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伴隨著金屬氫的正式發布,國際核聚變會議也順利結束。
塞巴斯蒂安和艾興多夫都不能直接留在華夏,而是需要返迴德國進行工作交接。
跟他們簡單告別之後,陳念也離開了上海。
不過,他並沒有返迴ah,而是直接乘專機前往渤海造船廠,準備去見證又一件新型裝備的誕生。
那就是,他期待已久的,096型核動力潛艇。
截止目前為止,096項目已經進行了11個月,由於前期來自美方和南島的壓力極大,這個項目采取的也是不計代價、不計成本全速開工的工作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大部分的研發落地和建造工作。
不過,隨著海上壓力的緩解,項目的進度也隨之放緩,最後的舾裝收尾和優化工作時間要求,被放寬到了兩個月。
這也是為什麽直到現在的10年6月份,這艘核潛艇才達到了下水標準。
——
當然,這個“才”字,也隻能是適配華夏內部、星火內部的標準了。
11個月建成一艘巨型戰略核潛艇,放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其實都可以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成績。
要知道,在蘇聯時期,建造一艘與096規模相似的核潛艇,也需要花費3年左右的時間。
而到了俄國時代,台風級核潛艇的周期已經逐漸拉長到了7年-——你說他一服役就落後,也真的不是沒有道理。
相比之下,美國的建造進度要快一些,但陳念印象裏的最高記錄,也就是14個月。
可以說,華夏這一次是實實在在地打破了記錄。
所以,無論是陳念自己,還是項目組內部,亦或是上級部門,都沒有任何不滿,反而已經在籌劃要給相應團隊論功行賞了。
在飛往hld的飛機上,陳念看完了上麵擬定的嘉獎方案,隨後又按照他自己的、技術方麵的直觀感知,給幾個重點人員做了調整建議。
審核了好幾遍,確認不會有太大的偏頗之後,他才放下了手裏的文件,掏出手機一邊刷著論壇打發時間,一邊思考著有關金屬氫材料後續應用路線的問題。
第一個金屬氫工廠已經進入籌備階段了,按照項目計劃,這個工廠要達到年40噸以上的產量。
這個數字聽上去很多,甚至如果僅僅是用於實驗室實驗,已經到了根本用不完的程度。
但問題是,這種材料終歸是要走向產業化的。
而年產40噸這個數字,其實根本無法滿足產業發展初期大規模展開的“實驗性項目”的需求。
核聚變項目不用說,想搞超導儲能,你得用不少吧?
搞超導輸電,要建設實驗性電網,你也得用不少吧?
搞武器,搞四代核武,那用量就更誇張了。
更不用說那些更加細分的領域,什麽電機啦、半導體啦.
40噸,都不夠分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伱沒法去排出這些項目的優先級來。
電網重要,但不緊急,且更新應用難度大。
半導體緊急,但沒那麽重要,可應用難度也不高。
兩者並列對比,選擇哪一個?
真要討論起來,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所以從上到下,對這個問題都還沒有達成一致。
倒是網友們積極得很。
在看完核聚變會議、尤其是金屬氫部分的報道之後,稍微有一些物理學知識的民眾都炸了。
在他們看來,金屬氫的出現,幾乎等同於人類實現了永生。
“十年之內,先搞核聚變,再搞無損耗輸電網,緊接著上儲能和下一代電機,同時發起對高性能計算機的衝鋒,最後,再花費十年的時間,一步一步跨越,搞出反重力技術,造出太空電梯,建造銀河艦隊,奔向星辰大海”
這就是網絡上規劃出來的基本路線。
很完美,也並不算誇張,但問題是,設計這條路線的人,那是真沒考慮到生產力承受極限這個概念啊。
10年幹那麽多事情,不要命了?
到時候生產力提升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就會跌入有史以來最大的新技術陷阱,徹底摧毀整個國家的未來。
這甚至都不是技術革命可以拯救的事情。
想到這裏,陳念不由得歎了口氣。
人類邁向進步的每一步都並不簡單,如履薄冰、步步為營是唯一的選擇。
思索了片刻,他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建議。
與以往不同,這份建議超出了純技術的範疇,而是開始考慮經濟、資源、勞動力等等多方麵的因素,提出了先從小規模領域開始進行技術迭代的想法。
在他看來,核聚變是必須優先保障的項目,但電網可以放一放,先從高性能計算機開始。
至於什麽太空電梯?
