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艘戰艦宛如一條鋼鐵巨龍般,氣勢磅礴地從南浦鎮碼頭緩緩駛出。
它們劈開波濤洶湧的海麵,掀起層層白色浪花,一路向著西南方向浩蕩前行。
這些戰艦體型巨大,甲板上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旌旗飄揚,陽光灑在金屬甲胄和鋒利兵刃上,反射出令人膽寒的光芒。
不到兩個時辰,艦隊已然抵達鵠島外圍。
副將匆匆來到樓船三樓,看向肖久烈,麵色凝重地匯報道:“將軍,前方了望哨傳來急報,發現有十餘艘船隻正匆忙駛離港口,朝著東南方向逃竄而去,我們是否要下令追擊?”
肖久烈聞言,濃眉一挑,眼中閃過一絲厲色,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視野範圍內,任何敵人都休想逃脫!傳我軍令,即刻調動二十艘走舸前去追擊,若是那些賊寇膽敢負隅頑抗,格殺勿論!”
“末將遵命!”
副將高聲應諾,隨即揮動手中令旗。
旗語傳遞之下,原本整齊排列在艦隊中的二十艘走舸迅速脫離艦隊,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那十幾艘逃遁的敵船疾馳而去。
一旁的甄寅望著逐漸遠去的走舸,對肖久烈說道:“將軍,據屬下目測,港口內尚有三四十艘戰船停泊,想來大部分敵軍已提前獲知了戰敗的消息,匆忙逃離此地。”
肖久烈聽聞此言,臉上非但沒有露出喜悅之色,反而眉頭緊鎖,恨恨地罵道:“可惡!那個金樂定然是未曾返迴鵠島,而是直接逃往長堤去了,如此一來,這天大的功勞可就白白溜走了!”
甄寅一臉尷尬之色,心中暗自嘀咕著,這世上哪有人打仗時居然會嫌棄敵人數量太少!簡直就是聞所未聞之事。
此時唐軍艦隊逐漸減緩了行進的速度,並在距離島嶼大約百丈之遙的廣闊海麵上穩穩地停了下來。
肖久烈身姿挺拔地站立於三樓甲板之上,極目遠眺。
他銳利的目光迅速捕捉到了碼頭上那混亂不堪的景象。
將近百名身著敵軍服飾之人正驚惶失措地四處奔逃著,其中更有數十人手忙腳亂地背著鼓鼓囊囊的包裹,急匆匆地登上一艘艘戰船。
有限的三十餘艘戰船早已被擠得滿滿當當,毫無疑問,這些敵軍顯然是企圖乘船逃離這座即將淪陷的港口。
當他們看到海麵上密如蟻群般的大唐戰艦時,原本已經解開纜繩、做好離港準備的眾多船隻瞬間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它們又匆忙地調轉船頭,緩緩地朝著碼頭靠攏過去。
肖久烈見狀,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新的命令:“立刻傳達我的軍令,所有樓船跟隨本將一同登陸此島,其餘戰艦則在海麵保持高度警戒!”
一旁的副將聽聞此言,臉上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他拱手抱拳,急切地說道:“將軍,二十艘樓船隻有一千名士兵!倘若敵人在這座島上預先設下了陷阱,後果不堪設想啊!”
肖久烈微微側過頭去,冷冷地瞥了甄寅一眼,沉聲問道:“甄校尉,依你之見,敵軍在此島上設伏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甄寅麵帶恭敬之色,雙手抱拳:“將軍,經過末將仔細觀察,這港口內停泊的船隻寥寥無幾,可見金樂尚未返迴島嶼。
想當初我們離港之際,島上僅僅留下了區區五百名士卒鎮守,就目前這般情形來推斷,想必已有眾多兵士趁機逃離此島了。
說到此處,甄寅略微停頓一下,接著又繼續分析道:“據末將估算,島上現存的守軍連同家屬在內,總數恐怕都難以超過千人。”
“您再瞧瞧岸上那些人的模樣和神態,一個個驚慌失措、毫無鬥誌,哪裏還具備絲毫抵禦我軍進攻的能力?”
聽到這裏,肖久烈不禁仰頭大笑起來,“哈哈!你所言甚是有理!周副將聽令!待我軍靠岸之後,由你率領兩百精兵留守於船上,本將軍要親率士兵一舉擊碎敵軍的防線!”
周副將眼見肖久烈已然下定決心,深知再多勸說也是無益,當即抱拳領命:“末將領命!”
