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容易過,歲月莫蹉跎。
秋季已過,如今的日子都已來到了大同聖州冬季的第三個月,距離那除夕夜也不過幾十來天,即使這般,屯軍在大申關外玉門城內的夏軍將士們也沒有什麽空餘時間去準備大年三十的那場百家飯。
夏家家主,也是如今這支龐大軍隊的主帥夏妙淳此時正站在城頭放目遠眺,依稀能夠見到不遠處的地方已經飄起了細雪,氣溫驟降,縱使如何寒冷,這位身材高大的男人一年四季總是這般輕快的著裝,畢竟一位化勁境的武夫,憑借那一身血氣方剛,自然能夠抵禦寒意的侵蝕。
夏軍的糧草部隊已經大致上將維持這場戰爭前期的糧草囤積於距離拒虎城不過百裏外的據點之內,禹承已經逐漸命令隱藏在前線的那些碟子們陸續迴城待命,對於軍紀的整頓以及軍隊的操練愈加頻繁,此時的夏軍已經逐漸將這支鋒芒畢露的軍隊展示在了城中百姓的麵前,一切準備就緒,就算是如今他大申的碟子探查到了也無關緊要,從內地調兵來到邊塞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最少半年之久,而夏軍如今大舉壓境,禹承算過,隻需個把月而已。
萬事俱備,就等夏立新什麽時候返迴軍中,到那個時候,便是夏家出兵伐申之時。
夏妙淳獨自站在城頭一杆旗幟下,手裏拎著一個酒壺,裏頭卻不是酒水,而是熱過的茶水,早些年在征戰這些大申散城據點的時候,夏妙淳就已經發誓解酒了,按他自己的說法,什麽時候攻破那座伏龍城,再去喝得個酩酊大醉也不遲。
禹承提著個炭籠,身上披著大衣,緩緩登上城頭,站在夏妙淳身邊,那位高大的男子看了一眼因為需要瞞天過海而插在城頭的大申軍旗,不由得笑了笑。
“軍師你身為一介修士,怎地比我們這些武夫還要怕冷?”,夏妙淳笑著說道。
禹承微笑著迴答道:“縱使境界再高,作為人,還是要有些“人氣”的,我就喜歡這樣。”
即使走上了修道之路,一年四季,無論酷暑炎熱還是寒冬冷風,禹承從不刻意運轉體內靈氣去阻擋這些,反而是順其自然,該如何如何,而且平日裏禹承也喜歡收斂起息,與其走在一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其施展什麽法術神通,根本看不出來這位早已年近八十的老者是個山上神仙老爺。
夏妙淳唿出一口白氣,笑道:“這是好事。”
“學宮那邊的批文還未下來嗎?”
禹承此次前來就是因為這事,緩緩的從袖中抽出手來,然後從懷裏拿出一卷卷軸遞給了夏妙淳,“不巧,剛到。”
夏妙淳接過卷軸攤開,先不說內容寫的是些什麽,最下角那一方獨屬於學宮的文印落款,就足以讓他夏妙淳喜笑顏開。
“這下就真的是什麽都不缺了。”,夏妙淳將學宮批文抵還給禹承。
“在正式開戰的時候,學宮共計會派出四名修士隱藏在天幕盯著戰場,以免兩軍陣中的修士做出什麽過分的舉動出來,畢竟山下王朝之間的戰爭,修士過多插手的話,性質就大變樣了。”,禹承提醒道。
“我們軍中除了軍師是一位修士之外,好像也就百來人,境界也都不高。”,夏妙淳在心中清點。
禹承點了點頭,“那是自然,畢竟一些軍工,修士動手比起兵卒,效率沒得說。”
夏妙淳忽然想起某事,便問道:“不是說從墨家與兵家請了幾位前輩過來助陣嗎?人可已至軍中?”
