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一群廢物,近十五萬大軍,竟然還敗給了唐軍,這個李茂貞,沒想到是如此懦弱之輩,朕都後悔與其聯姻了。”
成都蜀國皇宮的書房內,王建氣衝衝地走到書桌前坐下,他的胸膛劇烈起伏,顯然情緒十分激動。
王建突然一拍桌子,指著地上的奏折大聲咆哮道:“你們看看這些奏折,都是關於前線戰敗的消息,朕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王宗翰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李茂貞棄城而逃,還害得我們折損了幾員大將,三萬多兵馬,依微臣看,這盟約不要也罷,既然他失去了作用,不如直接將利、集、巴、壁等州納入蜀國管轄。”
晉國公王宗佶也附和道:“陛下,微臣也覺得,既然李茂貞失去了屏障的作用,那就不必再對他客氣,趁早將山南西道的其他州縣納入蜀國版圖,至於李茂貞,他拋棄盟友,害死我蜀國數萬將士,應該出兵討伐。”
王建聽後,微微點頭,轉頭看向馮涓,“馮尚書,你覺得該如何處置李茂貞?”
馮涓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陛下,李茂貞雖然可惡,但現在不宜與他決裂。”
王宗翰聽到這話,立刻反駁道:“馮尚書,李茂貞背信棄義,如今手中隻剩下不到三萬兵馬,他哪裏還有資格占據四州之地?更沒有資格和我國結盟!”
一旁的王宗佶也附和著說道:“這種陰險小人,不如讓王宗滌直接揮師南下,奪取巴、蓬二州算了!”
王建微微皺起眉頭,沉聲道:“先聽馮尚書把話說完。”
馮涓微笑著解釋道:“李茂貞目前的實力確實不足以成為我們的盟友,但他是長安李侃要解決的目標人物之一,他的存在可以幫我們暫時吸引長安的注意力。”
王宗佶一臉不屑地說:“就憑他那三萬兵馬,能擋住唐軍幾天?”
馮涓不慌不忙地迴答道:“李茂貞自然不會甘心失敗,肯定會重新招募兵馬,他能從一個普通人爬到今天這個位置,可不僅僅是依靠運氣,隻要他能拖住唐軍一天,我們就能多爭取一天的時間來發展。”
王建皺著眉頭,“朕奪了他的地,收了他的兵,同樣可以拖住唐軍,何必借助他人之力?”
馮涓微微一笑,反問道:“陛下打算派遣何人前往鎮守巴、蓬等州?難道有人能夠比得上李茂貞嗎?”
王建聽聞此言,不禁愣住,腦海裏迅速掠過麾下的眾多大臣和將領,但似乎除了王宗滌外,無人能與李茂貞相媲美。
沉默片刻後,王建無奈地歎息道:“可是我們總不能就這樣輕易地便宜了李茂貞吧?就算找一個能力稍遜一籌的人去鎮守,至少這四州之地還是屬於蜀國的。”
馮涓露出笑容,輕聲說道:“陛下,四州之地自然屬於蜀國,您完全可以冊封李茂貞為一方節度使,讓他負責管理巴、蓬等州。”
王建的眉頭微微一動,疑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李茂貞向朕稱臣?他會心甘情願?”
馮涓顯得十分自信,胸有成竹地迴答道:“李茂貞已經無法與李侃和解,他別無選擇。”
王建卻搖了搖頭,憂心忡忡地說道:“即使李茂貞願意稱臣,恐怕也難以保證他會真心誠意地歸順我們。”
“陛下,不需要他誠心,隻要他能拖住唐軍一年半載即可。”
王建沉默片刻後,緩緩地點頭,“好吧,就按照你所說的去做,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巴州,封李茂貞為武威軍節度使,領巴、蓬、利、壁四個州,如果他不知好歹,朕並不介意派遣其他人來取代他的位置。”
王宗佶焦急地勸諫道:“陛下,宗範和宗播都不比李茂貞遜色,為什麽要將好處讓給那個卑鄙怯懦的小人呢?”
