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鎮子,來到一處山野田間,林一峰散步走了一段路程,看過了山間開始勞作的農夫們,蹲在人家田邊看了好一會,這才離去。
這次橫在道人眼前的一座山頭,之前問過鎮上的居民,得知這座山叫做萊春山,是屬於一個叫做銜風廷的修士宗門,隻不過規模並不是很大。
林一峰站在山腳,摘下鬥笠,抬頭望向山巔。一踏進此片區域,便是感受到了與這方圓百裏之外截然不同的山水氣運,這位道人笑了笑。
“既然都來了,那就上去打個招唿,看看這銜風廷如何。”
道人踏上登山階梯,長袍擺擺,在這青山綠水間平添了一抹別樣的顏色,不斷登山而去。
登山途中,林一峰環顧四周,皆是漫山遍野的花樹,現如今開得零零散散,多是花苞。說來也奇怪,明明四季皆為冬,卻在這福地之中還是能夠見到如此奇妙的開春景象,估計再過個把月,或許就是百花齊放的燦爛美景了。
“真不愧對於福地之名,麵對此情此景,要是能作畫就好了,把這一幕畫下來,那得有多好?”
道人憑空再次取出那枚裝有秘製藥酒的葫蘆,小口小口地喝著,時不時還會停下腳步,就這樣坐在台階上,俯瞰山下景象。
這裏奇妙的“春景”還沒有完全來到,遙遠望去,雖是綠茵茵的一片,走近一看,卻又隻有些許露頭。放眼望去,雲層灰暗,隻有遠處有幾縷初春的驕陽突破雲層灑下,這樣的陰天別有滋味。
山上林子裏的露水滴下一滴,正好滴在道人的肩頭,林子裏的泥土還夾雜著清新的氣味,伴隨著細風吹拂,讓人心曠神怡,完全讓人感知不到其實還身處冬季。
風忽而大了一些,不知不覺,一襲青衫的年輕男子,頭上別有一枚黑色玉簪,腰間還掛著幾張符籙,就這樣站在了林一峰身後更高幾節的台階上。
“這位道長,我們這萊春山的景色如何?是不是在這瑞雪福地,能名列前三甲?”
青衫男子眯起眼睛望向遠方。
“初來乍到,見過這山間景色,的確別有一般意境,那福地東方,確實無法比較。”
道人微笑道,站起身來,將那枚藥酒葫蘆收好。
“這麽說,這位道爺是來自福地東方了?”
道人沒有迴答,稍作思量,略微點了點頭,沒等那位道人開口,又是接著說道:“在下李沐春,來自福地東方,當下遊曆至此,自山腳村鎮聽聞這座萊春山上的仙家宗門銜風廷風景與那口碑齊平,都是極好,所以特來叨擾一番。”
林一峰以江湖禮節抱拳行禮,那位青衫男子也是抱拳迴禮。
“原來如此,那接下來就由我帶著李道長繼續登山吧。李道長,請。”
青衫男子伸出一掌,行在前頭,迴過頭又補充了一句:“本人林燁,恰巧是這銜風廷的宗主。”
“林宗主親臨接待,晚輩算是有福了。”,林一峰微笑道。
林燁笑著搖了搖頭,繼續朝山上走去,一路走還一路為並肩而行的那位道人介紹當地的文人趣事以及山上的景點和特產物品。
雖說銜風廷做事向來中規中矩,常常幫助山下百姓賑災積攢陽德,導致山下一些地方還建有一些專門用來供奉萊春山的小香火祠,每年都能積攢些香火氣運融入山間水中,不斷的滋潤著山水氣運,這對於選址在這座山上的銜風廷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好事。
山上門生也會下山曆練,但是再遠,也不會去越過那座名為玉帶的山脈,最多的都是一直往西邊走。即使是這樣,對於山後瑞雪福地的東邊,也是了解一二的,特別是這位銜風廷宗主,更是到過那座玉堅城,了解的事情也就更多了。東邊的山上宗門,可不是西邊能比的,山上祖廟中起碼擁有一位天魂境以上的老祖坐鎮其中,而且這座瑞雪福地的氣運走勢,就是自西向東,不斷累積,導致靈氣的堆積,也是東邊最為濃鬱。