十年之內不要想。
他花了兩千字的篇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而這份文件也迅速被隨行的保密工作人員封存,在飛機降落之後,就會送往最高決策層作為參考。
所有工作處理完,陳念倒頭睡了過去。
而等他再睜眼時,飛機已經平穩落地。
兩個小時之後,他到達了渤海造船廠,在項目組成員的帶領下,走近了這艘已經靜靜停泊在船塢裏的巨型潛艇。
負責介紹的是096總師李慶明,跟其他所有所有能接觸到核心層的科研人員一樣,他首先表達的也是對陳念的感激。
一番簡短的客套之後,兩人也迅速進入了正題。
“.所以咱們這艘潛艇,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
“超大的體型,總長214米,水上最大排水量3.1萬噸,水下最大排水量5.2萬噸,比台風級還要超出一大截。”
“可以攜帶24枚改進後的巨浪-3導彈,打擊能力遠超俄亥俄級。”
“兩座釷基熔鹽反應堆,總功率740兆瓦,差不多正好是台風級的兩倍。”
“水下最大航速28節,也是全球最快。”
“不過,因為體型的問題,最大潛深沒有做到極限,大概在450米左右。”
“噪音分貝90,比我們目標的85分貝要差一些,但這可能確實已經是極限了”
聽著李慶明的介紹,陳念微微點了點頭。
實際上,當初設定85分貝的目標時,他也並沒有期望就一定能達到。
哪怕是采用了多種降噪技術,又上了綜合電推係統,但85分貝的噪聲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已經低於海洋噪聲了,一旦做到,基本就實現了聲呐完全隱形了-——很顯然,這沒那麽簡單。
所以,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失望,反而是讚歎地說道:
“這些參數一旦公布出來,美方恐怕就要加速他們的哥倫比亞項目了。”
他所說的哥倫比亞項目,指的是美方最新的核潛艇研發項目,也就是他們的第五代核潛艇項目。
這個項目從2003年項目啟動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太大的動靜,原因很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沒有必要”。
俄亥俄級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已經能滿足他們的戰略訴求,再加上俄方的北風之神級服役時間不斷延後,美方也根本沒有動力花大價錢去研發和列裝新潛艇。
拖拖拉拉那麽多年,連設計都還沒徹底定型.
在上一世,這也算是軍備圈子裏的一個經典笑話。
不過,現在這個項目顯然還沒有淪落到被當成笑柄的程度,就連對麵的李慶明,在聽到陳念的話之後,首先表現出來的也不是嘲諷,而是嚴肅的擔憂。
“對方的設計思路還是很超前的,我看過有關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的分析報告,按照他們的理念,這將會是一艘‘殺手’型戰略核潛艇。”
“快速打擊、快速脫離,獨狼式作戰,無比堅實的‘點威懾’.它雖然幾乎不可能與我們的096發生正麵對抗,但一定會成為096最強勁的對手。”
“相比之下,我們的096的設計理念並沒有先進到哪裏去,它很強,但強在以力破巧,如果不進行快速迭代的話,很容易跟不上現代戰爭的節奏。”
聽到李慶明的話,陳念鄭重地點了點頭。
事實上,在一艘新潛艇下水之前說出這樣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還是有些不合時宜的。
畢竟,這艘艦艇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不應該隨便去潑冷水。
但是,你又能說他說的不對嗎?
恰恰相反,他看到的,就是096身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缺陷。
能指出這些缺陷,正說明項目組還在不斷地尋求進步。
這種思維,可以說是精益求精到了自大和狂妄的程度。
他們要的不是勢均力敵的戰鬥,他們要的,是能擊碎眼前一切敵人的碾壓級戰力,是能一國之力獨占所有對手的底氣。
這大概就是屬於他們的、獨特的情懷和浪漫吧。
此時,幾人已經踏上了潛艇,巨大的龜背並不存在於這艘潛艇上,順著舷梯,陳念進入到了潛艇內部。
而他的第一感覺,隻有一個字:
大。
內部空間大的嚇人,根本就沒有傳統潛艇那種逼仄窘迫的感覺,反而更接近於水麵艦艇的布局。
“陳工,怎麽樣,驚訝吧?”
