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心學問世
諸天為王,從慶國太子李承乾開始 作者:殘林之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能為太子之師,又是李承乾當眾親自介紹,所以,隻一個瞬間,王守仁的形象便在眾人眼中高深莫測了起來。
尤其是慶帝,他在想,太子之所以短短幾年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會不會就是因為這個名叫王守仁的神秘老師?
王守仁起身道:「殿下老師的名頭,我這等山野閑人如何當得起?不過既然殿下要我說上兩句,我便鬥膽說上一說。」
他看著莊墨韓,神情平靜,道:「我以為,存天理滅人欲,不若存天理去人欲。」
一瞬間,滿殿皆驚。
眾人愕然的發現,這王守仁看似謙和,然而一開口,便直接質疑,甚至篡改了莊墨韓這位北齊文壇泰鬥的議題。
這一滅一去之間,甚至已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派。
而此刻王守仁已經開口道:「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義禮智之理就在人心之中,而不在外部,是人心衍生了仁義禮智之理,人心若滅,又何來天理?」
聞言,在場不少讀書人都是麵色一變,尤其是莊墨韓,神情已經驟然間變得肅然起來。
他盯著王守仁,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人之本性便為天命,天命可見,故而當求索天命,以得本性,而人心思變,欲望橫流,求諸於本心,隻會禮樂崩壞,道德淪喪!」
王守仁淡淡道:「天道之下,唯人自度,不求諸己心,隻會活在虛妄和悲哀之中,麻木前行。
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乃至世界的意義,都不是外界賦予的,而是你自己的內心為你自己附加的意義。」
他語氣微頓,略帶沉重,道:「心即理!」
隻言片語之間,一股前所未見的衝擊撲麵而來,讓殿中許多人都莫名震撼。
莊墨韓神情徹底變了,他質問道:「一味空想,求諸本心,於天下何益?」
王守仁平靜道:「知行合一。」
簡單的四個字,好似晴天霹靂,轟然炸響,尤其是讀書讀的極深的人耳中,更是如此。
北齊使團中一名中年模樣的使臣,忍不住出聲問道:「何為知行合一?」
王守仁看了他一眼,道:「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離。
知道的道理隻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並不斷完善,才是真正的道理。
隻是知道,但是並不能踐行,不能指導實踐的道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道理。
需謹記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隻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隻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知與行,從來一體。」
莊墨韓沉聲嗬斥道:「謬論!天理昭昭,人心罪惡更是濁濁如穢,任心而為,豈非天下大亂?」
正所謂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每個人皆有惡的一麵,他莊墨韓為了救迴自己的弟弟肖恩,不也同樣答應了慶帝,要在這宴席上針對太子。
如果當真按照王守仁所說,隨心而動,知行合一,那我若是想要殺人,難道也要一並動手?
麵對莊墨韓的嗬斥,王守仁依舊十分平和。
在眾人的注視下,他緩緩道:「致良知!
必致其知如何為溫清之節者之知,而實以之溫清;致其知如何為奉養之宜之知,而實以之奉養,然後謂之致知。
本心知道善,就依循這個良知去做,知道不善,就依循這個良知不去做,這便是致良知。
以心為理,致良知,自可知行合一。」
話落,殿內一片安靜
,聽過了這些,許多人似乎隱隱意識到了什麽。
莊墨韓看著王守仁,眼眸中流露出一絲動容,一絲複雜,一絲沉重,忽的,他胸口一悶,噗的吐了口血來,整個人直接癱倒在了身前的桌案上。
北齊使團中的使臣們見狀一慌,連忙起身上前。
「莊先生,莊先生!」
李承乾幾步走了過去,隨手一揮,一眾北齊使臣便靠近不得。
若非莊墨韓要向他發難,欺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家,屬實沒什麽必要。
隨手救治了一番,很快,莊墨韓便從昏迷中清醒了過來。
他坐直了身子,看著李承乾的眸中閃過一絲愧疚,輕聲道:「多謝殿下。」
李承乾沒理會他,轉身看向殿中群臣,道:「吾師王守仁不日將前往南京城,建立稷下學宮,天下讀書人,凡有誌於此者,皆可往之。」
聞言,殿中群臣心頭皆是猛然一跳。
這是要另起灶爐了?
