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洞天,重巒疊嶂,一片密林連著一片桃花林,是為一方美景,人間難得。
有一大群靈雀停留在一顆樹冠之上,他們通體黃色,有著較長於一般鳥雀的喙,嘰嘰喳喳,似在高歌。
自那樹下,林中,有一身影正快速朝這邊逼近,速度之快,不見人形。為首那隻靈雀一個振翅,反應迅速,與其同行的鳥雀也一同飛上藍天,朝更加茂密的樹林之中飛去,陣型排列還十分規矩,隱隱約約托起一條流光。
林子裏的灌木被那一道身影不斷帶動,直到轉瞬之間又遠去近百裏之地,那道身影才在一塊自然形成的大石塊旁停下。
從那飛瀑處一路奔走至此的李沐春一躍上了巨石,朝四周看去,並未發現什麽異常,特別是來路,更是無人追趕的痕跡。
眼下,才得以長舒一口氣,這一路走來,李沐春完全都是憋著一口氣。
先前碰見的那隻已經能略微口吐人言,修成人形模樣的靈獸實力過於強大,李沐春實力不是對手,深知糾纏並無半點好處。
李沐春盤坐在巨石上,體內靈脈開始運轉靈氣,調息養神。
片刻,李沐春退出那種狀態,摸了摸自己先前受傷的腹部,此時傷痕已經幾經痊愈,隻留下一道淺淺的疤痕。
李沐春不禁疑問道:“說來也是奇怪,那靈獸看似每次出手極重,直逼要害,卻為何在快要得手之時故意收手,難道真的就隻是想要嚇唬嚇唬我不成?”
或許是為了不傷到那明魚,或許真沒有想要殺死他李沐春的意願。
“如若真下死手,我早在第一次被凍住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縱使如今脫離險境,迴想起來,還是有些後怕。
靈獸施展的冰法術範圍極廣,李沐春推斷,應該是靈獸有所顧慮,不想破壞此方生態,方才收手,否則凍住那片區域,應該不成問題,而且,李沐春用劍格擋冰矛之時能夠感覺得到,那冰,極硬,如同玄冰,施術者的冰法以及靈力多少不言而喻。所以那時李沐春根本沒有猶豫,找準機會就是跑。
李沐春從劍鞘之中將長劍拔出,曲指一彈,聲音脆響,此劍細長銀白,比尋常劍要長上那麽半尺,劍身卻要輕上一些,李沐春不得不佩服鑄劍之人的手法何其高超。
先前那把跟隨了自己許久的名劍“穎龍”李沐春當成離別之禮送給宋成了,作為迴禮,身為宋成師父的東子崖祖師爺嶽休便替為迴禮,讓其在功勳堂之中任其挑選一把。
左看右看,李沐春最終還是選中了如今手中這把已經煉製為法器的飛劍“銀隼”,別看這飛劍細長,不如尋常飛劍寬,但是速度以及力量可不遑多讓,是集迅猛和犀利為一體的飛劍。
“穎龍陪伴了我這麽些年,如今一別,倒還是有些不舍。”
但李沐春一想,送給了如同自己親兄弟一般的宋成,男子突然又開心了起來。
李沐春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感歎道:“也不知道將你煉化成型,還需要多少時日?”
休息片刻,確定自身狀態已到巔峰,李沐春這才動身,嚐試禦劍飛行,這次竟然能夠超出樹冠一段距離,令其十分驚喜,迴頭望去,李沐春從那飛瀑處一路奔走至此,甚至距離自己進入洞天時降落的地方還要超出百餘裏路。
“果然是那片區域有禁製的原因嗎?”
