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穩步推進,是戰車兵的穩步推進。
戰車配備火器,各式發射火藥彈的裝備,一旦戰車成陣,北遼根本就無從下手。
大宋現在的火藥彈發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投石機、簡易發射器了。單人強弩、神臂弩,甚至連八牛弩、床弩都成了兩用的。
而且,大宋的八牛弩,也不再是需要一隊人操作,兩人完全可以勝任,射速還比以前提高多倍。
這樣軍備上的差距,讓北遼隻能嚐試在戰術上分而攻之。可是,大宋卻絲毫不為誘惑所動,就嚴格執行著穩步推進。
其實穩步推進也是有弊端的。就是無法兼顧太多。
在不能有效殲敵的情況下,戰略越深,身後的漏洞就越大。
除了推進的這一片區域,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隱藏敵方整建製的作戰隊伍。
這也是大戰之初,雙方這樣試探的現狀。
北遼在退讓,不時會遣千人或者幾千騎兵襲擾,像逗弄一樣,打幾下,打了就跑。目的就是想讓大宋能追擊,或者加快推進的速度。有點示敵以弱的味道。
而大宋這邊,不管對方做什麽,來多少打多少,戰車兵就是戰車兵,絕不出車陣。打跑了休整,將傷患轉運,然後繼續穩步推進。
雙方拉扯到現在,大宋這邊即便是在穩妥,一樣距離邊境線一百多裏了,已經離開後方營帳很遠了,身後都有打下的城池了。
也就是說,縱深已經留足了讓騎兵在身後騰挪的空間······
而戰車前軍和後方補給,到了現在也不再能依靠軌道運送了。雖然還是馬車運送,沒法跟軌道相比,也不得不建立後勤補給線,並派兵守護後勤補給線。
大宋現在的戰兵,對於後勤補給的依賴,比早年沒有火器時更嚴重。不僅僅是糧食,更是需要大量的,不間斷的火藥補給······
“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再遠些咱們就真的有可能補給困難,北遼也真可能在戰車後方作亂。百多裏,對於北遼一人三騎的皮室軍、宮衛軍是最合適的距離。”
“補給線如何?”
“疑陣做好了,就看北遼是不是上當了。”
“不管是不是上當,前軍都不能在突進了。工程兵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鋪設好軌道,目前隻有前五十裏可以利用軌道,後麵的,這次推進的都需要馬車運送糧草。朝廷收攬北遼逃民,不敢用在轉運糧食上,隻能在廢棄的營帳裏······”
唉······朝廷這一次並沒有征伐民役,全靠軌道兵承擔糧草和軍備轉運······
幾路大軍的帥帳指揮部,討論的內容大同小異。按照既定的戰略,在推進近二百裏後,前軍必須稍作休整。
並不是說軍卒累了,也不是說後勤補給跟不上了,而是,在既定的方略中,這是一個節點,一個北遼可以利用的節點。
這也是前方各路將帥針對戰況給朝廷的建議。
倘若二百裏的空檔,北遼仍然沒有動作後,朝廷就不必繼續隱藏番騎隊了,就需要戰車兵和番騎隊配合,全麵推進,將整個身後縱深徹底穩固,並建立暢通的補給線,然後大舉北上。
前方在等,朝廷也在等。這是第一階段的策略,也是對敵方揣摩的試探······
“成了!官家成了!”
王中正幾乎是嚎著進殿的。這些天,由於官家與內閣一直守在勤政殿的議事廳,王中正需要隨時收集情報,也不是隨時伺候在左右的。
“什麽成了?你嚎什麽?”
