那薑二郎的病情。


    至於薑三郎,自己在這裏已經住了三天,卻僅跟他搭上一句話。


    並不是薑三郎不理人,而是那年輕漢子太忙,經常一整天都不見人。


    眼看不能在此繼續耽擱,溫井言心急如焚。


    “衡川,你說在這裏辦個醫學館如何?”溫井言轉頭問孫子。


    溫衡川疑惑:“祖父為何在此辦醫學館?咱們離這裏頗遠,來去並不方便。”


    溫井言歎口氣,“祖父知道不方便,但家中情況你也清楚,如果那位不好,咱們家族定會被牽累。


    我想,不如將家中孩兒送一兩個過來,讓他們在此立根,也算給家族留個後手。京城那邊,總歸會不平靜。”


    溫衡川沉默。


    祖父說的對,一旦那位無法醫治,自己家族恐怕要跟著倒黴。


    “都聽祖父安排。”溫衡川平靜道:“隻是在此辦學館,需得再三綢繆。”


    不僅要有一人落戶在此,還得跟當地大家族打好關係。


    自己與祖父肯定不會在這裏教學,那麽隻能從家族子弟裏挑選一兩個穩妥的過來。


    溫井言點點頭,“既然辦學館,必須跟陳氏族長談好規則,因為陳氏也有族學,咱們辦的必然不能跟他們相衝突。


    不如就辦個女醫館,教這裏的女娃娃學習醫術,說不定讓溫氏女醫學傳承下去呢。”


    大黔朝雖說民風開放,但女子學醫的極少。


    因為女子所學醫理與男子不同,她們大多專給女子看診,看的也多是婦科疾病,包括孕產之類。


    富貴人家女子不會學孕產醫術,因為醫者免不了看觸病患身體,會被視為不潔不端,以後議親都很艱難。


    願意學習的,無不是生產過的婦人,可這樣的半途醫者,不會有太大成就。


    溫衡川笑了下:“確實,不論旁人,隻那個叫櫻寶的孩子,就是個人才。”


    第二日,溫井言祖孫告辭離開。


    薑老漢將人送上馬車,揮揮手,真情實意地讓他們下次再來,自己好送一些金耳給老哥哥嚐嚐。


    與此同時,薑三郎卻鬆了口氣。


    總算走了。


    那祖孫倆跟他說話,三句話不離二郎病愈的事,還問起什麽民間偏方家族秘藥,嚇得他這幾天都避著那祖孫。


    唉,走了下次可別再來了。


    “春娘,我準備在南山建個磚瓦房。”


    薑三郎邊吃飯邊道:“這幾日我去磚窯場定了三間房的磚瓦,估計秋後就能齊全,到時候就能請人建房了。”


    “真的呀?”春娘很高興。


    自家已經有了三百來兩銀子,建三間磚瓦房用不了一百兩。


    剩下的銀子,可以買一些好木材,請人過來打幾套家具,再砌個大院子,建幾個竹棚。


    “大哥與二哥也準備與咱們一起建,咱三兄弟建一樣大的房子,院子也一樣大。”薑三郎樂滋滋道:“我還從幾個村民手裏買了二十畝地,以後竹棚就建在那裏。”


    “你還買了地?”春娘驚訝:“那以後咱家豈不要升戶等了?”


    升了戶等,她家交的賦稅也會相應增多。


    比如她家現在是四等下戶,繳稅就比陳村正家的一等上戶少許多。


    薑三郎:“不買地也會升等,咱們隻要建了房,明年孫裏正就會過來查驗登記。”


    朝廷賦稅名目繁多,連百姓家裏有多少雞鴨牛羊騾馬、多少房屋,多少家俱農具都要一一登記,然後劃分賦稅等級,分為一等至五等。


    一至三等為上戶,交的賦稅比四等五等的下戶要多出一成。


    所以很多農戶若非必要不會建房,連院子都不會砌,至多用竹籬笆圍一圈。


    不少豪紳為了能評為四等五等的下戶,甚至花錢打點官吏,隻為每年少交賦稅。


    如此一來,倒黴的就是薑三郎這樣的普通百姓。


    春娘又開始愁起來。“這要是升了等,咱們賦稅漲上去,萬一那邊不收金耳了怎麽辦?”


    “不收咱們就去別的地方賣。”薑三郎倒是一點不怕。“反正種金耳無需多少本錢,隻要能售賣出去,咱就是賺的。”


    以前沒做過生意,總是擔心這個害怕那個,現在他手裏有銀,心氣也足了,走在外頭脊背都挺的直。


    春娘細一思忖,覺得丈夫說的在理,稍稍放下心。


    “那把院牆砌高點兒,南山那邊僻靜,終歸不安全。”


    “那是自然。”


    薑三郎笑道:“你放心,即便蓋好也暫時不會去住,等明年開春,咱們和大哥二哥一起搬去。”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轉眼已至秋季。


    秋收結束後,剛種好冬麥,薑家三兄弟便在南山開始建房,以至於全村人都去幫忙。


    不為別的,就為薑家午間提供一頓大米飯,外加香噴噴的豬肉燴菜。


    一時間南山熱鬧非凡。


    壘院牆的,砍運竹子的,幫忙燒火造飯的,撿拾石子墊地基的,還有去更遠地方采鑿石板的,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櫻寶帶著兩個弟弟留在家中沒有去南山,卻日日聽阿娘迴來講訴自家的建房進度。


    因為是三兄弟一起建,還建在一排,房屋的規模看起來格外壯觀。


    一個多月後,南山的房屋終於完工,又過了幾日,院牆砌好,門窗也安裝完畢。


    但還不能住人,因為新房必須等潮氣散盡才可以入住。


    恰好此時最後一批金耳也成熟了,薑三郎與妻子又趕緊采收並開爐烘幹。


    這麽一忙,就將倆兒子的周歲生辰給忘了。


    “隨便下碗長壽麵吧,臭小子過啥生辰。”


    薑三郎不以為意,說:“他們爹也從來不過生辰呢。”


    春娘嗔怪瞪他一眼,卻也沒再說什麽,真的去煮了幾碗麵條,麵上臥兩個荷包蛋,一家人吃了個肚兒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撿了福星閨女後,全村都旺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久l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久l久並收藏撿了福星閨女後,全村都旺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