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臣追擊無法達到目的,最終肯定是會興師動眾,必將在邊境有調動隊伍的行動。如其等北遼遣使入境,倒不如占個先手,先派人過去攪合攪合。
這是趙曦的想法。
其實沒啥用。北遼即便是朝廷指派,這時候也不會承認,哪怕是那些劫獄者最終被拿下,得到了口供,北遼朝廷一樣會矢口否認。除非他們想開戰了。
不管宋與北遼私底下有什麽齷齪,在明麵上都還是維護著平和的。因為燕雲的問題,不管是北遼還是國朝,都知道最終必將有一戰。
都在蓄積力量······
事情很緊急,內閣也沒有耽誤,很快就確定了出使北遼的使臣。
現在不同以往了,早年出使北遼是受氣去了,朝廷指派大多是派遣重臣,最起碼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做主的臣工。
這時候遣使,雖然不至於到北遼頤氣指使,最起碼不用低聲下氣了,能挺直腰杆。
所以,這時候就用不著派遣重臣了。再說,事情也不大,就是一個工匠的事,就是一個傳遞態度的事······
已經緊趕緊的安排了,在使臣除了汴梁不足一日,雄州的奏報就到了。
“官家,雄州急報······”
又是急報,都成了一日一報,還都是急報。還又是內閣全體覲見,這感覺讓趙曦是真的緊張了。
引發戰爭的偶然性,趙曦還是知道的。比如後世的一戰,就是因為一次刺殺,而最終二十多個國家卷入了戰事,參戰人數達六千多萬。
一直沒法搞清楚陸家大匠的真實身份,對於事態的發展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國朝正在籌備北上,還不想率先發動戰事。倉促發動,勝負難料。此事的北遼軍力,還沒有淪落到幾十年後被女真萬人擊敗二十萬的程度,還有一定的戰力。
由於這些年國朝的崛起,北遼也在防備,即便是北遼的朝堂有些混亂,主流還是保持著對國朝的戒備。
“官家,雄州奏報,北遼陳兵五千,在白溝驛以北嚴陣以待!”
內閣進來還沒停當,王安石就著急的把奏報內容先說了。
這也是內閣在處理事情上的經驗。在安排使臣出使北遼的同時,內閣也著令驛站方麵,暢通了雄州,以及整個北遼邊境的驛遞通道。
要求驛遞方,必須確保邊境奏報能快速、及時的送達到朝廷。
“其他邊寨可有奏報?”
趙曦也覺得事情有些變味了,似乎向著另外一個方向發展。搞不好真的可能引發雙方開戰了。
“暫時沒有。內閣已然通知驛遞方,務必確保奏報及時送達。”
五千騎兵,雄州駐軍近五萬,還是王舜臣主導,這五千騎兵能有何用?早些年,每年在邊境打草骨的北遼軍也不止這個數。
有點不明白了。恐嚇?難不成北遼現在還以為五千騎兵就能對國朝形成恐嚇?
“王舜臣如何應對?”
“王舜臣在追擊時分兵,自己率兵北上,準備折返堵截劫匪。在得知北遼陳兵後,將堵截劫匪的事交予副將處置,已經親臨白溝驛,同時雄州大營也進入備戰狀態。”
哪不對呢?趙曦總感覺有點不對勁,可那種感覺始終沒抓住······
內閣對官家這時候的遲疑有些捉急了。都這時候了,很有可能即將爆發大戰,官家這時候怎麽能猶豫?
一旦北遼在國朝未準備下發動戰爭,對於河北道的百姓和產業,那將是災難。
多年的承平,河北道算是休養生息,好不容易聚攏的生氣······關鍵是,這些年由於跟北遼的貿易繁榮,河北道各種產業都有。
這個損失是沒法估量的。
“諸位閣老,騎兵作戰最適宜的季節是什麽時候?如今是秋末,河北道的莊稼已經收割完畢。”
“對於北遼來說,或許正是秋收階段,接下來北遼的騎兵應該是讓戰馬貼膘吧?這個時候發動大規模戰事,可能性到底大不大?”
