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告破,天下皆驚。
沂國邊境亢父縣距離汴梁不過幾百裏,第二天的夜裏,就接到了汴梁城陷落的消息。
亢父縣外,紮有兩座連營。靠近豫國邊境一側的軍營大旗上繡著一個巨大的“豫”字。
此時中軍帳內坐滿了豫國軍將,但個個如喪考妣,臉上充滿了悲傷。
不是悲傷魏駟騏自焚殉國,而是因為這豫國大廈已傾,即便有通天之能,也難以挽迴。
賬中靜謐無比,隻聞油燈炸開珠花的“嗶啵”聲。
良久之後,豫軍主帥梁渠一聲長歎,打破了沉默:“我等世受皇恩,如今正是報國之時,唯有一死而已!”
眾將齊齊一拜,大聲喝道:“請都督示下,我等唯命是從!”
“好!”
梁渠抬起頭,目光眾人臉上劃過,下令道:“簡甫,以你為主將,封嘉為副將,即刻整軍一萬,護送太子妃殿下連夜往南……我已派八百裏加急傳令於傅宋,令他率軍至沛縣接應……”
“謹遵都督之令!”
這二人是勳戚子弟,且皆是秉性耿介,廉慎自修之人。誰都會叛降唐國,但簡甫和封嘉絕不會。由他二人護送太子妃和太子的兩個兒子南下,自然是最妥當不過……
“梁贇,你依舊謹守魯縣、薛縣,不可使唐軍多進半步……”
“楊哲,你依舊於廩丘發動猛攻,不要計較傷亡,隻求將唐軍阻於巨野澤之西……”
“得令!”
“梁昊,你謹守任城,替我等守好後路,但需切記:小心提防巨野縣的冷淳!”
粱昊是梁渠的獨子,用來固守後路,誰也說不出一個不字。聽梁渠如此交代,帳中諸將大都鬆了一口氣。至少說明梁渠並沒有準備意氣用事,與唐軍玉石玉焚。
但軍將們在聽到後半句,眾人又禁不住的心中一淩。潮水退了之後,才知道哪個穿著衣服,哪個光著屁股。
誰又能想到,打八百杆子才能和唐國宗室搭上一點可有可無的親戚關係,且一向頗有氣節的冷鴻羲,竟會主動投附?
更遑論冷淳與冷鴻羲還是父子關係,而且平日裏就桀驁不馴,隱有不臣之心。
好在冷淳手中沒有多少兵馬,而且還在敵後,也就是巨野澤旁邊的巨野縣。前有十數萬豫軍和巨野澤阻隔,後有梁昊固守任城,他就是想叛也聯絡不到唐軍……
多番計議,諸將逐個散去,直到帳中再無他人,隻餘幾個親信扈從,梁渠仿佛撐不住了一般,“嗵”的一聲就倒在了矮榻上。
親信大驚,忙奔了過來。梁渠擺著手,意思是無礙,但渾濁的淚水就如泉湧,從眼角滾滾落下。
豫國終究是敗了。即便太子妃和太子的兩個兒子能安然退至徐、揚等州,又能多撐幾日?
對於他這種征伐一生,戰功赫赫的忠臣名將而言,不僅僅是江山易主,王朝更替,而是眼睜睜地看著畢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信念轟然崩塌,卻無能為力的那種痛楚。
但事已至此,徒有奈何?