“墨家五人以及兵家三人已經前往位於前方囤積糧草的據點之中了,這個主公大可放心。墨家的攻城利器以及兵家的兵法帖都會為我們此次出征多上不少贏麵。”,禹承迴答。
夏妙淳說道:“我們擁有墨家與兵家一共八人相助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他大申這些人才數量遠超我們,雖然我們如今手握兵卒百萬,依然有些吃力啊。”
“主公己不自信,又何以信與他人?”,禹承笑著說道。
夏妙淳更是笑得眯起了眼睛,不自覺的拍了拍城牆牆邊,“皇室衰微,朝綱不濟,天子擺手,民心不聚,我又擁有大軍在手,君臣一心,前可南下吞拒虎,後可退守玉門關,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豈能萌生不自信之心?優勢大大在我。”
禹承作揖道:“主公能有此想,臣子們便能有此做。”
人生百年幾今日?夏家包括他夏妙淳和軍中將士都已經隱忍了許多年了,沒有再比當下更適合的時機了。
此行必勝,此戰必捷。
“關於李家那邊。。。”,夏妙淳忽然說道。
“裏應外合之技不知為何,大申竟是有所察覺,伏龍城中近些年大設關隘,諾大的伏龍城近乎百步一見,針對之勢已經十分明顯了,隻是鎮南王十分沉得住氣,大申也不敢輕舉妄動。”,禹承迴答道。
“真是苦了鎮南王,家族世代忠良,隻可惜要毀在大申手裏了,為了鎮南王府上下的安危,我們還真的得兵貴神速。”
“開始即難點,拿下拒虎城恐怕要點時日吧?”
夏妙淳看向禹承,後者不慌不忙的迴答道:“再如何兵貴神速,也要兩年甚至更多的時間,這還是不發生任何意外的情況下,得虧主公你選擇從拒虎城下手,多難。”
夏妙淳說道:“先苦後甜,一旦拿下拒虎城,我們與大申就有了更多周旋的餘地了。”
禹承將炭籠放在腳邊,蹲下身子伸出雙手在微微炭火上暖上一暖。
“主公,還有一事未曾告知。”
“說說看。”
“鎮南王有一獨子,如今正遊曆在外。”
夏妙淳聽聞眼前一亮,“哦?還有這事?可有其行蹤?”
“聽聞是在白良山一帶現身過,不過現在已經不知所蹤,況且前線的碟子已經盡數收迴,所以此事也就沒了下文。”,禹承迴答道。
“原本當年與鎮南王交談的時候,是想要讓其加入我軍陣中的,隻可惜被其拒絕了,不過既然他的兒子如今還在外遊曆,那麽是不是可以請進軍中,壯我軍威?”,夏妙淳問道。
禹承笑著點了點頭,“我與主公不謀而同,鎮南王就這麽一個兒子,沒有本人,如果能夠說服他的兒子,在軍中的效果不一定會差。而且前些年據碟子來報,這位李王府少王爺在年幼之時,名號就已經在伏龍城中家喻戶曉了。”
“馬上抓緊去辦此事,既然人還在大申境內,那我們更要嚐試嚐試,對了,麻煩軍師你親自書信一封寄給立新,叫他多多留意此事,切記,不可強求。”,夏妙淳吩咐道。
“領命。”,說完,禹承便提著炭籠離開了城頭,獨留下夏妙淳守在那城頭上,迎麵而來的是逐漸飄大的雪花。
大申境內,幾個月前就已經下了好幾場大雪,在大街小巷都鋪上了厚厚的一層積雪,人們踩在其上,嘎吱嘎吱作響。反觀下雨天沒人,大雪天倒是人來人往。
夏立新披著個裘衣,正坐在一家茶館裏喝上一點熱酒,吃上幾碗涼麵,聽說這樣式的吃法是當地特色,幾口冷麵進嘴,再配上幾口熱酒,還真不是一般滋味。夏立新已經在這處梵林待了好幾個月了,他都已經去過一趟附近的學院拿到了學宮的批文,然後又返迴了梵林。前幾日父親那邊來信,說是讓其再等上幾日,稍安勿躁。夏立新也沒事可做,就把這座梵林城逛了個遍,當地美食吃了個遍,好幾本山水遊記以及儒家經典反複讀了一遍又一遍,就連內容都能夠倒背如流,可想而知,這位儒衫男子是多麽無事可做。
吃完最後一口涼麵,壺中還有些許熱酒,夏立新便叫小二打包帶走了去。
