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不會總是按照自己猜測進行的。
趙曦一直擔心皇城司準備的車輛會紮眼,為自己的安危計,王中正找來戰車,趙曦都不會奇怪。沒想到趙曦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沒想到皇城司找到的是相當樸實的馬車。
“官家,蘇城主說,這輛車集合了工坊城所有技藝的精華所在······”
“是樣車?”
“迴官家,蘇城主說這是最新的樣車。”
這個趙曦知道,工坊城每當核心技藝改進後,都會嚐試著做一些物品,車輛也是其中一項。因為規製的原因,樣車不能按照官方的規格做,所以,樣車基本上都屬於那種沒有任何特征的車輛。
不過,所謂的最新款樣車,趙曦倒是有些期待了。
現在,工坊城的工藝到底發展到什麽程度,連趙曦也是不了解的。趙曦是真正的做個引導者,不怎麽去幹預屬於這個時代的發展。
後世車輛那些什麽係統和結構,趙曦不懂,卻也知道什麽承載呀、轉向呀,以及什麽操控性、舒適性之類的說辭。
曾幾何時,趙曦也在講武堂隨意的聊過這些,他肯定講武堂的記載中是有這些內容的。而蘇頌作為親曆者,都知道。
當然,趙曦不是純粹的按照後世的叫法講述,都是從乘坐體驗和駕馭體驗上去迂迴的說明的。
所以,趙曦見到這樣本車的第一時間,是先看看所謂的地盤······
軸承?蘇頌真的鼓搗出軸承了?趙曦當初提出的隻是設想,牽扯的辦法是當時的彈珠,並排放幾個,然後可以滾動前行,沒想到蘇頌真的做出了軸承。
再看支撐,避震也有了,整個馬車的承載多少有了些雛形。就連轉向也可以在此車上見到。所有的物件都很簡陋,但趙曦卻看到了整個國朝工業基礎的進展······
“中正,讓內務府劃撥些錢糧,對參與此車的所有官員、工匠予以重獎!國朝之大功績,都是大功臣!”
能看到這樣的馬車,看到工坊城工藝的大突破,是趙曦決定微服私訪後,最大的收獲。
趙曦在親政後,已經很好有功夫關注這方麵的發展了。因為他自己沒法讓理論基礎成體係,能做的也隻能是給些方向。蘇頌、沈括等人,真的沒讓他失望。
“官家又讓內務府獎勵何人?因為何事?”
“富相······”
趙曦本以為內閣會讓諸如王安石、呂公著之類年輕些的內閣隨行自己私訪,沒想到會是富弼。
“官家,臣主中樞,反倒是最不需要親自在場的。況且,有太子留守,老臣是在繁忙朝政中,唯一有空閑的內閣。”
富弼這話還是帶著點怨氣的。朝廷都忙成漿糊了,官家卻要生私訪的心思。昨日所言,本來隻是勸阻官家,結果就成這樣了。
富弼乃至內閣,都不敢猜測官家到底是什麽意思。太子也大早又早早的到了勤政殿,偏偏官家出宮,並沒有旨意讓太子監國······有些事臣工們真不能隨意猜測。
不過,富弼的話裏話外,還是有所指的。實事求是而已。
“官家,獎賞何人?因為何事?可需要朝廷一並賞賜?”
既然是國朝大功績,大功臣,朝廷也是應該有所表示的。
“富相,朕所說的就是這輛車······看似與常車沒區別,隻要富相了解其中的工藝,也會像朕一般,有意獎賞。”
“富相,先看看輪轂······”
“官家,老臣不懂,這又是何物?”
