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吳國


    三十多年過去了,日夜參悟九鼎的夫差,早就成了大真人。


    吳國的改革,說起來也算是比較早的。


    隻可惜,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明明從百家一二十年的時候,就開始慢慢模仿鹽城、抄襲鹽城,但是到了百家五十年的時候,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吳楚戰爭之上,還一打就是三十多年。


    這三十多年,基本上沒怎麽發展。


    而這三十多年,韓趙魏三氏卻在韓非子、趙無恤、魏斯的帶領下,開始了大踏步的改革。


    到了百家八十多年,晉國滅亡之後,吳國才繼續改革。


    到了今天,吳國的改革進度,並不比韓趙魏三國領先。但比起過去,那肯定也是強了很多。連帶著吳國的國運增長不少,使得夫差對於九鼎的使用,也是越發的得心應手。


    實力強了,說話也就硬氣多了。


    而且,自從夫差成為大真人之後,伍子胥和孫武,也開始慢慢的把各項權力還給他,如今的夫差,已經有了幾分吳公的威勢。


    曾經的夫差,很是感激伍子胥和孫武,覺得二人是吳國的柱石,多虧了二人吳國才沒有滅亡。但是如今,夫差隻覺得這兩個人是威脅。


    他們聲望太高,勢力太大,自己或許沒問題,可是自己的兒子,能壓得住二人嗎?


    或許是實力增長帶來的變化,也或許是掌權之後帶來的變化,總之,夫差的想法,不知不覺的已經不一樣了。


    不夠,當前的局勢之下,夫差也隻能把這些想法都埋在心底深處,因為他還有理智,理智告訴夫差,如今的吳國岌岌可危,一旦失去了伍子胥和孫武,那麽吳國大概率會滅亡。


    今天,夫差又一次和伍子胥、孫武聚集到了一起,三人的麵前,擺放著兩份信函,一份來自鹽城,一份來自楚國。


    “孤本以為大吳已經很強大了,可今日才知道,是孤坐井觀天了。”


    十萬地級道兵,聽起來挺多的,可是這幾乎是耗盡了吳國的底蘊。


    如今整個吳國,除了軍隊之外,就隻剩下三萬左右的大夫、道士了,這三萬人主要從事於各個行業,幾乎很難抽調他們加入軍隊。至於新一代的道士、大夫,還沒成長起來。


    這就意味著,三十年內,吳國地級道兵的上限就是這麽多了,接下來死一個少一個。


    這倒不是孫武不會練兵,而是他一直處於被忌憚的狀態,闔閭死亡之前,孫武練成地級道兵之後,就沒有繼續練兵了。


    這三十多年來,孫武也隻是以術士、士人為基礎,訓練地級道兵,但這就很慢了,這也需要時間。


    術士、士人之中的天才,就那麽多,軍隊都要走了,其他行業的就少了。


    至於鼓勵生育,那更是特別慢。


    普通人出生,再到成年,隻需要十幾二十年。


    可是,一個大夫、道士從出生到成年,平均下來百年都算是少的。


    至於鹽城,鹽城一方麵是基數大,人口多,一方麵是百家元年之後,就開始慢慢普及教育了,到今天都一百年了。


    百家元年出生的那一批,今天也成長起來了,自然不缺少大夫、道士。


    可是看看隔壁的楚國,項籍手上有五萬地級道兵,都是項籍親自訓練的。


    楚公前後隻花了三天時間,就從國都及附近,調集了十萬準地級道兵。此刻,十萬準地級道兵,都已經趕往前線,加上鄭國的六萬準地級道兵,這就是二十一萬大軍。


    接著,楚公一聲令下,各地貴族開始拚湊大夫、道士。有的郡比較少,隻提供了一二十人,有的郡比較繁華,一口氣抽調了四五十人。


    如今的楚國,五千多個郡,很輕鬆的就湊夠了二十萬道士、大夫。


    這些人雖然比不上訓練時間很長久的地級道兵,但本身素養極高,稍加訓練,就能直接上戰場,充當準地級道兵。


    而且,這一次二十萬大軍的目標,正是吳國!


    更關鍵的是,這一次的二十萬道兵,依然不是楚國貴族的極限。


    等到未來楚國和中原決戰,各地貴族肯定會繼續支持楚公,會繼續派遣人手。到那時候,又能湊齊多少大軍?誰知道呢!


