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貴族進汴梁接受封賞……最起碼從名義上是這樣的說辭。
西夏這個國度已經不存在了,黨項這個種族,也即將被各種方式劃分,是到汴梁投降,還是接受封賞,趙曦並不在意說辭。
雖然朝堂的臣工有些微詞,也被允許產業主到興慶府收售降兵的消息壓迴去了。
對於現在國朝產業主的困境,趙曦很理解。
就如後世,同類產品過多,技術難以改進,降低人力成本就成了產業主首選的辦法。
然而,就國朝如今的狀況,在人工這一塊,是求大於供。國朝各州府郡縣大力發展產業,對於人工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反而讓人工成本進一步飆升。
這還是工坊城出售的產業技術,都是一次性買斷,不是逐年收取利潤的模式。
就目前國朝的這些產品,趙曦知道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對他而言也很容易。但是,趙曦並無意介入。
自己就是指引和方向,既然把一些理念帶到了這個時代,發展還是靠這個時代合適。
大宋本來就是趙曦所知的科技和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他相信,隨著國朝產業的大量投入,勢必會由量轉為質變,這是普遍道理。
所以,即便是工坊城,趙曦都沒有再過多的幹預。
能領先這個時代一步,對於大宋足夠了。邁的步子過大了,沒有基礎支持,隻會是拔苗助長,空中樓閣,不是長久之計。
趙曦可不信每一代都會有像他這樣的魂穿帝王……
引導,讓這個時代去夯實基礎。趙曦相信,從現在開始,大宋會永遠領先於這個時代。
這一次,戰爭是真的結束了。
不出所料,各路主帥盡數被朝廷召迴,甚至連副帥都一並進京受封了。
從西夏興慶府繳械那一刻,朝廷就將西夏原本的轄區做了調整,進行了州府郡縣大劃分。
同時,幾路大軍也按照國朝州府郡縣駐軍的模式,進行了改變。
趙曦其實認為還可以再放放,或者說最起碼留一路主帥主持西北軍務。
“官家,大軍遠征兩年餘,各路將帥背井離鄉,為國征戰。如今西夏王室貴族入京,朝廷受降,又如何能缺了有功之臣?”
“正如官家所言,各路大軍並無主次之分,如此盛大的慶典,撇開任何一位將帥都不合適!”
趙曦心裏清楚,這是內閣大臣對武將根深蒂固的戒備,可理由卻冠冕堂皇。
有些事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全避免的。
即便是這一次沒有所謂的首功,沒有任何一位武將在明麵是眾矢之的。依然有彈章在內參出現了。
國朝每一次征戰結束,都是一次大範圍彈劾武將的風潮,除了趙曦親征的兩次,從來沒有改變過。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再出現有單獨彈劾武將的彈章,著令隨軍監察官與文佐官,以及撰寫彈章的臣工,一並到政事堂質詢,朕與內閣旁聽!”
“屬實者查辦,道聽途說,惡意誣陷者,依監察條例相應條款治其罪!”
“另外,為示公正,可讓各路大軍文佐帥的行軍作戰記錄,在內閣與朝廷重要議政傳閱!”
誰都知道,配備了監察官和文佐帥的大軍,即便是有錯,也是整一路大軍領導層的集體錯誤。
那些借戰事結束,準備用國朝文武之別博名者,這一次算是觸犯了眾怒。
勤政殿的質詢,一次次的讓投機博名者受罰,才遏製住了戰後彈劾武將的風潮。
甚至連彈劾偏師在沙洲扶持所謂的非朝廷勢力,都沒有被監察衙門立案!