“此乃軸承。王中正,緩慢的讓車動起來······”
沒有比實例更有說服力的。隻要車輛動起來,以富弼的智商,很容易看到此物的應用之廣泛的。
“官家,這是用於車輛,若是用於水輪,用於床弩,用於······”
“富相,確實如此,這幾乎是諸多產業的基礎,或者說可以讓諸多產業大幅度提升產能。朕就是為此獎賞,準備獎勵所有參與此項工作的臣工和匠人。”
趙曦雖然並不太清楚軸承的用途,卻也知道,軸承使用範圍是相當廣的。
“官家,封爵就不必了。朝廷這些年戰事頗多,封賞的爵位多了,朝廷的爵位也就泛濫了。如今西北、西南等新國土,需要官吏甚多,倒不如賜些恩補的官吏,補充一下新疆域的缺額。”
原本稱為三冗之一的冗官,誰曾想會出現缺官的情況······
今日出行時的心情很好,就是富弼含沙射影的勸說,也沒有影響趙曦的心情。
有些門,一旦打開了,本身所具備的吸引力,就會讓很多的有誌者走進去,最終由量變到質變。
趙曦相信,國朝的工藝最終會變成科技,也最終會迎來所謂的蓬勃發展······這將不由人的意誌為轉移。
今日出行的地點是陽武縣。至於原因嗎,趙曦記得在政和初時,王安石推行農田水利法時,曾提到過陽武縣放淤改土種稻。
昨天在汴梁看了國朝的商貿,今天趙曦想看看國朝的農耕。現今的陽武縣,應該是後世的原陽縣。而後世原陽大米聞名於世,不知道現在的陽武,在王安石倡導的放淤改土種稻下,是不是有了雛形。
陽武縣位於汴梁西北,距離汴梁百多裏,並且需要渡過黃河。
趙曦並不一定要達到陽武縣城,他隻是想看看國朝的農耕而已,或者說想看看後世聞名於世的原陽大米,是不是在這個時代就萌芽了。
王安石的農田水利法,並不是基於趙曦的出現而有的,原本的曆史就有。
汴梁周邊,溝通黃河南北岸的渡橋不少,國朝繁榮的商貿,甚至連可以通過軌道的渡橋都有,像趙曦一行所坐的馬車,渡河的更是數不勝數。
“官家,此馬車沒有顛簸之苦,工坊城確實用心了。”
“這是避震,也就減震,在支撐馬車車廂下,添加具有緩衝作用的鋼片,可以隨道路顛簸而動,從而使乘坐者感覺不到顛簸······”
“官家此行意欲如何?”
“汴梁是國朝商貿集散地,看汴梁商貿便可了解國朝商貿。朕此行,是想看看國朝農桑。”
“富相也知道,政和以來,朕在農桑上花費的心思最少,或者說整個國朝於農桑之事的投入也最少。出來看看,了解最基礎的情況,在國朝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期後,朝廷要適當側重一些農桑方麵的政策頒布。”
趙曦一直擔心皇城司準備的車輛會紮眼,為自己的安危計,王中正找來戰車,趙曦都不會奇怪。沒想到趙曦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沒想到皇城司找到的是相當樸實的馬車。
“官家,蘇城主說,這輛車集合了工坊城所有技藝的精華所在······”
“是樣車?”
“迴官家,蘇城主說這是最新的樣車。”
這個趙曦知道,工坊城每當核心技藝改進後,都會嚐試著做一些物品,車輛也是其中一項。因為規製的原因,樣車不能按照官方的規格做,所以,樣車基本上都屬於那種沒有任何特征的車輛。
不過,所謂的最新款樣車,趙曦倒是有些期待了。
現在,工坊城的工藝到底發展到什麽程度,連趙曦也是不了解的。趙曦是真正的做個引導者,不怎麽去幹預屬於這個時代的發展。
後世車輛那些什麽係統和結構,趙曦不懂,卻也知道什麽承載呀、轉向呀,以及什麽操控性、舒適性之類的說辭。
曾幾何時,趙曦也在講武堂隨意的聊過這些,他肯定講武堂的記載中是有這些內容的。而蘇頌作為親曆者,都知道。
當然,趙曦不是純粹的按照後世的叫法講述,都是從乘坐體驗和駕馭體驗上去迂迴的說明的。
所以,趙曦見到這樣本車的第一時間,是先看看所謂的地盤······
軸承?蘇頌真的鼓搗出軸承了?趙曦當初提出的隻是設想,牽扯的辦法是當時的彈珠,並排放幾個,然後可以滾動前行,沒想到蘇頌真的做出了軸承。
再看支撐,避震也有了,整個馬車的承載多少有了些雛形。就連轉向也可以在此車上見到。所有的物件都很簡陋,但趙曦卻看到了整個國朝工業基礎的進展······
“中正,讓內務府劃撥些錢糧,對參與此車的所有官員、工匠予以重獎!國朝之大功績,都是大功臣!”
