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烈顧不得疲憊,


    戰鬥結束,立馬便開始尋找頡利,可惜一直都沒有找到。


    “隻找到了頡利的金甲和他的狼纛,”


    “可知道頡利蹤跡?”


    “可能已經走小道翻越了黑山,”


    蘇烈皺眉。


    一名騎兵趕來,“將軍,尉遲將軍來了。”


    這場勝利,尉遲恭也有一份,薛萬淑率重騎撞破突厥人的防禦,蘇烈李客師率輕騎掃蕩,尉遲恭也從南邊殺到,兩支最精銳的騎兵匯合,聯合絞手突厥兵。


    十餘萬突厥人,硬是被一萬唐騎,加上康蘇密帶的粟特仆從和招降的突厥降兵,打成了一鍋粥。


    追擊砍殺一夜。


    十餘萬人成鳥獸散,


    戰果很豐勝,斬首數千級,俘虜了好幾萬,但還有有起碼十萬人,已經跑散在茫茫風雪中,一時間也追之不及。


    “抓到頡利沒?”尉遲恭策馬奔來,遠遠的就喊道。


    蘇烈迎上前,搖頭歎息,“隻找到頡利的金甲、狼纛,這家夥金蟬脫殼,跑了。”


    “會不會藏在俘虜中,再仔細找找,”


    “會的,”


    接下來仔細的搜查,但還是沒有找到頡利,甚至不僅是頡利,執失思力、阿史那思摩、趙德言等都沒抓到,


    事實上,俘虜的近五萬人馬,多是老弱婦孺,青壯戰士大多跑了。


    這也是深入草原作戰的不利地方,這些草原部族發現局麵不利,立馬便跑,很難殲滅。


    “娘的,居然讓他跑了。”


    尉遲恭有點惱火,卻又有些無奈,這計劃趕不上變化,他又能怎麽辦,


    “朝廷諸公製訂計劃的時候,還是太保守了,”


    蘇烈笑笑也沒接話,不能說朝廷製訂計劃時太保守,畢竟這次北伐也是頭次出塞作戰,肯定得謹慎小心一些。


    讓尉遲恭帶五千精騎突襲惡陽嶺,釘在定襄汗庭南麵二十裏處,用這支人馬來牽製,甚至疲憊突厥,並沒有哪不對,甚至堪稱神來一筆。


    原計劃用尉遲恭牽製對方兩三個月,這能大大消耗疲憊頡利,然後唐軍主力再殺過來收網。


    可頡利才半個月就主動跑路,這確實是大家想不到的,本以為最起碼他也能扛上一個月吧。


    “報!”


    “李相公到了。”


    李靖來的很快,


    他在接到兒子李德獎給他的飛鴿傳書,知曉頡利棄定襄而走後,便立馬從馬邑出發,親率輕騎先行一步,


    不過終究是離了好幾百裏,


    一路頂風冒雪,還是沒趕上,等他到了,這邊戰場都快打掃完了。


    胡子都結了冰渣的李靖顧不得路上疲憊,一見到蘇烈和尉遲恭,便立馬詢問戰果。


    “老師請先到帳中取暖,喝杯熱奶茶,且聽學生稟報。”蘇烈扶馬靖下馬,


    “嗯,邊走邊說,”


    蘇烈做了簡單匯報,李靖聽完不住點頭讚賞,“很好,這仗打的很好,尉遲將軍和蘇烈你們都幹的非常漂亮,頡利成喪家之犬了。”


    “可惜學生未能擒住頡利。”


    李靖大度的揮手,“頡利跑不遠,繼續追便是。”


    “學生已經派出輕騎在追擊搜捕,”


    很快有人迴報,抓到了頡利的可敦義成公主楊氏和趙德言,又在白道中溪發現了痕跡,從丟棄的物資中確定,頡利應當就是從白道中溪逃走的,不過看痕跡,他們逃走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我們已經跟著痕跡在追捕了。”


    義成公主楊氏和趙德言被押了迴來,李靖烤著火,喝著熱奶茶,吃著燉馬肉,楊氏有些狼狽,


    “給我也來杯奶茶暖暖身子,”可敦對李靖道,


    李靖抬頭看了他一眼,緩緩道,“當年我為馬邑郡丞時,公主曾想殺我,如今倒想不到公主卻成了我的俘虜。”


    義成公主自顧自坐下,給自己倒了杯奶茶,


    仍保持著優雅喝了兩口,握在手中取暖,“當年你跟裴矩以互市為名,密約史蜀胡悉到馬邑,卻暗伏兵馬誘而斬之,事發後,還以討叛為由謊告始畢大汗,甚至還向我潑髒水,說史蜀胡悉與我密有私情,


    李靖你這豈是正人君子所為?


    我想殺了你不是很正常嗎?”


    李靖也握著茶杯,反問,“史蜀胡悉與公主的私情,從草原都傳到太原去了,誰不知曉?這也算是冤枉嗎?”