“這艘潛艇的內部空間是經過仔細規劃的,因為反應堆和動力係統體積的縮小,我們騰出了大量空間,來優化生活區域。”
“在這艘潛艇上,你甚至可以找到專門的休息室和健身房,這一點參考的是台風級的設計。”
“不過,我們沒有在內部設置泳池、桑拿這些不必要的設施,而是同步替換成了更大的活動室、以及有分隔的單人閱覽室。”
“當然,還有更大的廚房。”
“如果不是今天的晚餐已經做好了安排的話,其實我很想邀請你嚐一嚐這裏的味道——按道理來說,它不會比陸地上差太遠。”
話說到這裏,一旁的助理不斷地用眼神暗示著李慶明,似乎想讓他趕緊略過這個話題。
畢竟,在這個年頭,大多數人對軍隊的看法,還是停留在“艱苦樸素,作風硬派”的層麵上的。
過於優越的生活設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腐化、弱化和戰鬥力下降。
陳念自然不可能這麽想。
他太清楚好的生活環境對戰鬥力的影響程度了——當年有一場經典的演習,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紅軍的步戰車裏都沒有空調,地表溫度接近70的大戈壁灘上,戰鬥員到位之後中暑的中暑,脫水的脫水,被吹著空調唱著歌的藍軍一頓暴打,任憑你主觀能動性再強、意誌再堅定,也抗不過身體機能的流失。
於是,他笑著擺了擺手,示意助理不用在意。
“所以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這艘潛艇能做到多長時間潛航?”
“我說的是極限條件下。”
陳念這話問的其實很有藝術性,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決定潛艇潛航時間的,不是食物、水源和氧氣,而是船員的意誌。
李慶明之所以強調了那麽多有關休閑方麵的細節,暗示的也就是這一點。
聽到他的問題,李慶明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他伸出4隻手指,迴答道:
“4個月。”
“這幾乎已經可以說是人類意誌的極限了。”
很強。
陳念忍不住有些感歎。
要知道,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長時間的潛航記錄,還是美國創造的83天。
而在那83天的極限潛航測試結束之後,潛艇上的水兵,都是被擔架抬著出來的.
幾人繼續向前走,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的事件,參觀完了潛艇上的所有設施。
而陳念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可以說是自己親手造就的這艘潛艇的強大。
它就像是一座山。
一座永遠埋藏在水下,卻隨時準備好要傾覆在敵人頭頂上的一座山
一天之後,2010年7月1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096級戰略核潛艇正式下水。
接下來,它還將要進行短期的舾裝工作。
距離它真正形成戰鬥力,還需要一段時間。
按毫無疑問,它將顛覆所有人對“潛艇”的想象。
這是人類船舶工程史上的又一個奇跡,也是繼台風級之後的,真正的暴力美學的頂峰。
龐大,冰冷,壓抑。
但卻孕育著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壓倒性的破壞力.
而當這個消息被放出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為它顫抖。
(本章完)
</p>
伴隨著金屬氫的正式發布,國際核聚變會議也順利結束。
塞巴斯蒂安和艾興多夫都不能直接留在華夏,而是需要返迴德國進行工作交接。
跟他們簡單告別之後,陳念也離開了上海。
不過,他並沒有返迴ah,而是直接乘專機前往渤海造船廠,準備去見證又一件新型裝備的誕生。
那就是,他期待已久的,096型核動力潛艇。
截止目前為止,096項目已經進行了11個月,由於前期來自美方和南島的壓力極大,這個項目采取的也是不計代價、不計成本全速開工的工作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大部分的研發落地和建造工作。
不過,隨著海上壓力的緩解,項目的進度也隨之放緩,最後的舾裝收尾和優化工作時間要求,被放寬到了兩個月。
這也是為什麽直到現在的10年6月份,這艘核潛艇才達到了下水標準。
——
當然,這個“才”字,也隻能是適配華夏內部、星火內部的標準了。
11個月建成一艘巨型戰略核潛艇,放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其實都可以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成績。
要知道,在蘇聯時期,建造一艘與096規模相似的核潛艇,也需要花費3年左右的時間。
而到了俄國時代,台風級核潛艇的周期已經逐漸拉長到了7年-——你說他一服役就落後,也真的不是沒有道理。
相比之下,美國的建造進度要快一些,但陳念印象裏的最高記錄,也就是14個月。
可以說,華夏這一次是實實在在地打破了記錄。
所以,無論是陳念自己,還是項目組內部,亦或是上級部門,都沒有任何不滿,反而已經在籌劃要給相應團隊論功行賞了。
在飛往hld的飛機上,陳念看完了上麵擬定的嘉獎方案,隨後又按照他自己的、技術方麵的直觀感知,給幾個重點人員做了調整建議。
審核了好幾遍,確認不會有太大的偏頗之後,他才放下了手裏的文件,掏出手機一邊刷著論壇打發時間,一邊思考著有關金屬氫材料後續應用路線的問題。
第一個金屬氫工廠已經進入籌備階段了,按照項目計劃,這個工廠要達到年40噸以上的產量。
這個數字聽上去很多,甚至如果僅僅是用於實驗室實驗,已經到了根本用不完的程度。
但問題是,這種材料終歸是要走向產業化的。
而年產40噸這個數字,其實根本無法滿足產業發展初期大規模展開的“實驗性項目”的需求。
核聚變項目不用說,想搞超導儲能,你得用不少吧?