他們相信,今日過後,這祈年殿中發生的一切必定會迅速傳遍天下。
尤其是一個新的學派已經初見端倪,連北齊的文壇泰鬥莊墨韓都因此吐血暈厥,可以預見,此事所帶來的影響力將會何等可怕。
天下格局怕是都將要因此而變。
慶帝麵色陰沉的起身,轉身便走。
莊墨韓出手,不僅徒勞無功,反而還引出了王守仁這等人物。
稷下學宮,太子怕是早就有了這樣的心思。
趁著今日的場合,反而讓一個還未創立,名不見經傳的學宮,一夜之間傳遍大江南北。
屬實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徒勞無功。
最重要的是,那王守仁所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論,怕是當真能夠吸引很大一批的讀書人。
這一刻,李承乾在他心目中的威脅直接達到了頂峰。
因為他很清楚,隻有足夠數量的讀書人才能夠真正動搖他的統治。
此刻,他忽然意識到,太子之所以遲遲沒有選擇奪位,很有可能便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班底。
而現在,這個短板,即將補齊。
一旦太子手下積累了足夠數量的讀書人,或許便是發起宮變,讓他退位的時候。
想到此處,慶帝麵色越發的陰沉,心頭遲遲無法做出的決定,在這一刻,做出了妥協。
現在的他,已經考慮不到天下一統的事情了,現在的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住自己這岌岌可危的皇位!
宴席散去,李承乾出了祈年殿沒一會,忽的一道身影快步走近。
「太子殿下,還請留步一敘。」
李承乾迴身看著對方,那雙極其清澈的眼睛分外吸引他的注意。
察覺到對方是個穿著男裝的女子之後,他便已經大差不差猜出了對方的身份。
「你們先走,出雲記得送陽明先生迴去。」
他吩咐了出雲,驚鯢她們一句,跟她們告別之後,便帶著那名女子緩步向宮外走去。
「北齊的聖女,傳說中的天脈者,苦荷的關門弟子海棠朵朵。
看樣子北齊是真的沒什麽人了,居然把你派來了。
所以,你是為了狼桃而來?」
</p>
能為太子之師,又是李承乾當眾親自介紹,所以,隻一個瞬間,王守仁的形象便在眾人眼中高深莫測了起來。
尤其是慶帝,他在想,太子之所以短短幾年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會不會就是因為這個名叫王守仁的神秘老師?
王守仁起身道:「殿下老師的名頭,我這等山野閑人如何當得起?不過既然殿下要我說上兩句,我便鬥膽說上一說。」
他看著莊墨韓,神情平靜,道:「我以為,存天理滅人欲,不若存天理去人欲。」
一瞬間,滿殿皆驚。
眾人愕然的發現,這王守仁看似謙和,然而一開口,便直接質疑,甚至篡改了莊墨韓這位北齊文壇泰鬥的議題。
這一滅一去之間,甚至已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派。
而此刻王守仁已經開口道:「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義禮智之理就在人心之中,而不在外部,是人心衍生了仁義禮智之理,人心若滅,又何來天理?」
聞言,在場不少讀書人都是麵色一變,尤其是莊墨韓,神情已經驟然間變得肅然起來。
他盯著王守仁,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人之本性便為天命,天命可見,故而當求索天命,以得本性,而人心思變,欲望橫流,求諸於本心,隻會禮樂崩壞,道德淪喪!」
王守仁淡淡道:「天道之下,唯人自度,不求諸己心,隻會活在虛妄和悲哀之中,麻木前行。
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乃至世界的意義,都不是外界賦予的,而是你自己的內心為你自己附加的意義。」
他語氣微頓,略帶沉重,道:「心即理!」
隻言片語之間,一股前所未見的衝擊撲麵而來,讓殿中許多人都莫名震撼。
莊墨韓神情徹底變了,他質問道:「一味空想,求諸本心,於天下何益?」
王守仁平靜道:「知行合一。」
簡單的四個字,好似晴天霹靂,轟然炸響,尤其是讀書讀的極深的人耳中,更是如此。
北齊使團中一名中年模樣的使臣,忍不住出聲問道:「何為知行合一?」
王守仁看了他一眼,道:「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離。
知道的道理隻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並不斷完善,才是真正的道理。
隻是知道,但是並不能踐行,不能指導實踐的道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道理。
需謹記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隻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隻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知與行,從來一體。」
莊墨韓沉聲嗬斥道:「謬論!天理昭昭,人心罪惡更是濁濁如穢,任心而為,豈非天下大亂?」
正所謂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每個人皆有惡的一麵,他莊墨韓為了救迴自己的弟弟肖恩,不也同樣答應了慶帝,要在這宴席上針對太子。
如果當真按照王守仁所說,隨心而動,知行合一,那我若是想要殺人,難道也要一並動手?