能看到這樣的馬車,看到工坊城工藝的大突破,是趙曦決定微服私訪後,最大的收獲。
趙曦在親政後,已經很好有功夫關注這方麵的發展了。因為他自己沒法讓理論基礎成體係,能做的也隻能是給些方向。蘇頌、沈括等人,真的沒讓他失望。
“官家又讓內務府獎勵何人?因為何事?”
“富相······”
趙曦本以為內閣會讓諸如王安石、呂公著之類年輕些的內閣隨行自己私訪,沒想到會是富弼。
“官家,臣主中樞,反倒是最不需要親自在場的。況且,有太子留守,老臣是在繁忙朝政中,唯一有空閑的內閣。”
富弼這話還是帶著點怨氣的。朝廷都忙成漿糊了,官家卻要生私訪的心思。昨日所言,本來隻是勸阻官家,結果就成這樣了。
富弼乃至內閣,都不敢猜測官家到底是什麽意思。太子也大早又早早的到了勤政殿,偏偏官家出宮,並沒有旨意讓太子監國······有些事臣工們真不能隨意猜測。
不過,富弼的話裏話外,還是有所指的。實事求是而已。
“官家,獎賞何人?因為何事?可需要朝廷一並賞賜?”
既然是國朝大功績,大功臣,朝廷也是應該有所表示的。
“富相,朕所說的就是這輛車······看似與常車沒區別,隻要富相了解其中的工藝,也會像朕一般,有意獎賞。”
“富相,先看看輪轂······”
“官家,老臣不懂,這又是何物?”
“此乃軸承。王中正,緩慢的讓車動起來······”
沒有比實例更有說服力的。隻要車輛動起來,以富弼的智商,很容易看到此物的應用之廣泛的。
“官家,這是用於車輛,若是用於水輪,用於床弩,用於······”
“富相,確實如此,這幾乎是諸多產業的基礎,或者說可以讓諸多產業大幅度提升產能。朕就是為此獎賞,準備獎勵所有參與此項工作的臣工和匠人。”
趙曦雖然並不太清楚軸承的用途,卻也知道,軸承使用範圍是相當廣的。
“官家,封爵就不必了。朝廷這些年戰事頗多,封賞的爵位多了,朝廷的爵位也就泛濫了。如今西北、西南等新國土,需要官吏甚多,倒不如賜些恩補的官吏,補充一下新疆域的缺額。”
原本稱為三冗之一的冗官,誰曾想會出現缺官的情況······
今日出行時的心情很好,就是富弼含沙射影的勸說,也沒有影響趙曦的心情。
有些門,一旦打開了,本身所具備的吸引力,就會讓很多的有誌者走進去,最終由量變到質變。
趙曦相信,國朝的工藝最終會變成科技,也最終會迎來所謂的蓬勃發展······這將不由人的意誌為轉移。
今日出行的地點是陽武縣。至於原因嗎,趙曦記得在政和初時,王安石推行農田水利法時,曾提到過陽武縣放淤改土種稻。
昨天在汴梁看了國朝的商貿,今天趙曦想看看國朝的農耕。現今的陽武縣,應該是後世的原陽縣。而後世原陽大米聞名於世,不知道現在的陽武,在王安石倡導的放淤改土種稻下,是不是有了雛形。
陽武縣位於汴梁西北,距離汴梁百多裏,並且需要渡過黃河。
趙曦並不一定要達到陽武縣城,他隻是想看看國朝的農耕而已,或者說想看看後世聞名於世的原陽大米,是不是在這個時代就萌芽了。
王安石的農田水利法,並不是基於趙曦的出現而有的,原本的曆史就有。
汴梁周邊,溝通黃河南北岸的渡橋不少,國朝繁榮的商貿,甚至連可以通過軌道的渡橋都有,像趙曦一行所坐的馬車,渡河的更是數不勝數。
“官家,此馬車沒有顛簸之苦,工坊城確實用心了。”
“這是避震,也就減震,在支撐馬車車廂下,添加具有緩衝作用的鋼片,可以隨道路顛簸而動,從而使乘坐者感覺不到顛簸······”
“官家此行意欲如何?”
“汴梁是國朝商貿集散地,看汴梁商貿便可了解國朝商貿。朕此行,是想看看國朝農桑。”
“富相也知道,政和以來,朕在農桑上花費的心思最少,或者說整個國朝於農桑之事的投入也最少。出來看看,了解最基礎的情況,在國朝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期後,朝廷要適當側重一些農桑方麵的政策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