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是寬容的,中原文化是兼容的,但是,對於那些順應現實而不得不成為大宋人的黨項人而言,對這些了解的並不多。
在原本的西夏,唯有戰功才是進入社會主流的途徑。
西夏覆滅,貴族內遷,對於西夏貴族而言,改變的隻有失去權力。原本的領地還是自己的,隻不過自己不再能奴役領地的族群;收益還是自己的,隻不過需要借大宋朝廷的手,才能得到收益。
若是從生活層麵比較,這時候生活絕不是早先在西北之地可比的。早年一直念念不忘,並拚命想進入中原享受的想法,原來如此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
得到的和失去的,真的無法權衡,有一種感覺卻一直讓他們無法釋懷······在大宋,在繁華的中原,他們總是邊緣者。
當大宋籌建番騎隊時,就萌生了一些想法,可大宋朝廷隻在黨項、吐蕃等平民中招募。
當大宋再一次籌建輔助番騎時,開始放寬到了原本的西夏常規的騎兵。這讓西夏貴族群體想走進權利階層的想法越來越濃了。
至於生死,即便曾經的大夏,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貴族,也是一代人乃至幾代人在戰場上博迴來的榮耀。
對於大宋朝廷而言······
“一旦對遼開戰,確實需要騎兵的策應,甚至在特定戰局中,騎兵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國朝的騎兵,從這次番騎籌建的情況便知,即便是老西軍的騎兵,也無法在番騎中立足。”
“第一批番騎可以放心使用,同時,在第一批番騎隊伍中,國朝軍製的文佐官、監察官都是完整配備的,將領也是經過朝廷各相關衙門遴選確定的。”
“後麵的輔助番騎,以及官家同意將外族的貴族子弟納入番騎招募的範圍,這需要斟酌······”
不是王韶膽小,王韶久在西北,算是對黨項、吐蕃、迴鶻等族群人最為了解的內閣。
“前朝滅亡的原因,過度使用番將,過分看重番將,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朝廷在製定使用番將的問題上,應該著重考慮如何限製番將的權利。”
“還有,對番騎,朝廷該如何防備在軍伍中形成勢力······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對於曆史,內閣沒有不熟悉的,國朝的以文禦武的國策,也是對前朝矯枉過正導致的。
這些年,管家一直致力於文武均衡,這一屆內閣還是接受了這樣的事實。
“是否可以嚐試國朝原本以文禦武的辦法?”
“談何容易?國朝用番騎作戰,本意並不是陣戰,而是作為新軍陣戰的補充,用於彌補戰車的缺陷。說白了,就是要跟北遼騎兵在運動中對攻。文臣,那個能做到跟隨?”
“將番騎歸於國朝將帥統領,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尾大不掉的情況……”
“騎兵作戰在於機動性,也在於靈活性,盡管是歸於國朝將帥,對於番騎隊伍的控製力,仍然無法與新軍相比……”
難呀!內閣商量半天,還是覺得有點難。
用肯定是得用了,不僅僅是官家恩準了,就是朝臣的傾向,也應該會同意用。
畢竟,現在的西北,對於朝廷而言,相對還是穩定了,就是西北的外族平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同了自己是大宋人的事實。
多數臣工,還是認可原西夏貴族融入大宋這個集體的。
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年汴梁的酒宴,經常見西夏老貴族宴請朝臣的事實。
“平滅西夏,朝廷令西夏貴族卸甲。北上征伐,朝廷卻不得不讓西夏的所謂勇士再次披甲。這一上一下,如何掌控,確實很難。”
“但是,這是內閣從官家處討要的政策,不管是為大宋未來征戰計,還是為這一次大朝會統一思想計,這事內閣必須拿出定論來!”
不管怎樣,內閣都必須有個定論。否則,在官家那裏,還是在大朝會,他們內閣都不好交代。
“或許諸位都想的太遠了……”
“吉甫,說來看看……”
不得不說,呂惠卿有時候是真能揣摩透官家的意圖……或者說呂惠卿能在某些方麵明白官家的用意。
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官家沒有明白的說過,可有幾次官家交於內閣議定的事務,在官家那裏很快的通過,很大程度上是呂惠卿揣摩的結果。
見呂惠卿出聲,王安石就借坡了。
“諸位,如今出現收複燕雲的千載難逢之良機,真正的原因是什麽?是耶律乙辛的叛亂!”
