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鐔快步來到寶座處坐下,看著下麵的兩人,開口道:“弘農郡八百裏急遞到長安,朕剛剛看過裏麵的內容。豫國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朕還沒找他們算賬,他們倒先來攻擊大唐了!”
王鑲當先躬身行禮道:“啟稟聖上,豫國進攻我大唐的跡象,前段時間就有征兆。根據緝捕司弘農郡分司查探的消息,這段時間豫國的探子瘋了一般的活動頻繁,根本不怕暴露。即便被抓,也是不怕死般地抵抗抓捕。能夠被活捉的豫國探子,基本上沒有。”
王鐔聽了王鑲的匯報,不置可否,他看向一旁的戴箬秋,詢問道:“緝事司那邊沒有收到消息嗎?”
戴箬秋聽了王鐔的詢問,躬身行禮道:“啟稟聖上,豫國將河南郡通往弘農郡的道路給封鎖了。我們損失了很多探子,最終卻沒能將消息送過來。”
王鐔並沒有責備他,隻是冷冷地對戴箬秋說道:“緝事司的辦事效率還是不行啊,有待提高,辦事方法也應該有所改進。看來豫國睢陽侯已經了解緝事司的情況了,要不然他不會做出封鎖邊境的舉動來。”
王鐔對兩人揮了揮手,說道:“緝捕司全力負責對敵國間諜的偵緝抓捕,不惟豫國,荊國、沂國、徐國,都不要放過。”
王鑲躬身應道:“喏!”
王鐔接著說道:“緝事司要努力辦事,將豫國軍隊的詳細情報偵查到。同時關注荊國邊軍的情況。”
戴箬秋躬身應道:“喏!”
大唐元武二年,夏,六月,夏收
豫國睢陽侯魏華被豫國皇帝魏斯年任命為征唐大將軍,組建了三十萬人馬的征唐軍,浩浩蕩蕩攻向了弘農郡,直撲函穀關而來。
大唐朝堂雖然對豫國的進犯有心理準備,但是卻沒想到豫國這麽心急,還沒等夏收結束,就派大軍進攻函穀關了。
翌日緊急朝會,說的就是豫國進攻弘農郡的事。
兩儀殿內,王鐔高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熟知他的人知道,這是王鐔一直在竭力壓著心裏的怒氣。
看著下麵的文武官員,朗聲道:“都說說,豫國的事!”
之所以還在壓製自己的怒火,詢問文武官員的意見。是因為王鐔知道,治理國家,不能怒而興兵。知道自己不是唐宗宋祖那般文韜武略的皇帝,凡事他都會先傾聽臣子的意見,斟酌再三再做決定。
“陛下,老臣以為當先下旨命令第四軍、第十五軍緊緊防守函穀關、陸渾關,同時調派第一軍進駐武關。”群臣之中,尚書令皇甫堅開口說道,“隨即令河東、河內的兵馬做出南下過河進攻河南郡雒陽城的姿態,震懾豫國,勒令豫國退兵,交還土地人口……”
這麽保守的防禦措施,沒有什麽新意。
“文臣們不願意打仗,自有他們的道理。豫國雖小,卻有地處富饒的中原腹心,亦能湊出數十萬兵馬!再者,唐國經過多年征戰,底子太薄了,若是放開了打,國家財政又要不堪重負。”
王鐔在寶座上沉思,心中的思緒輾轉。
“本想著軟刀子慢慢磨,可沒想到豫國如此的狂妄,豫國皇帝如此自大,以為三十萬大軍就能攻到長安,不自量力!”
再想起當初在臨清城遇到的重重,王鐔緩緩開口道:“豫國,蕞爾小國,居然敢不懼天威,如此不自量力地進攻我國。朕決定禦駕親征,一舉將豫國蕩平!”
“聖上!”中書令褚堃頓時大急,開口說道,“如今國庫空虛,又趕上夏收。豫國雖有三十萬人馬,卻皆是土雞瓦狗,不值得聖上大動幹戈。諸國之中,豫國最弱……”
“最弱還敢進攻我大唐?”忽然,武臣之中,站在最前麵的密國公蒙翱開口說道,“豫國雖弱,可尚有數十萬大軍。如果不盡全力,拿出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態度,今日他來攻,我守。他日,他來攻,我還守。久守必失,終有被他們攻進來的時候。”
“他豫國是算準了咱們大唐此時國力尚未從滅雍、滅幽、滅冀三戰中恢複過來。所以才蹬鼻子上臉,狂妄地派遣大軍進攻我弘農郡!”說著,蒙翱對王鐔行禮道,“聖上,老臣以為,我大唐應該盡起大軍,攻滅豫國,不給敵人分毫可乘之機。有人天生不知道好歹,就是欠揍。”
說著,蒙翱豁然加大聲音,說道:“臣奏請聖上,征伐豫國,以振大唐國威!”