畢竟是個留存了近萬年的洞天福地,靈氣充裕一些地方的禁製牢固一些,稀薄一些地方自然也就鬆動一些,哪有修士的法術能夠完好無損的持續幾千年,天底下的修士沒人能做到,就是不知道天上那群家夥能不能做到。
將飛劍收於腰間的“金蠶”當中,李沐春可不想讓人一眼認出自己身為劍修,到時候提前提防。
奇襲,一擊製敵,省力,且迅速,李沐春可不想被人當做那捕蟬的螳螂。
能夠禦劍飛行,趕路是方便又快捷,半個時辰的功夫,又遠去了百裏路,雖說禦劍速度遠不止於此,但李沐春為了小心起見,刻意放緩了速度,生怕又驚動到某些東西,飛瀑那次就是很好的前車之鑒。
桃花洞天之中隻有白晝不會入夜,所以不用擔心光線問題,李沐春踩在飛劍上,不急不慢的前行,時不時從懷中掏出那塊月石,直到石頭逐漸變為透明,說明這洞天外麵已經入夜。
飛過一片又一片密林連接著的桃花林,李沐春見到一根破碎的石柱,縱使破碎也十分粗壯,就這麽倒插在山間,這片區域,已經沒有那麽嶙峋,隻有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包。
李沐春繞著石柱飛了一圈,粗略估計,五六十個壯年男性圍成圈才能抱住。
越往前飛,越能見到漫山遍野的斷壁殘垣。
在這片區域落下,李沐春來到一塊破碎成兩截的石壁處,其上刻滿了銘文。
李沐春從小看書頗雜,對許多領域都有所涉獵,其中便包括幾本有關建築類的古籍。
在這些斷壁殘垣上,最常見到的便是精美的雕刻和彩繪,其中龍鳳、麒麟等異獸出場較多,還有一些較少的山水、花卉,即使這麽多年過去,顏料隻是稍許褪色,李沐春不禁好奇到底是何種玄妙的材質。
飛簷翹角,鬥拱藻井,這些都已經殘缺不全,但縱觀全貌,仍然能隱約看出其昔日的輝煌與精致,表麵斑駁陸離,堅硬的質地和厚重的曆史感依舊令人震撼。
身處這片遺跡之中,就算是風吹都帶有遠古的氣息,輕輕拂過那些被歲月二次雕琢的石壁,隱約間發出低沉而悠長的迴響。
經過一番觀察,李沐春幾本可以確定,在那萬餘年前,這裏是一方宮殿。
“我現在可能正處於一方仙宮的遺跡之上...”
李沐春駭然,心中驚喜,又夾雜著一絲不安。
盯著這片遺跡,即使是在這無盡的破敗之中,李沐春仿佛依然能夠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正在悄然流淌,它似乎在守護著這片被遺忘的土地,不讓任何外人輕易踏足。每一塊石頭、每一根殘柱仿佛擁有著生命,它們靜靜地等待著有緣人的到來,好將那些塵封已久的故事娓娓道來,再現人間。
李沐春花了一些時間將這遺跡全盤走了一圈,竟是囊括了幾百裏之地。站立在最高的那根石柱斷痕處,李沐春搖頭道:“如果真是仙宮,不該這麽小才對,難道是主殿被什麽人搬走了?”
一想到這裏,李沐春不禁心生一股涼意,此方遺跡,如果真的隻是原址的一小部分,那麽完整的仙宮到底有多麽龐大,能夠搬得動如此龐然大物的生物又是何方神聖?
“年代太過久遠,絕大部分東西都化作黃土湮滅,如果能找到一兩塊記錄有文字的石碑就好了。”,李沐春自言自語道,隨後定了主意,在此遺跡舊址處多花費些時間,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李沐春躍下石柱,心念一動,一邊放出靈識,以最大程度覆蓋住此片區域,另一邊則是著手在廢墟之中翻找。
為了方便辨別時間,李沐春將那塊月石夾在腰帶裏,隻需低頭一看便能判斷。直到那塊透明無形的月石又變得圓潤起來,李沐春終於在一處倒塌的壁畫前有所發現。
李沐春雙手扶住倒塌的壁畫,將其扶正,待塵土散去,一塊已經碎裂成好幾段的牌匾映入眼簾。四下尋找過後,李沐春將碎塊拚接在一起,雖說缺了一些地方,但大致還是能認出牌匾之上所刻何字。
“紫霄金闕?”
僅僅隻是念出這四個字,李沐春瞬間感覺到一陣酥麻,連連後退,背後開始冒汗,嚇得其立即盤坐在原地,以內視之法檢查自身有無異樣,片刻之後,李沐春重新站起身,拍了拍自己胸脯,好在沒什麽大礙。
“刻字之人到底有多大神通,這等玄妙的文字近萬年之後還有此等神韻?!”