唯以死明誌,以身殉國爾……
當聽到汴梁城已經被攻破,魏駟騏、魏黎、魏華、張梁皆在宮中殉節,他就有了玉石俱焚之念,所以才安排與他差不多的心思的楊哲為右路前鋒。
至於楊哲,其諸子早已死在了汴梁城的亂戰之中,與魏駟騏、唐軍已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斷然是不會叛降的。
梁渠之所以交代長子守好後路,不過是為了安定人心,以防狗急跳牆……
汴梁城內的縣府內。
一眾將領跪站在縣府院內,一個比一個激動。
“聖上,汴梁城落入我們唐軍手中,沂國、徐國、荊國定然會收到消息。而且汴梁城距離沂國邊境不過數百裏,想必此時消息已經傳到了亢父,為免軍心動搖,梁渠定會當機立斷,派宗室、勳貴、勳戚或重將護送豫國太子一家南下。若是此時不乘勝追擊,定會錯失良機……”
進言的是翊衛軍主帥秦長卿,唐國新封的陽城侯。王鐔平定了豫國大部分之後,大先封賞了一批有功的將領,陽城是秦長卿登城攻下來的,在他攻城之前,唐軍已經包圍進攻了十數次,都以失敗告終。最終,是秦長卿親自帶著近衛登上了陽城城頭,親手斬殺了陽城守將,奪取了陽城。王鐔就以陽城為秦長卿的封侯食邑,以示褒獎。
有人開了頭,剩下的也相繼進言,央求王鐔盡快出兵。或是與梁渠決一死戰,或是派奇兵輕車簡騎,追殺豫國太子的家眷。
因為人人都知道,汴梁一戰而定,不但攻占了豫國都城,更是攻破了皇宮。如今比這還大的功勞,也就是生擒或斬殺豫國皇室了。
所以這些將領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其中就包括尹鶴和王湟,甚至是王栩……
但王鐔卻不為所動,他轉頭看了看張耘菽和戴箬秋,但這二人卻似老僧入定,眼觀鼻,鼻觀心。
自從進入豫國境內,這數月來戴箬秋帶領著緝事司為王鐔提供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情報,並且策反工作做得很不錯,讓很多豫國城池不戰而降。
張耘菽帶領的參軍司,則一直在為唐軍出謀劃策,真正做到了運籌帷幄。隨著唐軍捷報頻傳,參軍司在唐軍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
汴梁城破之後,王鐔就在汴梁城內召集唐軍諸將總結這次東征的經驗,同時討論接下來唐軍的計劃。
郎澤卿這次是最先發言的,他說:豫國之所以敗得這麽快,固然有王鐔天縱其才,能征善戰的因素在內,也絕離不開魏斯年的昏聵無能,倒行逆施,繼而使得豫國民心大失。
但歸根結底,禍亂的根源還在於豫國國內的矛盾太多太大,後繼的魏駟騏又過於急功近利,對豫國內部的貴族和百姓過於苛刻的緣故。
不然不會有豫國故太子一黨的動 亂,更不會有冷鴻羲振臂一唿,汴梁城內響應者無數的局麵。
反而言之,豫國太子一黨跟從已故於國太子,被其一家屢次施恩,他們心懷感恩,誓死報國者絕不在少數。
其中定然有梁渠,楊哲。更何況,楊哲的兒子們還在京城亂戰時死了個幹淨。困獸猶鬥,所以不論是參軍司司馬張耘菽、還是遠在長安的皇甫堅、褚堃都勸王鐔,既然勝利在望,實無必要急功近利。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才是上策。
王鐔也覺得是這個道理:貪多嚼不爛。當務之急,還是盡快將吃到嘴裏的咽下去才是正理……
冬雨連連,淋淋漓漓下個不停。山中濃霧時而翻滾,時而徜徉,像變幻莫測的仙境。
簡甫和封嘉披著蓑衣,騎馬走進後營。營中停著數十駕大車,數百兵卒正在冒雨搬運糧食,不論是人與馬,還是車與糧,皆已淋了個通透。
雨不大,但霧很重,隻能看到營門外進來幾個人影,卻不知是誰。所以軍將與兵卒並沒有在意,更沒有停下。
簡甫和封嘉也再沒有往前,而是下了馬,在轅門內的草亭下避雨。
值守的都伯連忙上來問候,說是要知會上官前來迎接,卻被簡甫攔住。
他們本就是來催促後營盡快卸糧的,既然此事幹的有條不紊,又何必再無故耽擱?
叮囑了一番,都伯連聲應是,又喚手下搬來了幾個木墩,供簡甫和封嘉稍事休息。
看到木墩上長著幾株白色的菌蓋,簡甫和封嘉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歎了一口氣。
這一月以來,見到太陽的時日竟然還不滿十天,而且大都是剛冒個頭就鑽進了雲裏。之後即便不是即刻下雨,也是漫天大霧。
這般天氣,又如何能行的道路?所以從啟程到現在已有一月,太子妃一家才將將到達距離沛縣三百裏以北的湖陵縣……
簡甫歎氣道:“近有十日沒有聯絡,也不知廩丘、巨野和任城的戰況如何了?”
