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大戰,任何一個局部的勝負都對全局有決定性作用。
在李憲部遭遇難題時,郭逵部就知曉了······作為主力作戰隊伍,同時在大決戰之前,都擔負著策應作戰的任務。所以,郭逵在第一時間就讓隊伍向西深入了。
郭逵必須確保李憲部和黑山威福軍司的戰役,不引起興慶府的懷疑,必須的切斷黑山威福軍司跟興慶府的聯絡。甚至因為擔心李憲部作戰不利,讓副帥曹霖率萬數軍卒北上,支援李憲部盡快殲滅黑山威福軍司。
這就更讓李憲鬱悶了。還不能說什麽,偌大的功勞不得不讓出一部分去。他擔心,這還不是唯一的支援隊伍,王韶部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這一戰打的憋屈!”
李憲是宦官,本來就跟朝臣是兩個體係,官家的大謀局在自己這裏出現意外,他真是有苦說不出。
“大帥,黑山威福軍司的戰力,朝廷是眾所周知的。我部的現狀也應該是朝廷預料到的。黑山威福軍司突然的南下,誰也預料不到······”
折可適又如何不鬱悶?現狀就是這樣的現狀,這時候必須是精誠團結,盡快完成黑山威福軍司的作戰任務,不是計較得失的時候。
“遵正,不用擔心我,還不至於不識大體。恐怕王韶部也快要進入戰場了······”
黑山威福軍司是以輕騎兵為主,真正的飄忽不定。在這一馬平川,自己還不熟悉的地形中作戰,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地域範圍太大,包圍圈沒法完整銜接,雖然隊伍在慢慢的壓縮推進,可黨項人總是能找到突破口,隨時在大軍的任何一個方向發起襲擾。
“大帥,功勞什麽的暫時不必考慮了。不管是郭逵部,還是王韶部,加入圍殲黑山威福軍司的隊伍越多越龐大,也就越能盡快完成作戰任務。”
“現在的大謀局,恐怕就缺北部阻擊線這一環了,高遵裕部也疲憊不堪了,朝廷的大決戰不能再拖延了。所以,現在我們需要全心完成殲滅黑山威福軍司的作戰任務。”
功勞不功勞的真的無所謂,特別是這個時候,對於他們這一路大軍,折可適不覺得功勞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影響大局。
其實,對於滅國之戰,隻要是參與其中者,任何一位將帥,甚至軍卒,功勞都不會被埋沒。李憲隻是有些不甘,官家的親近,內監,官家又讓他獨領一軍,最後卻在支援的情況下,才完成作戰任務······
“待王韶部抵達戰場後,遵正率萬數軍卒與曹將軍配合作戰,我率大部全力在東部進攻吧······”
下達這樣的命令,李憲很無奈,但是為了大局,他不得不這樣做。王韶的五六萬,堵死西側戰線沒問題,曹霖北上的萬數軍卒,有折可適的加入,可以確保南線阻擊······
如此,才能真正的將黑山威福軍司徹底的堵死在轄地,才能斷絕興慶府的念想,才能形成朝廷大謀局中堅固的北線阻擊線。
······
奏報到了朝廷,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
“李憲部出擊的時機有些延遲了。”
“沒辦法的事。李憲部出擊必須以王韶部能不能拿下黑水鎮燕軍司為基礎。如果李憲部出擊過早,黑山威福軍司西逃,會增加王韶部的壓力,畢竟王韶部是真正的孤軍,沒有策應力量。”
“調集黑山威福軍司,這應該是可以預料的事件。高遵裕部轉戰,西夏各方勢力交替交戰,黑山威福軍司置身事外,對於其他勢力而言難免有怨言。同時,對付國朝目前的作戰方式,輕騎兵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李憲部前期圍而不戰,並且將探馬放出幾百裏偵查王韶部的做法,都是可圈可點的。隻是作戰時機的問題,這次更像是一次意外,讓李憲部不得不提前進攻了。”