“而朝廷,未動一兵一卒,讓整個北遼陷入混亂而不止,並非國朝戰力,而是國朝有效的借用了耶律乙辛的叛軍。”
“同樣的道理,所謂的番騎隊,在惠卿看來,無非還是一個朝廷借力的事。”
“官家的旨意,提到過北遼疆域收複後的分區,也一再提到燕山陰山以北,這跟借用番騎作戰並以軍功爵賞賜是相輔相成的。”
呂惠卿提到了借用……
“吉甫之意……正麵戰場,或者說收複燕雲的大陣戰,依然是要依靠國朝的戰兵,而番騎……管家也提到是作為國朝收複燕雲的補充。”
“而在收複燕雲以後,國朝疆域擴張至燕山陰山以北,那才是番騎的用武之地。”
話應該是說明白了,諸位內閣也都陷入了沉思。
國朝的目的是收複燕雲,或者有將疆域擴張到燕山陰山以北的想法。
但是,燕山陰山以北,那是大漠,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那樣的地形下,戰車的優勢將失去十之八九,唯有騎兵才適合草原作戰。
待那時,不管是北遼的殘餘,還是國朝的番騎,隻要將本該屬於草原的戰兵,放在草原地即可。
誰死誰活,朝廷可以坐山觀虎鬥,或者說,誰能得到國朝的補給,便有了勝利的希望。
而國朝,擁有火器和戰車的優勢,隻需要在特定的關隘布防…~
番騎隊是朝廷派出去的,而番騎隊的家眷還在大宋,那裏又將是番騎的戰功賞賜之處…~
更何況,朝廷還有羊毛紡織這個利益的大殺器!
到時候,番騎隊跟如今的耶律乙辛叛軍,又有何不同?
到時候,即便是有尾大不掉又怎樣?大宋已經擁有了防守的屏障。
在原本的西夏,唯有戰功才是進入社會主流的途徑。
西夏覆滅,貴族內遷,對於西夏貴族而言,改變的隻有失去權力。原本的領地還是自己的,隻不過自己不再能奴役領地的族群;收益還是自己的,隻不過需要借大宋朝廷的手,才能得到收益。
若是從生活層麵比較,這時候生活絕不是早先在西北之地可比的。早年一直念念不忘,並拚命想進入中原享受的想法,原來如此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
得到的和失去的,真的無法權衡,有一種感覺卻一直讓他們無法釋懷······在大宋,在繁華的中原,他們總是邊緣者。
當大宋籌建番騎隊時,就萌生了一些想法,可大宋朝廷隻在黨項、吐蕃等平民中招募。
當大宋再一次籌建輔助番騎時,開始放寬到了原本的西夏常規的騎兵。這讓西夏貴族群體想走進權利階層的想法越來越濃了。
至於生死,即便曾經的大夏,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貴族,也是一代人乃至幾代人在戰場上博迴來的榮耀。
對於大宋朝廷而言······
“一旦對遼開戰,確實需要騎兵的策應,甚至在特定戰局中,騎兵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國朝的騎兵,從這次番騎籌建的情況便知,即便是老西軍的騎兵,也無法在番騎中立足。”
“第一批番騎可以放心使用,同時,在第一批番騎隊伍中,國朝軍製的文佐官、監察官都是完整配備的,將領也是經過朝廷各相關衙門遴選確定的。”
“後麵的輔助番騎,以及官家同意將外族的貴族子弟納入番騎招募的範圍,這需要斟酌······”
不是王韶膽小,王韶久在西北,算是對黨項、吐蕃、迴鶻等族群人最為了解的內閣。
“前朝滅亡的原因,過度使用番將,過分看重番將,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朝廷在製定使用番將的問題上,應該著重考慮如何限製番將的權利。”
“還有,對番騎,朝廷該如何防備在軍伍中形成勢力······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對於曆史,內閣沒有不熟悉的,國朝的以文禦武的國策,也是對前朝矯枉過正導致的。
這些年,管家一直致力於文武均衡,這一屆內閣還是接受了這樣的事實。
“是否可以嚐試國朝原本以文禦武的辦法?”
