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井陘關的駐守部隊之後,王鐔、李肅傑和張耕黍三人就開始商討雁門郡、汾川郡和上黨郡的防務。


    尤其是上黨郡,此郡地勢高險,自古為戰略要地,境內主要有長子盆地和長平盆地。


    “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麵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為“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


    上黨郡是由群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東部以太行山與冀州為界、西部依霍山和鹽山與河東郡接壤。


    在三人眼中,上黨郡算是易守難攻的地方,且河內郡已經被雍國占據,壺口關的防禦地位下降了許多,而第三師完全可以在據守這塊形勝之地的同時,進行發展,招募士卒。


    而第二師,理所當然地被分派到了雁門郡,這裏連通冀州、幽州和草原,是並州重要的馬匹來源地,軍都陘和飛狐陘是第二師的防禦重點。


    一個師防守一個郡,在加上郡兵和鄉兵,每個師帥能夠指揮的兵馬,已經超過了三萬人。並州狼騎旅和先登死士旅被收為並州軍直屬,大錘和鐵塔這兩個哼哈二將重新迴到了王鐔的直接指揮下,兩人非常的高興。


    兩個旅的員額被重新規定為五千多人,王鐔決定進行精簡,這一萬多人就是並州軍的機動兵力,哪裏有危險就去哪裏支援。


    王鐔、李肅傑和張耕黍三人在檣槔城忙裏忙外了近一個月,卻依然沒有等來酆鄗朝廷派來的官員。這樣的情況真的很少見,三人從來都沒偶遇到過這種事情。


    這一日,三人正常地來到了汾川郡守府正堂內,正在打算正常辦公,卻看到王湔急匆匆地進來,手中還有一個竹筒,上麵的筒蓋被塗成了紅色,這代表著竹筒中的情報萬分緊急。


    王鐔接過竹筒,拆開封蓋,抽出裏麵的絹帛,就開始看了起來,李肅傑和張耕黍兩人也湊了過來,三個腦袋看到上麵的情報,倒吸了一口冷氣。


    上麵寫的很清楚,大雍皇帝秦恆在半個月前駕崩了。如今酆鄗朝廷內已經混亂不休,各個派係的大臣都有自己支持的皇子。


    廢太子秦瞌在弘農王府召集了舊部,迅速成了酆鄗城內勢力最大的一派,同時三皇子秦睦同五皇子秦瞬聯起手來,共同抗衡這秦瞌。但是在這兩股勢力明爭暗鬥的時候,以二皇子、四皇子和六皇子為首的一個聯合派係悄然崛起,一舉將其他兩個派係給擊敗了。


    廢太子秦瞌,帶著殘兵敗將向西退到了涼州,而三皇子則帶著五皇子退往了巴蜀。二皇子秦省則在酆鄗朝廷中文武百官的高唿聲中,繼承了皇位。


    但是這個結果顯然並不被大皇子和三皇子認可,秦瞌直接在涼州汣湶郡福祿縣城登基稱帝。老三秦睦則在益州蜀郡蓉城登基稱帝。


    至此,整個大雍被分裂成了三分,涼州、巴蜀和關中,而並州因為是新近歸附的地方,在很多事情上同這三部分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因為當年大雍隻占領了並州的河東郡、朔方郡、雲中郡和臨沃郡,各方勢力紛亂複雜,河東郡是二皇子的封地,二皇子登基稱帝,河東郡當然是以最快的速度歸附了過去,同時還帶來了一個藺河郡。


    朔方郡情況特殊,郡守是朔方侯張鬆奇,在背景上,天然的就是巴蜀一派,畢竟是三皇子的舅舅。但是因為張鬆奇一直都反對三皇子求取自己的女兒,兩人的關係反而不好。


    雲中郡和臨沃郡就不用說了,是征北軍的底盤,秦恪的立場站在誰那邊,這兩郡就站在誰那邊。


    而作為並州軍管轄的雁門郡、汾川郡和上黨郡,則並沒有特別的傾向,因為王鐔等人也才剛剛知道朝廷的變故。


    王鐔是真的沒有想到,這本來好好的一個大雍,如今卻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地步。王鐔對王湔說道:“去,把第五候叫來。”


    “喏!”


    不一會兒,第五候就來了,他先是對三人躬身行禮。


    王鐔擺擺手,說道:“禮節什麽的就先放一邊吧,說說西域、草原、高原和中原的情況。”


    第五候點頭表示明白,他先從西域說起來了:“將軍,西域那邊的蒲莎國如今正陷入激烈的內鬥中,能夠繼承王位的王子基本上都下場參與了奪取儲位的爭鬥,蒲莎王如今還穩坐釣魚台,可是蒲莎國因為諸位王子的爭鬥,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混亂中。大雍發生的變故,蒲莎國暫時無法顧及。”


    王鐔接著問道:“高原呢?”