王建擺了擺手,“南詔國得知我們與長安開戰的消息後,近來表現得有些躁動不安,朕計劃派遣宗範鎮守戎州,宗播鎮守黎州,劉巨容已經成功攻占了忠州,你需要立即前往渝州,務必率領武信軍將敵人攔住。”
王宗佶皺起眉頭,“如今四麵受敵,這可如何是好?”
王建麵色沉重地說道:“南詔國不足為慮,朕最為擔憂的是唐軍可能會繼續向南進攻。”
馮涓緩緩說道:“陛下不必憂慮,據微臣猜測,長安目前的意圖就是收複興元府,如今他們已經占據了鳳州、興州、洋州和興元府,需要分兵駐守,恢複民生,休養生息,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大舉南侵。”
王建有些詫異,“對方出兵十餘萬,占了興元府就偃旗息鼓了?”
馮涓笑著道:“陛下,唐軍雖然號稱十餘萬大軍,但駐守四州至少需要六萬兵馬,能夠調動的兵馬最多五萬。”
“王帥雖敗,可麾下還有六七萬兵馬,再加上李茂貞的兩三萬兵馬,敵人想要繼續南下,恐怕討不到好處,按照李侃的性格,會慢慢積攢力量,待完全掌控四州之地後才會繼續用兵。”
“馮尚書這也隻是猜測吧?”
“陛下,這是微臣的分析,李侃目前正在對濮州用兵,中原才是他的主要戰場,即便他掌控了江南和關中,也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長時間的兩線作戰。”
王建點了點頭,長歎一聲,“希望你的猜測是正確的,隻要給朕一兩年時間發展,李侃有何可懼?”
長安,興慶宮
李侃也正在召集幾位大臣議事。
大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宦官快步入內,“陛下,興元八百裏急報!”
李侃神色微變,“呈上來!”
宦官快速上前,雙手將密封的信筒遞給李侃。
李侃急忙打開信筒,抽出裏麵的奏報,看著看著,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鄭畋笑著問道:“陛下,看來是好消息啊!”
李侃笑著說道:“劉大將軍已經攻占了興元府,斬殺王建的大將王宗謹,擊敗王宗滌,斬殺敵軍三萬餘人,俘虜兩萬餘人,李茂貞率殘兵一萬餘人逃往巴州。”
鄭畋聽後興奮不已,連忙上前向李侃道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乃天大的喜事啊!”
劉崇望、陸扆、王摶等幾位宰相見狀,臉上也都露出欣喜之色,紛紛出言祝賀。
李侃微微一笑,對眾人說道:“此次劉大將軍能夠取得攻取興元府,實乃我大唐之幸事。”
鄭畋笑著道:“李茂貞隻剩下一萬餘人,若劉大將軍乘勝追擊,相信很快就能收複山南西道全境。”
李侃收起奏報,卻緩緩搖了搖頭,“此戰我軍傷亡近兩萬人,雖說大部分是李繼岌和李繼密麾下的降兵,但也損失不小,士兵們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了。”
鄭畋一臉詫異,“陛下打算停戰?”