隨後,武臣們跟演練過似的,齊聲呐喊,“臣等請聖上,征伐豫國!”
文臣那邊,短暫的失神之後,頓時喧嘩起來。
“聖上!萬萬不可!須知我大唐已經支撐不起另一場滅國之戰了啊!”
“聖上,大唐剛剛弭兵,士卒休整,百姓安歇,萬不可一怒興兵!”
“豫國不過疥癬之疾,勞師動眾,若稍有不慎,就是有辱國體!”
王鐔默然不語,沉思著不知道在想什麽。嘈雜的兩儀殿,逐漸安靜了下來。
就在這時,從殿外傳來了效節衛的稟報聲:“啟稟聖上!臨晉侯求見!”
王鐔眼睛一亮,揮手道:“宣!”
“宣臨晉侯覲見!”
“宣臨晉侯覲見!”
“宣臨晉侯覲見!”
張鬆奇一路疾馳,風塵仆仆迴了長安。進城之後,連衣服都沒來得及迴府更換,就來到太極宮,走入兩儀殿中。
張鬆奇對著坐在上首的王鐔行禮道:“老臣拜見聖上!”
看著站在下麵行禮,神色有些疲倦的張鬆奇,王鐔微微一笑,詢問道:“為豫國的事,特意迴來的?”
張鬆奇直起身子道:“正是!”
說著,張鬆奇看看群臣,說道:“老臣在臨晉看到了聖上發過來的飛鷹傳書,便晝夜疾馳趕迴長安。”
文臣們似乎看到了希望,張鬆奇雖然以武臣入仕,如今也是勳臣一派。但是他做了很長時間的地方官,定然和他們的想法一樣。要知道,張鬆奇可不是個窮兵黷武之人。
而武將們更為精神振奮,臨晉侯已然迴京。隻要他說服聖上征伐豫國,這些武將個個甘願做他的馬前卒,上陣廝殺。
王鑲當先躬身行禮道:“啟稟聖上,豫國進攻我大唐的跡象,前段時間就有征兆。根據緝捕司弘農郡分司查探的消息,這段時間豫國的探子瘋了一般的活動頻繁,根本不怕暴露。即便被抓,也是不怕死般地抵抗抓捕。能夠被活捉的豫國探子,基本上沒有。”
王鐔聽了王鑲的匯報,不置可否,他看向一旁的戴箬秋,詢問道:“緝事司那邊沒有收到消息嗎?”
戴箬秋聽了王鐔的詢問,躬身行禮道:“啟稟聖上,豫國將河南郡通往弘農郡的道路給封鎖了。我們損失了很多探子,最終卻沒能將消息送過來。”
王鐔並沒有責備他,隻是冷冷地對戴箬秋說道:“緝事司的辦事效率還是不行啊,有待提高,辦事方法也應該有所改進。看來豫國睢陽侯已經了解緝事司的情況了,要不然他不會做出封鎖邊境的舉動來。”
王鐔對兩人揮了揮手,說道:“緝捕司全力負責對敵國間諜的偵緝抓捕,不惟豫國,荊國、沂國、徐國,都不要放過。”
王鑲躬身應道:“喏!”
王鐔接著說道:“緝事司要努力辦事,將豫國軍隊的詳細情報偵查到。同時關注荊國邊軍的情況。”
戴箬秋躬身應道:“喏!”
大唐元武二年,夏,六月,夏收
豫國睢陽侯魏華被豫國皇帝魏斯年任命為征唐大將軍,組建了三十萬人馬的征唐軍,浩浩蕩蕩攻向了弘農郡,直撲函穀關而來。
大唐朝堂雖然對豫國的進犯有心理準備,但是卻沒想到豫國這麽心急,還沒等夏收結束,就派大軍進攻函穀關了。
翌日緊急朝會,說的就是豫國進攻弘農郡的事。
兩儀殿內,王鐔高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熟知他的人知道,這是王鐔一直在竭力壓著心裏的怒氣。
看著下麵的文武官員,朗聲道:“都說說,豫國的事!”