搞超導輸電,要建設實驗性電網,你也得用不少吧?
搞武器,搞四代核武,那用量就更誇張了。
更不用說那些更加細分的領域,什麽電機啦、半導體啦.
40噸,都不夠分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伱沒法去排出這些項目的優先級來。
電網重要,但不緊急,且更新應用難度大。
半導體緊急,但沒那麽重要,可應用難度也不高。
兩者並列對比,選擇哪一個?
真要討論起來,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所以從上到下,對這個問題都還沒有達成一致。
倒是網友們積極得很。
在看完核聚變會議、尤其是金屬氫部分的報道之後,稍微有一些物理學知識的民眾都炸了。
在他們看來,金屬氫的出現,幾乎等同於人類實現了永生。
“十年之內,先搞核聚變,再搞無損耗輸電網,緊接著上儲能和下一代電機,同時發起對高性能計算機的衝鋒,最後,再花費十年的時間,一步一步跨越,搞出反重力技術,造出太空電梯,建造銀河艦隊,奔向星辰大海”
這就是網絡上規劃出來的基本路線。
很完美,也並不算誇張,但問題是,設計這條路線的人,那是真沒考慮到生產力承受極限這個概念啊。
10年幹那麽多事情,不要命了?
到時候生產力提升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就會跌入有史以來最大的新技術陷阱,徹底摧毀整個國家的未來。
這甚至都不是技術革命可以拯救的事情。
想到這裏,陳念不由得歎了口氣。
人類邁向進步的每一步都並不簡單,如履薄冰、步步為營是唯一的選擇。
思索了片刻,他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建議。
與以往不同,這份建議超出了純技術的範疇,而是開始考慮經濟、資源、勞動力等等多方麵的因素,提出了先從小規模領域開始進行技術迭代的想法。
在他看來,核聚變是必須優先保障的項目,但電網可以放一放,先從高性能計算機開始。
至於什麽太空電梯?
十年之內不要想。
他花了兩千字的篇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而這份文件也迅速被隨行的保密工作人員封存,在飛機降落之後,就會送往最高決策層作為參考。
所有工作處理完,陳念倒頭睡了過去。
而等他再睜眼時,飛機已經平穩落地。
兩個小時之後,他到達了渤海造船廠,在項目組成員的帶領下,走近了這艘已經靜靜停泊在船塢裏的巨型潛艇。
負責介紹的是096總師李慶明,跟其他所有所有能接觸到核心層的科研人員一樣,他首先表達的也是對陳念的感激。
一番簡短的客套之後,兩人也迅速進入了正題。
“.所以咱們這艘潛艇,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
“超大的體型,總長214米,水上最大排水量3.1萬噸,水下最大排水量5.2萬噸,比台風級還要超出一大截。”
“可以攜帶24枚改進後的巨浪-3導彈,打擊能力遠超俄亥俄級。”
“兩座釷基熔鹽反應堆,總功率740兆瓦,差不多正好是台風級的兩倍。”
“水下最大航速28節,也是全球最快。”
“不過,因為體型的問題,最大潛深沒有做到極限,大概在450米左右。”
“噪音分貝90,比我們目標的85分貝要差一些,但這可能確實已經是極限了”
聽著李慶明的介紹,陳念微微點了點頭。
實際上,當初設定85分貝的目標時,他也並沒有期望就一定能達到。
哪怕是采用了多種降噪技術,又上了綜合電推係統,但85分貝的噪聲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已經低於海洋噪聲了,一旦做到,基本就實現了聲呐完全隱形了-——很顯然,這沒那麽簡單。
所以,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失望,反而是讚歎地說道:
“這些參數一旦公布出來,美方恐怕就要加速他們的哥倫比亞項目了。”
他所說的哥倫比亞項目,指的是美方最新的核潛艇研發項目,也就是他們的第五代核潛艇項目。
這個項目從2003年項目啟動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太大的動靜,原因很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沒有必要”。
俄亥俄級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已經能滿足他們的戰略訴求,再加上俄方的北風之神級服役時間不斷延後,美方也根本沒有動力花大價錢去研發和列裝新潛艇。
拖拖拉拉那麽多年,連設計都還沒徹底定型.
