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得談了,都這樣了還有什麽可談的。別說朝廷,就是現在的大宋子民也不會同意的。
所以,北遼使臣也享受了大宋遣使北上時的同等待遇······被留在驛館,見不到任何人。
這一次大宋做的更絕,就連館伴使都撤了······很明確,沒有再跟北遼拉扯的必要了。
“本使要見宋國皇帝陛下?”
見不著內閣,連館伴使也見不著,北遼使臣隻能跟驛館的看守叫嚷。
“小的也想見官家······這不是見不著嗎?歇歇吧。”
“本使是大遼的使臣,有權利覲見宋國陛下。”
“你是有權利,可我大宋的官家顧不上見你!省省吧!”
驛館的看守就是個青皮樣的活寶,北遼使臣真不知道該怎樣跟他交流。
“本使要去鴻臚寺······”
“隨便,沒人攔著你!”
鴻臚寺還是知道的,北遼的使臣也沒指望大宋會給他派馬車,就那樣帶著使團的大多數人,浩浩蕩蕩的,挺有氣勢的向鴻臚寺而去。
一路上,原本迴避他們囂張的宋人不見了,倒是不時有朝他們吐唾沫的宋人,就連孩童,也有向他們做鬼臉嘲笑的。
宋國這是怎麽了?
“本使要覲見宋國陛下!”
到了鴻臚寺還是這句話。誰知道鴻臚寺的迴話也跟驛館的看守一樣:“官家顧不上!”
“何時能接見?”
“何時?本來嘛,小臣以為跟我大宋使臣在北遼冷落的時間差不多時,閣老們或許會抽時間見一下。”
“但是,現在嘛,我大宋的內閣和官家,忙著調兵遣將北上呢,等我大宋戰兵收複燕雲後,如果北遼朝廷還存在,那時候倒是有可能拜見我大宋的官家!”
出兵北上,僅僅河北道,國朝就集結了將近五十萬的大軍,這已經廣為人知了,鴻臚寺的門監,倒也不吝告訴這北遼的傻缺使臣。
也就他自己躲在驛館內不清楚,汴梁的子民,哪怕就是孩童,都知道大宋要準備收複燕雲了。
“你們發兵了?”
“哎呦,多新鮮呀!先頭部隊應該差不多到河北道了。對了,你不懂,現在我大宋北向的軌道,全線停止民運客運,全部為前線服務。這叫一級戰備狀態······哦,你不懂!”
這隻是鴻臚寺的門監······
北遼使臣這時候已經沒心思考慮禮遇的問題了,滿腦子都是大宋發兵的概念······
這就發兵了?已經派了使臣,也就是還想扯皮一段時間,不管大遼的要求是不是會答應,不是都應該有來迴嗎?
就是前段時間,大宋遣使北上,大遼朝廷也是有館伴使陪著浪費時間的。哪有這樣一聲不吭就發兵的?
本來,大遼還指望,利用雙方遣使的時間,穩穩的把叛軍殲滅了,然後乘大勝之勢,轉道南下,將宋國軍伍驅趕,迴複到三年前邊境線。
誰曾想,宋國居然在這時候出兵!
宋國不是一直號稱正統王朝嗎?怎麽會為叛逆者出兵?不對,叛軍被殲滅了,這時候宋國出兵北上,已經沒有了助長叛逆行為的嫌疑······怎麽就沒想到呢?
北遼使臣現在該考慮的是,自己這個使團還能不能迴去······
沒有再要去進入鴻臚寺,就這樣在鴻臚寺的大門口,聽了門監的幾句話,北遼的使團就折返了。
折返時,已經沒有剛出來時的那種氣焰,完全是灰溜溜的。這時候,他們也想通了,為什麽街巷的宋國子民,會那樣的看他們······
“本使想讓將軍帶個話,告訴宋國朝廷,本使使命難成,請求迴去!”
明明這驛館的看守是個閑人,就是普通的軍卒,北遼使臣不得不違心的這樣恭敬的稱唿。
沒辦法,他現在需要迴去,把消息盡快帶到朝廷。
“哎呦喂,小的也成將軍了?嗬嗬。不怕你知道,從你進驛館的那一天,上峰就有過交代,對爾等使團的行為,不予幹涉,去留自便!”