“放開北線,在東、南、西三線布防,形成一定的包圍圈。李憲部確實做好了圍殲黑山威福軍司的準備。”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李憲部從軍卒數上達不到圍而殲之的程度,配上火器這樣的策略倒也說的過去。”
說實話,現在的內閣大臣能做的,也就是評判一下各路將帥的戰術水平,當然,多數是從結局反推的。對於前線如何作戰,現在已經完全是戰術問題了,都在於領軍將帥,朝廷謀劃的大局基本形成後,就再沒有過多參與前方作戰的必要了。
想摻和也沒可能了,這都是議事決議定下的。甚至說,前方將帥就是出現什麽意外,都不存在責罰的理由。這一次,純武將指揮作戰,效果顯而易見,在大戰略的框架下,武將很好的執行了,在沒有朝廷束縛的情況下,戰術運用的相當到位。
這一戰,幾乎是武將正名的戰爭。
雖然內閣沒有提及協調作戰的成效,是因為挑不出毛病來。
“將帥們還是有大局觀的,遵行著圍剿大戰這一目標,相互之間的協調甚至不需要朝廷多言······郭逵部能在黑山威福軍司出現意外之時,快速分兵阻擊,充分說明了這點。朕以為,朝廷隻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下達總攻的詔令即可!”
大朝會時的議題,雖然趙曦強勢壓下去了,臣工中難免有些非議。在黑山威福軍司的問題上,郭逵部、王韶部、李憲部,在作戰時的默契,是趙曦決斷的詮釋和驗證。
趙曦需要講明白,也需要內閣成員能認清這樣的事實。其實,狄青部和種顎部,在策應高遵裕部中心開花的戰術上,已經很少的證明了他們的大局觀,隻是沒有這般明顯而已。
否則,高遵裕部早被幾十萬西夏騎兵壓縮的沒有發揮空間了。
現在,不僅僅高遵裕部還在騰挪,並且大謀局也已經見到雛形了······這是前方將帥大局觀和執行力的體現。
戰事到了這程度,即便是西夏覺醒了,也來不及了······
在李憲部遭遇難題時,郭逵部就知曉了······作為主力作戰隊伍,同時在大決戰之前,都擔負著策應作戰的任務。所以,郭逵在第一時間就讓隊伍向西深入了。
郭逵必須確保李憲部和黑山威福軍司的戰役,不引起興慶府的懷疑,必須的切斷黑山威福軍司跟興慶府的聯絡。甚至因為擔心李憲部作戰不利,讓副帥曹霖率萬數軍卒北上,支援李憲部盡快殲滅黑山威福軍司。
這就更讓李憲鬱悶了。還不能說什麽,偌大的功勞不得不讓出一部分去。他擔心,這還不是唯一的支援隊伍,王韶部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這一戰打的憋屈!”
李憲是宦官,本來就跟朝臣是兩個體係,官家的大謀局在自己這裏出現意外,他真是有苦說不出。
“大帥,黑山威福軍司的戰力,朝廷是眾所周知的。我部的現狀也應該是朝廷預料到的。黑山威福軍司突然的南下,誰也預料不到······”
折可適又如何不鬱悶?現狀就是這樣的現狀,這時候必須是精誠團結,盡快完成黑山威福軍司的作戰任務,不是計較得失的時候。
“遵正,不用擔心我,還不至於不識大體。恐怕王韶部也快要進入戰場了······”
黑山威福軍司是以輕騎兵為主,真正的飄忽不定。在這一馬平川,自己還不熟悉的地形中作戰,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地域範圍太大,包圍圈沒法完整銜接,雖然隊伍在慢慢的壓縮推進,可黨項人總是能找到突破口,隨時在大軍的任何一個方向發起襲擾。
“大帥,功勞什麽的暫時不必考慮了。不管是郭逵部,還是王韶部,加入圍殲黑山威福軍司的隊伍越多越龐大,也就越能盡快完成作戰任務。”
“現在的大謀局,恐怕就缺北部阻擊線這一環了,高遵裕部也疲憊不堪了,朝廷的大決戰不能再拖延了。所以,現在我們需要全心完成殲滅黑山威福軍司的作戰任務。”