他心裏清楚得很,即便島上真有三四千伏兵,以唐軍這一千精銳之士的實力,完全能夠抵擋住對方的攻勢,更何況後方還有大批戰船在港口嚴陣以待,隨時可為前方提供支援與保障。
接到指令後的其餘戰船迅速行動起來,有條不紊地開始緩緩改變陣型。
二十艘體型碩大無比的樓船從龐大的艦隊之中魚貫而出,宛如鋼鐵巨獸一般徐徐朝著碼頭方向逼近過去。
隨著雙方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那股來自巨型戰艦所帶來的強大壓迫感愈發明顯。
船上的敵人們感受到這股令人窒息的壓力,頓時變得更加惶恐不安起來。
許多人甚至已經顧不上其他,紛紛爭先恐後地朝著船下奔逃而去。
肖久烈對身旁的甄寅說道:“馬上喊話,令他們放棄抵抗,降者不殺!”
甄寅沒有絲毫猶豫,他也不想看見自己的袍澤枉送性命,當即走到船舷一側,用新羅話大喊唿喊:“我是甄寅,已經歸順大唐海軍!諸位放棄抵抗,莫要做無謂的抵抗,可保性命!”
一旁的千澤郡見此情形,亦毫不猶豫地跟著振臂高唿:“我乃千澤郡,諸位袍澤切莫再做無謂抵抗,隻要投降,一律免死!”
聽聞兩位將領如此唿喊,原本在碼頭上驚慌失措、狂奔不止的人群逐漸放慢了腳步。
眾人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地望向那艘高大巍峨的樓船所在方向。
“果真是千澤郡……”
“還有甄寅……他們居然背叛投敵了!”
“這兩個無恥叛徒……怎麽能投靠唐軍?簡直喪盡天良!”
此起彼伏的咒罵聲響徹岸邊,人們對甄寅和千澤郡的叛變行為感到無比憤恨。
身處樓船上的甄寅與千澤郡自然也是將岸上的這些聲音盡收耳底,二人的臉色瞬間變得通紅,仿佛被人狠狠地扇了幾巴掌一般。
不過事到如今,對於他們來說,保住性命才是最為重要之事。
盡管心中羞憤交加,但他們還是強忍著不去理會岸上那些不絕於耳的指責與謾罵之聲,依舊扯著嗓子繼續高喊不停。
見到這般情景,不少人開始猶豫起來。
經過短暫的掙紮後,部分人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包裹,靜靜地站立於碼頭之上,不再有任何動作。
肖久烈輕蔑地冷哼一聲,“哼,看來這島上識時務之人倒也不算少嘛,眾將士聽令,準備登岸!若遇反抗者,格殺勿論!”
隨著他這一聲令下,身後眾多唐軍士兵齊聲應和,聲勢浩大,令人膽寒。
它們劈開波濤洶湧的海麵,掀起層層白色浪花,一路向著西南方向浩蕩前行。
這些戰艦體型巨大,甲板上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旌旗飄揚,陽光灑在金屬甲胄和鋒利兵刃上,反射出令人膽寒的光芒。
不到兩個時辰,艦隊已然抵達鵠島外圍。
副將匆匆來到樓船三樓,看向肖久烈,麵色凝重地匯報道:“將軍,前方了望哨傳來急報,發現有十餘艘船隻正匆忙駛離港口,朝著東南方向逃竄而去,我們是否要下令追擊?”
肖久烈聞言,濃眉一挑,眼中閃過一絲厲色,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視野範圍內,任何敵人都休想逃脫!傳我軍令,即刻調動二十艘走舸前去追擊,若是那些賊寇膽敢負隅頑抗,格殺勿論!”
“末將遵命!”
副將高聲應諾,隨即揮動手中令旗。
旗語傳遞之下,原本整齊排列在艦隊中的二十艘走舸迅速脫離艦隊,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那十幾艘逃遁的敵船疾馳而去。
一旁的甄寅望著逐漸遠去的走舸,對肖久烈說道:“將軍,據屬下目測,港口內尚有三四十艘戰船停泊,想來大部分敵軍已提前獲知了戰敗的消息,匆忙逃離此地。”
肖久烈聽聞此言,臉上非但沒有露出喜悅之色,反而眉頭緊鎖,恨恨地罵道:“可惡!那個金樂定然是未曾返迴鵠島,而是直接逃往長堤去了,如此一來,這天大的功勞可就白白溜走了!”
甄寅一臉尷尬之色,心中暗自嘀咕著,這世上哪有人打仗時居然會嫌棄敵人數量太少!簡直就是聞所未聞之事。
此時唐軍艦隊逐漸減緩了行進的速度,並在距離島嶼大約百丈之遙的廣闊海麵上穩穩地停了下來。
肖久烈身姿挺拔地站立於三樓甲板之上,極目遠眺。
他銳利的目光迅速捕捉到了碼頭上那混亂不堪的景象。
將近百名身著敵軍服飾之人正驚惶失措地四處奔逃著,其中更有數十人手忙腳亂地背著鼓鼓囊囊的包裹,急匆匆地登上一艘艘戰船。
有限的三十餘艘戰船早已被擠得滿滿當當,毫無疑問,這些敵軍顯然是企圖乘船逃離這座即將淪陷的港口。
當他們看到海麵上密如蟻群般的大唐戰艦時,原本已經解開纜繩、做好離港準備的眾多船隻瞬間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它們又匆忙地調轉船頭,緩緩地朝著碼頭靠攏過去。
肖久烈見狀,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新的命令:“立刻傳達我的軍令,所有樓船跟隨本將一同登陸此島,其餘戰艦則在海麵保持高度警戒!”