    伍子胥緩緩開口:“過去的時候,楚國就是天下第二強國。”


    “但如果隻看人口和地盤,那楚國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強國。”


    “如今,晉國滅亡。楚國又通過改革,順利的實現了中央集權。”


    隻不過,其他國家的中央是諸侯本人,楚國的權力則是都集中到了貴族大會之上,但也算是中央,好歹也完成了集權。


    從過去的分封建國,封君和中央對抗,到此刻的所有封君、貴族團結一心,確實產生了質變。


    “如今,楚國不過是借助著改革,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而已。”


    “鹽城也發函了。”說著,夫差就歎息一聲。


    他覺得好難啊。


    如今的局勢,真的好難啊。


    過去的時候,有著鹽城給吳國撐腰,楚國很少直接對吳國怎麽樣。


    甚至過去三十多年,整體保持和平,偶爾發生暗鬥,吳國和楚國的小日子過得都還不錯。


    可是如今,鹽城不給吳國撐腰了,鹽城也建議吳國加入這一戰。


    一個楚國,就讓夫差感覺壓力很大,再加上鹽城,夫差此刻隻覺得自己腦袋都有些麻木了。再看看孫武和伍子胥,卻發現二人神色如常,頓時就覺得:不愧是仲父和先生,抗壓能力真強。


    到了這種時候,夫差忽然發現,吳國能有兩位老前輩,還是挺不錯的,起碼老前輩經驗豐富,見多識廣,不會慌亂。


    “對於鹽城而言,這一戰打的越激烈越好,這樣才有利於鹽城橫掃天下。雖然鹽城的實力已經很強了,但是能省幾分力氣也是好的。”孫武直接說道。


    “那楚公韓公他們看不出來?”夫差直接問道。


    “看得出來,但是沒有選擇。”


    “楚國不可能放棄入主中原的機會,韓國也不可能直接舍棄國土送給楚國。就算真的送了,也隻是今天和平,那明天呢?韓國又該給楚國什麽好處?遲早有一天,韓國會被楚國徹底吞並。”


    “退一萬步講,與其送給楚國,還不如送給鹽城,起碼獲得的補償也會更多。”


    “很顯然,韓國不願意退讓,那就隻能打了。”


    “到最後,便是楚國和三晉的決戰。”


    “所以,楚國才邀請我們一起北上,就是害怕到了決戰時刻,我們從後方偷襲楚國。”


    “而且,我們一起北上了,楚國就能調集更多的力量北上。”


    “出兵吧,我們也沒有選擇。一旦不出兵,那麽鹽城和楚國,說不定就會很有默契的先一步瓜分吳國。”


    “如今的吳國,對鹽城基本不設防,誰也不知道鹽城在吳國內部有多少暗子,一旦開戰,幾乎是單方麵透明。”


    “難道,連擁有九鼎,也不能保證足夠的安全嗎?”夫差忽然發出了靈魂疑問。


    “擁有九鼎,就算是大國了。可是,當今天下,大國也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隻有鹽城才算得上足夠的安全。”


    “就連楚國,可能也是想要趁機製造一尊聖人出來吧。”


    “聖人,那先生您有沒有機會成為這尊聖人呢?”


    感受著夫差炙熱的目光,孫武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我如今距離聖人,還有一些距離。”


    主要是資源沒跟上,過去的時候,吳國的資源,大多用在了這支地級道兵上麵,用於孫武自己試驗、修煉的資源談不上少,但是和鹽城狗大戶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而且,鹽城那邊,還有諸葛亮時常從過去扒拉出來大量的傳承。


    鹽城那裏,還有數目眾多的大真人,每時每刻都有研究成果誕生。


    鹽城那邊,還有上千名真人、初代,這些真人、初代,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有。


    孫武想要在吳國做一個研究,最多調動十幾名真人、初代配合,研究涉及到的知識,很多都得從頭推演。


    可是鹽城那邊,有一千多名真人、初代,都在從事研究,每一個門類都有一定成果。遇到了需要的時候,現場就能用。


    (如果類比的話,孫武相當於最頂級的科學家,但是吳國的產業鏈殘缺不全,吳國的製造業水平落後鹽城五十年,吳國的工人素質,落後鹽城五十年。同樣的實驗,孫武可以完成頂層設計,但是到了實驗落實的時候,完全跟不上。吳起做這個實驗,可以很輕鬆調集大量資源,可能隻需要三個月,孫武卻需要三年甚至是十年。)


    “所以,除非楚公願意讓我來指揮楚、吳、鄭等諸國聯軍,然後再戰而勝之,隻有這樣,我才有機會在此戰勝利之後成為兵家聖人。”


    “可是,楚國有公子籍,而楚公恰好又很看好公子籍,一直以來以誠相待。”


    就項籍那性格,各國高層早就研究了千八百遍了。這人非常講義氣,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雖然不是當君主的料,但以楚公的應對之法,就算項籍成聖了,也依然會忠心耿耿,而不是想著啥時候殺了楚公,奪了鳥位!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想要成為真人,需要大諸侯國的體量。想要誕生大真人,需要大國的體量,想要誕生聖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諸侯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二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二先生並收藏神話諸侯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