“當然,朕不是說絕對沒有可能性。五千騎兵陳兵邊境,這不是大戰的態勢。”
要說北遼發動戰事,最合適的季節應該是春季。秋末時發動,倒是符合國朝挑起戰事的時機。
北遼最為重要的作戰方式就是騎兵,這時候······
“會不會是接應?”
“很有可能。子由所言很有可能!”
蘇轍這樣一提醒,倒是讓趙曦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官家,據雄州的奏報,在王舜臣率親衛追擊時,那小股劫匪並沒有直接北上,而是向西轉道了。”
“若北遼陳兵是為接應,為何劫匪未直接北上,反而轉向西行,這不是舍近求遠嗎?”
這也是趙曦難以理解的。
還有,陸家這大匠,到底是何方人士?值得北遼如此興師動眾的來接應?不應該呀。
不對······
“著令整個河北道的各州府郡縣,包括所有河北道的產業作坊,對所有來自北遼的小工、大匠進行看管。”
“著令王舜臣、折可行、曹霖、高敬亭等,在確保邊境線無憂的情況下,分兵輔助地方州府清查細作······”
“諸位,除非陸家的大匠是皇子,否則北遼不可能如此興師動眾,甚至以陳兵來恐嚇國朝。隻有一個可能,所謂陳兵,隻是個幌子,隻是讓國朝的河北道不管是駐軍還是地方州府,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邊境上。”
“並且,這種一觸即發的態勢,很容易讓河北道的各產業作坊人心惶惶······”
趙曦這時候思路完全暢通了,基本已經確定了北遼的目的。
“諸位,如果說在這檔口,整個河北道個產業的小工、大匠出逃呢?也就是說,朕以為,北遼這次陳兵的目的不是接應這一個大匠,而是針對整個河北道的所有作坊的工匠。”
“北遼陳兵邊境,河北道首當其衝,勢必將注意力集中在戰事是否有可能一觸即發上。同時,所有河北道的作坊主,這時候也會考慮如何能減少固定資產的損失。”
“這時候,便是工匠出逃的最好時機······”
這是趙曦的想法。
其實沒啥用。北遼即便是朝廷指派,這時候也不會承認,哪怕是那些劫獄者最終被拿下,得到了口供,北遼朝廷一樣會矢口否認。除非他們想開戰了。
不管宋與北遼私底下有什麽齷齪,在明麵上都還是維護著平和的。因為燕雲的問題,不管是北遼還是國朝,都知道最終必將有一戰。
都在蓄積力量······
事情很緊急,內閣也沒有耽誤,很快就確定了出使北遼的使臣。
現在不同以往了,早年出使北遼是受氣去了,朝廷指派大多是派遣重臣,最起碼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做主的臣工。
這時候遣使,雖然不至於到北遼頤氣指使,最起碼不用低聲下氣了,能挺直腰杆。
所以,這時候就用不著派遣重臣了。再說,事情也不大,就是一個工匠的事,就是一個傳遞態度的事······
已經緊趕緊的安排了,在使臣除了汴梁不足一日,雄州的奏報就到了。
“官家,雄州急報······”
又是急報,都成了一日一報,還都是急報。還又是內閣全體覲見,這感覺讓趙曦是真的緊張了。
引發戰爭的偶然性,趙曦還是知道的。比如後世的一戰,就是因為一次刺殺,而最終二十多個國家卷入了戰事,參戰人數達六千多萬。
一直沒法搞清楚陸家大匠的真實身份,對於事態的發展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國朝正在籌備北上,還不想率先發動戰事。倉促發動,勝負難料。此事的北遼軍力,還沒有淪落到幾十年後被女真萬人擊敗二十萬的程度,還有一定的戰力。
由於這些年國朝的崛起,北遼也在防備,即便是北遼的朝堂有些混亂,主流還是保持著對國朝的戒備。
“官家,雄州奏報,北遼陳兵五千,在白溝驛以北嚴陣以待!”