之所以還在壓製自己的怒火,詢問文武官員的意見。是因為王鐔知道,治理國家,不能怒而興兵。知道自己不是唐宗宋祖那般文韜武略的皇帝,凡事他都會先傾聽臣子的意見,斟酌再三再做決定。
“陛下,老臣以為當先下旨命令第四軍、第十五軍緊緊防守函穀關、陸渾關,同時調派第一軍進駐武關。”群臣之中,尚書令皇甫堅開口說道,“隨即令河東、河內的兵馬做出南下過河進攻河南郡雒陽城的姿態,震懾豫國,勒令豫國退兵,交還土地人口……”
這麽保守的防禦措施,沒有什麽新意。
“文臣們不願意打仗,自有他們的道理。豫國雖小,卻有地處富饒的中原腹心,亦能湊出數十萬兵馬!再者,唐國經過多年征戰,底子太薄了,若是放開了打,國家財政又要不堪重負。”
王鐔在寶座上沉思,心中的思緒輾轉。
“本想著軟刀子慢慢磨,可沒想到豫國如此的狂妄,豫國皇帝如此自大,以為三十萬大軍就能攻到長安,不自量力!”
再想起當初在臨清城遇到的重重,王鐔緩緩開口道:“豫國,蕞爾小國,居然敢不懼天威,如此不自量力地進攻我國。朕決定禦駕親征,一舉將豫國蕩平!”
“聖上!”中書令褚堃頓時大急,開口說道,“如今國庫空虛,又趕上夏收。豫國雖有三十萬人馬,卻皆是土雞瓦狗,不值得聖上大動幹戈。諸國之中,豫國最弱……”
“最弱還敢進攻我大唐?”忽然,武臣之中,站在最前麵的密國公蒙翱開口說道,“豫國雖弱,可尚有數十萬大軍。如果不盡全力,拿出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態度,今日他來攻,我守。他日,他來攻,我還守。久守必失,終有被他們攻進來的時候。”
“他豫國是算準了咱們大唐此時國力尚未從滅雍、滅幽、滅冀三戰中恢複過來。所以才蹬鼻子上臉,狂妄地派遣大軍進攻我弘農郡!”說著,蒙翱對王鐔行禮道,“聖上,老臣以為,我大唐應該盡起大軍,攻滅豫國,不給敵人分毫可乘之機。有人天生不知道好歹,就是欠揍。”
說著,蒙翱豁然加大聲音,說道:“臣奏請聖上,征伐豫國,以振大唐國威!”
隨後,武臣們跟演練過似的,齊聲呐喊,“臣等請聖上,征伐豫國!”
文臣那邊,短暫的失神之後,頓時喧嘩起來。
“聖上!萬萬不可!須知我大唐已經支撐不起另一場滅國之戰了啊!”
“聖上,大唐剛剛弭兵,士卒休整,百姓安歇,萬不可一怒興兵!”
“豫國不過疥癬之疾,勞師動眾,若稍有不慎,就是有辱國體!”
王鐔默然不語,沉思著不知道在想什麽。嘈雜的兩儀殿,逐漸安靜了下來。
就在這時,從殿外傳來了效節衛的稟報聲:“啟稟聖上!臨晉侯求見!”
王鐔眼睛一亮,揮手道:“宣!”
“宣臨晉侯覲見!”
“宣臨晉侯覲見!”
“宣臨晉侯覲見!”
張鬆奇一路疾馳,風塵仆仆迴了長安。進城之後,連衣服都沒來得及迴府更換,就來到太極宮,走入兩儀殿中。
張鬆奇對著坐在上首的王鐔行禮道:“老臣拜見聖上!”
看著站在下麵行禮,神色有些疲倦的張鬆奇,王鐔微微一笑,詢問道:“為豫國的事,特意迴來的?”
張鬆奇直起身子道:“正是!”
說著,張鬆奇看看群臣,說道:“老臣在臨晉看到了聖上發過來的飛鷹傳書,便晝夜疾馳趕迴長安。”
文臣們似乎看到了希望,張鬆奇雖然以武臣入仕,如今也是勳臣一派。但是他做了很長時間的地方官,定然和他們的想法一樣。要知道,張鬆奇可不是個窮兵黷武之人。
而武將們更為精神振奮,臨晉侯已然迴京。隻要他說服聖上征伐豫國,這些武將個個甘願做他的馬前卒,上陣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