現在這種焦灼的狀態,即便是趙曦也有點煩躁。每日就在議事廳,沙盤的地形都快印在腦子裏了。
所有的內閣,現在都是這種狀態。
由於前線始終沒有大變化的奏報,這些天議事廳也安靜了好多。該計算軍備的計算軍備,該考慮傷患的考慮傷患,沒什麽大事,都很少發聲了。
兩天了,這情形已經兩天了。被王中正這樣一嚎,都有些不悅。
“官家,北遼南京道的探知奏報,北遼的前線指揮部決定發兵,躲開國朝的戰車陣,繞到我方身後,分兵搗毀我方糧道,伺機嚐試在空檔區域內作戰,對我方分而攻擊。”
“同時,在遣騎兵繞後後,將派遣先遣隊,嚐試進入我大宋河北道境內,采用原來耶律乙辛的戰術,在我大宋境內作亂,以徹底破壞前軍的後勤補給······”
整個議事廳,在王中正狗攆著一般的語速說完後,瞬間就成了多雲轉晴。
王中正那不陰不陽的聲線,啥時候這般動聽了?確實是,這時候都聽見王中正所說的動聽,還是相當動聽。
“奏報何在!”
趙曦也有點激動······
整個方略雖然是整體的決策,甚至還包括前方的將帥。但是,趙曦清楚,所有參與者都清楚,主導者是官家自己。
是皇城司安排在北遼的探知奏報。這麽幾年,皇城司終於在北遼朝堂打開了局麵,能打探到北遼用兵方略,這消息來源絕不是一般人物。
“消息可信?”
王安石也看到了奏報,確實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隻是這來源……
王中王沒有迴話,而是看向了官家。
“說吧,這些事最終還是得讓朝堂知曉的。”
趙曦是清楚的,也知道這消息來源。
“迴王相,是北遼朝廷的漢人,劉家人。皇城司得到官家恩準,許諾在收複燕雲後,確保劉家嫡係性命,甚至根據送出情報的重要與否,可以在戰後論功行賞。”
劉家人……可信不可信先不說,劉家人確實是有能力獲得北遼朝廷方略的。
韓家、郭家、劉家,這都是北遼朝廷漢人勢力的代表,不僅僅居於北遼朝堂,甚至有執宰北遼朝政者。
百多年了,真以為他們還記得自己的宗族,就有點奢望了。
“如今宋遼實力反轉,有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姑且就看成他們這是歸心吧……”
審時度勢,見風使舵……德性真不好說認同。可有些時候,或者說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是棄暗投明。
算了,不計較了。
戰車配備火器,各式發射火藥彈的裝備,一旦戰車成陣,北遼根本就無從下手。
大宋現在的火藥彈發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投石機、簡易發射器了。單人強弩、神臂弩,甚至連八牛弩、床弩都成了兩用的。
而且,大宋的八牛弩,也不再是需要一隊人操作,兩人完全可以勝任,射速還比以前提高多倍。
這樣軍備上的差距,讓北遼隻能嚐試在戰術上分而攻之。可是,大宋卻絲毫不為誘惑所動,就嚴格執行著穩步推進。
其實穩步推進也是有弊端的。就是無法兼顧太多。
在不能有效殲敵的情況下,戰略越深,身後的漏洞就越大。
除了推進的這一片區域,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隱藏敵方整建製的作戰隊伍。
這也是大戰之初,雙方這樣試探的現狀。
北遼在退讓,不時會遣千人或者幾千騎兵襲擾,像逗弄一樣,打幾下,打了就跑。目的就是想讓大宋能追擊,或者加快推進的速度。有點示敵以弱的味道。
而大宋這邊,不管對方做什麽,來多少打多少,戰車兵就是戰車兵,絕不出車陣。打跑了休整,將傷患轉運,然後繼續穩步推進。
雙方拉扯到現在,大宋這邊即便是在穩妥,一樣距離邊境線一百多裏了,已經離開後方營帳很遠了,身後都有打下的城池了。
也就是說,縱深已經留足了讓騎兵在身後騰挪的空間······
而戰車前軍和後方補給,到了現在也不再能依靠軌道運送了。雖然還是馬車運送,沒法跟軌道相比,也不得不建立後勤補給線,並派兵守護後勤補給線。
大宋現在的戰兵,對於後勤補給的依賴,比早年沒有火器時更嚴重。不僅僅是糧食,更是需要大量的,不間斷的火藥補給······
“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再遠些咱們就真的有可能補給困難,北遼也真可能在戰車後方作亂。百多裏,對於北遼一人三騎的皮室軍、宮衛軍是最合適的距離。”
“補給線如何?”