李沐春不敢怠慢,從腰間一抹,手中便出現一尊香爐,將其放在地上,又有三根清香出現在其手中,輕輕甩動,香頭無火自燃。
“後生李沐春,在此尋找機緣,如有得罪之處,還請前輩多多見諒。”
禮敬完三柱清香之後,李沐春才敢繼續行動。
沒過多久,李沐春又從一張破碎的桌子下方尋得一物,是一個保存得十分完好的蓮花燭台,先前被滿地的碎銅塊給蓋住,一時間差點錯過了去。
李沐春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尊燭台,左右觀看,咂舌稱奇。
“也看不出來是什麽材質,為何能如此完好無損?”
李沐春擦拭去覆蓋在燭台之上那厚重的泥土與灰塵,這尊青綠色的蓮花燭台才得以恢複原貌。仔細看去,這東西真是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瑰寶,模樣不大,通體溫潤,李沐春嚐試往裏注入靈力,燭台竟是散發出淡淡的柔光,仿佛是在這天地間的精華與靈氣中誕生出來的。
“這線條和紋路,絕不是出自當下工匠之手。”
李沐春迴憶起少時看過的一本雕刻巨作,名為《纂工記》,裏麵詳細地記錄有經過時代的演變,當時的人們雕刻手法與現世的人們到底有何不同。
古時雕刻手法受限於技巧形式,少卻精巧,比較注重傳統技法,更是傾向於立體,造型獨有、紋飾細膩華麗,而流傳演變至今的現世雕刻,則是更加偏向於多樣化以及實用性,在細節方麵當然是要差上一些的。
李沐春觀賞過後,試圖將其收納進腰間的“金蟬”當中,卻驚奇的發現,那金色的布袋似乎是在抗拒此物,如何也放不進去。李沐春又試著將其收納進手指上的海戒當中,結果也是與“金蟬”如出一轍,在其手指上一陣顫動,就是無法打開。
李沐春最後沒得辦法隻得將其掛在腰間,又繼續在那遺跡之中搜尋開來。
有一大群靈雀停留在一顆樹冠之上,他們通體黃色,有著較長於一般鳥雀的喙,嘰嘰喳喳,似在高歌。
自那樹下,林中,有一身影正快速朝這邊逼近,速度之快,不見人形。為首那隻靈雀一個振翅,反應迅速,與其同行的鳥雀也一同飛上藍天,朝更加茂密的樹林之中飛去,陣型排列還十分規矩,隱隱約約托起一條流光。
林子裏的灌木被那一道身影不斷帶動,直到轉瞬之間又遠去近百裏之地,那道身影才在一塊自然形成的大石塊旁停下。
從那飛瀑處一路奔走至此的李沐春一躍上了巨石,朝四周看去,並未發現什麽異常,特別是來路,更是無人追趕的痕跡。
眼下,才得以長舒一口氣,這一路走來,李沐春完全都是憋著一口氣。
先前碰見的那隻已經能略微口吐人言,修成人形模樣的靈獸實力過於強大,李沐春實力不是對手,深知糾纏並無半點好處。
李沐春盤坐在巨石上,體內靈脈開始運轉靈氣,調息養神。
片刻,李沐春退出那種狀態,摸了摸自己先前受傷的腹部,此時傷痕已經幾經痊愈,隻留下一道淺淺的疤痕。
李沐春不禁疑問道:“說來也是奇怪,那靈獸看似每次出手極重,直逼要害,卻為何在快要得手之時故意收手,難道真的就隻是想要嚇唬嚇唬我不成?”