李侃點了點頭,“王宗滌是王建的得力戰將,其手下有六七萬的兵力,實力不可小覷,而我方目前能夠調動的軍隊數量不足六萬,如果繼續向南進攻,恐怕難以取得優勢。”
鄭畋皺起眉頭,“我們的軍隊戰鬥力強過對方,隻要劉大將軍出馬,一定可以戰勝王宗滌。”
李侃歎了口氣,“打敗王宗滌並不是難事,但王建肯定會不斷增派援兵,而我們短期內已無更多兵力可供調用,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迅速將鳳州、興州、洋州和興元府納入朝廷的管轄,全力恢複當地的民生。”
一旁的孫偓表示讚同:“陛下言之有理,我們應該逐步收複失地,而不是一味追求城池的得失。”
李侃微微頷首,“進攻濮州並不太順利,當務之急是穩定興元府周邊的局勢,鞏固現有成果,待時機成熟後再圖進取。”
成都蜀國皇宮的書房內,王建氣衝衝地走到書桌前坐下,他的胸膛劇烈起伏,顯然情緒十分激動。
王建突然一拍桌子,指著地上的奏折大聲咆哮道:“你們看看這些奏折,都是關於前線戰敗的消息,朕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王宗翰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李茂貞棄城而逃,還害得我們折損了幾員大將,三萬多兵馬,依微臣看,這盟約不要也罷,既然他失去了作用,不如直接將利、集、巴、壁等州納入蜀國管轄。”
晉國公王宗佶也附和道:“陛下,微臣也覺得,既然李茂貞失去了屏障的作用,那就不必再對他客氣,趁早將山南西道的其他州縣納入蜀國版圖,至於李茂貞,他拋棄盟友,害死我蜀國數萬將士,應該出兵討伐。”
王建聽後,微微點頭,轉頭看向馮涓,“馮尚書,你覺得該如何處置李茂貞?”
馮涓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陛下,李茂貞雖然可惡,但現在不宜與他決裂。”
王宗翰聽到這話,立刻反駁道:“馮尚書,李茂貞背信棄義,如今手中隻剩下不到三萬兵馬,他哪裏還有資格占據四州之地?更沒有資格和我國結盟!”
一旁的王宗佶也附和著說道:“這種陰險小人,不如讓王宗滌直接揮師南下,奪取巴、蓬二州算了!”
王建微微皺起眉頭,沉聲道:“先聽馮尚書把話說完。”
馮涓微笑著解釋道:“李茂貞目前的實力確實不足以成為我們的盟友,但他是長安李侃要解決的目標人物之一,他的存在可以幫我們暫時吸引長安的注意力。”
王宗佶一臉不屑地說:“就憑他那三萬兵馬,能擋住唐軍幾天?”
馮涓不慌不忙地迴答道:“李茂貞自然不會甘心失敗,肯定會重新招募兵馬,他能從一個普通人爬到今天這個位置,可不僅僅是依靠運氣,隻要他能拖住唐軍一天,我們就能多爭取一天的時間來發展。”
王建皺著眉頭,“朕奪了他的地,收了他的兵,同樣可以拖住唐軍,何必借助他人之力?”
馮涓微微一笑,反問道:“陛下打算派遣何人前往鎮守巴、蓬等州?難道有人能夠比得上李茂貞嗎?”
王建聽聞此言,不禁愣住,腦海裏迅速掠過麾下的眾多大臣和將領,但似乎除了王宗滌外,無人能與李茂貞相媲美。
沉默片刻後,王建無奈地歎息道:“可是我們總不能就這樣輕易地便宜了李茂貞吧?就算找一個能力稍遜一籌的人去鎮守,至少這四州之地還是屬於蜀國的。”
馮涓露出笑容,輕聲說道:“陛下,四州之地自然屬於蜀國,您完全可以冊封李茂貞為一方節度使,讓他負責管理巴、蓬等州。”
王建的眉頭微微一動,疑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李茂貞向朕稱臣?他會心甘情願?”
馮涓顯得十分自信,胸有成竹地迴答道:“李茂貞已經無法與李侃和解,他別無選擇。”
王建卻搖了搖頭,憂心忡忡地說道:“即使李茂貞願意稱臣,恐怕也難以保證他會真心誠意地歸順我們。”
“陛下,不需要他誠心,隻要他能拖住唐軍一年半載即可。”
王建沉默片刻後,緩緩地點頭,“好吧,就按照你所說的去做,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巴州,封李茂貞為武威軍節度使,領巴、蓬、利、壁四個州,如果他不知好歹,朕並不介意派遣其他人來取代他的位置。”
王宗佶焦急地勸諫道:“陛下,宗範和宗播都不比李茂貞遜色,為什麽要將好處讓給那個卑鄙怯懦的小人呢?”