    王鐔之所以關注高原,是因為那裏是羌族的底盤,他們建立了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體製的國家,叫旄羝國,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羌族的曆史十分悠久,自稱“爾瑪”或“爾咩”,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牧羊著稱於世。


    羌族本來是中原對居住在中原西邊的遊牧部落的一個泛稱。最初,羌族分布在河西走廊之南,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今甘肅岷縣)之西的廣大地區。以黃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遊一帶為活動中心。


    夏朝的時候,羌族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而留居黃河以南,被封為許多方國。


    商朝的時候,羌族作為他的“方國”之一,有首領擔任朝中官職。


    羌族大都過著居無定處的遊牧生活,少數人從事農業生產。


    周朝時,羌族中的一支“薑”與周朝的關係極為密切,這一時期有大量的羌人融入中原。


    春秋戰國時期,羌人所建的義渠國,其疆域居於秦國北部,麵積是秦國的數倍,實力雄厚,是中原諸國合縱連橫的重要力量,與秦國進行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戰爭。


    秦國強大以後,秦穆公稱霸西戎,將很多以羌人為主要成分的諸戎融合。


    而拒絕融入秦國的羌人,迫於秦國的壓力,進行了大規模、遠距離的遷徙。居住在甘肅、青海黃河上遊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處於“少五穀,多禽畜,以射獵為事”的狀態。


    位麵之子東漢光武帝重建漢朝之後,因為東漢都城東遷到了洛陽,對關中隴右的掌控力不足,所以大量羌人向東遷徙,占據了原本的漢人故地。而且遷徙頻繁,於是便有了“東羌”“西羌”之說。西羌仍是原來意義上居甘肅隴右地區、青海湟水河穀、河西走廊之南、洮岷二州之西廣大地區的羌人,而東羌則指內遷到安定(今陝北榆林)、上郡(今寧夏固原)、北地(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帶的羌人。


    漢朝對邊郡的羌民的管理很粗暴,雖不納入編戶,但設官置尉嚴加管理,官吏對待羌族豪酋和民眾任意欺壓榨取,大肆侵奪其耕地和牧場,甚至濫加屠殺,致使羌民起義連綿不斷,嚴重地削弱了東漢的實力。


    三國時,魏、蜀、吳為擴充地盤和勢力,把羌人作為爭奪和利用的對象,羌人亦不堪壓迫奮起反抗。


    兩晉到南北朝時期,北方各民族豪帥擁眾割據,南安羌人姚氏建後秦政權。後秦政權勢力處在北魏之南,東晉之北,統治羌人及中原各族達三十三年。之後,隴南的宕昌羌,川、甘邊境和岷江上遊的鄧至羌,二者存在了一百四十多年,顯赫一時。


    到了隋唐五代兩宋時期,羌人中的黨項一族建立西夏國,其疆域包括今甘肅大部、寧夏全部、陝西北部和青海、內蒙古的部分地區,與宋金對峙百餘年,這一時期也是羌族最後的高光時刻。


    第五候翻了翻自己的小本子,就匯報道:“將軍,羌族好像已經同三皇子結盟了,他們並沒有對巴蜀產生威脅,反而兩地邊境非常的熱鬧。巴蜀的特產經過茶馬道進入高原,而高原盛產的鹽和戰馬則被輸送進入了巴蜀。”


    王鐔聽到這個情報,摩挲著下巴,饒有興趣的對李肅傑和張耕黍說道:“這位三皇子的能量不小啊,能夠讓桀驁不馴的旄羝人同他共進退,應該許諾了不小的報酬。”


    第五候接著匯報草原的情況,如今東西獯鬻互相之間攻伐不斷,而草原的動蕩,也滋生了一大批的野心家。他們本來都是獯鬻可汗的仆屬,無償地為獯鬻提供各種資源:牛羊、馬匹、糧草等,甚至還有貂皮、熊皮等貴重物品。


    但是如今草原動蕩,強則強,弱則亡,野心家們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東西獯鬻的可汗和單於們反應過來的時候,草原上已經崛起了好幾支大部落,他們對自己的威脅絲毫不比自己的同族小。


    接下來就是中原,中原各國對於大雍的分裂都是拍手叫好的,尤其是同大雍接壤的幾個國家。冀國實力大減,所以他沒什麽實質性的動作。豫國剛剛被揍完,正想著複仇呢,所以跳的很歡實。荊國則同巴蜀接觸,打算插一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雍一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原十二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原十二鉞並收藏大雍一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