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衛國


    距離三聖成聖已經過去十年了,這天下也已經太平了三十多年。


    但是,這裏的太平指的是整體的太平,隻是表麵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水底下的暗流卻從未停止。各國私底下的暗殺、競爭、打壓,從未停止。


    大國們組成技術聯盟,互通有無,組成經濟聯盟,互相大規模交換各自所需的物資的同時,也在封鎖小國、打壓小國,時不時的去小國搞暗殺,時不時的收買小國的貴族、官員,這都是常有的事兒。


    這天下從未和平,隻是很多新生代他們百家八十六年之後才出生,又出生在鹽城這樣的天下第一強國,所以才會產生一種天下太平的錯覺。但錯覺隻是錯覺,並不是真相。


    這三十多年來,大國在努力,衛國也在努力。


    衛侯清楚,魏國的目標就是衛國。


    誰讓衛國和魏國挨著呢,這麽近,中間的封君和小諸侯,已經被魏國和衛國瓜分了。


    如今的衛國,在和小封君、小諸侯完成談判之後,國土麵積瞬間擴大到了六百個郡,說起來對麵的魏國也就七百個郡,這麽一看雙方好像差不多的樣子。


    今天,衛侯收到了魏國正在調兵的消息,當即喊來了如今的衛國執政,這位執政看外貌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儒生,白胡子足有二尺長,額頭上也充滿了皺紋,看起來就是個普通老人,手裏拿著一根木杖,走一下拄一下。


    這個老人年紀很大,人稱梅公。


    梅公和孔聖是一個時代的人,算是孔聖的追隨者,小迷弟,也算是儒家的老祖之一。百家八十多年的時候,他來到了衛國,開始執政衛國,開始在衛國進行改革。


    這些年來,不斷的有大量年輕儒家學子來到了衛國,在衛國進行改革、實踐。


    梅公對衛侯也很尊敬,因為衛侯願意放權。


    所以,盡管衛侯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盡管衛侯特別喜歡玩女人吃好吃的,盡管衛侯奢靡無度,可在梅公心裏,衛侯就是一個良好的君主。


    在梅公看來,評價一個君主是不是合格的君主,最主要的還是看治國理政的能力,個人私德如何,其實並不重要。


    就像齊桓公和觀眾,齊桓公自己就是個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的大爛貨,十足的昏君。


    可是這個昏君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給管仲放權,也聽管仲的話,所以就成了霸主,是躺贏的典範。不過,成也管仲,敗也管仲,管仲死後,齊桓公也就不行了。最後甚至出現了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悲劇。


    眼前的衛侯也是一樣,雖然衛侯的私德不怎麽樣,完全不符合君子的標準,但衛侯願意放權給自己這個執政,而自己又把衛國治理的井井有條,所以,後世史書上評價衛侯,一定是一位明君。


    梅公這麽思考的時候,衛侯也在觀察著他。


    梅公進來之前,衛侯是躺在美人身上的,周圍還有好幾位美人陪伴。有的負責給衛侯充當枕頭,有的負責給衛侯倒美酒,有的負責給衛侯跳舞,有的負責吹拉彈唱,還有的負責操控法器,調整室內的溫度、濕度、靈氣含量等一係列因素。


    總之,隨著道法走入生活理念的逐步實現,不僅僅生產力提高了,貴族們享受的奢靡程度也大大提高。


    過去的時候,大貴族最多也就是吃一頓飯殺幾萬隻鴨子,或者殺幾千頭牛,取每頭牛最喜歡的一小部分作為菜肴,這就已經是很了不起很奢侈的做法了。


    可是如今,隨著法器的普及,貴族的奢侈程度,頓時連續上了好幾層樓,就跟坐火箭一樣,真的是隻有普通人想不到,沒有貴族們做不到。貧窮,限製了普通人的想象力。


    梅公進來之後,衛侯就坐了起來:“先生坐,上茶!”


    梅公坐了下來,喝了一小口茶水之後,才等著衛侯的命令。


    衛侯把收集到的情報遞了過去,梅公看著情報,這在預料之內:“看來,和平終歸是要結束了。”


    說到這裏,梅公就開始盤點家底給衛侯聽,得給衛侯增加一點信心。


    一個眼神之後,周圍就隻剩下衛侯和梅公二人了。


    “君上,臣來到衛國已經三十多年了,這三十多年來,臣使用儒家神通、道法,在衛國改革。”


    儒家最擅長溝通人和人,人和其他的生靈;墨家最擅長溝通自己,包括溝通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元神,自己的一切;道家最擅長溝通各種概念,也就是所謂的道或者神祇。


