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趙曦的幾句話讓內閣大臣汗顏,當朝廷的詔令抵達前方時,對於各路主帥那就如同斥責了······
什麽是知道了?什麽是這樣就挺好?在大戰收尾階段,如此消極作戰居然被朝廷認同?怎麽可能?
戰事激烈不激烈,反正各路主帥的內心動蕩的相當激烈;戰鬥頻繁不頻繁,反正各路主帥議事是越來越頻繁了。
又一次議事了,這一次不僅僅是主副帥,就是將領也一並召集起來了。本意嘛,應該是想鼓動一下,讓大夥不要這樣消極下去······該殺就得殺!
作戰參謀和前線指揮部的模式,是一種風險共擔的模式,對於各路主帥而言,功勞雖然被分了,同時責任也分解了。特別是從先帝時期過來的主帥,功勞無所謂,真正怕的是責任。
像這種朝廷無法理解的詔令,無法揣摩是責罰還是認同時,更希望能共同擔負這份責任。
“不行就殺過去!”
高遵裕被西夏人圍困了這麽久,相互廝殺最為頻繁,雙方死傷也最多。在絕對優勢下,他不認為不能就這樣殺過去。
“朝廷是認同前線目前這樣壓製敵方策略的······”
王韶一直奉行溫和的開邊策略,所以並不認為朝廷的詔令存在歧義。
“殺過去怎麽殺?定怎樣的標準?黨項幾百萬人······”
“形成圍困大局後,戰鬥烈度降低減少了雙方的死傷,一旦決定殺過去,勢必激發黨項人破釜沉舟之意······”
“如此下去,朝廷幾十萬精銳長期留在邊疆,這不合適。況且,朝廷很難維持戰爭的錢糧消耗······”
狄青一直沒吭氣,或者說,狄青除了戰術部署,在其他事情上都很少參與。可對於這件事,狄青自己也有些迷糊。
平滅西夏是朝廷的目的,與官家多年的交往,狄青也認為官家的終極目標,不可能半途而廢。
至於擔心大軍在外而朝廷不放心,這一點狄青不以為然,他還是了解官家的。可是就這樣與西夏人僵持······正如文佐帥的考慮,朝廷不可能無限製的支撐前方戰事。
議和?狄青腦子裏突然有了這個念頭。當然,在己方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肯定不會首先去考慮議和。
“各位大帥,末將以為,朝廷對目前策略的認同跟消極作戰並非一迴事······”
指揮部參議,所有的主副帥,包括文佐帥都在商談,種建中也建言了。
“說來聽聽。”
“官家並非嗜殺之君,相反,官家推崇聖賢之道,隻不過官家的理念是霸道之後的王道。就如王帥開邊的做法,有剿有撫。”
“別說黨項人三百多萬,就是黨項控弦之士五十萬,全數殲滅都不現實。末將以為,朝廷所謂的這樣挺好,是指對前線目前策略的認同,而非認同戰鬥烈度。”
“這兩點並不矛盾。圍困之勢,圍而不殲的策略,是給西夏人造成困獸之鬥的局麵,讓其明白形勢。而戰鬥烈度的降低卻會導致黨項人有妄想。”
“末將以為,朝廷的詔令所指是讓前線以圍而不殲的策略,以壓迫性的戰鬥烈度,迫使興慶府做出抉擇。官家有過一句玩笑話,叫繳槍不殺,現在朝廷的意圖可能是讓前線營造讓興慶府繳槍不殺的態勢。”
圍而不殲還要保持戰鬥的烈度······似乎是矛盾的,可種建中所說的好像挺有道理。
平滅西夏是這次戰爭的目標,其實以目前國朝軍備的優勢,直接碾壓式的推進,完全可以將西夏平滅。
官家謀劃如此大的局,形成目前對興慶府的包圍之勢,似乎從一開始就考慮了平滅西夏的方式。
“既定目標有殲滅黨項人的有生力量,如果僅僅是造勢,如何完成這一目標?”