在上一世,這也算是軍備圈子裏的一個經典笑話。
不過,現在這個項目顯然還沒有淪落到被當成笑柄的程度,就連對麵的李慶明,在聽到陳念的話之後,首先表現出來的也不是嘲諷,而是嚴肅的擔憂。
“對方的設計思路還是很超前的,我看過有關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的分析報告,按照他們的理念,這將會是一艘‘殺手’型戰略核潛艇。”
“快速打擊、快速脫離,獨狼式作戰,無比堅實的‘點威懾’.它雖然幾乎不可能與我們的096發生正麵對抗,但一定會成為096最強勁的對手。”
“相比之下,我們的096的設計理念並沒有先進到哪裏去,它很強,但強在以力破巧,如果不進行快速迭代的話,很容易跟不上現代戰爭的節奏。”
聽到李慶明的話,陳念鄭重地點了點頭。
事實上,在一艘新潛艇下水之前說出這樣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還是有些不合時宜的。
畢竟,這艘艦艇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不應該隨便去潑冷水。
但是,你又能說他說的不對嗎?
恰恰相反,他看到的,就是096身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缺陷。
能指出這些缺陷,正說明項目組還在不斷地尋求進步。
這種思維,可以說是精益求精到了自大和狂妄的程度。
他們要的不是勢均力敵的戰鬥,他們要的,是能擊碎眼前一切敵人的碾壓級戰力,是能一國之力獨占所有對手的底氣。
這大概就是屬於他們的、獨特的情懷和浪漫吧。
此時,幾人已經踏上了潛艇,巨大的龜背並不存在於這艘潛艇上,順著舷梯,陳念進入到了潛艇內部。
而他的第一感覺,隻有一個字:
大。
內部空間大的嚇人,根本就沒有傳統潛艇那種逼仄窘迫的感覺,反而更接近於水麵艦艇的布局。
“陳工,怎麽樣,驚訝吧?”
“這艘潛艇的內部空間是經過仔細規劃的,因為反應堆和動力係統體積的縮小,我們騰出了大量空間,來優化生活區域。”
“在這艘潛艇上,你甚至可以找到專門的休息室和健身房,這一點參考的是台風級的設計。”
“不過,我們沒有在內部設置泳池、桑拿這些不必要的設施,而是同步替換成了更大的活動室、以及有分隔的單人閱覽室。”
“當然,還有更大的廚房。”
“如果不是今天的晚餐已經做好了安排的話,其實我很想邀請你嚐一嚐這裏的味道——按道理來說,它不會比陸地上差太遠。”
話說到這裏,一旁的助理不斷地用眼神暗示著李慶明,似乎想讓他趕緊略過這個話題。
畢竟,在這個年頭,大多數人對軍隊的看法,還是停留在“艱苦樸素,作風硬派”的層麵上的。
過於優越的生活設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腐化、弱化和戰鬥力下降。
陳念自然不可能這麽想。
他太清楚好的生活環境對戰鬥力的影響程度了——當年有一場經典的演習,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紅軍的步戰車裏都沒有空調,地表溫度接近70的大戈壁灘上,戰鬥員到位之後中暑的中暑,脫水的脫水,被吹著空調唱著歌的藍軍一頓暴打,任憑你主觀能動性再強、意誌再堅定,也抗不過身體機能的流失。
於是,他笑著擺了擺手,示意助理不用在意。
“所以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這艘潛艇能做到多長時間潛航?”
“我說的是極限條件下。”
陳念這話問的其實很有藝術性,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決定潛艇潛航時間的,不是食物、水源和氧氣,而是船員的意誌。
李慶明之所以強調了那麽多有關休閑方麵的細節,暗示的也就是這一點。
聽到他的問題,李慶明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他伸出4隻手指,迴答道:
“4個月。”
“這幾乎已經可以說是人類意誌的極限了。”
很強。
陳念忍不住有些感歎。
要知道,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長時間的潛航記錄,還是美國創造的83天。
而在那83天的極限潛航測試結束之後,潛艇上的水兵,都是被擔架抬著出來的.
幾人繼續向前走,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的事件,參觀完了潛艇上的所有設施。
而陳念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可以說是自己親手造就的這艘潛艇的強大。
它就像是一座山。
一座永遠埋藏在水下,卻隨時準備好要傾覆在敵人頭頂上的一座山
一天之後,2010年7月1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096級戰略核潛艇正式下水。
接下來,它還將要進行短期的舾裝工作。
距離它真正形成戰鬥力,還需要一段時間。
按毫無疑問,它將顛覆所有人對“潛艇”的想象。
這是人類船舶工程史上的又一個奇跡,也是繼台風級之後的,真正的暴力美學的頂峰。
龐大,冰冷,壓抑。
但卻孕育著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壓倒性的破壞力.
而當這個消息被放出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為它顫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