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例會結束4個小時之後,陳念收到了核心組發迴的技術發展路徑建議。


    不出他所料,在應用技術方麵,核心組最終達成一致,建議有限發展航天工業。


    而在偏向理論方麵,核聚變則眾望所歸,獲得了一致推薦。


    陳念對核心組的大方向並沒有太大的異議,於是便直接將其納入了自己的計劃之中。


    分解下來,他的技術目標又多了兩個:


    一步到位的空間站項目,以及托卡馬克可控核聚變項目。


    這兩個項目消耗的源點數量都達到了四位數以上,其中空間站項目還好,隻需要1200源點。


    但托卡馬克項目消耗就有點誇張了,達到了3400源點。


    陳念不打算對這兩個項目所涉及的技術進行直接解析,因為很明顯,其中涉及的部分技術,是可以在後續發展過程中得到自然解決的。


    比如托卡馬克裝置所需要實現的約束磁場,就可以用金屬氫常溫超導材料實現。


    所以,接下來他的工作也很明顯了:


    繼續在材料學領域深造,刷源點,同時開始接觸與航天、托卡馬克裝置相關的基本知識,準備對兩項技術進行拆解,挑選技術核心逐一解析。


    在任務管理器裏輸入最新的任務後,陳念輕輕舒了一口氣。


    他隱約覺得,自己已經看到了未來的雛形。


    核聚變解決了能源製造的問題,金屬氫解決輸送和儲存的問題。


    而在能源這個最基礎的問題得到解決之後,迎來的就必然是其他行業、其他技術的爆炸性發展了。


    ——


    不過,現在想這些還為時過早。


    拋開遠期任務不談,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解決跨過海峽局勢這一關。


    可惜的是,陳念沒法去阻攔對方的訪問進程,也不能參與到軍事調動中去。


    對於事態的發展,他能做的,其實比一個普普通通的華夏人,強不了多少.


    成飛,無偵-9項目實驗室裏。


    負責該項目的總師陳嶸伸展著手臂,試圖讓一夜加班後略微僵硬的肌肉重新恢複彈性。


    他的對麵,助理正在對照著屏幕上匯總的內容,報告著最新的進度信息。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清晰的,雷達問題已經完全解決,我們使用的低可探測性雷達技術由14所提供。”


    “雷達型號為klj-8aesa雷達,同時搭載低可探測性功率管控技術。”


    “在全功率模式下,雷達探測範圍可以達到420公裏,lpi模式下,對150km外目標進行探測時,近旁瓣方位的接收機無法接收到輻射源。”


    “也就是說,如果使用lpi模式,在利用數據鏈係統引導靠近之後,在100km範圍內,被偵查目標甚至都無法接收到連續的迴波信號。”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抵近偵查、還是突襲打擊,我們都可以做到極高的效率”


    “但無偵-9說到底還是主要作為偵察機使用,這個低可探測性技術,我其實一直都是說可以不要的。”


    陳嶸打斷了助理的話,後者稍稍愣了一愣,隨後笑著迴答道:


    “如果按照我們此前的設計,確實可以降低雷達尺寸來騰出空間。”


    “但現在,t發動機的尺寸低於預期,省下來的空間不就是不用白不用了嘛。”


    “否則空著能幹嘛?電子幹擾係統也已經集成了,彈倉預設了兩發pl-15的空間,又不需要飛行員座艙”


    “倒也是。”


    陳嶸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了助理的觀點。


    其實這個問題項目初期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由於t發動機尺寸低於預期標準,成飛還跟動力所那邊吵過一架大的,指責他們隨意更改設計標準,耽誤項目進度。


    可人家的理由充分的很,改機體設計總比改發動機設計要簡單,而且發動機尺寸小,屬於項目優化,你能說優化不好嗎?


    所以,最終陳嶸還是選擇了妥協,好在需要做的改動也不大,最終還是順利地磨合了過來。


    不過,對於節省的空間,項目組內外部的看法都是有所不同的。


    陳嶸自己主張再把無偵-9拍扁點,獲取更優的速度性能,但大部分人都反對對機體框架做大改,而是選擇變更項目邏輯,把純偵查用途,改成了察打一體。


    “其他部分呢?烤機測試結果怎麽樣?”