封嘉保持著一絲樂觀,說道:“弓軟路滑,唐軍的火器更是啞了火,兩軍定然在僵持!”
簡甫長歎了一口氣,說道:“若是兩年前老天能如此開眼,該有多好?”
封嘉怔了怔,神色更是黯然。
兩年前豫國援救冀國,拜魏華為主帥,率領十萬大軍於清河北上,最終卻敗於王鐔的偷襲之下。
若那時也像如今這般細雨連綿近月不停,使唐軍用不了火器,之後魏華再以十萬兵力猛攻,想來勝負早已易主。
包括半年前伊闕之戰時,但凡老天稍稍睜睜眼,來上這麽一場雨,局麵也不至於糟到如此程度。
而太子家眷也罷,他與簡甫也罷,又如何能落到今日之田地?
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
心中暗忖,封嘉接過都伯遞來的熱湯。淺嚐了一口,有些燙,還有些辛辣,慢慢一咂摸,才知是薑湯。
倉促上路,軍中自然是沒有配備這類藥物的。而沿途經過各郡縣,也未曾聽聞地方官員敬獻過此物,隻可能是從哪一家豪強家中搜刮而來。
些許藥材,自然算不得什麽,但封嘉的心情依舊漸漸沉重。
或許,並非老天不開眼,而是天道循環……
民心這個東西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如果丟了,就再也攏不迴來了。
就如三年前,如果不是故太子獻粟晉爵,強迫世家豪族捐糧捐丁,也不至於豫國人心思動。
又如一年前,若非魏華一把火燒了弘農郡的夏糧,弘農郡的百姓們也不會聞風而附唐國。
更如眼下,若非自己逼不得已,強征各郡的丁壯、糧草,又焉能防百姓如防賊寇?
也更難保各郡百姓不會如一年前的弘農郡百姓一般,王鐔的大軍都還沒到,各縣城頭上突然就換成了唐字旗……
沂國邊境亢父縣距離汴梁不過幾百裏,第二天的夜裏,就接到了汴梁城陷落的消息。
亢父縣外,紮有兩座連營。靠近豫國邊境一側的軍營大旗上繡著一個巨大的“豫”字。
此時中軍帳內坐滿了豫國軍將,但個個如喪考妣,臉上充滿了悲傷。
不是悲傷魏駟騏自焚殉國,而是因為這豫國大廈已傾,即便有通天之能,也難以挽迴。
賬中靜謐無比,隻聞油燈炸開珠花的“嗶啵”聲。
良久之後,豫軍主帥梁渠一聲長歎,打破了沉默:“我等世受皇恩,如今正是報國之時,唯有一死而已!”
眾將齊齊一拜,大聲喝道:“請都督示下,我等唯命是從!”
“好!”
梁渠抬起頭,目光眾人臉上劃過,下令道:“簡甫,以你為主將,封嘉為副將,即刻整軍一萬,護送太子妃殿下連夜往南……我已派八百裏加急傳令於傅宋,令他率軍至沛縣接應……”
“謹遵都督之令!”
這二人是勳戚子弟,且皆是秉性耿介,廉慎自修之人。誰都會叛降唐國,但簡甫和封嘉絕不會。由他二人護送太子妃和太子的兩個兒子南下,自然是最妥當不過……
“梁贇,你依舊謹守魯縣、薛縣,不可使唐軍多進半步……”
“楊哲,你依舊於廩丘發動猛攻,不要計較傷亡,隻求將唐軍阻於巨野澤之西……”
“得令!”
“梁昊,你謹守任城,替我等守好後路,但需切記:小心提防巨野縣的冷淳!”
粱昊是梁渠的獨子,用來固守後路,誰也說不出一個不字。聽梁渠如此交代,帳中諸將大都鬆了一口氣。至少說明梁渠並沒有準備意氣用事,與唐軍玉石玉焚。
但軍將們在聽到後半句,眾人又禁不住的心中一淩。潮水退了之後,才知道哪個穿著衣服,哪個光著屁股。
誰又能想到,打八百杆子才能和唐國宗室搭上一點可有可無的親戚關係,且一向頗有氣節的冷鴻羲,竟會主動投附?
