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鹽城治下某縣


    這個縣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在諸葛亮給的資料之中,卻誕生了一位未來聖人。


    每一次諸葛亮閉關的時候,都會查看未來五十年的粗略曆史。時間有限,來不及很細致的查看每一個細節,都很粗略。從這些粗略的曆史之中,推測出大量有用的信息,也是一件很有收獲但也很有挑戰的工作。


    並不是每一次未來之中,都能看到新的聖人。


    並不是每一位未來之中成就聖人的人,都沒有歸屬。


    就像項籍,他啥時候成聖薑華都不意外。可是,現在的鹽城能拉攏他嗎?


    不能!


    能拉攏的未來聖人,相當有限,並不是每一次都有。實際上這麽多次預測的未來之中,能拉攏的,此刻尚未成聖的,也沒幾個。


    至於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更是隻有眼前這一個。


    準確的說,在五十年後,這位小哥兒也沒有成聖,但是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聖道,也已經獲得了天命靈寶,距離聖人也隻有一步之遙。所以,諸葛亮就把他的名單給了薑華。


    這裏是一處竹林,竹林下麵有一個少年,少年坐在一條板凳之上,對著柱子一動不動的發呆。可能少年本人是在思考,可是從外表看起來,就是在發呆而已。


    再看看名字:王伯安。


    大量的資料自動浮現:王伯安,其父出自曲阜學宮,也是一位真人,是一位儒家學子。


    百家八十多年的時候,諸多儒生出山,前往各個諸侯國執政,然後唿朋喚友。對此,其父感覺很不適應,就來到了鹽城繼續治學。


    百家九十二年的時候,其母懷孕,百家九十三年春天,王伯安出生。


    身為初代的兒子,王伯安出生的時候體內血脈濃度極高,隻需順利成長,到了成年的時候,就能擁有卿相極限的力量。


    可是其父害怕血脈太高,影響王伯安的成長,就親自出手,把王伯安的血脈給封印了。並告訴兒子:練氣士修為突破的時候,血脈也會自主複蘇。練氣士修為達到什麽地步,血脈就同步到什麽地步。


    王伯安自幼喜歡讀書,四歲的時候加入初級學宮,六歲的時候,加入中級學宮,十歲的時候,加入高級學宮,十四歲的時候,加入鹽城學宮。今年十七歲,已經是羽士兼卿相了。


    光看紙麵數據就知道,這樣的天賦,是韓非子、項籍一個層次的,隻要不死,真人、初代可謂是唾手可得,認真培養,大真人也很有希望。至於聖人,這不好說。


    看了看守候在一旁的父親,薑華並未現身。


    慢慢的,一股道韻出現在王伯安的身上,這似乎是在悟道。


    懂了,這是在格竹子呢!


    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自己打擾了。像這種聖人種子,給他提供自學的條件,給他提供一些權限,未來可期。


    ……


    秦國,張儀的府邸之內。


    密室之中,使用特殊手法,借助著法寶,張儀看到了鹽城傳來的指令:“看來,是時候了。”


    三十多年前的時候,張儀就來到了秦國。


    智伯證道失敗,張儀沒有豫讓那種給智伯效死的想法。因為他和智伯本來就是正常的下屬和上級關係,達不到士為知己者死的地步。


    智伯給張儀官做,給張儀各種修煉資源,張儀則是給智伯完成各種工作,不斷的連橫,不斷的遊說大小諸侯、大小貴族。


    張儀覺得,自己給智伯做得,對得起智伯開的價。自然,也就不存在效死的想法。


    至於說知遇之恩,智伯可沒給張儀知遇之恩。


    當年,張儀是靠著匿名寫文章,指點江山,把儒家、墨家、道家罵了一個遍,又把太平道人、魏斯等人罵了一個遍,最後罵出名了,然後又成了真人,最後才受到智伯邀請,前往智氏。


    智伯邀請張儀的時候,張儀已經成名了,實力也還不錯。邀請張儀的諸侯,也不止智伯一家,大家都是雙向選擇。


    而在智伯還活著的時候,張儀也一心一意的為智氏幹活。智伯死後,張儀也沒有落井下石,而是直接辭職跑路,談不上誰對不起誰。


    而張儀的下家就是鹽城,被鹽城找到之後,雙方一陣商量,張儀就再次出仕了。隻不過這一次還沒在鹽城待多長時間呢,就被鹽城打發到秦國來負責重要任務了。


    說起來,張儀的任務確實挺重要,他的手裏有著傳說中的鹽城援助大權。


    鹽城援助秦國的諸多物資,最後都是由張儀負責。


    什麽時候發放,發放多少,這都是張儀決定。


    而且,張儀還能向鹽城提出建議,下一次的援助物資,哪一項少要一些,哪一項多要一些。


    所以,張儀雖然沒有在秦國出任官職,但卻能時常參加秦國的高層會議,對秦國的了解可謂是一清二楚。


    對於鹽城的援助,如何使用,有沒有浪費?有沒有把鹽城的援助轉手賣給其他國家?