“哈哈···哈···好像吧?朝廷早忘記你們了,或者早以為爾等已經走了。見天的待驛館裏,能知道才怪!”
“要走趕緊的,收拾行李走吧。小的也算是完事了,以後沒有這什麽都亭驛了,小的要去講武堂值守了······”
是了,確實是了,就連都亭驛,這個專門為北遼設置的驛館都要撤銷了,也就是說,宋國這次是這的要跟大遼開戰了。
這個消息需要盡快的奏報朝廷······這一次絕對不是小型的局部的戰爭,很有可能是一次傾國之戰,這一戰可能決定著兩個王朝之後的命運。
就連鴻臚寺門監,以及驛館的看守都這樣說,也就是說,宋國在他們國朝內,就是以這樣的說法招募兵源的。
北遼的使臣很著急,進去驛館後,也就象征性的收拾了幾樣,喂過了戰馬,著急的離開了。
他希望,自己這樣快馬加鞭還能來得及,還能在宋國發動戰事之前,將消息帶到朝廷······
多慮了,時間絕對來得及。因為,大宋發兵是發兵,並不是直接開戰。
別看此戰醞釀許多年了,一次傾國之戰,需要準備的事情多了去了。
如此規模的戰事,國朝的朝廷也沒想過保密什麽的,畢竟之前的輿情,已經把子民求戰的情緒調動到最高點了。這時候集結兵力北上,正是順應了民意,也讓大宋的子民,看到大宋朝廷的雄起!
一級戰備,發兵北上,集結兵力,這都需要過程,不可能在朝廷達成一致的那一刻,就能直接跟北遼打起來。
況且,這時候的北遼,還在進行著殲滅叛軍的最好決戰。
不是大宋玩宋襄公的仁義之師什麽的,大宋的朝廷還沒那麽傻缺,之所以暫時不動手,是因為,大宋的朝廷,也希望那些叛軍被殲滅······
朝廷就是朝廷,不管哪個朝廷,在對待叛逆者的立場上,應該是一致的。
同時,戰前的諸多事務需要籌備,最終耽擱了解救那些可憐的,想解甲歸田的人們,都還是能理解的······到時候都關注收複燕雲的戰事,誰還會想起有過什麽叛軍的事?
所以,北遼使臣也享受了大宋遣使北上時的同等待遇······被留在驛館,見不到任何人。
這一次大宋做的更絕,就連館伴使都撤了······很明確,沒有再跟北遼拉扯的必要了。
“本使要見宋國皇帝陛下?”
見不著內閣,連館伴使也見不著,北遼使臣隻能跟驛館的看守叫嚷。
“小的也想見官家······這不是見不著嗎?歇歇吧。”
“本使是大遼的使臣,有權利覲見宋國陛下。”
“你是有權利,可我大宋的官家顧不上見你!省省吧!”
驛館的看守就是個青皮樣的活寶,北遼使臣真不知道該怎樣跟他交流。
“本使要去鴻臚寺······”
“隨便,沒人攔著你!”
鴻臚寺還是知道的,北遼的使臣也沒指望大宋會給他派馬車,就那樣帶著使團的大多數人,浩浩蕩蕩的,挺有氣勢的向鴻臚寺而去。
一路上,原本迴避他們囂張的宋人不見了,倒是不時有朝他們吐唾沫的宋人,就連孩童,也有向他們做鬼臉嘲笑的。
宋國這是怎麽了?
“本使要覲見宋國陛下!”
到了鴻臚寺還是這句話。誰知道鴻臚寺的迴話也跟驛館的看守一樣:“官家顧不上!”
“何時能接見?”
“何時?本來嘛,小臣以為跟我大宋使臣在北遼冷落的時間差不多時,閣老們或許會抽時間見一下。”
“但是,現在嘛,我大宋的內閣和官家,忙著調兵遣將北上呢,等我大宋戰兵收複燕雲後,如果北遼朝廷還存在,那時候倒是有可能拜見我大宋的官家!”
出兵北上,僅僅河北道,國朝就集結了將近五十萬的大軍,這已經廣為人知了,鴻臚寺的門監,倒也不吝告訴這北遼的傻缺使臣。
也就他自己躲在驛館內不清楚,汴梁的子民,哪怕就是孩童,都知道大宋要準備收複燕雲了。
“你們發兵了?”