“消滅黨項人的有生力量,並不僅僅隻有殲滅一種方法。就如官家一直推行的解除原來國朝禁軍一般,並不是讓禁軍全數解甲歸田,轉工匠、轉軌道兵、轉工程兵等等都可以。”
“西夏人三十萬常備,五十萬控弦,隻要沒了西夏的王室,沒有了效忠的對象,讓控弦之士永遠做牧民······”
這已經不是前方將帥該考慮的了,但王韶所說的確實應該是對的。官家這些年做的事,證實了這樣的方式。
既然不是責罰和斥責,再議事時,所有人就都輕鬆了。最後,前方指揮部擬定了輪番推進,步步緊逼的策略,並奏報朝廷······
興慶府遣使了。
前線在擬定策略後,在高烈度的戰鬥下,僅僅推進了兩日,西夏人就遣使議和了,估計前方的奏報還沒到朝廷呢。
“停戰?”
在西夏使臣借過後,前方的將帥再一次議事了。
“停戰吧,以慣例,在一方提出議和時,戰爭就意味著停止了。不過老夫以為應該保持警戒,黨項人未必就此作罷,很可能戰爭並不會結束。”
西夏的由來,都是跟西夏征戰多年的將帥,都清楚。如今在絕對優勢下,朝廷絕對不會再一次像當初李繼捧的內附投誠一樣。
果然······
“接受朝廷封賞,保留興慶、銀夏一帶,黨項人自治?還世襲?真敢想!”
“黨項人還是不死心呀。居然連是否撤銷國號都不提。難不成朝廷還允許有西夏這個稱唿?”
“為大宋牧羊?倒是會鑽空子,以牧羊將養,讓國朝供養,養精蓄銳呀?”
西夏確實遣使了,可投誠的誠意卻讓朝廷有些無語。很顯然,興慶府是希望恢複到李繼遷時代的模式,做大宋的羈縻州······如此明顯的以圖後市的想法,真當大宋朝堂是一群憨蛋呀?
“讓他們迴去吧······”
趙曦就隨意的看了一眼,就直接把西夏的所謂國書遞給內閣了。從國書的這個稱謂,也就明白,黨項人不死心。
“看來仁慈是不對的,還是沒打疼!著令前線,三日內,前方必須全線推進務五十裏,所有遭遇的敵方,不惜代價,務必予以全殲!”
什麽是知道了?什麽是這樣就挺好?在大戰收尾階段,如此消極作戰居然被朝廷認同?怎麽可能?
戰事激烈不激烈,反正各路主帥的內心動蕩的相當激烈;戰鬥頻繁不頻繁,反正各路主帥議事是越來越頻繁了。
又一次議事了,這一次不僅僅是主副帥,就是將領也一並召集起來了。本意嘛,應該是想鼓動一下,讓大夥不要這樣消極下去······該殺就得殺!
作戰參謀和前線指揮部的模式,是一種風險共擔的模式,對於各路主帥而言,功勞雖然被分了,同時責任也分解了。特別是從先帝時期過來的主帥,功勞無所謂,真正怕的是責任。
像這種朝廷無法理解的詔令,無法揣摩是責罰還是認同時,更希望能共同擔負這份責任。
“不行就殺過去!”