麵對莊墨韓的嗬斥,王守仁依舊十分平和。
在眾人的注視下,他緩緩道:「致良知!
必致其知如何為溫清之節者之知,而實以之溫清;致其知如何為奉養之宜之知,而實以之奉養,然後謂之致知。
本心知道善,就依循這個良知去做,知道不善,就依循這個良知不去做,這便是致良知。
以心為理,致良知,自可知行合一。」
話落,殿內一片安靜
,聽過了這些,許多人似乎隱隱意識到了什麽。
莊墨韓看著王守仁,眼眸中流露出一絲動容,一絲複雜,一絲沉重,忽的,他胸口一悶,噗的吐了口血來,整個人直接癱倒在了身前的桌案上。
北齊使團中的使臣們見狀一慌,連忙起身上前。
「莊先生,莊先生!」
李承乾幾步走了過去,隨手一揮,一眾北齊使臣便靠近不得。
若非莊墨韓要向他發難,欺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家,屬實沒什麽必要。
隨手救治了一番,很快,莊墨韓便從昏迷中清醒了過來。
他坐直了身子,看著李承乾的眸中閃過一絲愧疚,輕聲道:「多謝殿下。」
李承乾沒理會他,轉身看向殿中群臣,道:「吾師王守仁不日將前往南京城,建立稷下學宮,天下讀書人,凡有誌於此者,皆可往之。」
聞言,殿中群臣心頭皆是猛然一跳。
這是要另起灶爐了?
他們相信,今日過後,這祈年殿中發生的一切必定會迅速傳遍天下。
尤其是一個新的學派已經初見端倪,連北齊的文壇泰鬥莊墨韓都因此吐血暈厥,可以預見,此事所帶來的影響力將會何等可怕。
天下格局怕是都將要因此而變。
慶帝麵色陰沉的起身,轉身便走。
莊墨韓出手,不僅徒勞無功,反而還引出了王守仁這等人物。
稷下學宮,太子怕是早就有了這樣的心思。
趁著今日的場合,反而讓一個還未創立,名不見經傳的學宮,一夜之間傳遍大江南北。
屬實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徒勞無功。
最重要的是,那王守仁所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論,怕是當真能夠吸引很大一批的讀書人。
這一刻,李承乾在他心目中的威脅直接達到了頂峰。
因為他很清楚,隻有足夠數量的讀書人才能夠真正動搖他的統治。
此刻,他忽然意識到,太子之所以遲遲沒有選擇奪位,很有可能便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班底。
而現在,這個短板,即將補齊。
一旦太子手下積累了足夠數量的讀書人,或許便是發起宮變,讓他退位的時候。
想到此處,慶帝麵色越發的陰沉,心頭遲遲無法做出的決定,在這一刻,做出了妥協。
現在的他,已經考慮不到天下一統的事情了,現在的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住自己這岌岌可危的皇位!
宴席散去,李承乾出了祈年殿沒一會,忽的一道身影快步走近。
「太子殿下,還請留步一敘。」
李承乾迴身看著對方,那雙極其清澈的眼睛分外吸引他的注意。
察覺到對方是個穿著男裝的女子之後,他便已經大差不差猜出了對方的身份。
「你們先走,出雲記得送陽明先生迴去。」
他吩咐了出雲,驚鯢她們一句,跟她們告別之後,便帶著那名女子緩步向宮外走去。
「北齊的聖女,傳說中的天脈者,苦荷的關門弟子海棠朵朵。
看樣子北齊是真的沒什麽人了,居然把你派來了。
所以,你是為了狼桃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