“哎呦,多新鮮呀!先頭部隊應該差不多到河北道了。對了,你不懂,現在我大宋北向的軌道,全線停止民運客運,全部為前線服務。這叫一級戰備狀態······哦,你不懂!”
這隻是鴻臚寺的門監······
北遼使臣這時候已經沒心思考慮禮遇的問題了,滿腦子都是大宋發兵的概念······
這就發兵了?已經派了使臣,也就是還想扯皮一段時間,不管大遼的要求是不是會答應,不是都應該有來迴嗎?
就是前段時間,大宋遣使北上,大遼朝廷也是有館伴使陪著浪費時間的。哪有這樣一聲不吭就發兵的?
本來,大遼還指望,利用雙方遣使的時間,穩穩的把叛軍殲滅了,然後乘大勝之勢,轉道南下,將宋國軍伍驅趕,迴複到三年前邊境線。
誰曾想,宋國居然在這時候出兵!
宋國不是一直號稱正統王朝嗎?怎麽會為叛逆者出兵?不對,叛軍被殲滅了,這時候宋國出兵北上,已經沒有了助長叛逆行為的嫌疑······怎麽就沒想到呢?
北遼使臣現在該考慮的是,自己這個使團還能不能迴去······
沒有再要去進入鴻臚寺,就這樣在鴻臚寺的大門口,聽了門監的幾句話,北遼的使團就折返了。
折返時,已經沒有剛出來時的那種氣焰,完全是灰溜溜的。這時候,他們也想通了,為什麽街巷的宋國子民,會那樣的看他們······
“本使想讓將軍帶個話,告訴宋國朝廷,本使使命難成,請求迴去!”
明明這驛館的看守是個閑人,就是普通的軍卒,北遼使臣不得不違心的這樣恭敬的稱唿。
沒辦法,他現在需要迴去,把消息盡快帶到朝廷。
“哎呦喂,小的也成將軍了?嗬嗬。不怕你知道,從你進驛館的那一天,上峰就有過交代,對爾等使團的行為,不予幹涉,去留自便!”
“哈哈···哈···好像吧?朝廷早忘記你們了,或者早以為爾等已經走了。見天的待驛館裏,能知道才怪!”
“要走趕緊的,收拾行李走吧。小的也算是完事了,以後沒有這什麽都亭驛了,小的要去講武堂值守了······”
是了,確實是了,就連都亭驛,這個專門為北遼設置的驛館都要撤銷了,也就是說,宋國這次是這的要跟大遼開戰了。
這個消息需要盡快的奏報朝廷······這一次絕對不是小型的局部的戰爭,很有可能是一次傾國之戰,這一戰可能決定著兩個王朝之後的命運。
就連鴻臚寺門監,以及驛館的看守都這樣說,也就是說,宋國在他們國朝內,就是以這樣的說法招募兵源的。
北遼的使臣很著急,進去驛館後,也就象征性的收拾了幾樣,喂過了戰馬,著急的離開了。
他希望,自己這樣快馬加鞭還能來得及,還能在宋國發動戰事之前,將消息帶到朝廷······
多慮了,時間絕對來得及。因為,大宋發兵是發兵,並不是直接開戰。
別看此戰醞釀許多年了,一次傾國之戰,需要準備的事情多了去了。
如此規模的戰事,國朝的朝廷也沒想過保密什麽的,畢竟之前的輿情,已經把子民求戰的情緒調動到最高點了。這時候集結兵力北上,正是順應了民意,也讓大宋的子民,看到大宋朝廷的雄起!
一級戰備,發兵北上,集結兵力,這都需要過程,不可能在朝廷達成一致的那一刻,就能直接跟北遼打起來。
況且,這時候的北遼,還在進行著殲滅叛軍的最好決戰。
不是大宋玩宋襄公的仁義之師什麽的,大宋的朝廷還沒那麽傻缺,之所以暫時不動手,是因為,大宋的朝廷,也希望那些叛軍被殲滅······
朝廷就是朝廷,不管哪個朝廷,在對待叛逆者的立場上,應該是一致的。
同時,戰前的諸多事務需要籌備,最終耽擱了解救那些可憐的,想解甲歸田的人們,都還是能理解的······到時候都關注收複燕雲的戰事,誰還會想起有過什麽叛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