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統查
諸天為王,從慶國太子李承乾開始 作者:殘林之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慶帝言語利落,餘威猶存。
然而李承乾卻麵色淡淡,身子略微後仰,目光帶著幾分淡漠。
“四分五裂又如何,重新打迴來便是。”
慶帝麵上湧起一道紅潮,下一秒卻忍不住猛地咳嗽了起來。
一身大宗師的修為被廢,即便及時被李承乾救治了迴來,也早已經傷了根本。
除非李承乾願意精心給他調理,甚至兌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藥物進行治療,不然,慶帝其實已經沒有幾年好活了。
他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最終沒有再開口。
如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一言九鼎的帝王,那個天下含有的大宗師,而是一個被幽禁在宮中的一個廢物罷了。
沒有力量支撐的言語,隻是個笑話而已。
當然,如果他知道李承乾給林若甫他們的新政的話,怕是也很難再保持這種平靜和沉默。
身為一名曾經的帝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那些政令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送太上皇迴寢宮。”
李承乾隨口吩咐了一聲,便起身出了禦書房。
抬頭看著有些陰沉的天空,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雖然還未曾真正登基,但如今的他,每日都有著不菲的成就點入賬。
這意味著,他將擁有無數古往今來的名臣將相,擁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甚至此世大破滅之前時代的科技。
意味著,慶國即將迎來無數年未有之大變。
意味著,他將一手締造出一個不可思議的龐大帝國。
與其等待國家強盛之後,再行改革,不如自今日而始。
而他,不懼任何所謂的反抗。
禦書房中,在候公公攙扶下即將離開的慶帝怔怔的看著李承乾的背影。
一股堅定至極的氣魄油然而生。
難道,真的是他老了?
一抹念頭悄然浮現,令他神情越發的顯得疲憊了幾分。
……
李承乾說的極其鄭重,所以林若甫,陳萍萍,範建三人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皆召集了麾下信得過的飽學之士就相應的政策進行討論和補充。
這一討論便是足足三天三夜。
這日一早,林若甫抱著厚厚的一遝卷宗進了宮,很快便領著一道聖旨一枚金牌出了宮。
人口,田畝,皆是錯綜複雜之事。
尤其是整個京都地界,不論是人口還是田畝,數量都極為龐大。
想要在半個月內出成果,限期一個月完成,就需要足夠詳細完善的章程和足夠的人手。
章程大差不差,而有著監察院的支持,加上林若甫為官數十年和範家多年的底蘊,倒也在短時間內招募到了足夠多的人手。
於是,在得到了李承乾的授權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清查活動開始了。
尋常百姓查起來並不難,慶國之法雖然算不得多麽全麵,在戶籍之事上,卻也足夠細致。
隻是按照李承乾的要求,這份新的戶籍所需要的信息要更詳細一些,名下產業,田地,親屬等皆要登記。
多是些繁瑣的事情,想要盡快統計出來,自然不是幾個人可以辦成的。
另外,田畝的統計與此分開,卻又要相互對照,還要比對官府文書,工作量也著實不輕。
當然,這也就罷了,有些困難的還是那些貴族官眷。
這可是京都,名門望族,達官貴人不說遍地都是,那也不在少數。
這些人手下有著大量看似合法的土地,手下養著數量不菲的奴仆。
查起來可不是那麽簡單。
不過監察院可不是吃閑飯的,李承乾當日在朝堂之上念的那些重臣的罪責,可皆是通過監察院而來。
陳萍萍既然以葉輕眉之願為目標,哪怕許多事推行不下去,卻也做足了相應的準備。
除了那些官員信息調查收集了個遍之外,京都之中但凡有些名望錢財的勢力,也幾乎都一一造冊登基在案。
有著這些卷宗在,按圖索驥都能夠查出不少東西。
至於藏匿人口,李承乾已經張開了幻界,將整個京都籠罩。
人口清查專員可以直接借助幻界的權限觀察各處的生命氣息。
在這樣超常規的力量下,根本沒有人能隱藏起來。
當然,也有人仗著有錢有勢,拒不配合。
這個時候,陳萍萍便會毫不猶豫的提起刀子。
理由也很簡單,此乃聖意,抗旨不尊者,便是朝中大員,也是死罪,何況爾等?