    公主冷笑,“陳年往事多說無益,如今我既然落入你手,悉聽尊便,我僅有一個請求,留個全屍,死後,就將我葬在陰山腳下。”


    史蜀胡悉是始畢可汗的寵臣,粟特胡人,向來主持突厥貿易財政事務,也確實跟公主關係密切,


    當時隋朝負責外交事務的裴矩,認為突厥始畢可汗實力越來越強盛,建議應當分其勢、謀除左右臂,先是欲以宗室女和親始畢可汗弟,結果那家夥沒膽量,事不成反而引的始畢不滿。


    之後裴矩也是一不做二不休,把史蜀胡悉誘到馬邑伏殺,還說他跟公主有私情,說他要背叛始畢,但始畢可汗查明內情,結果就是引發了雁門之圍。


    隋突之間也是徹底的撕破臉皮。


    而當時,李靖為馬邑郡丞,李淵為河東撫慰大使,兩人也是直接麵對突厥威脅,李淵和李靖經常一起商量對付突厥之策,李淵還因此招兵買馬訓練一支突厥式的精銳騎兵,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李淵的一些舉動,被李靖看出他有自立之心,於是後來他把自己下獄,用囚車運往江都,以此方式去見楊廣告密,結果他還剛到長安呢,李淵也跟著就攻進長安城了,


    李唐代隋後,義成公主也是一直伺機複隋,多次勸說可汗侵擾唐朝,武德四年,攻雁門,扣押大將長孫順德等。


    武德五年,又攻占馬邑。


    此後,唐突的關係越來越惡劣,雙方衝突不斷,交戰越來越厲害。


    可以說,在唐突那些年的大戰中,義成公主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


    甚至當年要不是處羅可汗半路暴斃,那次可能大唐真要遷都了。


    李靖給公主舀了碗馬肉,


    公主卻不吃,


    “最後一頓上路飯,不得好酒好肉,我要吃羊肉,記得多放點胡椒,再來壺好酒,”


    李靖讓蘇烈按她要求去辦。


    “公主可知頡利逃去哪了?”


    “我不知道,知道也不會告訴你。”


    “頡利拋棄公主,公主不恨?”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不是很正常麽?”


    等羊肉、美酒送來,


    公主淡定優雅的吃完,又提了一個要求,“我需要沐浴更衣,請給我燒熱水,再把我的行李拿來。”


    李靖答應了。


    將公主帶下去,蘇烈有些不解。


    “老師不將她送去長安嗎?”


    李靖道,“我已經派人護送蕭氏、楊政道等去長安了,至於義成公主楊氏,就讓她埋於此處吧。”


    “這是聖人意思?”蘇烈小聲問。


    李靖並沒迴答。


    蘇烈明白,也不再問。


    許久後,


    公主再次迴來,已經沐浴更衣過,還化了妝,這位在和親突厥,在草原三十年的公主,其實仍很年輕,四十多歲,風韻尤存,


    前後嫁啟民可汗,以及他的三個兒子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


    當初隋文帝扶立啟民可汗,下嫁安義公主,可安義公主不服草原水土,不到一年便病死,文帝便再另擇宗室女封為義成公主,派長孫晟護送再嫁啟民。


    嫁給啟民可汗十年,始畢可汗九年,處羅可汗一年,嫁給頡利可汗又十年,


    在草原曆經草枯三十迴,


    義成公主的父親楊諧,隻是皇帝的窮親戚,名不見經傳,當年安義公主和親突厥一年便病死,皇帝要再選宗室女去和親,皇族宗室都不願意,最後點到楊諧,他百般不願,可最終也還是沒敢違抗旨意。


    想當年,義成公主也是不願意去突厥的,以為在草原上活不了多久,更何況啟民可汗是個草原年老胡人。


    誰能想到,轉眼三十載過去了呢。


    更是服侍了四任可汗。


    “請賜我三尺白綾!”公主表情淡然,無悲無喜。


    李靖揮手,親兵端來托盤,上麵正是三尺白綾,除了三尺白綾,還有一壺毒酒,任公主選擇。


    公主看著毒酒,“李將軍倒是仁慈。”


    “世祖明皇帝在江都被弑,身死國滅,聽說當時他欲飲毒酒自盡而叛軍不允,令狐行達將他縊弑,年僅五十,


    我也快五十了,雖然一心複興隋室,卻終究是看不到這一天了,請也給我三尺白綾吧,”


    李靖點頭。


    士兵們將白綾係在公主脖子上,


    “我能問一下,李世民會如何處置政道和蕭後?”


    楊政道是楊廣之孫,齊王楊暕遺腹子,父兄都在江都遇害,他被祖母蕭後帶在身邊,先是被迫隨宇文化及北上,後落到竇建德手中,再被義成公主請處羅可汗派使者去迎迴突厥,安置於定襄,擁立為隋王,還把在突厥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配給楊政道,


    不過這位其實也僅是突厥人手裏的傀儡而已,到如今也不過一少年。


    不過隋末以來,隋朝皇族宗室凋零,義成公主還是希望大唐能為楊家留下一點骨血。


    “我已派人將他們護送去長安了,”


    公主請李靖幫她上書皇帝,請皇帝保全楊政道和蕭後,然後便決然赴死。


    三尺白綾縊死陰山下白道城中,


    死後,李靖讓人打造棺木,就葬在白道城中,


    “報,並州大都督府長史、通漠道總管李績率軍趕到,”


    李績來的更晚些,連口湯都沒喝上,聽說頡利跑了,李靖顧不得疲憊,也幹脆不休息了,便率軍繼續翻越白道追擊。


    可等他們辛苦的翻越陰山,卻看到山北的黑城上,飄揚著一麵幽州軍旗。


    武懷玉先他一步,已經趕到此處。


    “翼國公可在城中?”李靖站在城下問,


    “翼國公不在黑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