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句話有些沒頭沒腦,但是對於王鐔來說,這句話並不是淩空一問。在剛剛接任伍長的時候,裴宗衍已經同他說了一些戰況。


    安東軍右師和後師雖然排名靠後,但不代表士卒不能打。裨將軍秦恪年逾三十五歲,出身大雍皇族,是當今大雍皇帝秦恆最小的弟弟,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是宮中一霸,後來更是拜名師學習武藝,拜名將學習兵法,從小兵一枚到如今的偏將軍,他在安東軍當了十五年的兵,他手下的兵就沒一個孬種。


    秦恪來到新成的已經兩周了,同新成守軍打過好幾次了,有勝有負。但是在聽說,前師和左師已經攻破伊闕關之後,他就加大了對新成守軍的攻擊力度。他調集了兩個師的全部騎兵,然後讓軍隊後撤,讓新成守軍認為他已經放棄了,準備跑路了。


    而新成守將也很配合,親自帶兵出城追擊,結果在陸渾關前麵的穀地,同結束撤退擺好陣型的安東軍迎麵撞上了。兩支軍隊都知道自己沒有退路,所以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而決定勝負的是秦恪親自帶領的騎兵,他們直接從後麵包抄了新成守軍的後路,兩麵夾擊之下,全殲了出城追擊的新成守軍。


    新成守將的戰死,後果是嚴重的,最嚴重的就是新成主將換成了侍衛親軍司出身的魏華,這是豫國皇室宗親,隻不過他是遠支,並不受重視,年近四十了,也才是侍衛親軍司的步軍副都指揮使。如今他臨危受命,在新成內組織了剩餘的侍衛司步軍武卒兩千餘人為預備隊,征召新成青壯和縣兵近三萬人成為守城主力。


    秦恪對於魏華成為新成守將很是頭疼,或許豫國對於魏華不重視,但是他卻不能不重視。這個魏華自己領兵的次數很少,機會很小。但是他單獨領兵取勝的幾率卻是百分之百,不論是沂國還是雍國,他都能夠取勝,有一次勝利就是從秦恪手中奪得的。


    王鐔對於裴宗衍的問題也是很撓頭的,按照他的想法,接下來就是新成的攻城戰了。這個時代打仗,野戰中最危險的事情就是作為戰陣的第一排士卒與敵人交戰,王鐔有幸在穿越過來的第一天體驗了一把,體驗感超強,體驗結果超糟。


    而比野戰作為戰陣第一排士卒還危險的事情就是攻城。自古以來攻城戰都是最危險最殘酷的事情:唐與吐蕃戰爭中的石堡城之戰,唐軍死傷數萬人,才俘獲了四百多名吐蕃士兵;安史之亂時,唐朝河南節度副使張巡和睢陽太守許遠率軍民堅守睢陽,苦撐了十個月,前後大小四百餘戰,以不足萬人之眾,屢敗賊兵,無一敗仗,殺傷賊兵十幾萬人;宋遼之戰中,遼軍勢如破竹攻入北宋境內,遼將蕭撻凜在澶州城下被宋軍以八牛弩射殺;蒙古伐宋時期,蒙哥汗親率四萬大軍圍攻合州釣魚城,宋軍守將王堅、張玨率兵1萬,堅守城塞達半年之久,屢挫蒙古軍的猛烈進攻,連蒙哥汗都卒於軍中。此後二十年,釣魚城抵抗蒙古軍進攻,曆經大小戰鬥二百餘次,使得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軍困頓於合州釣魚城下達三十六年之久。


    這些耳熟能詳的戰例無不說明攻城戰的血腥,而作為前什的軍卒,王鐔這一什就是首先需要登城作戰的。整個右師的一百二十個步卒前什,就是一千二百人,加上後師的一千二百人,他們就是攻城的前鋒。他們是最精銳的士兵,也是承受傷害最重的一群士兵。


    王鐔迴想了很多戰例,也思考了很久,裴宗衍就這樣慢慢等待著。王鐔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無奈地說道:“什長,這次攻城可以說是危險萬分,我們什本身就不滿編,怎麽讓這些人活下來,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場考驗。”


    偉人說過: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沒有實際看過新成的城防,王鐔也沒有辦法說出個子醜寅卯。裴宗衍對於王鐔的話並不感到失望,他隻是沒有人可以聊天而已。他點了點頭,就讓王鐔迴去了。