出了店門,沒了火爐的熏陶,儒衫男子立即覺得寒意傳入四肢百骸,不由得打了個噴嚏。
夏立新搓了搓鼻子,將裘衣裹得緊了些,說道:“可不能在這裏得了傷寒啊,誤事。”,隨後又摸了摸懷中那本書籍,“我全身的家當可都在這裏了。”
書籍名為《編年》,是大申的史官通過古籍編纂出來的老黃曆,記載了從天地分割之初大同聖州各大王朝之事。夏立新很早之前就對此書有想法,隻奈何根本沒有渠道獲得,這還是當時與前國師司徒書彥交談之時提過一嘴,司徒書彥便點撥了一下,再依靠“司徒賦”這個名號,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除了父親交代的事情之外,此書也是其來到大申的原因之一。
儒衫男子從此書中又聯想到了與司徒書彥之前的那一番對話,尷尬的抹了一把臉。
“父親也真是的,為了前國師大人能夠助我軍一臂之力,要我說話自信一點,現在想想,當時說的都是些什麽啊。”
夏立新低下了頭,不由得歎息連連。
什麽能夠改變整個大同聖州格局,什麽腦子好使,現在想起來,夏立新能夠打個洞立馬鑽進去。
“在曾經擔任過一國之師的人麵前說那些大話,夏立新啊夏立新,不得不佩服你,膽子不小。”
畢竟當時他可不是代替個人,在其身後可是整個夏軍陣營啊。
“一定要低調些,今後這些大話,就讓大哥和三弟去說就好了啦。”
儒衫男子晃了晃頭,暫時將此事擱置,看了一眼依舊在飄雪的天幕,一路小跑迴了客棧去。
秋季已過,如今的日子都已來到了大同聖州冬季的第三個月,距離那除夕夜也不過幾十來天,即使這般,屯軍在大申關外玉門城內的夏軍將士們也沒有什麽空餘時間去準備大年三十的那場百家飯。
夏家家主,也是如今這支龐大軍隊的主帥夏妙淳此時正站在城頭放目遠眺,依稀能夠見到不遠處的地方已經飄起了細雪,氣溫驟降,縱使如何寒冷,這位身材高大的男人一年四季總是這般輕快的著裝,畢竟一位化勁境的武夫,憑借那一身血氣方剛,自然能夠抵禦寒意的侵蝕。
夏軍的糧草部隊已經大致上將維持這場戰爭前期的糧草囤積於距離拒虎城不過百裏外的據點之內,禹承已經逐漸命令隱藏在前線的那些碟子們陸續迴城待命,對於軍紀的整頓以及軍隊的操練愈加頻繁,此時的夏軍已經逐漸將這支鋒芒畢露的軍隊展示在了城中百姓的麵前,一切準備就緒,就算是如今他大申的碟子探查到了也無關緊要,從內地調兵來到邊塞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最少半年之久,而夏軍如今大舉壓境,禹承算過,隻需個把月而已。
萬事俱備,就等夏立新什麽時候返迴軍中,到那個時候,便是夏家出兵伐申之時。
夏妙淳獨自站在城頭一杆旗幟下,手裏拎著一個酒壺,裏頭卻不是酒水,而是熱過的茶水,早些年在征戰這些大申散城據點的時候,夏妙淳就已經發誓解酒了,按他自己的說法,什麽時候攻破那座伏龍城,再去喝得個酩酊大醉也不遲。
禹承提著個炭籠,身上披著大衣,緩緩登上城頭,站在夏妙淳身邊,那位高大的男子看了一眼因為需要瞞天過海而插在城頭的大申軍旗,不由得笑了笑。
“軍師你身為一介修士,怎地比我們這些武夫還要怕冷?”,夏妙淳笑著說道。
禹承微笑著迴答道:“縱使境界再高,作為人,還是要有些“人氣”的,我就喜歡這樣。”
即使走上了修道之路,一年四季,無論酷暑炎熱還是寒冬冷風,禹承從不刻意運轉體內靈氣去阻擋這些,反而是順其自然,該如何如何,而且平日裏禹承也喜歡收斂起息,與其走在一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其施展什麽法術神通,根本看不出來這位早已年近八十的老者是個山上神仙老爺。
夏妙淳唿出一口白氣,笑道:“這是好事。”
“學宮那邊的批文還未下來嗎?”