    這些都是要監督的,於是,一位又一位鹽城使者,走遍了秦國的每一個角落,如今的秦國,對於鹽城,說單方麵透明有些誇張了,但確實很多機密信息,都被鹽城看光了。


    對此,秦國高層也心知肚明,可是沒辦法,拿了援助是要付出代價的!


    沒有足夠多的物資,改革是進行不下去的。除非進行內部割肉,可是,如今的秦國,已經不是曾經弱小、落後的秦國了,內部割肉很難,改革速度就會慢下來。


    看著鹽城發來的信函,張儀就離開了密室,準備前去拜訪秦侯。


    片刻後,張儀就見到了秦侯,此刻,宮殿之中還有秦國的太子,秦國的執政商鞅以及秦國的大將軍白起。


    (史書上白起有兩種出身,第一種是楚國公族白公勝,白公勝謀反失敗之後,他的兒子逃到了秦國,子孫後代之中有一個是白起。第二種說白起是秦穆公時代的將領白乙丙的後代,本書因為劇情需要,采取第二種說法。)


    看到白起的時候,張儀忍不住感慨道:“真是少年英才,看到你,老夫就仿佛看到了下一個兵仙(韓信)、下一個兵聖(孫武)一樣。”


    如今的白起,年紀輕輕,不過才六十多歲,就已經是大真人了,還訓練出了鐵鷹銳士這麽一支地級道兵,讓世人再次認識到白起的天資。


    練成了地級道兵之後,白起就被秦侯拜為大將軍,執政秦國軍事。


    對於白起,張儀還是挺熟悉的,因為白起曾經前往鹽城求學。


    這些年來,前往鹽城求學的年輕貴族數不勝數,其中的真人種子、大真人種子,不計其數。


    當初白起剛去鹽城的時候,鹽城也隻是把白起當做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貴族而已。


    雖然白起所在的白氏早就沒落了,但好歹祖上闊過,所以白起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就受到了秦侯的培養,成了一名郎官,也就是秦侯的親衛。


    以郎官的名義,接受了幾年培養之後,白起就成了羽士加卿相,然後就被秦侯送到了鹽城深造。


    學習深造期間,白起曾在青蓮幻界之中創下百戰百勝的記錄!


    也曾經和許多匿名兵家高人,在青蓮幻界之中大戰,贏多輸少。


    百戰百勝其實還不至於讓世人震驚,因為百戰百勝是可以刷的,百戰百勝的對手,一般都是兵家的小年輕們,隻能說明在這一批小年輕裏麵,白起是最優秀的。


    可是後麵和匿名兵家高人大戰,贏多輸少,這就開始吸引世人的目光了。


    誰都知道,這些匿名兵家高人,大多數就是各國的大將軍或者將軍,都是已經功成名就,在戰場上證實自己的前輩高人,可麵對這些前輩,白起還是一路殺殺殺,一路贏贏贏!


    雖然中途也有輸的時候,但誰不知道,兵仙是韓信的小號、兵聖是孫武的小號、霸王是項籍的小號,輸給他們三個很丟人嗎?


    更何況即使對手是他們三個,白起也不是一直輸。一開始的時候,他輸多贏少,慢慢的輸贏就五五開了。所謂的五五開,不是說勝率百分之五十,而是指麵對白起這種對手,即使是韓信等人,也得投入全部精力,認真備戰。而且,同樣條件下,戰爭結束之前,輸贏都有可能。


    那時,白起就一舉成名天下知。


    隻是,那時的白起還窩在鹽城裏麵,比較安全。


    就張儀所知,二十年前,白起即將離開鹽城的時候,鹽城內部還出現了一種聲音:白起太強了,咱們把他留在鹽城,好好治學吧。


    隻是後來這種聲音被否決掉了,在張儀看來,這種聲音確實不對,這是在挖鹽城的根。


    為什麽各國,哪怕是敵對國家,也願意把年輕俊傑送到鹽城來培養學習深造?


    因為薑華的信譽,因為鹽城的信譽,大家夥兒都願意相信!


    哪怕是齊國,哪怕是齊公田和,也時常派遣宗室年青一代的優秀人才前來鹽城學習。


    白起是很厲害,可為了一個白起,直接破壞鹽城的信譽,值不值?


    張儀認為,不值!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諸侯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二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二先生並收藏神話諸侯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