“疑陣做好了,就看北遼是不是上當了。”
“不管是不是上當,前軍都不能在突進了。工程兵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鋪設好軌道,目前隻有前五十裏可以利用軌道,後麵的,這次推進的都需要馬車運送糧草。朝廷收攬北遼逃民,不敢用在轉運糧食上,隻能在廢棄的營帳裏······”
唉······朝廷這一次並沒有征伐民役,全靠軌道兵承擔糧草和軍備轉運······
幾路大軍的帥帳指揮部,討論的內容大同小異。按照既定的戰略,在推進近二百裏後,前軍必須稍作休整。
並不是說軍卒累了,也不是說後勤補給跟不上了,而是,在既定的方略中,這是一個節點,一個北遼可以利用的節點。
這也是前方各路將帥針對戰況給朝廷的建議。
倘若二百裏的空檔,北遼仍然沒有動作後,朝廷就不必繼續隱藏番騎隊了,就需要戰車兵和番騎隊配合,全麵推進,將整個身後縱深徹底穩固,並建立暢通的補給線,然後大舉北上。
前方在等,朝廷也在等。這是第一階段的策略,也是對敵方揣摩的試探······
“成了!官家成了!”
王中正幾乎是嚎著進殿的。這些天,由於官家與內閣一直守在勤政殿的議事廳,王中正需要隨時收集情報,也不是隨時伺候在左右的。
“什麽成了?你嚎什麽?”
現在這種焦灼的狀態,即便是趙曦也有點煩躁。每日就在議事廳,沙盤的地形都快印在腦子裏了。
所有的內閣,現在都是這種狀態。
由於前線始終沒有大變化的奏報,這些天議事廳也安靜了好多。該計算軍備的計算軍備,該考慮傷患的考慮傷患,沒什麽大事,都很少發聲了。
兩天了,這情形已經兩天了。被王中正這樣一嚎,都有些不悅。
“官家,北遼南京道的探知奏報,北遼的前線指揮部決定發兵,躲開國朝的戰車陣,繞到我方身後,分兵搗毀我方糧道,伺機嚐試在空檔區域內作戰,對我方分而攻擊。”
“同時,在遣騎兵繞後後,將派遣先遣隊,嚐試進入我大宋河北道境內,采用原來耶律乙辛的戰術,在我大宋境內作亂,以徹底破壞前軍的後勤補給······”
整個議事廳,在王中正狗攆著一般的語速說完後,瞬間就成了多雲轉晴。
王中正那不陰不陽的聲線,啥時候這般動聽了?確實是,這時候都聽見王中正所說的動聽,還是相當動聽。
“奏報何在!”
趙曦也有點激動······
整個方略雖然是整體的決策,甚至還包括前方的將帥。但是,趙曦清楚,所有參與者都清楚,主導者是官家自己。
是皇城司安排在北遼的探知奏報。這麽幾年,皇城司終於在北遼朝堂打開了局麵,能打探到北遼用兵方略,這消息來源絕不是一般人物。
“消息可信?”
王安石也看到了奏報,確實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隻是這來源……
王中王沒有迴話,而是看向了官家。
“說吧,這些事最終還是得讓朝堂知曉的。”
趙曦是清楚的,也知道這消息來源。
“迴王相,是北遼朝廷的漢人,劉家人。皇城司得到官家恩準,許諾在收複燕雲後,確保劉家嫡係性命,甚至根據送出情報的重要與否,可以在戰後論功行賞。”
劉家人……可信不可信先不說,劉家人確實是有能力獲得北遼朝廷方略的。
韓家、郭家、劉家,這都是北遼朝廷漢人勢力的代表,不僅僅居於北遼朝堂,甚至有執宰北遼朝政者。
百多年了,真以為他們還記得自己的宗族,就有點奢望了。
“如今宋遼實力反轉,有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姑且就看成他們這是歸心吧……”
審時度勢,見風使舵……德性真不好說認同。可有些時候,或者說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是棄暗投明。
算了,不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