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早先讓保留舊軍營,內閣都以為,官家是對前線不信任,擔心出現敗退而準備的後援防線。
待官家將流民安置問題說完,諸位才明白,官家早想到了這方麵的問題。
後世,趙曦所知道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戰爭。
對戰爭而產生的問題的周全考慮,這個時代絕比不上後世。
大策略明確了,省下的就容易了。
無非是錢糧的事。
“另外,著令海軍以及海商,務必要保證南糧北運不間斷。至於安南,恐怕在北遼大軍南下之時,也該對那個逆子的地盤攻擊了吧?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國朝糧食的供應。”
在這點上,二皇子還是表現了一定的大局觀。國朝未發動北伐之前,二皇子即便有心,也一直蠢蠢欲動,卻始終沒有挑起戰事。
而安南,因為懼怕大宋的支援,也在壓著發兵的衝動。
北遼內亂一年多,周邊那個王朝都聽聞了,安南自然也會關注著北遼的內亂。
當知道宋國跟北遼內亂有牽扯後,安南是著實慶賀了一番······不管怎麽說,北遼還是當下最為強盛的王朝。宋國介入北遼內亂,勢必會一起北遼的不滿,宋國和北遼就存在衝突的可能,這也是他們安南能收迴郎頌、高邦一帶唯一的機會。
隻要宋國和北遼衝突了,宋國河北道的駐軍,根本就防不住北遼的騎兵,勢必要抽調整個大宋境內的隊伍,也就不存在支援那個二太子的可能······
想是這樣想的。
事情也果然向這個方向發展了。當宋國主動挑起與北遼的爭端時,安南就安排了大量的細作北上,務必要得到最新的消息。
一年多,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北遼內亂平息了,轉頭開始南下,準備對宋作戰。
也是這樣的消息,讓安南籌備驅趕宋國二皇子的行動了。
“南糧北運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商賈們傳來消息,郎頌、高邦一帶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安南本地糧商業都停止了糧食轉賣營生。”
“不過,官家未雨綢繆,在早年已經有官船從占城、蒲甘等地收購糧食,這幾年也形成了另外一個海運糧食的通道。臣以為應該不影響國朝的糧食穩定。”
為這一場大戰,國朝準備了多年,別說糧食運輸一直就沒有間斷,即便是間斷,以現在國朝各地常平倉的存糧,也足夠支撐這次戰事。
呂惠卿還是有這個底數的。不過,他倒是沒怎麽考慮戰爭啟動後,市井對糧食的反應······
“市麵上的糧價,多少還是有些波動的。吉甫不可掉以輕心。四子這邊,繼續運作蘇州一帶的各勢力是一方麵。另外,早年他有意南下,現在朕準了。”
“但是,這次南下,必須是以為國朝轉運糧食為主,並且必須避開海軍護航的航線,另外開辟航線,或者是另外尋找機緣!”
趙曦一直壓著四皇子,就是為今天做準備的。海洋之大,海軍護航畢竟有限,而官方的海商也相當局限。
要說利用四皇子的隊伍作戰······欺負海盜那些烏合之眾還行,真要是上岸登陸,跟北遼的建製隊伍作戰,那就是純粹送死。
“官家,四皇子這邊的陸戰隊······若從蘇州登陸,或許有奇兵效果。”
這不,就是內閣也有這樣的妄想。
“子厚,當初蘇州的亂局,北遼朝廷派兵幾何?無非五千精騎而已。諸位也可以試想,四子的陸戰隊,能否拿下蘇州?如果連蘇州都無法拿下,真正的登陸作戰,又能牽扯到多少北遼兵力?”
“沒多大意義。襲擾可以,正規的作戰就算了。四子那部分人,現在也有三萬之多了吧?都是些也商也盜者,就不必真的衝鋒陷陣了。”
“也可以這樣:把選擇權交給他們自己,願意建功立業者,可以在蘇州等地一帶活動,即便是襲擾戰,朝廷也按照戰功對待。願意南下開拓海洋者,戰事負責支撐國朝的糧食用度,戰後受海軍保護!”