這樣的風聲傳到前線,別說是怨言了,每一路主帥都快速的依照朝廷詔令,分散了大軍編製,成建製駐防,等待朝廷派遣官員交接。
同一時間,在興慶府接到朝廷同意進京接受封賞的迴複時,朝廷已經完整的配備了整個西夏轄區的官員。
一並西行的,不僅僅是朝廷接管原西夏轄區各州府郡縣的官員,還有工坊城、市易寺、鹽鐵司等各朝廷衙門。
工坊城是以勘探為主。從趙曦南征開發錳礦與大理礦城之後,再加上河東石炭礦,如今隻要是戰爭結束,朝廷已經習慣於這種操作。
再沒人隨意的說什麽莽荒之地了。
更何況,原西夏轄區,青鹽一直就是支柱產業,也是國朝垂涎的。
同時,前朝河西走廊繁榮的商貿,也是國朝征戰西夏,打通與西番易貨的目的。
所以,市易寺、鹽鐵司,在這一次,也是大批的派遣官員西行。
其實,西行最多的並不是朝廷,而是商賈,或者說國朝各州府郡縣的產業主。
從沙洲一直到肅州,再到黑水鎮燕軍司、黑山威福軍司,到最後的興慶、西平、銀夏一帶,這一戰大宋接受的降兵多達幾十萬。
這個降兵對於國朝的產業主而言,這才是真正的戰爭紅利。
一時間,原本因為停戰而稍微緩解繁忙的西線軌道,再一次忙亂起來了。
“降兵的安置,朝廷還是要關注一下。降兵也是兵,而商賈終歸是商賈。朕擔心商賈過分追求利益,會激起降兵的逆反。”
“戰事剛剛結束,黨項人又桀驁不馴,雖然有國朝的駐軍,能避免混亂還是避免吧。”
趙曦一直覺得大軍分解的過早了些。雖然黨項人卸甲了,可畢竟還是在黨項人的地盤,還是黨項人聚堆的境況。
“官家多慮了。據前方奏報,商賈們因為雇工大量缺乏的困境,開出的條件相當優越。”
“甚至地方州府郡縣,為當地產業發展,甚至奏請朝廷要允許地方州府放開戶籍和耕田,以便能招收更多的降兵……”
趙曦知道,富弼嘴裏所謂的優越,根本不可能像大宋雇員那般。
即便如此,趙曦也有點驚訝,國朝的州府居然已經有了發展產業的萌芽理念。
“官家,更何況,這一場大戰,國朝的軍伍徹底摧毀了黨項人的信心,所謂的桀驁不馴,所謂的勇武,是建立在勝利之上。”
“絕對的軍備優勢,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以及商賈們放出去堪比黨項貴族收益的條件,黨項降兵已經淪陷了。”
西夏這個國度已經不存在了,黨項這個種族,也即將被各種方式劃分,是到汴梁投降,還是接受封賞,趙曦並不在意說辭。
雖然朝堂的臣工有些微詞,也被允許產業主到興慶府收售降兵的消息壓迴去了。
對於現在國朝產業主的困境,趙曦很理解。
就如後世,同類產品過多,技術難以改進,降低人力成本就成了產業主首選的辦法。
然而,就國朝如今的狀況,在人工這一塊,是求大於供。國朝各州府郡縣大力發展產業,對於人工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反而讓人工成本進一步飆升。
這還是工坊城出售的產業技術,都是一次性買斷,不是逐年收取利潤的模式。
就目前國朝的這些產品,趙曦知道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對他而言也很容易。但是,趙曦並無意介入。
自己就是指引和方向,既然把一些理念帶到了這個時代,發展還是靠這個時代合適。
大宋本來就是趙曦所知的科技和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他相信,隨著國朝產業的大量投入,勢必會由量轉為質變,這是普遍道理。
所以,即便是工坊城,趙曦都沒有再過多的幹預。
能領先這個時代一步,對於大宋足夠了。邁的步子過大了,沒有基礎支持,隻會是拔苗助長,空中樓閣,不是長久之計。
趙曦可不信每一代都會有像他這樣的魂穿帝王……
引導,讓這個時代去夯實基礎。趙曦相信,從現在開始,大宋會永遠領先於這個時代。
這一次,戰爭是真的結束了。
不出所料,各路主帥盡數被朝廷召迴,甚至連副帥都一並進京受封了。
從西夏興慶府繳械那一刻,朝廷就將西夏原本的轄區做了調整,進行了州府郡縣大劃分。
同時,幾路大軍也按照國朝州府郡縣駐軍的模式,進行了改變。
趙曦其實認為還可以再放放,或者說最起碼留一路主帥主持西北軍務。
“官家,大軍遠征兩年餘,各路將帥背井離鄉,為國征戰。如今西夏王室貴族入京,朝廷受降,又如何能缺了有功之臣?”
