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不需要繼續關注南瓜的事,現在國朝基本上對新事物沒有什麽抗拒,反倒是興致很高。
因為工坊城曆年出售產業更新工藝的原因,現在國朝不管是朝廷衙門還是地方州府,都會了一些創新的理念基礎了。
司農寺這樣的機會很少,好不容易逮住了,又怎麽會放過。
至於到浙中查驗,說實話,朝廷現在對朝廷衙門外出州府都是有補貼的,特別是這種野外查驗,補貼很高的。
趙曦不是史學家,不需要確定南瓜的原產地跟浙東有沒有關係,他隻需要看到南瓜在國朝栽培,並推廣,能讓大宋子民無饑瑾之憂。
確實是,趙曦在擔心二子的耐心,擔心他會等不及國朝收複燕雲後再經略安南。
就目前安南的現狀,似乎是升龍府認可了二子在北部山區的存在……安南也是沒辦法,明知道反抗無用,倒不如接受現實。
但是,由於安南北部山區的實際情況,很難滿足二子的野心……就連那萬兒八千的軍卒都很難過的舒坦。
現在的二皇子那部分力量,很大一部分收益來自於往國朝販賣糧食,或者說占據地理優勢,吃些過水麵。
也正是因為這樣,二皇子才知道國朝對安南糧食的依賴程度,才強忍著沒有挑起大規模的戰事。
不管怎樣說,他都是大宋皇子。
文彥博,或者說閣老院的那些老家夥分析的沒錯,趙曦確實有這樣的考慮。
一旦大宋對北遼作戰,絕不是短期能有結果的。而持久戰的必要條件,必須確保國朝內部的安穩。
糧食穩定,是最基本的。
不能指望對手都是傻子,安南升龍府不可能不知道國朝如今對他們糧食出口的依賴,也不可能真的就能容忍臥榻之側的危險。
一旦大宋發動戰事,二皇子即便是還會忍著,升龍府恐怕也會趁機收複失地。
二皇子的實力,在對上安南後,勢必也是一場持久戰。
結果會是讓整個安南進入混亂,國朝的糧食需求必將受到影響,最終會影響到收複燕雲的大戰局。
任何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別是這種國與國之間的糾葛。
“吉甫,海軍護航是否針對海商的成本和收益做過核算?”
閣老院跟內閣的溝通,趙曦是知道的。經過在工坊城擬定了未來對遼作戰的策略,全盤的計劃也該著提上議事日程了。
“官家,海商的利潤點,第一是互通有無,甚至可以用奇貨可居來判定。”
“第二點就是運量的問題。海運有風險是一方麵,關鍵還是海船運貨量大,才能確保海商的利潤。”
都不用借海軍護航的數據,呂惠卿就很清楚海商是怎樣迴事。
“如果漕運衙門涉足海運,並且以販運糧食為主是否可行?”
這是趙曦需要確定的,這是關鍵。
“官家,據海商傳迴來的信息,以及這次海軍護航所探知的,在占城、真臘、三佛齊等小國,糧食是隨意丟棄,隨便丟點麻布,就能收到成堆成堆的糧食。”
“對於南部那些小國而言,根本不考慮糧食儲存,隨意丟在土裏的種子,有兩三個月,就都成了糧食……”
呂惠卿雖然說的誇張,也確實是這樣。
南亞的氣候,決定了他們根本不用擔心喂飽肚子的問題。
“既然如此,著令範子淵主導營造商船吧…~”
趙曦看了看諸位內閣,見沒有人有反對的意圖……
“對於海運,朝廷暫不考慮組建國營的海運商社,也不會與民爭利。”
“不管是海運繁華,還是產業發達,對於朝廷而言,重要的是稅入。”
“至於為什麽營造商船,想必大家也明白。朝廷必須確保國朝糧食穩定,這是一個王朝的根本。”
“既然朝廷有了收複燕雲的準備,就要全盤的考慮。雖然那個逆子還算識大體,重大局,但朕敢保證,一旦國朝與北遼開戰,安南不會容忍朗頌和高邦一帶繼續被外來勢力控製。”
“這一點,朝廷必須的考慮到。一旦戰事開始,安南即便是想持續這部分糧食出口的利潤,戰亂也會將交易叫停了。”
“戰事,國朝重心在戰局上,而國朝內政同樣不可放鬆。朕不敢確定,到時候糧食會不會出現危機。”
“所以,要未雨綢繆,避免在開戰時國朝有了糧食危機,從而影響到戰局。”
打戰從來就不單純的是打軍卒的勇猛,甚至也不是隻靠軍備。導致戰爭的結果有很多種,糧食絕對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就如國朝對西夏的戰事,真正取勝的原因,是西夏到了絕境。
“官家,四皇子的那隻隊伍,是否可以作為偏師使用?”