“談何容易?國朝用番騎作戰,本意並不是陣戰,而是作為新軍陣戰的補充,用於彌補戰車的缺陷。說白了,就是要跟北遼騎兵在運動中對攻。文臣,那個能做到跟隨?”
“將番騎歸於國朝將帥統領,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尾大不掉的情況……”
“騎兵作戰在於機動性,也在於靈活性,盡管是歸於國朝將帥,對於番騎隊伍的控製力,仍然無法與新軍相比……”
難呀!內閣商量半天,還是覺得有點難。
用肯定是得用了,不僅僅是官家恩準了,就是朝臣的傾向,也應該會同意用。
畢竟,現在的西北,對於朝廷而言,相對還是穩定了,就是西北的外族平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同了自己是大宋人的事實。
多數臣工,還是認可原西夏貴族融入大宋這個集體的。
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年汴梁的酒宴,經常見西夏老貴族宴請朝臣的事實。
“平滅西夏,朝廷令西夏貴族卸甲。北上征伐,朝廷卻不得不讓西夏的所謂勇士再次披甲。這一上一下,如何掌控,確實很難。”
“但是,這是內閣從官家處討要的政策,不管是為大宋未來征戰計,還是為這一次大朝會統一思想計,這事內閣必須拿出定論來!”
不管怎樣,內閣都必須有個定論。否則,在官家那裏,還是在大朝會,他們內閣都不好交代。
“或許諸位都想的太遠了……”
“吉甫,說來看看……”
不得不說,呂惠卿有時候是真能揣摩透官家的意圖……或者說呂惠卿能在某些方麵明白官家的用意。
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官家沒有明白的說過,可有幾次官家交於內閣議定的事務,在官家那裏很快的通過,很大程度上是呂惠卿揣摩的結果。
見呂惠卿出聲,王安石就借坡了。
“諸位,如今出現收複燕雲的千載難逢之良機,真正的原因是什麽?是耶律乙辛的叛亂!”
“而朝廷,未動一兵一卒,讓整個北遼陷入混亂而不止,並非國朝戰力,而是國朝有效的借用了耶律乙辛的叛軍。”
“同樣的道理,所謂的番騎隊,在惠卿看來,無非還是一個朝廷借力的事。”
“官家的旨意,提到過北遼疆域收複後的分區,也一再提到燕山陰山以北,這跟借用番騎作戰並以軍功爵賞賜是相輔相成的。”
呂惠卿提到了借用……
“吉甫之意……正麵戰場,或者說收複燕雲的大陣戰,依然是要依靠國朝的戰兵,而番騎……管家也提到是作為國朝收複燕雲的補充。”
“而在收複燕雲以後,國朝疆域擴張至燕山陰山以北,那才是番騎的用武之地。”
話應該是說明白了,諸位內閣也都陷入了沉思。
國朝的目的是收複燕雲,或者有將疆域擴張到燕山陰山以北的想法。
但是,燕山陰山以北,那是大漠,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那樣的地形下,戰車的優勢將失去十之八九,唯有騎兵才適合草原作戰。
待那時,不管是北遼的殘餘,還是國朝的番騎,隻要將本該屬於草原的戰兵,放在草原地即可。
誰死誰活,朝廷可以坐山觀虎鬥,或者說,誰能得到國朝的補給,便有了勝利的希望。
而國朝,擁有火器和戰車的優勢,隻需要在特定的關隘布防…~
番騎隊是朝廷派出去的,而番騎隊的家眷還在大宋,那裏又將是番騎的戰功賞賜之處…~
更何況,朝廷還有羊毛紡織這個利益的大殺器!
到時候,番騎隊跟如今的耶律乙辛叛軍,又有何不同?
到時候,即便是有尾大不掉又怎樣?大宋已經擁有了防守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