    三家各有所長,但儒家在治國理政方麵的優勢,確實不少。


    隻要成為了一名方士,就能溝通幾個人,讓這幾個人做到心連心,同唿吸共命運。術士可以溝通幾十人,道士可以輕鬆溝通數百,羽士是數千,真人就是數萬到數十萬。


    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麽,但治理過國家的都知道,治理國家的時候,很多時候最大的問題不是想不出好的政令,而是一道好的政令,根本執行不下去,最終變成了壞的政令。


    也有的時候,中央收稅是一個百姓一年增收十錢,可是到了地方上,最終官吏們從百姓們手裏拿走的卻是一百文錢甚至更多。


    政令不通暢,上下不一心。


    一個村子,男女老幼加在一起可能也就幾百人到幾千人。村長是一名方士,使用神通,獲得了好幾個和自己心連心的副村長,讓這幾個副村長一個人管一個方麵。這樣,一個村子的管理就不會出問題。


    如果一個儒家的術士,當上了鄉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神通,強行讓底下的村長和自己同一個想法,同一個意誌!


    一個儒家的道士,擔任縣令,就是一個能夠保證每個村長都聽自己話,都按照自己意誌執行的縣令。這樣的縣令,誰來了都得豎起一根大拇指。


    百姓不會在乎縣令是否對村長們使用了神通,隻要底層老百姓日子過得很好,才不會去管這些事兒呢。


    同樣的,一個儒家羽士,就能很好的治理一個郡。


    當年梅公來到衛國之後,首先就帶著自己的徒子徒孫們一起,組團來到了衛國,一上來就擔任了八十多個郡的太守。然後,梅公就開始寫信,唿朋喚友,最終花了五年時間,終於做到了每一個郡的太守都是羽士。


    到了這一步之後,梅公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儒家的方士們擔任村長,一個人說服幾名和他同心協力的副村長,這樣的控製能力,足以保證梅公的政令能夠清楚的傳遞到每一個村。


    這樣的行政動員能力,你就是放頭豬坐在梅公的位置上,也能順利改革。


    這就是梅公的道理,用儒家的神通和你講道理。


    講道理你不聽,那伱就看我神通!


    看完了神通,你也就明白了我的道理!


    梅公的做法,讓很多人大開眼界,批評梅公的有很多,學習梅公的也不少。


    綜治,梅公靠著強大的實力以及強大的講道理的能力,順利執政衛國,順利推動改革。


    “這三十多年來,咱們從鹽城購買的物資,一律八折。”


    “這三十多年來,臣一直在思考最適合咱們衛國的產業是什麽。”


    聞言,衛侯像是想到了什麽,直接歎息一聲。


    梅公並沒有在乎衛侯的想法,而是直接說道:“咱們衛國,和魏國接壤。雖然老臣努力改革,甚至老臣自己也因為改革而成了大真人,但老臣必須承認,咱們不是魏國的對手。”


    “如今的衛國,隻有老臣一尊大真人,真人、初代倒是很多,有好幾十位呢。”


    自從造化青蓮成聖之後,短短三十多年來,初代就直接成堆成堆的出現。


    造化青蓮成聖之前,雷劫之道並未徹底推廣開來。那個時候想要渡劫,你就得建設祭壇,祭祀造化青蓮,然後獻上祭品,最後才能渡劫。


    成聖之後,不需要祭祀,不需要祭品,隻需要符合條件就能直接渡劫。


    省卻了中間的步驟,渡劫變得簡單明了。


    當然,天劫也不提供最低保障,渡劫失敗,說不定就直接死了,這是很常見的。


    過去的時候,造化青蓮起碼能保證,哪怕渡劫失敗,也能活著。


    但即使如此,隨著天劫的普及,很多不怕死的人,都去渡劫了,大多數不怕死的都死了,但還活下來的,卻取得了重大進步,大量的初代誕生了!


    “一尊大陣人,初代三十多位,先天真人二十多位,這樣的實力放到五十年前,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大國,是當世強國。放到一百年前,那就是比肩齊國、楚國,僅次於晉國的超級大國!”


    “可是,放在今天,放在今時今日,卻僅僅隻能算是中等強國,地區強國,國家的命運依然無法掌控。”


    “我們變強了,魏國更強了,這種時候,又該有什麽產業適合咱們衛國呢?”


    “農業?這不行,農業是鹽城的底線!”


    誰不知道農業是鹽城的心頭肉,其他方麵的產業,鹽城或許不在乎,但如果是農業方麵,那鹽城隻能明著打壓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諸侯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二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二先生並收藏神話諸侯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