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是清楚滔娘所做的一切的。
在趙曦本意上,他也的確不想這樣的情況發生。雖然他能做到不顧忌的處置高遵裕,可他也知道,會因為這件事影響與高家的關係,甚至跟老六家的緊密也會受影響。
這樣也好,讓所有人都做出反應,把事前預防做到徹底。
要是從大戰開始算,時間已經過了很久了,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
若是從高遵裕部推進到險地,趙曦窺透其中關節,也就三日的時間。
因為這其中一直關注在如何解決大軍推進,以及與西夏攻防糾纏上,對於在正麵戰場不屬於主力的高遵裕部,趙曦一直沒操多少心。
本來橫山和翰海,就是高遵裕部推進的自然障礙,大家誰都沒看好這一路的攻勢。
一開始,連趙曦也以為,高遵裕部之所以推進速度,是因為西夏人的忽略,是依仗著橫山和翰海。
等各路大軍解決戰車困難後,戰鬥的烈度依然高於高遵裕部時,趙曦才考慮西夏人故意的可能性。
到後來根據沙盤的分析,得出了這是西夏人謀劃圍殲高遵裕部的設想。
其實,對於圍殲,趙曦真不擔心。
除了火藥,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攻破戰車車陣的防禦,就是火攻也難。
戰車又可以攜帶物資,圍而不攻的困城辦法也不會短期奏效。
讓趙曦唯一擔心的是,西夏人掘開黃河堤壩……這對於以戰車為主的作戰方式而言,那才是災難。
黃河潰壩時奔騰咆哮的水流,衝擊戰車真的很容易。
況且,即便戰車能扛得過一時,可那些馱馬根本受不了。
更何況,黃河所攜帶的泥沙量,足可以讓戰車沒有任何用武之地了。
到那時,火藥廢了,戰車廢了,物資廢了,馱馬沒了,剩下的可能隻有泡在水裏的軍卒,任由西夏人砍殺……畢竟現在的新軍,側重於火器了,常規的老式武器,攜帶量很少。
而趙曦不擔心的是,時間上還來得及。
高遵裕部即便是推進的比其他各路快,想抵達西平府,也需要攻城拔寨,一個營寨一個營寨的打下來。
因為橫山的原因,不利於西夏騎兵縱橫,所以,在環慶北上一帶,是西夏防禦營寨最多的地域。
西夏人若是有全殲高遵裕部的設想,就需要把子演足了,不可能全麵放開,適當的抵擋是必須的。
這就導致了,高遵裕部也無法推進的太快了。
從殺牛嶺開始,高遵裕部在火藥充足的情況下,一個多月,也僅僅推進了百十裏,剛剛打到博樂城……
博樂城打下了,高遵裕命令隊伍在博樂城休整,等待物資跟進。
這次是滅國之戰,單純的軌道兵根本無法滿足各路大軍軍備的運送,偏偏新軍作戰對於軍備物質依賴性特別大。
這一次,朝廷在滿國朝征用民夫,已經按照官家的辦法,設置了轉運兵站,可轉運的速度,依然跟不上他們隊伍進攻的步伐。
“壽翁啊,再追追物資,本帥以為我們可以一舉打下耀德城,然後隊伍再行休整,為進攻西平府養精蓄銳!”
高遵裕有點意氣風發的感覺,連跟種誼說話也比平時和氣的多。
“大帥,末將已經追過了。這一次不完全是軌道兵,民夫運送軍備,又涉及火藥,確實速度提不起來。”
種誼也有點小興奮。雖然他也奇怪,疑惑他們本該最困難的一路,反倒成了推進最快的一路。
轉而想了想,就橫山這一帶,他種誼就是在這一帶長大的,確實不好像其他邊境一樣,用挖壕溝的辦法阻攔戰車推進。
說實話,一開始讓他輔助高遵裕,種誼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樂意的。
幾路大軍,任何一路的大帥,都比高遵裕能力強很多,也好侍候。畢竟高遵裕是皇後娘娘的家叔……
但種誼不是不識大局的,在他們幾個副帥中,他是最熟悉環慶一帶地形的。
可是沒想到,他本以為是打醬油的一路,到目前為止反倒多了最顯眼的。
他們已經攻城掠地了,其他各路還在跟西夏人玩拉鋸的遊戲。
“大帥,在博樂城多做休整也是好事。過了耀德城,那就是一片大開闊地,一直到西平府,幾乎沒有什麽阻礙。”
“末將以為,在耀德城,西夏人肯定會布置重兵。我等在此修養,是為了耀德城的大戰,爭取一舉拿下耀德城,那西平府就指日可待了!”