在擁有如此好的天然環境下,東邊走出來的修士實力要更為強橫,即使是同境相比,依然是要略低一籌。
不過在此瑞雪福地有一個千萬年來就延續至今的遺憾事。
福地從來沒有出過一位命魂境個以上的修士,就連六境以上的武夫都是屈指可數,這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這位銜風廷宗主也沒有去多想這麽多,隻是在腦海中過了一下,寒暄過程中,不禁的提了一句,那位自稱李沐春,帶著鬥笠,來自東方遊曆至此的道人也隻是搖了搖頭。林燁便沒有再說下去,畢竟隻是一語帶過。
登山到頂,有一座巨大的石製拱門,拱門正上方刻有“銜風廷”三個大字。門內便是一座一座的木屋,型式典雅美觀。
進了石拱門,就像進到了一處大戶人家的莊園一樣,綠植挺立,四季長青。
屋前人來人往,林一峰聽這位宗主說,銜風廷如今人數隻有不到二百人,幾乎都是從山下鎮子裏挑選出來可以踏上修道之旅的男女。
如今的銜風廷除了這位宗主,還有長老一名,親傳弟子兩名,現如今恰好有事在身都不在廷內,林燁便是帶著這位外來道人四處閑逛去了。
銜風廷雖說是一仙家宗門,但是在其餘勢力較大的仙家來說,可以稱為一處修身養性的景點了,所以林燁帶林一峰去的第一個地方,便是立在一棵看上去似乎有百年樹齡的榕樹之下的石碑處。
碑前花兒朵朵,碑上好字好句。
林燁向其介紹了一番這塊長長的“華豐碑”,上麵密密麻麻的詩詞詩句,挑選了幾句向其介紹了一二。
再往西走,有一座百波府,臨水而建,好幾年前,府中一位鶴發童顏的藍衣男子在此雕刻下了一句。
十裏青山行畫裏,雙飛百鳥似江南。
字體刻的是啟體,極為賞心悅目。
還有一處名為紫波洞的仙家老祖,早年帶著自己門下的門生東遊而歸,恰好路過萊春山,登廷拜訪,那時破天荒的大日懸空,便是刻下了一句。
山映斜陽天接水。
字體為黃草,如同雕刻玉石一般。
林一峰一路看了過去,竟是在右上角上見到了一種極為熟悉的楷書字體。
那是大泉王朝的專用官文字體。
刻字的內容與景色竟是毫不相關。
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礪,溫潤有方。
林一峰摘下鬥笠,笑了笑。
林燁見身旁這位年輕公子摘下鬥笠後的模樣,之前的一切猜疑都煙消雲散了。
大宗仙家後生無疑了,身份地位還不低的那種,琢磨著估計是外頭那座道觀出來雲遊的仙師。
“不知林宗主,晚輩能否也刻下幾句?”
道人重新戴上鬥笠,朝林燁說道。
“自然可以。”
林燁從袖中掏出一支銀色刻刀交予這位道人,後者接過後道謝一聲,便是站在石碑下思索起來。
林燁很是期待,默默陪伴在這位道人身旁。
半炷香後,這位道人便是挽起袖子,在右上角偏下的地方開始豎著刻下。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道人頓了頓,將銀色刻筆交換給了林燁,又是從手中戒指中拿出一支朱紅筆杆,金色筆尖的刻筆,接著刻下,隻是在這之後,道人每刻一個字,便是消失一個字。
林燁看著這一刻,眨了眨眼睛,心裏越發敬佩。
等到道人刻完後,隔著鬥笠都能看出這位道人滿頭的汗水。
“道長真是下筆如有神。”,林燁笑著說道。
林一峰擺了擺手,默默記下這些,還有之前看過的幾句詩詞,想著如果今後能經過那些地方,一定是要去拜訪拜訪的。
在此之後,林燁又帶著林一峰瀏覽了許多地方。
接壤地熱精氣,溫度適宜的“火泉池”,每遇一陣風,便會發出鈴鐺般響聲的“清脆枝”、幾隻玲瓏小巧,躲在幾多仙草仙花其中少見的花精,都是這座銜風廷的特有景象。