更遑論冷淳與冷鴻羲還是父子關係,而且平日裏就桀驁不馴,隱有不臣之心。
好在冷淳手中沒有多少兵馬,而且還在敵後,也就是巨野澤旁邊的巨野縣。前有十數萬豫軍和巨野澤阻隔,後有梁昊固守任城,他就是想叛也聯絡不到唐軍……
多番計議,諸將逐個散去,直到帳中再無他人,隻餘幾個親信扈從,梁渠仿佛撐不住了一般,“嗵”的一聲就倒在了矮榻上。
親信大驚,忙奔了過來。梁渠擺著手,意思是無礙,但渾濁的淚水就如泉湧,從眼角滾滾落下。
豫國終究是敗了。即便太子妃和太子的兩個兒子能安然退至徐、揚等州,又能多撐幾日?
對於他這種征伐一生,戰功赫赫的忠臣名將而言,不僅僅是江山易主,王朝更替,而是眼睜睜地看著畢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信念轟然崩塌,卻無能為力的那種痛楚。
但事已至此,徒有奈何?
唯以死明誌,以身殉國爾……
當聽到汴梁城已經被攻破,魏駟騏、魏黎、魏華、張梁皆在宮中殉節,他就有了玉石俱焚之念,所以才安排與他差不多的心思的楊哲為右路前鋒。
至於楊哲,其諸子早已死在了汴梁城的亂戰之中,與魏駟騏、唐軍已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斷然是不會叛降的。
梁渠之所以交代長子守好後路,不過是為了安定人心,以防狗急跳牆……
汴梁城內的縣府內。
一眾將領跪站在縣府院內,一個比一個激動。
“聖上,汴梁城落入我們唐軍手中,沂國、徐國、荊國定然會收到消息。而且汴梁城距離沂國邊境不過數百裏,想必此時消息已經傳到了亢父,為免軍心動搖,梁渠定會當機立斷,派宗室、勳貴、勳戚或重將護送豫國太子一家南下。若是此時不乘勝追擊,定會錯失良機……”
進言的是翊衛軍主帥秦長卿,唐國新封的陽城侯。王鐔平定了豫國大部分之後,大先封賞了一批有功的將領,陽城是秦長卿登城攻下來的,在他攻城之前,唐軍已經包圍進攻了十數次,都以失敗告終。最終,是秦長卿親自帶著近衛登上了陽城城頭,親手斬殺了陽城守將,奪取了陽城。王鐔就以陽城為秦長卿的封侯食邑,以示褒獎。
有人開了頭,剩下的也相繼進言,央求王鐔盡快出兵。或是與梁渠決一死戰,或是派奇兵輕車簡騎,追殺豫國太子的家眷。
因為人人都知道,汴梁一戰而定,不但攻占了豫國都城,更是攻破了皇宮。如今比這還大的功勞,也就是生擒或斬殺豫國皇室了。
所以這些將領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其中就包括尹鶴和王湟,甚至是王栩……
但王鐔卻不為所動,他轉頭看了看張耘菽和戴箬秋,但這二人卻似老僧入定,眼觀鼻,鼻觀心。
自從進入豫國境內,這數月來戴箬秋帶領著緝事司為王鐔提供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情報,並且策反工作做得很不錯,讓很多豫國城池不戰而降。
張耘菽帶領的參軍司,則一直在為唐軍出謀劃策,真正做到了運籌帷幄。隨著唐軍捷報頻傳,參軍司在唐軍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
汴梁城破之後,王鐔就在汴梁城內召集唐軍諸將總結這次東征的經驗,同時討論接下來唐軍的計劃。
郎澤卿這次是最先發言的,他說:豫國之所以敗得這麽快,固然有王鐔天縱其才,能征善戰的因素在內,也絕離不開魏斯年的昏聵無能,倒行逆施,繼而使得豫國民心大失。
但歸根結底,禍亂的根源還在於豫國國內的矛盾太多太大,後繼的魏駟騏又過於急功近利,對豫國內部的貴族和百姓過於苛刻的緣故。
