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組模型,是趙曦最用心的。
水土保持,在後世是被公認的,可讓這個時代的人了解其中原理,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這一組模型,不是針對河流的,是針對流域周邊環境的,模型的形狀讓臣工們有點疑惑。
這不是河流形式,也沒有堤壩、閘門之類的。一邊是一個光禿禿的土丘,能看出來是新近營造的,土質都做了處理,像是做過夯實,又沒有一般的夯土瓷實。
另一邊,好像是金明池遊園原本的一處土丘,周圍被挖掉了,隻剩下孤零零還帶著植被的土丘。挖掉那些廢土,應該就是那個光禿禿土丘。
兩個土丘為一組,都緊靠近金明池,在兩個土丘的上風位,專門建造了兩座蓄水巨大木桶······看不明白······
“諸位閣老、臣工,可以先感受一下兩座土丘的土質是否相同,硬度是否接近,然後再做兩個實驗。”
王中正繼續擔任解說。
臣工們不明所以,但還是照做了。原本就存在,布滿植被的土丘,在土質硬度上,似乎比新夯的土丘還要疏鬆。
兩個土丘的周圍,是被水泥鋪好的地麵,現在還是光溜溜的。
待臣工們就位······也就是離開土丘旁邊。王中正再一次指揮著內監,打開了土丘高處的水桶。
水桶打開的方式,跟前兩組模型是不一樣的,是一點一點的打開。水桶的水,緩緩地開始衝刷兩個土丘······
難以置信!有植被的土丘下麵,幾乎看不到有泥土被衝刷下來,而那個光禿禿的土丘,看看著就衝刷出了痕跡,有點像麟府、環慶一帶的溝壑······
而此時,王中正再次指揮內監,一邊往水桶加水,一邊清理土丘下麵的水泥地麵。
“上一次的試驗,是表示水流衝刷,這一次試驗雨水······”
隨著王中正的話音落下,內監們把土丘高處的水桶,直接移動到了兩個土丘的正頂部。然後,抽掉了水桶底部的一層擋板······這時候才發現,水桶原來是兩層底部,剩下的一層,有密密麻麻的小孔。
肉眼就能看的很清楚,隨著雨水······姑且說是雨水吧。隨著雨水下降,有植被的土丘,幾乎沒什麽變化,甚至看不到有水流順著土丘流下來,有植被的土丘周圍仍然是幹淨的。
而那個光禿禿的土丘,眼看著土丘被雨水淋成了瘡痍,重新收拾整潔光滑的土丘,已經不堪入目了,坑坑窪窪的。而那些水滴,除了少數滲入土丘,更多的是再一次形成微小的溝壑形狀,緩緩地向下流。
不一陣,整個土丘的周圍就被黃泥灘樣的水流布滿,然後順著地勢,形成小流······
“這就是黃河水患,真正的黃河水患就是這樣形成的。”
趙曦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切的見識,有些凝重。
“所謂見微知著,諸位臣工可以試著設想,將此模型放大,放的無限大,放到你看到過,或者想象的西北。當水流匯聚,形成河流,那就是黃河······”
趙曦這番話,其實是不嚴謹的,為了能有效說明水土保持的作用,也隻能這樣了。
沒人不信,是看在眼裏的。
“官家,難不成這才是治水之根本?”
“也是也不是,或者說不是全部,但對於黃河而言,要想達到徹底的治理黃河的水患,後兩者必須有機結合。”
“其實大家可以對比的想,國朝不僅僅隻有黃河這一條大河。比如長江,比如珠江等等,那條河像黃河這般,隔幾年就對流域進行一次肆虐?”
“黃河上遊是怎樣的,相比在秦州、環慶任職的臣工都見過。沒有植被,沒有可以泄洪的渠道。如此常年攜泥沙席卷而下,久而久之,整個中下遊的河床都被泥沙堆積,並越堆越高,甚至每年清理的泥沙,加高的堤壩,都趕不上泥沙淤積的速度!”
“要想治水,特別是根本上治理黃河的水患,最終還是要保持水土,在上遊修築各種泄洪和灌溉的分級鬥門。”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一套就是西夏的興慶府以及北遼的陰山牧場,再往下就是國朝······”
今日的所謂飲宴,參加我的臣工不僅僅限於內閣,甚至有些參政都在,有些話,趙曦不能再往深裏談。
“官家,老臣以為,如今之計,還是得先從姑且做法開始,在今冬枯水期,由工部主導束水攻沙之法,同時在京西路、京畿道、京東路同時運用。”
“官家,天氣寒冷,諸位同僚年事已高,不宜久居室外。老臣以為,此次現身說法已完成,留下內閣議事,諸位同僚可散去了!”
富弼是越來越知心了。的確,接下來的有些話,不宜宣之於眾。
······
“官家,根治之法,非我大宋所能主導的······”
富弼還是不敢直言,雖然他猜到的官家的意圖,卻不敢確定。在留下內閣議事時,富弼便這樣說了。
“確實,根治黃河水患,需要的是全流域共同治理。不管是西夏,還是北遼,自然沒有理由接受國朝的指令。可如果都是國朝轄地呢?”