章惇這樣問,一是基於當初對西夏作戰,偏師其了相當大的作用。
二是因為,據奏報,如今四皇子的那隻隊伍,已經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登州海域。
也就是說,隻要戰事開始,四皇子的隊伍,完全可以北上,從北遼的蘇州、開州,甚至萊州、錦州一帶登陸,對北遼中京和南京形成包夾之勢。
同時,國朝可以從原西夏黑山、黑水鎮軍司治所,也遣一支偏師,從西向東作戰。
如此一來,對北遼就可以重演平滅西夏的戰局。
“那一支隊伍,牽製北遼的部分兵力或許有用,若承擔偏師的作用,恐怕不堪。”
“即便是海軍北上作戰,也未必能奏效。”
“諸位閣老應該知道,北方作戰有季節性的因素,氣候原因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一旦與北遼開戰,不是短時間能結束的,隻要北遼能抗住海軍一定時間內的無法登陸,海軍登陸戰將再無威脅。”
“關鍵是,國朝之於北遼騎兵的優勢,還是在戰車上,而由於戰車本身重量的原因,海船很難轉運足夠用的戰車。那麽,海軍陸戰隊上岸以後,根本無法正麵對抗北遼騎兵。”
要說從西北遣一支隊伍,由戰車的優勢,或許還有用,從海上,就步卒對騎兵的劣勢,趙曦根本不考慮。
可國朝的首要戰略目標是收複燕雲,沒必要從西北派一支偏師。
因為工坊城曆年出售產業更新工藝的原因,現在國朝不管是朝廷衙門還是地方州府,都會了一些創新的理念基礎了。
司農寺這樣的機會很少,好不容易逮住了,又怎麽會放過。
至於到浙中查驗,說實話,朝廷現在對朝廷衙門外出州府都是有補貼的,特別是這種野外查驗,補貼很高的。
趙曦不是史學家,不需要確定南瓜的原產地跟浙東有沒有關係,他隻需要看到南瓜在國朝栽培,並推廣,能讓大宋子民無饑瑾之憂。
確實是,趙曦在擔心二子的耐心,擔心他會等不及國朝收複燕雲後再經略安南。
就目前安南的現狀,似乎是升龍府認可了二子在北部山區的存在……安南也是沒辦法,明知道反抗無用,倒不如接受現實。
但是,由於安南北部山區的實際情況,很難滿足二子的野心……就連那萬兒八千的軍卒都很難過的舒坦。
現在的二皇子那部分力量,很大一部分收益來自於往國朝販賣糧食,或者說占據地理優勢,吃些過水麵。
也正是因為這樣,二皇子才知道國朝對安南糧食的依賴程度,才強忍著沒有挑起大規模的戰事。
不管怎樣說,他都是大宋皇子。
文彥博,或者說閣老院的那些老家夥分析的沒錯,趙曦確實有這樣的考慮。
一旦大宋對北遼作戰,絕不是短期能有結果的。而持久戰的必要條件,必須確保國朝內部的安穩。
糧食穩定,是最基本的。
不能指望對手都是傻子,安南升龍府不可能不知道國朝如今對他們糧食出口的依賴,也不可能真的就能容忍臥榻之側的危險。
一旦大宋發動戰事,二皇子即便是還會忍著,升龍府恐怕也會趁機收複失地。
二皇子的實力,在對上安南後,勢必也是一場持久戰。
結果會是讓整個安南進入混亂,國朝的糧食需求必將受到影響,最終會影響到收複燕雲的大戰局。
任何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別是這種國與國之間的糾葛。
“吉甫,海軍護航是否針對海商的成本和收益做過核算?”