一一看過之後,已是正午時分,宗主林燁極力挽留,碰巧那位姓坎的長老剛好迴來,就邀約著留下來簡單吃一頓再走,隻是道人拒絕了,在飲茶幾許後,留下一隻袋子便是離去了。
直到道人離去有了一個鍾頭,名為坎椮的中年男子,也是這銜風廷唯一的長老,打開了那支袋子。
兩張銀紙符籙,一顆碧綠的玉石。
坎椮拿起玉石看了看,又捏起那兩張符籙瞅了瞅,硬是沒看出什麽名堂,隻是聽那道人說,遇見一些個故意登門破壞的修士就祭出符籙,另一張就貼在那棵榕樹上就好。至於這顆玉石,道人沒有多提,隻是讓林燁好好揣在身上,用以神魂溫養即可。
坎椮陪同林燁禦風登上那顆巨大榕樹枝頭頂端,將那張名為“四季常青符”貼在了上頭。
刹那間,異象橫生。
榕樹上的一些枝頭葉片竟是慢慢蛻變成了金色,一些個枝條瘋漲,使得原本是枝條橫生的老榕樹此時此刻枝條更加密布,仿佛是增加好幾百年的生長靈氣,就連樹下那一塊華豐碑都是金光閃了幾下才停息下去,山間和風大作,金光點點,哪裏還有寒冬的跡象。
林燁帶著坎椮立馬朝著山下、道人離去的方向作揖,拜了又拜,林燁嘴裏喃喃道:“祝仙師前路浩浩蕩蕩,萬事盡可期!”
廷內門生皆是學著宗主那般作揖,百人行禮,異口同聲。
“祝願仙師前路浩浩蕩蕩,萬事盡可期!”
這顆老榕樹不光是這銜風廷本名氣運所在,更是整座萊春山的氣運中樞。
林一峰的這一舉動,不光是幫了銜風廷一把,更是造福了在此周圍方圓千裏之內的百姓。
功德齊天,理應受這一拜。
林一峰此時立於重尺之上,遙望遠方,遁入西邊大山,掠過大河,飛過溝壑。
道人拿起碧綠的小酒壺,小酌一口,臉頰微紅,氣氛逐漸微醺。
於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湧;於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道人如同天外仙人降臨世間,禦風遠遊,恰似當年道祖巡遊道州一樣,手裏壺中酒水晃蕩,飄出壺口,落入人間。
這次橫在道人眼前的一座山頭,之前問過鎮上的居民,得知這座山叫做萊春山,是屬於一個叫做銜風廷的修士宗門,隻不過規模並不是很大。
林一峰站在山腳,摘下鬥笠,抬頭望向山巔。一踏進此片區域,便是感受到了與這方圓百裏之外截然不同的山水氣運,這位道人笑了笑。
“既然都來了,那就上去打個招唿,看看這銜風廷如何。”
道人踏上登山階梯,長袍擺擺,在這青山綠水間平添了一抹別樣的顏色,不斷登山而去。
登山途中,林一峰環顧四周,皆是漫山遍野的花樹,現如今開得零零散散,多是花苞。說來也奇怪,明明四季皆為冬,卻在這福地之中還是能夠見到如此奇妙的開春景象,估計再過個把月,或許就是百花齊放的燦爛美景了。
“真不愧對於福地之名,麵對此情此景,要是能作畫就好了,把這一幕畫下來,那得有多好?”
道人憑空再次取出那枚裝有秘製藥酒的葫蘆,小口小口地喝著,時不時還會停下腳步,就這樣坐在台階上,俯瞰山下景象。
這裏奇妙的“春景”還沒有完全來到,遙遠望去,雖是綠茵茵的一片,走近一看,卻又隻有些許露頭。放眼望去,雲層灰暗,隻有遠處有幾縷初春的驕陽突破雲層灑下,這樣的陰天別有滋味。
山上林子裏的露水滴下一滴,正好滴在道人的肩頭,林子裏的泥土還夾雜著清新的氣味,伴隨著細風吹拂,讓人心曠神怡,完全讓人感知不到其實還身處冬季。
風忽而大了一些,不知不覺,一襲青衫的年輕男子,頭上別有一枚黑色玉簪,腰間還掛著幾張符籙,就這樣站在了林一峰身後更高幾節的台階上。
“這位道長,我們這萊春山的景色如何?是不是在這瑞雪福地,能名列前三甲?”