高遵裕被西夏人圍困了這麽久,相互廝殺最為頻繁,雙方死傷也最多。在絕對優勢下,他不認為不能就這樣殺過去。
“朝廷是認同前線目前這樣壓製敵方策略的······”
王韶一直奉行溫和的開邊策略,所以並不認為朝廷的詔令存在歧義。
“殺過去怎麽殺?定怎樣的標準?黨項幾百萬人······”
“形成圍困大局後,戰鬥烈度降低減少了雙方的死傷,一旦決定殺過去,勢必激發黨項人破釜沉舟之意······”
“如此下去,朝廷幾十萬精銳長期留在邊疆,這不合適。況且,朝廷很難維持戰爭的錢糧消耗······”
狄青一直沒吭氣,或者說,狄青除了戰術部署,在其他事情上都很少參與。可對於這件事,狄青自己也有些迷糊。
平滅西夏是朝廷的目的,與官家多年的交往,狄青也認為官家的終極目標,不可能半途而廢。
至於擔心大軍在外而朝廷不放心,這一點狄青不以為然,他還是了解官家的。可是就這樣與西夏人僵持······正如文佐帥的考慮,朝廷不可能無限製的支撐前方戰事。
議和?狄青腦子裏突然有了這個念頭。當然,在己方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肯定不會首先去考慮議和。
“各位大帥,末將以為,朝廷對目前策略的認同跟消極作戰並非一迴事······”
指揮部參議,所有的主副帥,包括文佐帥都在商談,種建中也建言了。
“說來聽聽。”
“官家並非嗜殺之君,相反,官家推崇聖賢之道,隻不過官家的理念是霸道之後的王道。就如王帥開邊的做法,有剿有撫。”
“別說黨項人三百多萬,就是黨項控弦之士五十萬,全數殲滅都不現實。末將以為,朝廷所謂的這樣挺好,是指對前線目前策略的認同,而非認同戰鬥烈度。”
“這兩點並不矛盾。圍困之勢,圍而不殲的策略,是給西夏人造成困獸之鬥的局麵,讓其明白形勢。而戰鬥烈度的降低卻會導致黨項人有妄想。”
“末將以為,朝廷的詔令所指是讓前線以圍而不殲的策略,以壓迫性的戰鬥烈度,迫使興慶府做出抉擇。官家有過一句玩笑話,叫繳槍不殺,現在朝廷的意圖可能是讓前線營造讓興慶府繳槍不殺的態勢。”
圍而不殲還要保持戰鬥的烈度······似乎是矛盾的,可種建中所說的好像挺有道理。
平滅西夏是這次戰爭的目標,其實以目前國朝軍備的優勢,直接碾壓式的推進,完全可以將西夏平滅。
官家謀劃如此大的局,形成目前對興慶府的包圍之勢,似乎從一開始就考慮了平滅西夏的方式。
“既定目標有殲滅黨項人的有生力量,如果僅僅是造勢,如何完成這一目標?”
“消滅黨項人的有生力量,並不僅僅隻有殲滅一種方法。就如官家一直推行的解除原來國朝禁軍一般,並不是讓禁軍全數解甲歸田,轉工匠、轉軌道兵、轉工程兵等等都可以。”
“西夏人三十萬常備,五十萬控弦,隻要沒了西夏的王室,沒有了效忠的對象,讓控弦之士永遠做牧民······”
這已經不是前方將帥該考慮的了,但王韶所說的確實應該是對的。官家這些年做的事,證實了這樣的方式。
既然不是責罰和斥責,再議事時,所有人就都輕鬆了。最後,前方指揮部擬定了輪番推進,步步緊逼的策略,並奏報朝廷······
興慶府遣使了。
前線在擬定策略後,在高烈度的戰鬥下,僅僅推進了兩日,西夏人就遣使議和了,估計前方的奏報還沒到朝廷呢。
“停戰?”
在西夏使臣借過後,前方的將帥再一次議事了。
“停戰吧,以慣例,在一方提出議和時,戰爭就意味著停止了。不過老夫以為應該保持警戒,黨項人未必就此作罷,很可能戰爭並不會結束。”
西夏的由來,都是跟西夏征戰多年的將帥,都清楚。如今在絕對優勢下,朝廷絕對不會再一次像當初李繼捧的內附投誠一樣。
果然······
“接受朝廷封賞,保留興慶、銀夏一帶,黨項人自治?還世襲?真敢想!”
“黨項人還是不死心呀。居然連是否撤銷國號都不提。難不成朝廷還允許有西夏這個稱唿?”
“為大宋牧羊?倒是會鑽空子,以牧羊將養,讓國朝供養,養精蓄銳呀?”
西夏確實遣使了,可投誠的誠意卻讓朝廷有些無語。很顯然,興慶府是希望恢複到李繼遷時代的模式,做大宋的羈縻州······如此明顯的以圖後市的想法,真當大宋朝堂是一群憨蛋呀?
“讓他們迴去吧······”
趙曦就隨意的看了一眼,就直接把西夏的所謂國書遞給內閣了。從國書的這個稱謂,也就明白,黨項人不死心。
“看來仁慈是不對的,還是沒打疼!著令前線,三日內,前方必須全線推進務五十裏,所有遭遇的敵方,不惜代價,務必予以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