或許是為了不傷到那明魚,或許真沒有想要殺死他李沐春的意願。
“如若真下死手,我早在第一次被凍住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縱使如今脫離險境,迴想起來,還是有些後怕。
靈獸施展的冰法術範圍極廣,李沐春推斷,應該是靈獸有所顧慮,不想破壞此方生態,方才收手,否則凍住那片區域,應該不成問題,而且,李沐春用劍格擋冰矛之時能夠感覺得到,那冰,極硬,如同玄冰,施術者的冰法以及靈力多少不言而喻。所以那時李沐春根本沒有猶豫,找準機會就是跑。
李沐春從劍鞘之中將長劍拔出,曲指一彈,聲音脆響,此劍細長銀白,比尋常劍要長上那麽半尺,劍身卻要輕上一些,李沐春不得不佩服鑄劍之人的手法何其高超。
先前那把跟隨了自己許久的名劍“穎龍”李沐春當成離別之禮送給宋成了,作為迴禮,身為宋成師父的東子崖祖師爺嶽休便替為迴禮,讓其在功勳堂之中任其挑選一把。
左看右看,李沐春最終還是選中了如今手中這把已經煉製為法器的飛劍“銀隼”,別看這飛劍細長,不如尋常飛劍寬,但是速度以及力量可不遑多讓,是集迅猛和犀利為一體的飛劍。
“穎龍陪伴了我這麽些年,如今一別,倒還是有些不舍。”
但李沐春一想,送給了如同自己親兄弟一般的宋成,男子突然又開心了起來。
李沐春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感歎道:“也不知道將你煉化成型,還需要多少時日?”
休息片刻,確定自身狀態已到巔峰,李沐春這才動身,嚐試禦劍飛行,這次竟然能夠超出樹冠一段距離,令其十分驚喜,迴頭望去,李沐春從那飛瀑處一路奔走至此,甚至距離自己進入洞天時降落的地方還要超出百餘裏路。
“果然是那片區域有禁製的原因嗎?”
畢竟是個留存了近萬年的洞天福地,靈氣充裕一些地方的禁製牢固一些,稀薄一些地方自然也就鬆動一些,哪有修士的法術能夠完好無損的持續幾千年,天底下的修士沒人能做到,就是不知道天上那群家夥能不能做到。
將飛劍收於腰間的“金蠶”當中,李沐春可不想讓人一眼認出自己身為劍修,到時候提前提防。
奇襲,一擊製敵,省力,且迅速,李沐春可不想被人當做那捕蟬的螳螂。
能夠禦劍飛行,趕路是方便又快捷,半個時辰的功夫,又遠去了百裏路,雖說禦劍速度遠不止於此,但李沐春為了小心起見,刻意放緩了速度,生怕又驚動到某些東西,飛瀑那次就是很好的前車之鑒。
桃花洞天之中隻有白晝不會入夜,所以不用擔心光線問題,李沐春踩在飛劍上,不急不慢的前行,時不時從懷中掏出那塊月石,直到石頭逐漸變為透明,說明這洞天外麵已經入夜。
飛過一片又一片密林連接著的桃花林,李沐春見到一根破碎的石柱,縱使破碎也十分粗壯,就這麽倒插在山間,這片區域,已經沒有那麽嶙峋,隻有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包。
李沐春繞著石柱飛了一圈,粗略估計,五六十個壯年男性圍成圈才能抱住。
越往前飛,越能見到漫山遍野的斷壁殘垣。
在這片區域落下,李沐春來到一塊破碎成兩截的石壁處,其上刻滿了銘文。
李沐春從小看書頗雜,對許多領域都有所涉獵,其中便包括幾本有關建築類的古籍。
在這些斷壁殘垣上,最常見到的便是精美的雕刻和彩繪,其中龍鳳、麒麟等異獸出場較多,還有一些較少的山水、花卉,即使這麽多年過去,顏料隻是稍許褪色,李沐春不禁好奇到底是何種玄妙的材質。
飛簷翹角,鬥拱藻井,這些都已經殘缺不全,但縱觀全貌,仍然能隱約看出其昔日的輝煌與精致,表麵斑駁陸離,堅硬的質地和厚重的曆史感依舊令人震撼。
身處這片遺跡之中,就算是風吹都帶有遠古的氣息,輕輕拂過那些被歲月二次雕琢的石壁,隱約間發出低沉而悠長的迴響。
經過一番觀察,李沐春幾本可以確定,在那萬餘年前,這裏是一方宮殿。
“我現在可能正處於一方仙宮的遺跡之上...”
