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乙辛已經這樣了。

    不管曾經是北遼魏王也好,還是樞密使也罷,甚至曾經在北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過絕對的輝煌和權威。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他隻是窮途暮路,一個即將失敗的反叛者。

    曾經的榮耀,耶律乙辛肯定是不舍,可事到如今,在北遼已經斷絕了所有的退路。所以,他就想纏著大宋了。

    耶律乙辛可能比北遼朝堂的很多人要熟悉大宋,包括謀劃三年試圖竊取大宋的產業工藝,包括幾度遣人嚐試與大宋聯係出兵。他清楚,大宋已經有攻克大遼的實力。

    當在北遼走到末路時,他便想到了大宋。

    曾經的北遼決策者,大遼的軍事主官,他對宋遼的關係很熟悉,也就知道該怎樣取利用兩者之間的矛盾點。

    可惜,耶律乙辛錯誤的判斷了他此事的處境,也錯誤判斷了大宋對於叛逆者指導思想。

    當然,他是有後手的······

    “官家,如此說來,耶律乙辛被北遼朝廷擊潰後,很可能率那些潰兵進入國朝?”

    這已經是定局了。王安石沒想過一個曾經封了王的名士,怎麽可以無恥到如此地步。

    不管是與北遼死戰到底,還是說最後功敗垂成了,當著北遼皇帝的麵割脖子、撞死、以及直接捅死自己,都還讓人高看一眼。

    來大宋這邊耍賴,算什麽本事。

    就這點本事。這段時間邊境發生的事,就是耶律乙辛的態度······大宋隻要不接受他的內附,就會遭受他最後的瘋狂。

    “三十年前的儂智高嗎?倒是有點相像。”

    “不一樣。儂智高當初在特磨道好歹是有一片領地的,可耶律乙辛一旦敗北,北遼絕不會給他一絲喘氣的機會。”

    確實,據奏報,北遼朝廷已經將耶律乙辛出生的部落,徹底蕩平了,幾乎跟對待異族一樣的手段。

    也難怪耶律乙辛想做北遼的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所為交換大宋出兵的條件。

    時過境遷,想不到百十年以後,會有相同的情景重現,隻不過角色交換了。

    “他想做北遼的石敬瑭?”

    “不一樣的。當初的中原混亂,如今的北遼還是一統的王朝。”

    內閣都在思考,思考怎樣處理耶律乙辛。

    說實話,之所以在猶豫,在糾結,關鍵還是朝廷想用好耶律乙辛這把刀。

    況且,耶律乙辛遣小股隊伍入境,似乎也給他自己留了餘地······沒殺一人,隻劫糧。

    趙曦也在想,在想著怎樣能把耶律乙辛的那點用處榨幹。

    他是北遼的反叛武裝······

    唉······這時候就說到教化的問題了,或者說這個時代價值觀的問題。即便是朝堂,臣工們還做不到真正政客境界,都還會將士人當做自己的第一身份。

    這是一種束縛。

    作為君王,趙曦同樣的倡導這樣的價值觀。所以,哪怕整個朝堂都有心扶植耶律乙辛,都無法開這個口。

    對於臣工而言······官家又想讓臣工背鍋了。

    “官家,是否需要與耶律乙辛聯係?”

    事總得做,並且整個內閣包括官家應該都有這樣的心思。王安石背鍋也習慣了。至於身後名······隻要是為大宋,他王安石就是擔一個奸臣的罵名又怎樣?

    王安石不知道的是,若沒有這一任官家,他在百十年後,就被收錄進了奸臣行列······

    見王安石這樣不客氣,趙曦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王相,即便是要扶植耶律乙辛繼續禍害北遼,這個聯係也有主動和被動的區別。前期既然拒絕了,哪怕是留有餘地,也是拒絕了。朝廷的態度不能變。”

    “朕要說的是,即便是聯係,朝廷也不能主動聯係。否則,那就說明前期拒絕是錯誤的,也就相當於朝廷低頭了。一個末路的叛臣而已······”

    “著令十萬番騎北上吧······”

    妥協?國朝內部可以妥協,對於外敵,趙曦沒想過妥協,就是想耶律乙辛這樣有可能給國朝送來大禮的妥協,趙曦也不屑去做。

    耶律乙辛的作用,趙曦必須讓耶律乙辛知道,他所謂的作用,大宋用他,他才有用,大宋不用他,他就是那個即將被北遼滅掉的亂臣賊子。

    不說現在朝堂的價值觀,也不說耶律乙辛當下的做法很讓人討厭。農夫與蛇的故事,趙曦知道,同樣,後世那些翻臉不認的例子很多。

    像耶律乙辛這樣的人,還真不能給他一點謙讓。

    “官家,此時番騎北上······”

    十萬番騎,國朝是為最終收複燕雲而準備的。官家這時候遣番騎北上······

    “所謂的時機,說不準什麽時候就到了。耶律乙辛糾集的反叛力量,雖然不至於與北遼朝廷對半,七三的程度還是要有的。”

    “北遼內亂至今,耶律乙辛的隊伍即將徹底被殲滅,那麽,北遼朝廷的隊伍損失又怎樣?朝廷是不是應該隨時做好準備?”

    “如今借口是現成的,耶律乙辛遣人來襲擾我大宋邊境,想必那北遼朝廷也是喜聞樂見吧?我大宋遣並北上又有何不妥?”

    朝廷為收複燕雲之事,醞釀已經兩三年了,這一次北遼內亂,朝廷也對時機的忍耐已經很久了。

    難不成官家認為時機到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官家在大勢的判斷力。

    “另外,兵部、樞密院考慮再招募十萬番騎吧。作用是番騎隊的輔軍,訓練的重點是強弩、火器的使用。盡量在三月以內,可以投身戰場使用。”

    “至於如何製定番騎隊和輔騎隊的功能,如何確保所有騎兵的協調作戰等等,內閣要拿出個章程來。”

    “朕有個想法,內閣可以完善一下。朕以為,可以借用前朝軍功地封製的模式,將最終收複燕雲,平滅北遼後,燕山以北所有草場,包括遼東的耕田等,作為軍功土地的賞賜之地。”

    “草原就應該保留草原的功能,而國朝也需要養馬之地。待收複燕雲,並將疆域擴大後,將草場以軍功賞賜下去······此法,不僅僅適用於番騎,同樣適用於除燕雲以外,其他所有開疆擴土的軍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