禹承此次前來就是因為這事,緩緩的從袖中抽出手來,然後從懷裏拿出一卷卷軸遞給了夏妙淳,“不巧,剛到。”
夏妙淳接過卷軸攤開,先不說內容寫的是些什麽,最下角那一方獨屬於學宮的文印落款,就足以讓他夏妙淳喜笑顏開。
“這下就真的是什麽都不缺了。”,夏妙淳將學宮批文抵還給禹承。
“在正式開戰的時候,學宮共計會派出四名修士隱藏在天幕盯著戰場,以免兩軍陣中的修士做出什麽過分的舉動出來,畢竟山下王朝之間的戰爭,修士過多插手的話,性質就大變樣了。”,禹承提醒道。
“我們軍中除了軍師是一位修士之外,好像也就百來人,境界也都不高。”,夏妙淳在心中清點。
禹承點了點頭,“那是自然,畢竟一些軍工,修士動手比起兵卒,效率沒得說。”
夏妙淳忽然想起某事,便問道:“不是說從墨家與兵家請了幾位前輩過來助陣嗎?人可已至軍中?”
“墨家五人以及兵家三人已經前往位於前方囤積糧草的據點之中了,這個主公大可放心。墨家的攻城利器以及兵家的兵法帖都會為我們此次出征多上不少贏麵。”,禹承迴答。
夏妙淳說道:“我們擁有墨家與兵家一共八人相助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他大申這些人才數量遠超我們,雖然我們如今手握兵卒百萬,依然有些吃力啊。”
“主公己不自信,又何以信與他人?”,禹承笑著說道。
夏妙淳更是笑得眯起了眼睛,不自覺的拍了拍城牆牆邊,“皇室衰微,朝綱不濟,天子擺手,民心不聚,我又擁有大軍在手,君臣一心,前可南下吞拒虎,後可退守玉門關,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豈能萌生不自信之心?優勢大大在我。”
禹承作揖道:“主公能有此想,臣子們便能有此做。”
人生百年幾今日?夏家包括他夏妙淳和軍中將士都已經隱忍了許多年了,沒有再比當下更適合的時機了。
此行必勝,此戰必捷。
“關於李家那邊。。。”,夏妙淳忽然說道。
“裏應外合之技不知為何,大申竟是有所察覺,伏龍城中近些年大設關隘,諾大的伏龍城近乎百步一見,針對之勢已經十分明顯了,隻是鎮南王十分沉得住氣,大申也不敢輕舉妄動。”,禹承迴答道。
“真是苦了鎮南王,家族世代忠良,隻可惜要毀在大申手裏了,為了鎮南王府上下的安危,我們還真的得兵貴神速。”
“開始即難點,拿下拒虎城恐怕要點時日吧?”
夏妙淳看向禹承,後者不慌不忙的迴答道:“再如何兵貴神速,也要兩年甚至更多的時間,這還是不發生任何意外的情況下,得虧主公你選擇從拒虎城下手,多難。”
夏妙淳說道:“先苦後甜,一旦拿下拒虎城,我們與大申就有了更多周旋的餘地了。”
禹承將炭籠放在腳邊,蹲下身子伸出雙手在微微炭火上暖上一暖。
“主公,還有一事未曾告知。”
“說說看。”
“鎮南王有一獨子,如今正遊曆在外。”
夏妙淳聽聞眼前一亮,“哦?還有這事?可有其行蹤?”