閣老院跟內閣的溝通,趙曦是知道的。經過在工坊城擬定了未來對遼作戰的策略,全盤的計劃也該著提上議事日程了。
“官家,海商的利潤點,第一是互通有無,甚至可以用奇貨可居來判定。”
“第二點就是運量的問題。海運有風險是一方麵,關鍵還是海船運貨量大,才能確保海商的利潤。”
都不用借海軍護航的數據,呂惠卿就很清楚海商是怎樣迴事。
“如果漕運衙門涉足海運,並且以販運糧食為主是否可行?”
這是趙曦需要確定的,這是關鍵。
“官家,據海商傳迴來的信息,以及這次海軍護航所探知的,在占城、真臘、三佛齊等小國,糧食是隨意丟棄,隨便丟點麻布,就能收到成堆成堆的糧食。”
“對於南部那些小國而言,根本不考慮糧食儲存,隨意丟在土裏的種子,有兩三個月,就都成了糧食……”
呂惠卿雖然說的誇張,也確實是這樣。
南亞的氣候,決定了他們根本不用擔心喂飽肚子的問題。
“既然如此,著令範子淵主導營造商船吧…~”
趙曦看了看諸位內閣,見沒有人有反對的意圖……
“對於海運,朝廷暫不考慮組建國營的海運商社,也不會與民爭利。”
“不管是海運繁華,還是產業發達,對於朝廷而言,重要的是稅入。”
“至於為什麽營造商船,想必大家也明白。朝廷必須確保國朝糧食穩定,這是一個王朝的根本。”
“既然朝廷有了收複燕雲的準備,就要全盤的考慮。雖然那個逆子還算識大體,重大局,但朕敢保證,一旦國朝與北遼開戰,安南不會容忍朗頌和高邦一帶繼續被外來勢力控製。”
“這一點,朝廷必須的考慮到。一旦戰事開始,安南即便是想持續這部分糧食出口的利潤,戰亂也會將交易叫停了。”
“戰事,國朝重心在戰局上,而國朝內政同樣不可放鬆。朕不敢確定,到時候糧食會不會出現危機。”
“所以,要未雨綢繆,避免在開戰時國朝有了糧食危機,從而影響到戰局。”
打戰從來就不單純的是打軍卒的勇猛,甚至也不是隻靠軍備。導致戰爭的結果有很多種,糧食絕對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就如國朝對西夏的戰事,真正取勝的原因,是西夏到了絕境。
“官家,四皇子的那隻隊伍,是否可以作為偏師使用?”
章惇這樣問,一是基於當初對西夏作戰,偏師其了相當大的作用。
二是因為,據奏報,如今四皇子的那隻隊伍,已經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登州海域。
也就是說,隻要戰事開始,四皇子的隊伍,完全可以北上,從北遼的蘇州、開州,甚至萊州、錦州一帶登陸,對北遼中京和南京形成包夾之勢。
同時,國朝可以從原西夏黑山、黑水鎮軍司治所,也遣一支偏師,從西向東作戰。
如此一來,對北遼就可以重演平滅西夏的戰局。
“那一支隊伍,牽製北遼的部分兵力或許有用,若承擔偏師的作用,恐怕不堪。”
“即便是海軍北上作戰,也未必能奏效。”
“諸位閣老應該知道,北方作戰有季節性的因素,氣候原因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一旦與北遼開戰,不是短時間能結束的,隻要北遼能抗住海軍一定時間內的無法登陸,海軍登陸戰將再無威脅。”
“關鍵是,國朝之於北遼騎兵的優勢,還是在戰車上,而由於戰車本身重量的原因,海船很難轉運足夠用的戰車。那麽,海軍陸戰隊上岸以後,根本無法正麵對抗北遼騎兵。”
要說從西北遣一支隊伍,由戰車的優勢,或許還有用,從海上,就步卒對騎兵的劣勢,趙曦根本不考慮。
可國朝的首要戰略目標是收複燕雲,沒必要從西北派一支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