四皇子的那支隊伍裏,魚目混珠,但是趙曦也知道,朝臣們多多少少都是有參與的。都以為四皇子是代表皇家的。
現在朝廷的勳章製,未必不會讓那些在海上縱橫的人才,產生些念頭,趙曦也不能拒絕。
這是一場傾國之戰,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是必須的······
應該差不多了······針對這場戰爭,趙曦並沒有表麵上那樣輕鬆,這幾年,特別是耶律乙辛叛亂開始,趙曦就沒有一天輕鬆過。
怎樣將耶律乙辛叛亂利用到極致,又如何能讓國朝的損失減低到極點,最終達到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利益,趙曦一直在完善自己腦子裏的計劃。
這一戰輸不起,甚至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都不可以!
往遠的說,這是從開朝以來,就是大宋的執念。往近處講,從朝廷擬定北伐的方略,朝廷從軍備、糧草、資金、人員等等各方麵,都在為這一天準備著。
所耗費的錢糧,不是簡單的從戰事上就能看得出來的。
這算是大宋準備最為充分的一次戰爭了。
當然,對於不知情者,還以為朝廷萌生開戰是從耶律乙辛叛軍被殲滅之時開始的,可對於重臣,都知道這是醞釀很久的事了。
真的輸不起!
可戰爭這種事,又怎樣在開戰之前就能確定全勝呢?
後世的記載證明,有太多逆轉局勢的戰爭了。天氣、補給,軍卒的士氣、將帥的指揮作戰能力等,甚至包括一些偶然的因素,都有可能直接逆轉整個戰爭的局勢。
趙曦記得,後世有那麽一個記載,就因為一次炮擊的偏靶,直接導致了戰爭的大逆轉。
甚至說,國朝的檀淵之盟也都是戰爭的偶然帶來的。
所以,趙曦這兩年,幾乎都在思考並推演這次戰爭,他留在殿裏的推演旗幟,連旗幟的顏色都沒了原色。
偶然性也離不開必然性。凡有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後總是隱藏著必然性;凡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它又始終受著內部必然性的製約。這個道理趙曦懂得,所以,他一直在盡量完善計劃,盡可能的避免偶然的發生。
待官家將流民安置問題說完,諸位才明白,官家早想到了這方麵的問題。
後世,趙曦所知道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戰爭。
對戰爭而產生的問題的周全考慮,這個時代絕比不上後世。
大策略明確了,省下的就容易了。
無非是錢糧的事。
“另外,著令海軍以及海商,務必要保證南糧北運不間斷。至於安南,恐怕在北遼大軍南下之時,也該對那個逆子的地盤攻擊了吧?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國朝糧食的供應。”
在這點上,二皇子還是表現了一定的大局觀。國朝未發動北伐之前,二皇子即便有心,也一直蠢蠢欲動,卻始終沒有挑起戰事。
而安南,因為懼怕大宋的支援,也在壓著發兵的衝動。
北遼內亂一年多,周邊那個王朝都聽聞了,安南自然也會關注著北遼的內亂。
當知道宋國跟北遼內亂有牽扯後,安南是著實慶賀了一番······不管怎麽說,北遼還是當下最為強盛的王朝。宋國介入北遼內亂,勢必會一起北遼的不滿,宋國和北遼就存在衝突的可能,這也是他們安南能收迴郎頌、高邦一帶唯一的機會。
隻要宋國和北遼衝突了,宋國河北道的駐軍,根本就防不住北遼的騎兵,勢必要抽調整個大宋境內的隊伍,也就不存在支援那個二太子的可能······
想是這樣想的。
事情也果然向這個方向發展了。當宋國主動挑起與北遼的爭端時,安南就安排了大量的細作北上,務必要得到最新的消息。
一年多,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北遼內亂平息了,轉頭開始南下,準備對宋作戰。
也是這樣的消息,讓安南籌備驅趕宋國二皇子的行動了。
“南糧北運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商賈們傳來消息,郎頌、高邦一帶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安南本地糧商業都停止了糧食轉賣營生。”
“不過,官家未雨綢繆,在早年已經有官船從占城、蒲甘等地收購糧食,這幾年也形成了另外一個海運糧食的通道。臣以為應該不影響國朝的糧食穩定。”
為這一場大戰,國朝準備了多年,別說糧食運輸一直就沒有間斷,即便是間斷,以現在國朝各地常平倉的存糧,也足夠支撐這次戰事。
呂惠卿還是有這個底數的。不過,他倒是沒怎麽考慮戰爭啟動後,市井對糧食的反應······
“市麵上的糧價,多少還是有些波動的。吉甫不可掉以輕心。四子這邊,繼續運作蘇州一帶的各勢力是一方麵。另外,早年他有意南下,現在朕準了。”
“但是,這次南下,必須是以為國朝轉運糧食為主,並且必須避開海軍護航的航線,另外開辟航線,或者是另外尋找機緣!”