青衫男子眯起眼睛望向遠方。
“初來乍到,見過這山間景色,的確別有一般意境,那福地東方,確實無法比較。”
道人微笑道,站起身來,將那枚藥酒葫蘆收好。
“這麽說,這位道爺是來自福地東方了?”
道人沒有迴答,稍作思量,略微點了點頭,沒等那位道人開口,又是接著說道:“在下李沐春,來自福地東方,當下遊曆至此,自山腳村鎮聽聞這座萊春山上的仙家宗門銜風廷風景與那口碑齊平,都是極好,所以特來叨擾一番。”
林一峰以江湖禮節抱拳行禮,那位青衫男子也是抱拳迴禮。
“原來如此,那接下來就由我帶著李道長繼續登山吧。李道長,請。”
青衫男子伸出一掌,行在前頭,迴過頭又補充了一句:“本人林燁,恰巧是這銜風廷的宗主。”
“林宗主親臨接待,晚輩算是有福了。”,林一峰微笑道。
林燁笑著搖了搖頭,繼續朝山上走去,一路走還一路為並肩而行的那位道人介紹當地的文人趣事以及山上的景點和特產物品。
雖說銜風廷做事向來中規中矩,常常幫助山下百姓賑災積攢陽德,導致山下一些地方還建有一些專門用來供奉萊春山的小香火祠,每年都能積攢些香火氣運融入山間水中,不斷的滋潤著山水氣運,這對於選址在這座山上的銜風廷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好事。
山上門生也會下山曆練,但是再遠,也不會去越過那座名為玉帶的山脈,最多的都是一直往西邊走。即使是這樣,對於山後瑞雪福地的東邊,也是了解一二的,特別是這位銜風廷宗主,更是到過那座玉堅城,了解的事情也就更多了。東邊的山上宗門,可不是西邊能比的,山上祖廟中起碼擁有一位天魂境以上的老祖坐鎮其中,而且這座瑞雪福地的氣運走勢,就是自西向東,不斷累積,導致靈氣的堆積,也是東邊最為濃鬱。
在擁有如此好的天然環境下,東邊走出來的修士實力要更為強橫,即使是同境相比,依然是要略低一籌。
不過在此瑞雪福地有一個千萬年來就延續至今的遺憾事。
福地從來沒有出過一位命魂境個以上的修士,就連六境以上的武夫都是屈指可數,這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這位銜風廷宗主也沒有去多想這麽多,隻是在腦海中過了一下,寒暄過程中,不禁的提了一句,那位自稱李沐春,帶著鬥笠,來自東方遊曆至此的道人也隻是搖了搖頭。林燁便沒有再說下去,畢竟隻是一語帶過。
登山到頂,有一座巨大的石製拱門,拱門正上方刻有“銜風廷”三個大字。門內便是一座一座的木屋,型式典雅美觀。
進了石拱門,就像進到了一處大戶人家的莊園一樣,綠植挺立,四季長青。
屋前人來人往,林一峰聽這位宗主說,銜風廷如今人數隻有不到二百人,幾乎都是從山下鎮子裏挑選出來可以踏上修道之旅的男女。
如今的銜風廷除了這位宗主,還有長老一名,親傳弟子兩名,現如今恰好有事在身都不在廷內,林燁便是帶著這位外來道人四處閑逛去了。
銜風廷雖說是一仙家宗門,但是在其餘勢力較大的仙家來說,可以稱為一處修身養性的景點了,所以林燁帶林一峰去的第一個地方,便是立在一棵看上去似乎有百年樹齡的榕樹之下的石碑處。
碑前花兒朵朵,碑上好字好句。
林燁向其介紹了一番這塊長長的“華豐碑”,上麵密密麻麻的詩詞詩句,挑選了幾句向其介紹了一二。
再往西走,有一座百波府,臨水而建,好幾年前,府中一位鶴發童顏的藍衣男子在此雕刻下了一句。
十裏青山行畫裏,雙飛百鳥似江南。
字體刻的是啟體,極為賞心悅目。
還有一處名為紫波洞的仙家老祖,早年帶著自己門下的門生東遊而歸,恰好路過萊春山,登廷拜訪,那時破天荒的大日懸空,便是刻下了一句。
山映斜陽天接水。
字體為黃草,如同雕刻玉石一般。
林一峰一路看了過去,竟是在右上角上見到了一種極為熟悉的楷書字體。
那是大泉王朝的專用官文字體。
刻字的內容與景色竟是毫不相關。
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礪,溫潤有方。
林一峰摘下鬥笠,笑了笑。
林燁見身旁這位年輕公子摘下鬥笠後的模樣,之前的一切猜疑都煙消雲散了。
大宗仙家後生無疑了,身份地位還不低的那種,琢磨著估計是外頭那座道觀出來雲遊的仙師。
“不知林宗主,晚輩能否也刻下幾句?”