耀德城雖然稱之為城,其實更應該叫關,叫耀德關更合適。
耀德城是橫山北麵,接近平原的隘口。打下耀德城,就相當於到了西平府的城下…~
高遵裕也覺得種誼說的有道理。即便他著急,也得等軍備運送到位呀!
所以,安排了巡邏和值守,叮囑種誼幾句,也去帥帳休整去了。
……
“朝廷這是何意?不是讓我等各路大軍臨機決斷嗎?豈能因為偏師,而讓正麵戰場調整方略?”
高遵裕真的沒法理解朝廷的戰略調整。眼看他們就要打下西平府了,這時候突然轉戰向西……
到手的功勞呀!誰都沒法忍得住。
“大帥,朝廷的詔令是統一從汴梁發出的。到達咱們帥帳跟到達偏師所在的瓜州,相差非一兩日的時間。”
“即便是河湟的折帥接到詔令,也比我等要延遲幾日。大帥,幾日時間,大軍破耀德城未必不可!”
有將領如此建議,這應該也是整個大軍將士們一致的想法。
沒看整個指揮部的文佐帥,文佐官,包括那些隨軍監察官都一個個的眼睛發亮嗎?
可種誼總感覺哪裏不對。
種誼作為老護衛營的校尉,從官家十歲,一直跟隨到護衛營進軍營率領新軍,十幾年的時間,幾乎是形影不離,豈能對官家不了解?
官家是最反對對前線指手畫腳的,可官家又最看重戰略謀劃。
他們隻是一路大軍,隻知道這一路的戰況,而朝廷接收的原因所有參戰隊伍的奏報,是可以了解全局的。
戰略調整,也隻有在朝廷,有所有戰場的奏報,才有調整戰略的基礎。
這事怕是不會那麽簡單,但種誼也沒覺得耽誤幾日會怎樣。畢竟,瓜州和橫山的詔令延遲是事實。
在趙曦本意上,他也的確不想這樣的情況發生。雖然他能做到不顧忌的處置高遵裕,可他也知道,會因為這件事影響與高家的關係,甚至跟老六家的緊密也會受影響。
這樣也好,讓所有人都做出反應,把事前預防做到徹底。
要是從大戰開始算,時間已經過了很久了,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
若是從高遵裕部推進到險地,趙曦窺透其中關節,也就三日的時間。
因為這其中一直關注在如何解決大軍推進,以及與西夏攻防糾纏上,對於在正麵戰場不屬於主力的高遵裕部,趙曦一直沒操多少心。
本來橫山和翰海,就是高遵裕部推進的自然障礙,大家誰都沒看好這一路的攻勢。
一開始,連趙曦也以為,高遵裕部之所以推進速度,是因為西夏人的忽略,是依仗著橫山和翰海。
等各路大軍解決戰車困難後,戰鬥的烈度依然高於高遵裕部時,趙曦才考慮西夏人故意的可能性。
到後來根據沙盤的分析,得出了這是西夏人謀劃圍殲高遵裕部的設想。
其實,對於圍殲,趙曦真不擔心。
除了火藥,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攻破戰車車陣的防禦,就是火攻也難。
戰車又可以攜帶物資,圍而不攻的困城辦法也不會短期奏效。
讓趙曦唯一擔心的是,西夏人掘開黃河堤壩……這對於以戰車為主的作戰方式而言,那才是災難。
黃河潰壩時奔騰咆哮的水流,衝擊戰車真的很容易。
況且,即便戰車能扛得過一時,可那些馱馬根本受不了。
更何況,黃河所攜帶的泥沙量,足可以讓戰車沒有任何用武之地了。
到那時,火藥廢了,戰車廢了,物資廢了,馱馬沒了,剩下的可能隻有泡在水裏的軍卒,任由西夏人砍殺……畢竟現在的新軍,側重於火器了,常規的老式武器,攜帶量很少。
而趙曦不擔心的是,時間上還來得及。
高遵裕部即便是推進的比其他各路快,想抵達西平府,也需要攻城拔寨,一個營寨一個營寨的打下來。
因為橫山的原因,不利於西夏騎兵縱橫,所以,在環慶北上一帶,是西夏防禦營寨最多的地域。
西夏人若是有全殲高遵裕部的設想,就需要把子演足了,不可能全麵放開,適當的抵擋是必須的。
這就導致了,高遵裕部也無法推進的太快了。
從殺牛嶺開始,高遵裕部在火藥充足的情況下,一個多月,也僅僅推進了百十裏,剛剛打到博樂城……
博樂城打下了,高遵裕命令隊伍在博樂城休整,等待物資跟進。
這次是滅國之戰,單純的軌道兵根本無法滿足各路大軍軍備的運送,偏偏新軍作戰對於軍備物質依賴性特別大。
這一次,朝廷在滿國朝征用民夫,已經按照官家的辦法,設置了轉運兵站,可轉運的速度,依然跟不上他們隊伍進攻的步伐。
“壽翁啊,再追追物資,本帥以為我們可以一舉打下耀德城,然後隊伍再行休整,為進攻西平府養精蓄銳!”