內閣進來還沒停當,王安石就著急的把奏報內容先說了。
這也是內閣在處理事情上的經驗。在安排使臣出使北遼的同時,內閣也著令驛站方麵,暢通了雄州,以及整個北遼邊境的驛遞通道。
要求驛遞方,必須確保邊境奏報能快速、及時的送達到朝廷。
“其他邊寨可有奏報?”
趙曦也覺得事情有些變味了,似乎向著另外一個方向發展。搞不好真的可能引發雙方開戰了。
“暫時沒有。內閣已然通知驛遞方,務必確保奏報及時送達。”
五千騎兵,雄州駐軍近五萬,還是王舜臣主導,這五千騎兵能有何用?早些年,每年在邊境打草骨的北遼軍也不止這個數。
有點不明白了。恐嚇?難不成北遼現在還以為五千騎兵就能對國朝形成恐嚇?
“王舜臣如何應對?”
“王舜臣在追擊時分兵,自己率兵北上,準備折返堵截劫匪。在得知北遼陳兵後,將堵截劫匪的事交予副將處置,已經親臨白溝驛,同時雄州大營也進入備戰狀態。”
哪不對呢?趙曦總感覺有點不對勁,可那種感覺始終沒抓住······
內閣對官家這時候的遲疑有些捉急了。都這時候了,很有可能即將爆發大戰,官家這時候怎麽能猶豫?
一旦北遼在國朝未準備下發動戰爭,對於河北道的百姓和產業,那將是災難。
多年的承平,河北道算是休養生息,好不容易聚攏的生氣······關鍵是,這些年由於跟北遼的貿易繁榮,河北道各種產業都有。
這個損失是沒法估量的。
“諸位閣老,騎兵作戰最適宜的季節是什麽時候?如今是秋末,河北道的莊稼已經收割完畢。”
“對於北遼來說,或許正是秋收階段,接下來北遼的騎兵應該是讓戰馬貼膘吧?這個時候發動大規模戰事,可能性到底大不大?”
“當然,朕不是說絕對沒有可能性。五千騎兵陳兵邊境,這不是大戰的態勢。”
要說北遼發動戰事,最合適的季節應該是春季。秋末時發動,倒是符合國朝挑起戰事的時機。
北遼最為重要的作戰方式就是騎兵,這時候······
“會不會是接應?”
“很有可能。子由所言很有可能!”
蘇轍這樣一提醒,倒是讓趙曦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官家,據雄州的奏報,在王舜臣率親衛追擊時,那小股劫匪並沒有直接北上,而是向西轉道了。”
“若北遼陳兵是為接應,為何劫匪未直接北上,反而轉向西行,這不是舍近求遠嗎?”
這也是趙曦難以理解的。
還有,陸家這大匠,到底是何方人士?值得北遼如此興師動眾的來接應?不應該呀。
不對······
“著令整個河北道的各州府郡縣,包括所有河北道的產業作坊,對所有來自北遼的小工、大匠進行看管。”
“著令王舜臣、折可行、曹霖、高敬亭等,在確保邊境線無憂的情況下,分兵輔助地方州府清查細作······”
“諸位,除非陸家的大匠是皇子,否則北遼不可能如此興師動眾,甚至以陳兵來恐嚇國朝。隻有一個可能,所謂陳兵,隻是個幌子,隻是讓國朝的河北道不管是駐軍還是地方州府,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邊境上。”
“並且,這種一觸即發的態勢,很容易讓河北道的各產業作坊人心惶惶······”
趙曦這時候思路完全暢通了,基本已經確定了北遼的目的。
“諸位,如果說在這檔口,整個河北道個產業的小工、大匠出逃呢?也就是說,朕以為,北遼這次陳兵的目的不是接應這一個大匠,而是針對整個河北道的所有作坊的工匠。”
“北遼陳兵邊境,河北道首當其衝,勢必將注意力集中在戰事是否有可能一觸即發上。同時,所有河北道的作坊主,這時候也會考慮如何能減少固定資產的損失。”
“這時候,便是工匠出逃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