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複二年二月初八,朱溫在宰相崔胤、柳璨、張文蔚等人率領百官勸進後,正式宣布稱帝,改年號為開平,立國號為大梁,定都城於汴州,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並且大肆分封百官和他的兒子們。


    羅弘信被封為平邑王,李罕之被封為平順王,王師範被封為臨淄王,劉仁恭被封為平北王,就連遠在四川的王建和鳳翔的李茂貞都分別被封為蜀王和岐王。


    羅弘信和李罕之對朱溫稱臣納貢。


    王師範和劉仁恭對朱溫的封賞未做任何迴應。


    朱溫稱帝的消息傳到成都時,王建立刻緊急召集了手下的將領和謀士們商討稱帝事宜。


    毛文錫首先說道:“之前李侃沒有得到認可,現在李曄又已經退位,這意味著大唐已經滅亡了。天下應該由有德行的人來統治,而最近兩川地區頻繁出現祥瑞之兆,預示著將有新的帝王誕生,正所謂‘上天賜予卻不接受,反而會遭受災禍’,所以懇請大王順從天意,登基稱帝!”


    其他官員們也紛紛附和道:“懇請大王順從天意,登基稱帝!”


    其實朱溫登基的時期王建早已知曉,也做好了立國稱帝的準備,可事到臨頭,還是有些顧慮。


    他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我年前給李克用去信,邀他各帝一方,被他嚴詞拒絕了,如今隻有我與朱溫稱帝,隻怕會成為成為李侃的重點打擊對象。”


    王宗佶聽後,連忙勸道:“義父,事已至此,一切都準備就緒了,此時退縮,隻怕官員和將領們會失望,即便您不稱帝,一樣是長安的攻擊目標。”


    一旁的王宗侃也附和道:“是啊,義父,別猶豫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論結果如何,您也將被載入史書!”


    王建沉思片刻,最終微微點頭,“那便按照計劃進行吧。”


    馮涓突然開口道:“大王,這幾日您還需要爭取一下民心,對於朱溫篡位要有所表示。”


    王建有些不解,疑惑地問道:“此話怎講?”


    “不承認梁國的正統性,發布檄文討伐朱溫,並為大唐哀悼三日。”


    王建一臉詫異,眉頭緊皺地看著馮涓,在場的眾人也是滿臉疑惑,麵麵相覷。


    “大王,這可萬萬使不得啊!”


    一名將領忍不住開口說道,“我們與朱溫可是盟友關係,怎麽能說翻臉就翻臉呢?如果不承認朱溫的正統性,那我們自己豈不是也不正統了嗎?”


    “是啊,大王,此事還需慎重考慮。”另一名將領附和道。


    馮涓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釋道:“諸位將軍莫急,且聽我一言。朱溫雖然篡奪了唐朝的天下,但他的行為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會遭到天下人的唾棄,而大王您是在大唐滅亡之後才立國稱帝的,與朱溫有著本質的區別。”


    “而且,我們與朱溫之間的結盟,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意義,我們相隔甚遠,無法給予對方有效的支持和援助。”


    “發布檄文討伐朱溫,更多的是一種姿態,向世人表明我們對朱溫篡位行為的不滿和譴責,這樣做不僅可以贏得民心,還能夠提升我們的聲譽和地位。”


    “至於為大唐哀悼三日,同樣也是出於爭取民心的考慮。”


    “李曄雖然退位,可是長安的李侃還在,且掌控了半壁江山,說大唐亡了,這有些牽強吧?”


    馮涓輕哼一聲,緩緩說道:“若承認李侃的正統性,我們豈不是成了叛逆?隻要我們認為大唐亡了,那便是亡了。”


    王建聽完馮涓的解釋後,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點頭稱讚道:“原來如此,還是馮推官想得周到,那就按照馮推官所說的去辦吧!”


    其他將領們雖然心中仍然有些不以為然,但見王建已經做出決定,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他們心中暗自嘀咕,這些文人總是喜歡搞一些形式主義,弄出一些掩耳盜鈴、彎彎繞繞的事情來。


    但他們也明白,在政治鬥爭中,有時候這些手段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馮涓微微頷首,“大王放心,下官定將此事辦得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二月初十,王建發布檄文征討朱溫,並率領兩川官員、百姓哀悼三日。


    二月十五日,王建宣布即皇帝位,國號大蜀,並大封百官、諸子。


    長子王宗仁,封普王。


    次子王宗懿,封遂王。


    進王宗佶為公爵,守中書令。


    王宗侃進太保兼侍中、城內外都指揮使。


    王宗滌為東川節度使,加同平章事。


    王宗翰為集王,加同平章事。


    毛文錫任禮部尚書,判樞密院事。


    馮涓任兵部尚書,加同平章事。


    三月一日,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然後大赦兩川,改元武成,加尊號為英武睿聖皇帝。


    接連兩個藩鎮立國稱帝,舉世嘩然。


    長安城的百官和將領們紛紛上表,請求李侃出兵征討叛逆。


    鄭畋滿臉憤怒地說道:“陛下,沒想到朱溫和王建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登基稱帝,這是對朝廷的嚴重蔑視,若不發兵征討,隻怕其他藩鎮皆以為朝廷可欺。”


    劉崇望道:“這些時日,長安百姓對朱溫篡位一事也是群情激憤,請求朝廷出發討逆的唿聲很高。”


    孫偓和陸扆等幾位宰相連忙附和道:“請陛下發兵討逆!”


    眾將領更是群情激奮,齊聲高唿:“請陛下發兵討逆!”


    李侃之所以在朱溫稱帝後並未立刻召集群臣商議,而是選擇等待王建的反應,就是想看看他們是否會一起稱帝。


    如今兩人都已稱帝,長安文武官員的憤怒已經到達了頂點,對待叛逆的態度也出奇的一致。


    而這正是李侃所期望看到的結果。


    他知道,隻有當君臣一心時,才能更好地推動討逆之戰。


    “朱溫和王建立國稱帝,公然反叛朝廷,其罪當誅!即刻昭告天下,令右神策軍大將軍劉汾為西路軍主帥,領兵十五萬南下討伐王建,令淮南督撫使錢鏐為東路軍主帥,發兵二十萬北上征討朱溫。”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嘩然,眾臣臉上露出驚訝之色,紛紛議論起來。


    鄭畋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問道:“陛下,您打算兩線作戰?”


    李侃目光堅定,胸有成竹地說道:“朱溫和王建皆以為朕沒有足夠的兵力同時對付他們,所以才如此猖狂,朕今日就要讓他們二人見識見識我大唐的真正實力。”


    鄭畋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不禁有些擔憂地說道:“陛下,兩線作戰風險極大,萬一……”


    李侃打斷了他的話,語氣堅定地說道:“朕心意已決,無需再議。”


    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眾臣們都感受到了李侃的決心和魄力,他們明白,這場討逆之戰將決定大唐的命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重塑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樓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樓清風並收藏穿越:重塑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