李沐春駭然,心中驚喜,又夾雜著一絲不安。
盯著這片遺跡,即使是在這無盡的破敗之中,李沐春仿佛依然能夠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正在悄然流淌,它似乎在守護著這片被遺忘的土地,不讓任何外人輕易踏足。每一塊石頭、每一根殘柱仿佛擁有著生命,它們靜靜地等待著有緣人的到來,好將那些塵封已久的故事娓娓道來,再現人間。
李沐春花了一些時間將這遺跡全盤走了一圈,竟是囊括了幾百裏之地。站立在最高的那根石柱斷痕處,李沐春搖頭道:“如果真是仙宮,不該這麽小才對,難道是主殿被什麽人搬走了?”
一想到這裏,李沐春不禁心生一股涼意,此方遺跡,如果真的隻是原址的一小部分,那麽完整的仙宮到底有多麽龐大,能夠搬得動如此龐然大物的生物又是何方神聖?
“年代太過久遠,絕大部分東西都化作黃土湮滅,如果能找到一兩塊記錄有文字的石碑就好了。”,李沐春自言自語道,隨後定了主意,在此遺跡舊址處多花費些時間,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李沐春躍下石柱,心念一動,一邊放出靈識,以最大程度覆蓋住此片區域,另一邊則是著手在廢墟之中翻找。
為了方便辨別時間,李沐春將那塊月石夾在腰帶裏,隻需低頭一看便能判斷。直到那塊透明無形的月石又變得圓潤起來,李沐春終於在一處倒塌的壁畫前有所發現。
李沐春雙手扶住倒塌的壁畫,將其扶正,待塵土散去,一塊已經碎裂成好幾段的牌匾映入眼簾。四下尋找過後,李沐春將碎塊拚接在一起,雖說缺了一些地方,但大致還是能認出牌匾之上所刻何字。
“紫霄金闕?”
僅僅隻是念出這四個字,李沐春瞬間感覺到一陣酥麻,連連後退,背後開始冒汗,嚇得其立即盤坐在原地,以內視之法檢查自身有無異樣,片刻之後,李沐春重新站起身,拍了拍自己胸脯,好在沒什麽大礙。
“刻字之人到底有多大神通,這等玄妙的文字近萬年之後還有此等神韻?!”
李沐春不敢怠慢,從腰間一抹,手中便出現一尊香爐,將其放在地上,又有三根清香出現在其手中,輕輕甩動,香頭無火自燃。
“後生李沐春,在此尋找機緣,如有得罪之處,還請前輩多多見諒。”
禮敬完三柱清香之後,李沐春才敢繼續行動。
沒過多久,李沐春又從一張破碎的桌子下方尋得一物,是一個保存得十分完好的蓮花燭台,先前被滿地的碎銅塊給蓋住,一時間差點錯過了去。
李沐春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尊燭台,左右觀看,咂舌稱奇。
“也看不出來是什麽材質,為何能如此完好無損?”
李沐春擦拭去覆蓋在燭台之上那厚重的泥土與灰塵,這尊青綠色的蓮花燭台才得以恢複原貌。仔細看去,這東西真是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瑰寶,模樣不大,通體溫潤,李沐春嚐試往裏注入靈力,燭台竟是散發出淡淡的柔光,仿佛是在這天地間的精華與靈氣中誕生出來的。
“這線條和紋路,絕不是出自當下工匠之手。”
李沐春迴憶起少時看過的一本雕刻巨作,名為《纂工記》,裏麵詳細地記錄有經過時代的演變,當時的人們雕刻手法與現世的人們到底有何不同。
古時雕刻手法受限於技巧形式,少卻精巧,比較注重傳統技法,更是傾向於立體,造型獨有、紋飾細膩華麗,而流傳演變至今的現世雕刻,則是更加偏向於多樣化以及實用性,在細節方麵當然是要差上一些的。
李沐春觀賞過後,試圖將其收納進腰間的“金蟬”當中,卻驚奇的發現,那金色的布袋似乎是在抗拒此物,如何也放不進去。李沐春又試著將其收納進手指上的海戒當中,結果也是與“金蟬”如出一轍,在其手指上一陣顫動,就是無法打開。
李沐春最後沒得辦法隻得將其掛在腰間,又繼續在那遺跡之中搜尋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