    王鐔迴到自己的營帳內,前麵已經空了,從後麵隱隱傳來了打鼾聲。軍營內的軍紀很嚴格,如果沒有訓練,士卒是不能夠隨意在大營內走動的,巡邏隊一旦碰到閑逛的士卒,直接就會拿下,然後就是虞候或者都虞候帶人審訊。


    王鐔坐在前麵的矮凳上,思考著怎麽才能夠從殘酷的攻城戰中活下來。這個時代的攻城戰和守城戰,作戰用具的樣式還是比較多的,最普通的強弓硬弩數量肯定不少,滾木礌石對於每一座城市來說都是必備的守城用具,這些東西很好準備,城外的樹林,城內的房屋都是滾木擂石的原料產地。


    塞門刀車是在城門被攻破時用於堵塞城的守城器械。這是一種打造得極為堅固的兩輪車,車體與城門幾乎等寬,尋常總在三四丈之間;車前有木架三四層,刀壁上裝有數十把鋼刀,車體有長轅;使用時將車推至城門缺口處塞住城門,既可殺傷敵人,又可擋住敵方的矢、石。使攻城方很難攀援,形成活動的壁壘。


    城牆上的撞杆可以說是攀城士兵噩夢。這是一種用來撞擊雲梯的工具。底部裝有四輪,上麵裝有木架,在木架中間懸掛一根圓木撞杆,在撞杆的頭部包生鐵來增加撞擊力,外觀上同攻城方用的撞城錘或攻城衝車相似,當攻城方的雲梯靠近城牆時,推動撞杆,將攻城方士卒連人帶梯撞下去,使其撞毀或撞倒。


    城牆上還會有人使用鉤杆,出其不意地將攀城的士兵勾上城頭,免了其攀爬之苦,然後刀斧齊下,將其剁成肉餡並送入輪迴,


    還有一種常見的叉竿,又叫“抵篙叉竿”,是用來抵禦攻城士兵利用飛梯爬城的,同時能夠用來擊殺爬城的攻城士兵。當攻城方飛梯靠近城牆時,守城方利用叉竿前端的橫刃抵住飛梯並將其推倒,或者等攻城方士卒爬至半牆腰時,用叉竿向下順梯用力推剁,利用竿前的橫刃斷敵手臂。


    惡毒點的守城武器也有,比如飛鉤,又叫“鐵鴟腳”,形狀如同船錨,有四個尖銳的爪鉤,用鐵鏈拴著,再續接繩索。待攻城方士兵到了城牆下準備登梯攀城時扔出去就可以鉤殺敵人了。


    夜叉擂,又名“留客住”,是一種進階版的滾木。這種武器是用直徑一尺,長一丈多的濕榆木為滾柱,周圍密釘“逆須釘”,釘頭露出木麵五寸,滾木兩端安設直徑兩尺的輪子,係以鐵索,連接在絞車上。當攻城方士兵聚集在城牆下的時候,將其投入人群中,絞動絞車,可起到碾壓敵人的作用。


    地聽是一種聽察敵人挖掘地道的偵察工具。當守城者發現攻城方開掘地道,從地下進攻時,立即在城內牆腳下深井中放置一口特製的薄缸,缸口蒙一層薄牛皮,令聽力聰敏的人伏在缸上,監聽敵方動靜。


    如果守軍條件具備,還有投石機,這玩意兒一般都是攻城部隊用,守城用的話威脅性也很大。而城頭上對於攀城士兵很不友好的一種防禦器械就是狼牙拍了,這東西是一種懸掛在城牆牆垛前端、鑲嵌著鐵釘的拍子,上端懸掛鐵環,穿上繩子後就可以在城牆外蕩來蕩去掃蕩攀城的士兵,可以說是一種無限迴收使用的滾木礌石。


    攻城方的器械也很多,由於這個時代的城外有著寬闊的護城河,所以就有了飛橋,又叫“壕橋”。這是保障攻城士兵通過城外護城河的一種器材。它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以兩根長圓木為基礎,在上麵釘上木板,為了方便搬運還會在下麵安上兩個木輪。如果城外的壕溝很寬,就會將兩個飛橋用轉軸連接起來,變成折疊式飛橋。搬運時將前節折放在後節的橋床上,使用時將前節放下,搭在壕溝對岸,這樣就形成了一座簡易壕橋。