“聽聞是在白良山一帶現身過,不過現在已經不知所蹤,況且前線的碟子已經盡數收迴,所以此事也就沒了下文。”,禹承迴答道。
“原本當年與鎮南王交談的時候,是想要讓其加入我軍陣中的,隻可惜被其拒絕了,不過既然他的兒子如今還在外遊曆,那麽是不是可以請進軍中,壯我軍威?”,夏妙淳問道。
禹承笑著點了點頭,“我與主公不謀而同,鎮南王就這麽一個兒子,沒有本人,如果能夠說服他的兒子,在軍中的效果不一定會差。而且前些年據碟子來報,這位李王府少王爺在年幼之時,名號就已經在伏龍城中家喻戶曉了。”
“馬上抓緊去辦此事,既然人還在大申境內,那我們更要嚐試嚐試,對了,麻煩軍師你親自書信一封寄給立新,叫他多多留意此事,切記,不可強求。”,夏妙淳吩咐道。
“領命。”,說完,禹承便提著炭籠離開了城頭,獨留下夏妙淳守在那城頭上,迎麵而來的是逐漸飄大的雪花。
大申境內,幾個月前就已經下了好幾場大雪,在大街小巷都鋪上了厚厚的一層積雪,人們踩在其上,嘎吱嘎吱作響。反觀下雨天沒人,大雪天倒是人來人往。
夏立新披著個裘衣,正坐在一家茶館裏喝上一點熱酒,吃上幾碗涼麵,聽說這樣式的吃法是當地特色,幾口冷麵進嘴,再配上幾口熱酒,還真不是一般滋味。夏立新已經在這處梵林待了好幾個月了,他都已經去過一趟附近的學院拿到了學宮的批文,然後又返迴了梵林。前幾日父親那邊來信,說是讓其再等上幾日,稍安勿躁。夏立新也沒事可做,就把這座梵林城逛了個遍,當地美食吃了個遍,好幾本山水遊記以及儒家經典反複讀了一遍又一遍,就連內容都能夠倒背如流,可想而知,這位儒衫男子是多麽無事可做。
吃完最後一口涼麵,壺中還有些許熱酒,夏立新便叫小二打包帶走了去。
出了店門,沒了火爐的熏陶,儒衫男子立即覺得寒意傳入四肢百骸,不由得打了個噴嚏。
夏立新搓了搓鼻子,將裘衣裹得緊了些,說道:“可不能在這裏得了傷寒啊,誤事。”,隨後又摸了摸懷中那本書籍,“我全身的家當可都在這裏了。”
書籍名為《編年》,是大申的史官通過古籍編纂出來的老黃曆,記載了從天地分割之初大同聖州各大王朝之事。夏立新很早之前就對此書有想法,隻奈何根本沒有渠道獲得,這還是當時與前國師司徒書彥交談之時提過一嘴,司徒書彥便點撥了一下,再依靠“司徒賦”這個名號,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除了父親交代的事情之外,此書也是其來到大申的原因之一。
儒衫男子從此書中又聯想到了與司徒書彥之前的那一番對話,尷尬的抹了一把臉。
“父親也真是的,為了前國師大人能夠助我軍一臂之力,要我說話自信一點,現在想想,當時說的都是些什麽啊。”
夏立新低下了頭,不由得歎息連連。
什麽能夠改變整個大同聖州格局,什麽腦子好使,現在想起來,夏立新能夠打個洞立馬鑽進去。
“在曾經擔任過一國之師的人麵前說那些大話,夏立新啊夏立新,不得不佩服你,膽子不小。”
畢竟當時他可不是代替個人,在其身後可是整個夏軍陣營啊。
“一定要低調些,今後這些大話,就讓大哥和三弟去說就好了啦。”
儒衫男子晃了晃頭,暫時將此事擱置,看了一眼依舊在飄雪的天幕,一路小跑迴了客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