一旁的副將聽聞此言,臉上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他拱手抱拳,急切地說道:“將軍,二十艘樓船隻有一千名士兵!倘若敵人在這座島上預先設下了陷阱,後果不堪設想啊!”
肖久烈微微側過頭去,冷冷地瞥了甄寅一眼,沉聲問道:“甄校尉,依你之見,敵軍在此島上設伏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甄寅麵帶恭敬之色,雙手抱拳:“將軍,經過末將仔細觀察,這港口內停泊的船隻寥寥無幾,可見金樂尚未返迴島嶼。
想當初我們離港之際,島上僅僅留下了區區五百名士卒鎮守,就目前這般情形來推斷,想必已有眾多兵士趁機逃離此島了。
說到此處,甄寅略微停頓一下,接著又繼續分析道:“據末將估算,島上現存的守軍連同家屬在內,總數恐怕都難以超過千人。”
“您再瞧瞧岸上那些人的模樣和神態,一個個驚慌失措、毫無鬥誌,哪裏還具備絲毫抵禦我軍進攻的能力?”
聽到這裏,肖久烈不禁仰頭大笑起來,“哈哈!你所言甚是有理!周副將聽令!待我軍靠岸之後,由你率領兩百精兵留守於船上,本將軍要親率士兵一舉擊碎敵軍的防線!”
周副將眼見肖久烈已然下定決心,深知再多勸說也是無益,當即抱拳領命:“末將領命!”
他心裏清楚得很,即便島上真有三四千伏兵,以唐軍這一千精銳之士的實力,完全能夠抵擋住對方的攻勢,更何況後方還有大批戰船在港口嚴陣以待,隨時可為前方提供支援與保障。
接到指令後的其餘戰船迅速行動起來,有條不紊地開始緩緩改變陣型。
二十艘體型碩大無比的樓船從龐大的艦隊之中魚貫而出,宛如鋼鐵巨獸一般徐徐朝著碼頭方向逼近過去。
隨著雙方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那股來自巨型戰艦所帶來的強大壓迫感愈發明顯。
船上的敵人們感受到這股令人窒息的壓力,頓時變得更加惶恐不安起來。
許多人甚至已經顧不上其他,紛紛爭先恐後地朝著船下奔逃而去。
肖久烈對身旁的甄寅說道:“馬上喊話,令他們放棄抵抗,降者不殺!”
甄寅沒有絲毫猶豫,他也不想看見自己的袍澤枉送性命,當即走到船舷一側,用新羅話大喊唿喊:“我是甄寅,已經歸順大唐海軍!諸位放棄抵抗,莫要做無謂的抵抗,可保性命!”
一旁的千澤郡見此情形,亦毫不猶豫地跟著振臂高唿:“我乃千澤郡,諸位袍澤切莫再做無謂抵抗,隻要投降,一律免死!”
聽聞兩位將領如此唿喊,原本在碼頭上驚慌失措、狂奔不止的人群逐漸放慢了腳步。
眾人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地望向那艘高大巍峨的樓船所在方向。
“果真是千澤郡……”
“還有甄寅……他們居然背叛投敵了!”
“這兩個無恥叛徒……怎麽能投靠唐軍?簡直喪盡天良!”
此起彼伏的咒罵聲響徹岸邊,人們對甄寅和千澤郡的叛變行為感到無比憤恨。
身處樓船上的甄寅與千澤郡自然也是將岸上的這些聲音盡收耳底,二人的臉色瞬間變得通紅,仿佛被人狠狠地扇了幾巴掌一般。
不過事到如今,對於他們來說,保住性命才是最為重要之事。
盡管心中羞憤交加,但他們還是強忍著不去理會岸上那些不絕於耳的指責與謾罵之聲,依舊扯著嗓子繼續高喊不停。
見到這般情景,不少人開始猶豫起來。
經過短暫的掙紮後,部分人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包裹,靜靜地站立於碼頭之上,不再有任何動作。
肖久烈輕蔑地冷哼一聲,“哼,看來這島上識時務之人倒也不算少嘛,眾將士聽令,準備登岸!若遇反抗者,格殺勿論!”
隨著他這一聲令下,身後眾多唐軍士兵齊聲應和,聲勢浩大,令人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