    “完成了,瓦楞結構加新型蒙皮材料的散熱效率跟預期相差不大,但有一點結果不好的是,可變翼連接處耐熱性能顯著弱於其他位置。”


    “也就是說,這個位置同時成為了結構脆弱點和熱量沉積點,後續可能要進行材料替換,以保證機體強度。”


    “但無論如何,我們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隱身蒙皮損耗的問題,隻能是飛幾次就補一補了。”


    “新飛機肯定是不完美的。”


    陳嶸對此並不驚訝,在早起機體設計階段,他就已經看出了這個問題,並且他心裏清楚,這就是一個短期內不可能得到解決的問題。


    所以,項目組要做的並不是去鑽牛角尖的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後勤保障,用相對“笨一些”的方法,達到同樣的目的。


    說白了,無偵-9並不是一架需要大規模服役、大規模裝備的主戰飛機,他的定位跟黑鳥、跟f-111一樣,都屬於特殊戰略飛行器。


    別說飛幾次就補蒙皮了,哪怕飛一次補一次,其實帶來的後勤壓力也是有限的。


    略過了這個問題,兩人又繼續討論了其他細節問題,而到最後,兩人匯總出來的結論最終形成了一個數字:


    10天。


    按照當前多係統多部門同步運轉的效率,最多再有10天,無偵-9就能完成總裝,進入試飛環節。


    滿打滿算,這架飛機從設計到試飛,總共隻花費了4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創下了航空曆史上的一個記錄。


    當然,這樣的效率是與它的特殊性息息相關的。


    關鍵技術領域一路綠燈,最大化的資源支持,以及不需要考慮人員安全性的無人方案


    但無論如何,它就這樣誕生了。


    當它飛入空中的那一刻,不會有任何人看到它的身影,但所有敵人,都會被籠罩在它的陰影之下。


    紐約國際機場。


    皮克林已經坐在了機場的休息室裏,再過兩個小時,他就要登上這架特殊的航班,開啟他這一次舉足輕重的行程。


    此時的他顯得有些焦躁不安,甚至連端起咖啡的手也在微微顫抖。


    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畢竟,從這幾天的形勢來看,他這一趟出訪,危險性實在是太高了。


    角樓和國會都拒絕給自己的行動背書,甚至公開發表聲明,說明自己的出訪完全是假期期間的個人行為。


    華夏連續發出多次警告,告誡他如果飛機進入對方管控空域,所造成的後果由他自己承擔。


    什麽叫“後果由他自己承擔”?


    這話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包含深意。


    其核心點就在於,“自己”這一個詞。


    這就意味著,某種默契已經達成,他主動將自己與官方進行了切割。


    而切割的後果就是


    一切後果自行承擔。


    當然,皮克林相信,萬一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上頭幾乎不可能坐視不管。


    但問題是,沒有了他們所施加的壓力,一旦真動起手來,自己還有什麽反悔的餘地?


    白送一條命?


    要知道,羅斯福號航母遲遲沒有動靜,幾乎是已經可以確定不會參與此次行動了。


    而與此同時,南島方麵的態度也極為曖昧。


    一方麵,他們強烈支持此次行程。


    另一方麵,對皮克林提出的護航的要求,又予以拒絕。


    這叫什麽?


    風險全在自己身上,他們甚至連伸手都不願意伸。


    皮克林一度想要取消行程,但前期過於順利的局勢顯然衝昏了他的頭腦,事件影響力的擴大也超出了他的預期。


    他已經被架在火上了,所有人都在看著他的下一步動作。


    而對於他來說,在美國這樣一個所謂的“民選政府”裏,一旦認輸,那也就意味著,自己政治生涯的徹底終結。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隨後,他轉向一旁隨行的安保人員,開口問道:


    “韋伯,你害怕嗎?”