“正如官家所言,各路大軍並無主次之分,如此盛大的慶典,撇開任何一位將帥都不合適!”
趙曦心裏清楚,這是內閣大臣對武將根深蒂固的戒備,可理由卻冠冕堂皇。
有些事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全避免的。
即便是這一次沒有所謂的首功,沒有任何一位武將在明麵是眾矢之的。依然有彈章在內參出現了。
國朝每一次征戰結束,都是一次大範圍彈劾武將的風潮,除了趙曦親征的兩次,從來沒有改變過。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再出現有單獨彈劾武將的彈章,著令隨軍監察官與文佐官,以及撰寫彈章的臣工,一並到政事堂質詢,朕與內閣旁聽!”
“屬實者查辦,道聽途說,惡意誣陷者,依監察條例相應條款治其罪!”
“另外,為示公正,可讓各路大軍文佐帥的行軍作戰記錄,在內閣與朝廷重要議政傳閱!”
誰都知道,配備了監察官和文佐帥的大軍,即便是有錯,也是整一路大軍領導層的集體錯誤。
那些借戰事結束,準備用國朝文武之別博名者,這一次算是觸犯了眾怒。
勤政殿的質詢,一次次的讓投機博名者受罰,才遏製住了戰後彈劾武將的風潮。
甚至連彈劾偏師在沙洲扶持所謂的非朝廷勢力,都沒有被監察衙門立案!
這樣的風聲傳到前線,別說是怨言了,每一路主帥都快速的依照朝廷詔令,分散了大軍編製,成建製駐防,等待朝廷派遣官員交接。
同一時間,在興慶府接到朝廷同意進京接受封賞的迴複時,朝廷已經完整的配備了整個西夏轄區的官員。
一並西行的,不僅僅是朝廷接管原西夏轄區各州府郡縣的官員,還有工坊城、市易寺、鹽鐵司等各朝廷衙門。
工坊城是以勘探為主。從趙曦南征開發錳礦與大理礦城之後,再加上河東石炭礦,如今隻要是戰爭結束,朝廷已經習慣於這種操作。
再沒人隨意的說什麽莽荒之地了。
更何況,原西夏轄區,青鹽一直就是支柱產業,也是國朝垂涎的。
同時,前朝河西走廊繁榮的商貿,也是國朝征戰西夏,打通與西番易貨的目的。
所以,市易寺、鹽鐵司,在這一次,也是大批的派遣官員西行。
其實,西行最多的並不是朝廷,而是商賈,或者說國朝各州府郡縣的產業主。
從沙洲一直到肅州,再到黑水鎮燕軍司、黑山威福軍司,到最後的興慶、西平、銀夏一帶,這一戰大宋接受的降兵多達幾十萬。
這個降兵對於國朝的產業主而言,這才是真正的戰爭紅利。
一時間,原本因為停戰而稍微緩解繁忙的西線軌道,再一次忙亂起來了。
“降兵的安置,朝廷還是要關注一下。降兵也是兵,而商賈終歸是商賈。朕擔心商賈過分追求利益,會激起降兵的逆反。”
“戰事剛剛結束,黨項人又桀驁不馴,雖然有國朝的駐軍,能避免混亂還是避免吧。”
趙曦一直覺得大軍分解的過早了些。雖然黨項人卸甲了,可畢竟還是在黨項人的地盤,還是黨項人聚堆的境況。
“官家多慮了。據前方奏報,商賈們因為雇工大量缺乏的困境,開出的條件相當優越。”
“甚至地方州府郡縣,為當地產業發展,甚至奏請朝廷要允許地方州府放開戶籍和耕田,以便能招收更多的降兵……”
趙曦知道,富弼嘴裏所謂的優越,根本不可能像大宋雇員那般。
即便如此,趙曦也有點驚訝,國朝的州府居然已經有了發展產業的萌芽理念。
“官家,更何況,這一場大戰,國朝的軍伍徹底摧毀了黨項人的信心,所謂的桀驁不馴,所謂的勇武,是建立在勝利之上。”
“絕對的軍備優勢,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以及商賈們放出去堪比黨項貴族收益的條件,黨項降兵已經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