    古代的城牆一般都在五米以上,最高的能夠達到三丈以上,也就是十米以上,如此高聳的城牆單靠人力是不可能攀登上去的,所以老祖宗們就發明了梯子。在最初的時候,城牆都很低矮,所以簡易的飛梯就可以了。後來就出現了高大的雲梯,這種梯子一般由車輪、梯身和鉤三個部分組成,它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


    春秋時的魯班對其加以改進,使得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牆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後來的戰爭加速了雲梯的改進,雲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要人抬肩扛。


    而到了現在,雲梯的結構又有了更大改進。雲梯的主梯分為兩段,並采用了折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接,這一點是借鑒於折疊式飛橋的。同時,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使登城接敵行動更加簡便迅速。雲梯底部設計為四麵有屏蔽的棚車,用生牛皮加固外麵,士兵們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有效的保障己方士兵的安全。


    用於觀察敵情的巢車是一種車底部裝有輪子可以推動的了望車。車上用堅木豎起兩根長柱,柱子頂端設一轆轤軸,用繩索係一小板屋於轆轤上。板屋高三米,四麵開有十二個了望孔,外麵蒙有生牛皮,用來防備守城方的矢石破壞。屋內可容納兩人,通過轆轤車升高數丈,攻城時可觀察城內敵兵情況。


    還有一種將望樓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樓車。這種車以堅木為竿,高近一米,頂端置板層,其內容納一人了望敵人動靜。車底有輪子可來迴推動,豎杆上有腳踏橛,可供哨兵上下攀登,豎杆旁用粗繩索斜拉固定,望樓本身下麵裝有轉軸,可四麵旋轉觀察。這種望樓車比巢車高大,觀察視野開闊。


    轒讟車攻城戰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來掩蔽攻城方士兵挖掘城牆、挖掘地道,同時為士兵提供防護,以免遭受守城方矢石、縱火、木檑等傷害。它作為一種攻城作業車,車下有四輪,車上設一屋頂形木架,蒙有生牛皮,外塗泥漿,人員在其掩蔽下作業,也可用它運土填溝等。還有一種尖頭木驢車,車棚車頂是等邊三角形,可以有效地避免敵人石矢的破壞。


    為了掩護攻城人員運土和輸送器材,這個時代的工匠們發明了一種組合式攻城作業車。由兩部分組成,前麵的叫“頭車”,長寬各七尺,高七八尺,車頂用兩層皮笆中間夾一尺多厚的幹草掩蓋,以防敵人炮石破壞。車頂中央有一方孔,供車內人員上下,車頂前麵有一天窗,窗前設一屏風牌,以供觀察和射箭之用;車兩側懸掛皮笆,外麵塗上泥漿,防止敵人縱火焚燒。


    後麵的叫“戰棚”,接在“頭車”後麵,其形製與頭車略同。在戰棚後方敵人矢石所不能及的地方,設一機關,用大繩和戰棚相連,以絞動頭車和戰棚。在頭車前麵,設一屏風牌,上麵開有箭窗,擋牌兩側有側板和掩手,外蒙生牛皮。使用頭車攻城時,將屏風牌、頭車和戰棚連在一起,推至城腳下,然後去掉屏風牌,使頭車和城牆密接,人員在頭車掩護下挖掘地道。戰棚在頭車和城牆之間,用絞車絞動使其往返運土。


    臨衝呂公車是這個時代的巨型攻城塔,塔身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車中可載數百名士兵,配有弓箭弩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進攻時,攻城方士兵將攻城塔推到城牆邊,塔頂與城牆平齊,士兵們通過天橋衝到城上與敵人拚殺,塔下麵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


    鉤撞車,古代中型掩體式攻城作業車。車架上建一個人字形木屋,頂脊用一根大圓木為梁,用斜柱支撐,上尖下寬,其上蒙生牛皮,下安四個木輪,其中可掩蔽士兵六至十人,裝備各種破壞城牆和城門用的武器、工具和撞木。攻城時,士兵在其掩蔽下接近城牆或城門,進行挖地道、鑿城牆和撞擊城門的攻城作業,為攻城部隊開辟入城通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雍一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原十二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原十二鉞並收藏大雍一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