    大衛·韋伯默然搖了搖頭,迴答道:


    “我不害怕。”


    “為什麽?”


    “你知不知道,我們的這趟飛行,有直接被擊落的風險?”


    皮克林不依不饒地問道。


    這也屬於人之常情,當一個人的恐懼達到極點的時候,最好的消除恐懼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恐懼,分享給別人。


    “我知道——但是我也知道,我們不可能走到那一步的。”


    “什麽意思?”


    看著韋伯無比平靜的表情,皮克林不由得好奇起來。


    “伱是覺得,華夏方麵不敢動手?還是說,角樓會在最後時刻出擊,保證我們的安全?”


    聽到他的話,韋伯無奈地搖了搖頭,開口迴答道:


    “皮克林先生,我雖然隻是一個普通的特工,但對於一些事情,還是有基本的認知的。”


    “他們不敢動手?你覺得可能嗎?”


    “已經做到這種程度了,他們雙方之間沒有發生摩擦的唯一原因,就是南島的克製。”


    “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他們會不敢動手?反正在我看來,一個敵人和兩個敵人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


    “我想,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樣的。”


    “至於角樓.你也許不熟悉軍事調度流程,但我想告訴你,如果他們要參與,簡報至少在一周之前,就會發到你的電腦上了。”


    皮克林緊緊地抿著嘴,韋伯的話可以說是擊碎了他最後的僥幸。


    他越發焦躁不安,好不容易咽下了一口咖啡之後,才繼續開口問道:


    “所以到底是為什麽?”


    韋伯似笑非笑地看著他,用略帶調侃地語氣說道:


    “答案不是很明顯嗎?”


    “華夏人會給你一次機會,而我相信,你一定會抓住這次機會的。”


    這話一說出口,皮克林立刻沉默下來。


    是的


    對他來說,是否登上飛機,和是否落到地麵,其實是兩迴事。


    他最擔心的,其實也就是對方不給那一個機會而已。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甚至希望讓飛行員繞著美洲兜一圈,隨後直接落迴紐約。


    但可惜,關注這件事情的人太多了,他沒法做出這樣投機取巧的操作。


    皮克林默默捏緊了拳頭,他在心裏默默祈禱著。


    而他祈禱的內容,則是“敵人的仁慈”.


    兩個小時之後,皮克林的專機按時起飛。


    而在這架波音737的應答信號出現在航班跟蹤網站上之後,幾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被這個閃爍的光點所吸引。


    毫無疑問,從航向上判斷,它確實在飛向太平洋、飛向那座島。


    四個小時之後,光點越過了美洲大陸、飛出美國領空。


    此後,航班途徑阿拉斯加上空,軌跡弧線逐漸開始向南“墜落”。


    8個小時之後,航班到達西太平洋海域,此時距離它的最終目的地,隻剩下不到6個小時的航程。


    在刻意的壓製下,華夏內部無論是官媒還是互聯網上,對此事的討論熱度似乎都不算太高。


    甚至有人已經開始下結論,說華夏方麵已經在事實上退讓,嚐試淡化影響,最終會放任飛機落地。


    也許,隻有在暗中監視著華夏方麵動向的角樓才知道,當前的情況有多麽危險。


    他們太了解自己的對手了。


    當他們頻繁發聲、奮力唿喊的時候,往往意味著他們仍留有餘地,“做生意”意圖要大於掀桌子。


    可當他們突然沉默下來的時候,一切就不一樣了。


    那表明,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一定會有大事發生。


    10個小時之後,光點在西太平洋上空兜了一個小小的圈子。


    所有人都認為,這是降落前最後的航向調整,是為了避開這片海域上華夏密集的空中和海上偵查。


    ——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就在那麽一瞬間,代表這架波音737的光點,突然消失了。


    沒有任何征兆。


    同時消失的,還有南島方麵媒體的聲音。


    一分鍾前,電視節目上還在為這次的出訪歡欣鼓舞。


    一分鍾之後,畫麵被切斷,換成了風光片和動畫片.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火200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月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月醬並收藏星火200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