高遵裕有點意氣風發的感覺,連跟種誼說話也比平時和氣的多。
“大帥,末將已經追過了。這一次不完全是軌道兵,民夫運送軍備,又涉及火藥,確實速度提不起來。”
種誼也有點小興奮。雖然他也奇怪,疑惑他們本該最困難的一路,反倒成了推進最快的一路。
轉而想了想,就橫山這一帶,他種誼就是在這一帶長大的,確實不好像其他邊境一樣,用挖壕溝的辦法阻攔戰車推進。
說實話,一開始讓他輔助高遵裕,種誼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樂意的。
幾路大軍,任何一路的大帥,都比高遵裕能力強很多,也好侍候。畢竟高遵裕是皇後娘娘的家叔……
但種誼不是不識大局的,在他們幾個副帥中,他是最熟悉環慶一帶地形的。
可是沒想到,他本以為是打醬油的一路,到目前為止反倒多了最顯眼的。
他們已經攻城掠地了,其他各路還在跟西夏人玩拉鋸的遊戲。
“大帥,在博樂城多做休整也是好事。過了耀德城,那就是一片大開闊地,一直到西平府,幾乎沒有什麽阻礙。”
“末將以為,在耀德城,西夏人肯定會布置重兵。我等在此修養,是為了耀德城的大戰,爭取一舉拿下耀德城,那西平府就指日可待了!”
耀德城雖然稱之為城,其實更應該叫關,叫耀德關更合適。
耀德城是橫山北麵,接近平原的隘口。打下耀德城,就相當於到了西平府的城下…~
高遵裕也覺得種誼說的有道理。即便他著急,也得等軍備運送到位呀!
所以,安排了巡邏和值守,叮囑種誼幾句,也去帥帳休整去了。
……
“朝廷這是何意?不是讓我等各路大軍臨機決斷嗎?豈能因為偏師,而讓正麵戰場調整方略?”
高遵裕真的沒法理解朝廷的戰略調整。眼看他們就要打下西平府了,這時候突然轉戰向西……
到手的功勞呀!誰都沒法忍得住。
“大帥,朝廷的詔令是統一從汴梁發出的。到達咱們帥帳跟到達偏師所在的瓜州,相差非一兩日的時間。”
“即便是河湟的折帥接到詔令,也比我等要延遲幾日。大帥,幾日時間,大軍破耀德城未必不可!”
有將領如此建議,這應該也是整個大軍將士們一致的想法。
沒看整個指揮部的文佐帥,文佐官,包括那些隨軍監察官都一個個的眼睛發亮嗎?
可種誼總感覺哪裏不對。
種誼作為老護衛營的校尉,從官家十歲,一直跟隨到護衛營進軍營率領新軍,十幾年的時間,幾乎是形影不離,豈能對官家不了解?
官家是最反對對前線指手畫腳的,可官家又最看重戰略謀劃。
他們隻是一路大軍,隻知道這一路的戰況,而朝廷接收的原因所有參戰隊伍的奏報,是可以了解全局的。
戰略調整,也隻有在朝廷,有所有戰場的奏報,才有調整戰略的基礎。
這事怕是不會那麽簡單,但種誼也沒覺得耽誤幾日會怎樣。畢竟,瓜州和橫山的詔令延遲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