不然不會有豫國故太子一黨的動 亂,更不會有冷鴻羲振臂一唿,汴梁城內響應者無數的局麵。
反而言之,豫國太子一黨跟從已故於國太子,被其一家屢次施恩,他們心懷感恩,誓死報國者絕不在少數。
其中定然有梁渠,楊哲。更何況,楊哲的兒子們還在京城亂戰時死了個幹淨。困獸猶鬥,所以不論是參軍司司馬張耘菽、還是遠在長安的皇甫堅、褚堃都勸王鐔,既然勝利在望,實無必要急功近利。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才是上策。
王鐔也覺得是這個道理:貪多嚼不爛。當務之急,還是盡快將吃到嘴裏的咽下去才是正理……
冬雨連連,淋淋漓漓下個不停。山中濃霧時而翻滾,時而徜徉,像變幻莫測的仙境。
簡甫和封嘉披著蓑衣,騎馬走進後營。營中停著數十駕大車,數百兵卒正在冒雨搬運糧食,不論是人與馬,還是車與糧,皆已淋了個通透。
雨不大,但霧很重,隻能看到營門外進來幾個人影,卻不知是誰。所以軍將與兵卒並沒有在意,更沒有停下。
簡甫和封嘉也再沒有往前,而是下了馬,在轅門內的草亭下避雨。
值守的都伯連忙上來問候,說是要知會上官前來迎接,卻被簡甫攔住。
他們本就是來催促後營盡快卸糧的,既然此事幹的有條不紊,又何必再無故耽擱?
叮囑了一番,都伯連聲應是,又喚手下搬來了幾個木墩,供簡甫和封嘉稍事休息。
看到木墩上長著幾株白色的菌蓋,簡甫和封嘉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歎了一口氣。
這一月以來,見到太陽的時日竟然還不滿十天,而且大都是剛冒個頭就鑽進了雲裏。之後即便不是即刻下雨,也是漫天大霧。
這般天氣,又如何能行的道路?所以從啟程到現在已有一月,太子妃一家才將將到達距離沛縣三百裏以北的湖陵縣……
簡甫歎氣道:“近有十日沒有聯絡,也不知廩丘、巨野和任城的戰況如何了?”
封嘉保持著一絲樂觀,說道:“弓軟路滑,唐軍的火器更是啞了火,兩軍定然在僵持!”
簡甫長歎了一口氣,說道:“若是兩年前老天能如此開眼,該有多好?”
封嘉怔了怔,神色更是黯然。
兩年前豫國援救冀國,拜魏華為主帥,率領十萬大軍於清河北上,最終卻敗於王鐔的偷襲之下。
若那時也像如今這般細雨連綿近月不停,使唐軍用不了火器,之後魏華再以十萬兵力猛攻,想來勝負早已易主。
包括半年前伊闕之戰時,但凡老天稍稍睜睜眼,來上這麽一場雨,局麵也不至於糟到如此程度。
而太子家眷也罷,他與簡甫也罷,又如何能落到今日之田地?
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
心中暗忖,封嘉接過都伯遞來的熱湯。淺嚐了一口,有些燙,還有些辛辣,慢慢一咂摸,才知是薑湯。
倉促上路,軍中自然是沒有配備這類藥物的。而沿途經過各郡縣,也未曾聽聞地方官員敬獻過此物,隻可能是從哪一家豪強家中搜刮而來。
些許藥材,自然算不得什麽,但封嘉的心情依舊漸漸沉重。
或許,並非老天不開眼,而是天道循環……
民心這個東西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如果丟了,就再也攏不迴來了。
就如三年前,如果不是故太子獻粟晉爵,強迫世家豪族捐糧捐丁,也不至於豫國人心思動。
又如一年前,若非魏華一把火燒了弘農郡的夏糧,弘農郡的百姓們也不會聞風而附唐國。
更如眼下,若非自己逼不得已,強征各郡的丁壯、糧草,又焉能防百姓如防賊寇?
也更難保各郡百姓不會如一年前的弘農郡百姓一般,王鐔的大軍都還沒到,各縣城頭上突然就換成了唐字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