在死了幾個貴人之後,便再也無人敢輕易抗拒此事。
當然,暗地裏,對陳萍萍,對李承乾這位新君的怨望自然是不低。
與此同時,就在京都轟轟烈烈的展開清查之際,南京城也同樣展開了清查。
所謂的三國共治,在李承乾將慶帝拉下馬,傳位詔書發遍天下的時候,便已經名存實亡。
南京城有著趙雲和葉流雲坐鎮,不論是北齊還是東夷,都不敢冒頭。
而城內有著大量的羅網之人,存在其中的錦衣衛也會配合,有著王陽明和管仲等人牽頭,清查起來倒也是有條不紊。
甚至,其中的七大家族也已經倒戈了三家。
當然,期間爆發的衝突也不在少數。
隻是,在大宗師的威懾下,倒也沒有出太大的亂子。
一切都在有序的展開。
而京都和南京的動靜自然也很快先後傳到了的上京和東夷。
戰豆豆看著手中的情報,想著李承乾離開之前的宣言。
如今慶帝退位,雖然李承乾還未舉辦登基大典,但繼位已經是毫無懸念的事情了。
而這,不過是對方離開上京城十數日之後發生的事情。
即便有諸多事情處理,加上遷都,怕是也未必需要半年才會登基。
那麽,南慶與北齊一年之後的約戰,自然也不可避免。
或者說,當李承乾決定遷都南京的時候,便意味著對方幾乎已經將北齊視作了囊中之物。
畢竟,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將自己的都城放在敵國的邊境之外的。
而對方一旦擊敗北齊,將北齊乃至東夷都納入麾下,南京城的位置作為都城,占據要道,位於天下的中心,自然是再好不過。
頓時,一股強大的壓迫感襲來,令戰豆豆莫名的有些窒息。
不過清查人口和田畝也就罷了,她隱約覺得,這不過隻是一個簡單的信號,石破天驚的事情還在後頭。
或許,她該從其他地方做做文章。
不行,她得先去見一見苦荷。
她這位叔祖父應該會給她一些中肯的建議。
</p>
慶帝言語利落,餘威猶存。
然而李承乾卻麵色淡淡,身子略微後仰,目光帶著幾分淡漠。
“四分五裂又如何,重新打迴來便是。”
慶帝麵上湧起一道紅潮,下一秒卻忍不住猛地咳嗽了起來。
一身大宗師的修為被廢,即便及時被李承乾救治了迴來,也早已經傷了根本。
除非李承乾願意精心給他調理,甚至兌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藥物進行治療,不然,慶帝其實已經沒有幾年好活了。
他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最終沒有再開口。
如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一言九鼎的帝王,那個天下含有的大宗師,而是一個被幽禁在宮中的一個廢物罷了。
沒有力量支撐的言語,隻是個笑話而已。
當然,如果他知道李承乾給林若甫他們的新政的話,怕是也很難再保持這種平靜和沉默。
身為一名曾經的帝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那些政令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送太上皇迴寢宮。”
李承乾隨口吩咐了一聲,便起身出了禦書房。
抬頭看著有些陰沉的天空,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雖然還未曾真正登基,但如今的他,每日都有著不菲的成就點入賬。
這意味著,他將擁有無數古往今來的名臣將相,擁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甚至此世大破滅之前時代的科技。
意味著,慶國即將迎來無數年未有之大變。
意味著,他將一手締造出一個不可思議的龐大帝國。
與其等待國家強盛之後,再行改革,不如自今日而始。
而他,不懼任何所謂的反抗。
禦書房中,在候公公攙扶下即將離開的慶帝怔怔的看著李承乾的背影。
一股堅定至極的氣魄油然而生。
難道,真的是他老了?