道人重新戴上鬥笠,朝林燁說道。
“自然可以。”
林燁從袖中掏出一支銀色刻刀交予這位道人,後者接過後道謝一聲,便是站在石碑下思索起來。
林燁很是期待,默默陪伴在這位道人身旁。
半炷香後,這位道人便是挽起袖子,在右上角偏下的地方開始豎著刻下。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道人頓了頓,將銀色刻筆交換給了林燁,又是從手中戒指中拿出一支朱紅筆杆,金色筆尖的刻筆,接著刻下,隻是在這之後,道人每刻一個字,便是消失一個字。
林燁看著這一刻,眨了眨眼睛,心裏越發敬佩。
等到道人刻完後,隔著鬥笠都能看出這位道人滿頭的汗水。
“道長真是下筆如有神。”,林燁笑著說道。
林一峰擺了擺手,默默記下這些,還有之前看過的幾句詩詞,想著如果今後能經過那些地方,一定是要去拜訪拜訪的。
在此之後,林燁又帶著林一峰瀏覽了許多地方。
接壤地熱精氣,溫度適宜的“火泉池”,每遇一陣風,便會發出鈴鐺般響聲的“清脆枝”、幾隻玲瓏小巧,躲在幾多仙草仙花其中少見的花精,都是這座銜風廷的特有景象。
一一看過之後,已是正午時分,宗主林燁極力挽留,碰巧那位姓坎的長老剛好迴來,就邀約著留下來簡單吃一頓再走,隻是道人拒絕了,在飲茶幾許後,留下一隻袋子便是離去了。
直到道人離去有了一個鍾頭,名為坎椮的中年男子,也是這銜風廷唯一的長老,打開了那支袋子。
兩張銀紙符籙,一顆碧綠的玉石。
坎椮拿起玉石看了看,又捏起那兩張符籙瞅了瞅,硬是沒看出什麽名堂,隻是聽那道人說,遇見一些個故意登門破壞的修士就祭出符籙,另一張就貼在那棵榕樹上就好。至於這顆玉石,道人沒有多提,隻是讓林燁好好揣在身上,用以神魂溫養即可。
坎椮陪同林燁禦風登上那顆巨大榕樹枝頭頂端,將那張名為“四季常青符”貼在了上頭。
刹那間,異象橫生。
榕樹上的一些枝頭葉片竟是慢慢蛻變成了金色,一些個枝條瘋漲,使得原本是枝條橫生的老榕樹此時此刻枝條更加密布,仿佛是增加好幾百年的生長靈氣,就連樹下那一塊華豐碑都是金光閃了幾下才停息下去,山間和風大作,金光點點,哪裏還有寒冬的跡象。
林燁帶著坎椮立馬朝著山下、道人離去的方向作揖,拜了又拜,林燁嘴裏喃喃道:“祝仙師前路浩浩蕩蕩,萬事盡可期!”
廷內門生皆是學著宗主那般作揖,百人行禮,異口同聲。
“祝願仙師前路浩浩蕩蕩,萬事盡可期!”
這顆老榕樹不光是這銜風廷本名氣運所在,更是整座萊春山的氣運中樞。
林一峰的這一舉動,不光是幫了銜風廷一把,更是造福了在此周圍方圓千裏之內的百姓。
功德齊天,理應受這一拜。
林一峰此時立於重尺之上,遙望遠方,遁入西邊大山,掠過大河,飛過溝壑。
道人拿起碧綠的小酒壺,小酌一口,臉頰微紅,氣氛逐漸微醺。
於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湧;於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道人如同天外仙人降臨世間,禦風遠遊,恰似當年道祖巡遊道州一樣,手裏壺中酒水晃蕩,飄出壺口,落入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