王建擺了擺手,“南詔國得知我們與長安開戰的消息後,近來表現得有些躁動不安,朕計劃派遣宗範鎮守戎州,宗播鎮守黎州,劉巨容已經成功攻占了忠州,你需要立即前往渝州,務必率領武信軍將敵人攔住。”
王宗佶皺起眉頭,“如今四麵受敵,這可如何是好?”
王建麵色沉重地說道:“南詔國不足為慮,朕最為擔憂的是唐軍可能會繼續向南進攻。”
馮涓緩緩說道:“陛下不必憂慮,據微臣猜測,長安目前的意圖就是收複興元府,如今他們已經占據了鳳州、興州、洋州和興元府,需要分兵駐守,恢複民生,休養生息,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大舉南侵。”
王建有些詫異,“對方出兵十餘萬,占了興元府就偃旗息鼓了?”
馮涓笑著道:“陛下,唐軍雖然號稱十餘萬大軍,但駐守四州至少需要六萬兵馬,能夠調動的兵馬最多五萬。”
“王帥雖敗,可麾下還有六七萬兵馬,再加上李茂貞的兩三萬兵馬,敵人想要繼續南下,恐怕討不到好處,按照李侃的性格,會慢慢積攢力量,待完全掌控四州之地後才會繼續用兵。”
“馮尚書這也隻是猜測吧?”
“陛下,這是微臣的分析,李侃目前正在對濮州用兵,中原才是他的主要戰場,即便他掌控了江南和關中,也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長時間的兩線作戰。”
王建點了點頭,長歎一聲,“希望你的猜測是正確的,隻要給朕一兩年時間發展,李侃有何可懼?”
長安,興慶宮
李侃也正在召集幾位大臣議事。
大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宦官快步入內,“陛下,興元八百裏急報!”
李侃神色微變,“呈上來!”
宦官快速上前,雙手將密封的信筒遞給李侃。
李侃急忙打開信筒,抽出裏麵的奏報,看著看著,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鄭畋笑著問道:“陛下,看來是好消息啊!”
李侃笑著說道:“劉大將軍已經攻占了興元府,斬殺王建的大將王宗謹,擊敗王宗滌,斬殺敵軍三萬餘人,俘虜兩萬餘人,李茂貞率殘兵一萬餘人逃往巴州。”
鄭畋聽後興奮不已,連忙上前向李侃道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乃天大的喜事啊!”
劉崇望、陸扆、王摶等幾位宰相見狀,臉上也都露出欣喜之色,紛紛出言祝賀。
李侃微微一笑,對眾人說道:“此次劉大將軍能夠取得攻取興元府,實乃我大唐之幸事。”
鄭畋笑著道:“李茂貞隻剩下一萬餘人,若劉大將軍乘勝追擊,相信很快就能收複山南西道全境。”
李侃收起奏報,卻緩緩搖了搖頭,“此戰我軍傷亡近兩萬人,雖說大部分是李繼岌和李繼密麾下的降兵,但也損失不小,士兵們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了。”
鄭畋一臉詫異,“陛下打算停戰?”
李侃點了點頭,“王宗滌是王建的得力戰將,其手下有六七萬的兵力,實力不可小覷,而我方目前能夠調動的軍隊數量不足六萬,如果繼續向南進攻,恐怕難以取得優勢。”
鄭畋皺起眉頭,“我們的軍隊戰鬥力強過對方,隻要劉大將軍出馬,一定可以戰勝王宗滌。”
李侃歎了口氣,“打敗王宗滌並不是難事,但王建肯定會不斷增派援兵,而我們短期內已無更多兵力可供調用,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迅速將鳳州、興州、洋州和興元府納入朝廷的管轄,全力恢複當地的民生。”
一旁的孫偓表示讚同:“陛下言之有理,我們應該逐步收複失地,而不是一味追求城池的得失。”
李侃微微頷首,“進攻濮州並不太順利,當務之急是穩定興元府周邊的局勢,鞏固現有成果,待時機成熟後再圖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