趙曦一直壓著四皇子,就是為今天做準備的。海洋之大,海軍護航畢竟有限,而官方的海商也相當局限。
要說利用四皇子的隊伍作戰······欺負海盜那些烏合之眾還行,真要是上岸登陸,跟北遼的建製隊伍作戰,那就是純粹送死。
“官家,四皇子這邊的陸戰隊······若從蘇州登陸,或許有奇兵效果。”
這不,就是內閣也有這樣的妄想。
“子厚,當初蘇州的亂局,北遼朝廷派兵幾何?無非五千精騎而已。諸位也可以試想,四子的陸戰隊,能否拿下蘇州?如果連蘇州都無法拿下,真正的登陸作戰,又能牽扯到多少北遼兵力?”
“沒多大意義。襲擾可以,正規的作戰就算了。四子那部分人,現在也有三萬之多了吧?都是些也商也盜者,就不必真的衝鋒陷陣了。”
“也可以這樣:把選擇權交給他們自己,願意建功立業者,可以在蘇州等地一帶活動,即便是襲擾戰,朝廷也按照戰功對待。願意南下開拓海洋者,戰事負責支撐國朝的糧食用度,戰後受海軍保護!”
四皇子的那支隊伍裏,魚目混珠,但是趙曦也知道,朝臣們多多少少都是有參與的。都以為四皇子是代表皇家的。
現在朝廷的勳章製,未必不會讓那些在海上縱橫的人才,產生些念頭,趙曦也不能拒絕。
這是一場傾國之戰,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是必須的······
應該差不多了······針對這場戰爭,趙曦並沒有表麵上那樣輕鬆,這幾年,特別是耶律乙辛叛亂開始,趙曦就沒有一天輕鬆過。
怎樣將耶律乙辛叛亂利用到極致,又如何能讓國朝的損失減低到極點,最終達到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利益,趙曦一直在完善自己腦子裏的計劃。
這一戰輸不起,甚至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都不可以!
往遠的說,這是從開朝以來,就是大宋的執念。往近處講,從朝廷擬定北伐的方略,朝廷從軍備、糧草、資金、人員等等各方麵,都在為這一天準備著。
所耗費的錢糧,不是簡單的從戰事上就能看得出來的。
這算是大宋準備最為充分的一次戰爭了。
當然,對於不知情者,還以為朝廷萌生開戰是從耶律乙辛叛軍被殲滅之時開始的,可對於重臣,都知道這是醞釀很久的事了。
真的輸不起!
可戰爭這種事,又怎樣在開戰之前就能確定全勝呢?
後世的記載證明,有太多逆轉局勢的戰爭了。天氣、補給,軍卒的士氣、將帥的指揮作戰能力等,甚至包括一些偶然的因素,都有可能直接逆轉整個戰爭的局勢。
趙曦記得,後世有那麽一個記載,就因為一次炮擊的偏靶,直接導致了戰爭的大逆轉。
甚至說,國朝的檀淵之盟也都是戰爭的偶然帶來的。
所以,趙曦這兩年,幾乎都在思考並推演這次戰爭,他留在殿裏的推演旗幟,連旗幟的顏色都沒了原色。
偶然性也離不開必然性。凡有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後總是隱藏著必然性;凡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它又始終受著內部必然性的製約。這個道理趙曦懂得,所以,他一直在盡量完善計劃,盡可能的避免偶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