一抹念頭悄然浮現,令他神情越發的顯得疲憊了幾分。
……
李承乾說的極其鄭重,所以林若甫,陳萍萍,範建三人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皆召集了麾下信得過的飽學之士就相應的政策進行討論和補充。
這一討論便是足足三天三夜。
這日一早,林若甫抱著厚厚的一遝卷宗進了宮,很快便領著一道聖旨一枚金牌出了宮。
人口,田畝,皆是錯綜複雜之事。
尤其是整個京都地界,不論是人口還是田畝,數量都極為龐大。
想要在半個月內出成果,限期一個月完成,就需要足夠詳細完善的章程和足夠的人手。
章程大差不差,而有著監察院的支持,加上林若甫為官數十年和範家多年的底蘊,倒也在短時間內招募到了足夠多的人手。
於是,在得到了李承乾的授權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清查活動開始了。
尋常百姓查起來並不難,慶國之法雖然算不得多麽全麵,在戶籍之事上,卻也足夠細致。
隻是按照李承乾的要求,這份新的戶籍所需要的信息要更詳細一些,名下產業,田地,親屬等皆要登記。
多是些繁瑣的事情,想要盡快統計出來,自然不是幾個人可以辦成的。
另外,田畝的統計與此分開,卻又要相互對照,還要比對官府文書,工作量也著實不輕。
當然,這也就罷了,有些困難的還是那些貴族官眷。
這可是京都,名門望族,達官貴人不說遍地都是,那也不在少數。
這些人手下有著大量看似合法的土地,手下養著數量不菲的奴仆。
查起來可不是那麽簡單。
不過監察院可不是吃閑飯的,李承乾當日在朝堂之上念的那些重臣的罪責,可皆是通過監察院而來。
陳萍萍既然以葉輕眉之願為目標,哪怕許多事推行不下去,卻也做足了相應的準備。
除了那些官員信息調查收集了個遍之外,京都之中但凡有些名望錢財的勢力,也幾乎都一一造冊登基在案。
有著這些卷宗在,按圖索驥都能夠查出不少東西。
至於藏匿人口,李承乾已經張開了幻界,將整個京都籠罩。
人口清查專員可以直接借助幻界的權限觀察各處的生命氣息。
在這樣超常規的力量下,根本沒有人能隱藏起來。
當然,也有人仗著有錢有勢,拒不配合。
這個時候,陳萍萍便會毫不猶豫的提起刀子。
理由也很簡單,此乃聖意,抗旨不尊者,便是朝中大員,也是死罪,何況爾等?
在死了幾個貴人之後,便再也無人敢輕易抗拒此事。
當然,暗地裏,對陳萍萍,對李承乾這位新君的怨望自然是不低。
與此同時,就在京都轟轟烈烈的展開清查之際,南京城也同樣展開了清查。
所謂的三國共治,在李承乾將慶帝拉下馬,傳位詔書發遍天下的時候,便已經名存實亡。
南京城有著趙雲和葉流雲坐鎮,不論是北齊還是東夷,都不敢冒頭。
而城內有著大量的羅網之人,存在其中的錦衣衛也會配合,有著王陽明和管仲等人牽頭,清查起來倒也是有條不紊。
甚至,其中的七大家族也已經倒戈了三家。
當然,期間爆發的衝突也不在少數。
隻是,在大宗師的威懾下,倒也沒有出太大的亂子。
一切都在有序的展開。
而京都和南京的動靜自然也很快先後傳到了的上京和東夷。
戰豆豆看著手中的情報,想著李承乾離開之前的宣言。
如今慶帝退位,雖然李承乾還未舉辦登基大典,但繼位已經是毫無懸念的事情了。
而這,不過是對方離開上京城十數日之後發生的事情。
即便有諸多事情處理,加上遷都,怕是也未必需要半年才會登基。
那麽,南慶與北齊一年之後的約戰,自然也不可避免。
或者說,當李承乾決定遷都南京的時候,便意味著對方幾乎已經將北齊視作了囊中之物。
畢竟,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將自己的都城放在敵國的邊境之外的。
而對方一旦擊敗北齊,將北齊乃至東夷都納入麾下,南京城的位置作為都城,占據要道,位於天下的中心,自然是再好不過。
頓時,一股強大的壓迫感襲來,令戰豆豆莫名的有些窒息。
不過清查人口和田畝也就罷了,她隱約覺得,這不過隻是一個簡單的信號,石破天驚的事情還在後頭。
或許,她該從其他地方做做文章。
不行,她得先去見一見苦荷。
她這位叔祖父應該會給她一些中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