功勞不功勞的真的無所謂,特別是這個時候,對於他們這一路大軍,折可適不覺得功勞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影響大局。
其實,對於滅國之戰,隻要是參與其中者,任何一位將帥,甚至軍卒,功勞都不會被埋沒。李憲隻是有些不甘,官家的親近,內監,官家又讓他獨領一軍,最後卻在支援的情況下,才完成作戰任務······
“待王韶部抵達戰場後,遵正率萬數軍卒與曹將軍配合作戰,我率大部全力在東部進攻吧······”
下達這樣的命令,李憲很無奈,但是為了大局,他不得不這樣做。王韶的五六萬,堵死西側戰線沒問題,曹霖北上的萬數軍卒,有折可適的加入,可以確保南線阻擊······
如此,才能真正的將黑山威福軍司徹底的堵死在轄地,才能斷絕興慶府的念想,才能形成朝廷大謀局中堅固的北線阻擊線。
······
奏報到了朝廷,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
“李憲部出擊的時機有些延遲了。”
“沒辦法的事。李憲部出擊必須以王韶部能不能拿下黑水鎮燕軍司為基礎。如果李憲部出擊過早,黑山威福軍司西逃,會增加王韶部的壓力,畢竟王韶部是真正的孤軍,沒有策應力量。”
“調集黑山威福軍司,這應該是可以預料的事件。高遵裕部轉戰,西夏各方勢力交替交戰,黑山威福軍司置身事外,對於其他勢力而言難免有怨言。同時,對付國朝目前的作戰方式,輕騎兵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李憲部前期圍而不戰,並且將探馬放出幾百裏偵查王韶部的做法,都是可圈可點的。隻是作戰時機的問題,這次更像是一次意外,讓李憲部不得不提前進攻了。”
“放開北線,在東、南、西三線布防,形成一定的包圍圈。李憲部確實做好了圍殲黑山威福軍司的準備。”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李憲部從軍卒數上達不到圍而殲之的程度,配上火器這樣的策略倒也說的過去。”
說實話,現在的內閣大臣能做的,也就是評判一下各路將帥的戰術水平,當然,多數是從結局反推的。對於前線如何作戰,現在已經完全是戰術問題了,都在於領軍將帥,朝廷謀劃的大局基本形成後,就再沒有過多參與前方作戰的必要了。
想摻和也沒可能了,這都是議事決議定下的。甚至說,前方將帥就是出現什麽意外,都不存在責罰的理由。這一次,純武將指揮作戰,效果顯而易見,在大戰略的框架下,武將很好的執行了,在沒有朝廷束縛的情況下,戰術運用的相當到位。
這一戰,幾乎是武將正名的戰爭。
雖然內閣沒有提及協調作戰的成效,是因為挑不出毛病來。
“將帥們還是有大局觀的,遵行著圍剿大戰這一目標,相互之間的協調甚至不需要朝廷多言······郭逵部能在黑山威福軍司出現意外之時,快速分兵阻擊,充分說明了這點。朕以為,朝廷隻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下達總攻的詔令即可!”
大朝會時的議題,雖然趙曦強勢壓下去了,臣工中難免有些非議。在黑山威福軍司的問題上,郭逵部、王韶部、李憲部,在作戰時的默契,是趙曦決斷的詮釋和驗證。
趙曦需要講明白,也需要內閣成員能認清這樣的事實。其實,狄青部和種顎部,在策應高遵裕部中心開花的戰術上,已經很少的證明了他們的大局觀,隻是沒有這般明顯而已。
否則,高遵裕部早被幾十萬西夏騎兵壓縮的沒有發揮空間了。
現在,不僅僅高遵裕部還在騰挪,並且大謀局也已經見到雛形了······這是前方將帥大局觀和執行力的體現。
戰事到了這程度,即便是西夏覺醒了,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