“朕以前說過,九州一統並不一定是君王的野心,也不是君王窮兵黷武,這是一個王朝安全防禦的需要,就像國朝需要有燕雲十六州的屏障。”
“同樣,還有一點,就是治理水患的需要。眾所周知,上古時,先人就致力於治水,也是因為治水,才開創了我等後裔生存的空間。”
趙曦如此慎重的解說黃河水患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推出束水攻沙是一方麵,另外一個目的,趙曦覺得該讓臣工有個準備了:朕要打西夏!
“官家,具備條件了?”
“役兵法四年即將到來,樞密院和兵部百萬役兵的規劃,在目前看來基本可以完成。就算是達不成招之能站、戰之能勝,國朝也應該有近五十萬的可用之兵!”
“官家,臣以為需要延緩兩三年······”
文彥博很鄭重的提出了意見。
“臣以為,新兵需要用兩三年的時間,到西北邊境輪番經曆,方為穩妥之策。”
水土保持,在後世是被公認的,可讓這個時代的人了解其中原理,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這一組模型,不是針對河流的,是針對流域周邊環境的,模型的形狀讓臣工們有點疑惑。
這不是河流形式,也沒有堤壩、閘門之類的。一邊是一個光禿禿的土丘,能看出來是新近營造的,土質都做了處理,像是做過夯實,又沒有一般的夯土瓷實。
另一邊,好像是金明池遊園原本的一處土丘,周圍被挖掉了,隻剩下孤零零還帶著植被的土丘。挖掉那些廢土,應該就是那個光禿禿土丘。
兩個土丘為一組,都緊靠近金明池,在兩個土丘的上風位,專門建造了兩座蓄水巨大木桶······看不明白······
“諸位閣老、臣工,可以先感受一下兩座土丘的土質是否相同,硬度是否接近,然後再做兩個實驗。”
王中正繼續擔任解說。
臣工們不明所以,但還是照做了。原本就存在,布滿植被的土丘,在土質硬度上,似乎比新夯的土丘還要疏鬆。
兩個土丘的周圍,是被水泥鋪好的地麵,現在還是光溜溜的。
待臣工們就位······也就是離開土丘旁邊。王中正再一次指揮著內監,打開了土丘高處的水桶。
水桶打開的方式,跟前兩組模型是不一樣的,是一點一點的打開。水桶的水,緩緩地開始衝刷兩個土丘······
難以置信!有植被的土丘下麵,幾乎看不到有泥土被衝刷下來,而那個光禿禿的土丘,看看著就衝刷出了痕跡,有點像麟府、環慶一帶的溝壑······
而此時,王中正再次指揮內監,一邊往水桶加水,一邊清理土丘下麵的水泥地麵。
“上一次的試驗,是表示水流衝刷,這一次試驗雨水······”
隨著王中正的話音落下,內監們把土丘高處的水桶,直接移動到了兩個土丘的正頂部。然後,抽掉了水桶底部的一層擋板······這時候才發現,水桶原來是兩層底部,剩下的一層,有密密麻麻的小孔。
肉眼就能看的很清楚,隨著雨水······姑且說是雨水吧。隨著雨水下降,有植被的土丘,幾乎沒什麽變化,甚至看不到有水流順著土丘流下來,有植被的土丘周圍仍然是幹淨的。
而那個光禿禿的土丘,眼看著土丘被雨水淋成了瘡痍,重新收拾整潔光滑的土丘,已經不堪入目了,坑坑窪窪的。而那些水滴,除了少數滲入土丘,更多的是再一次形成微小的溝壑形狀,緩緩地向下流。
不一陣,整個土丘的周圍就被黃泥灘樣的水流布滿,然後順著地勢,形成小流······
“這就是黃河水患,真正的黃河水患就是這樣形成的。”
趙曦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切的見識,有些凝重。
“所謂見微知著,諸位臣工可以試著設想,將此模型放大,放的無限大,放到你看到過,或者想象的西北。當水流匯聚,形成河流,那就是黃河······”
趙曦這番話,其實是不嚴謹的,為了能有效說明水土保持的作用,也隻能這樣了。
沒人不信,是看在眼裏的。
“官家,難不成這才是治水之根本?”
“也是也不是,或者說不是全部,但對於黃河而言,要想達到徹底的治理黃河的水患,後兩者必須有機結合。”
“其實大家可以對比的想,國朝不僅僅隻有黃河這一條大河。比如長江,比如珠江等等,那條河像黃河這般,隔幾年就對流域進行一次肆虐?”
“黃河上遊是怎樣的,相比在秦州、環慶任職的臣工都見過。沒有植被,沒有可以泄洪的渠道。如此常年攜泥沙席卷而下,久而久之,整個中下遊的河床都被泥沙堆積,並越堆越高,甚至每年清理的泥沙,加高的堤壩,都趕不上泥沙淤積的速度!”
“要想治水,特別是根本上治理黃河的水患,最終還是要保持水土,在上遊修築各種泄洪和灌溉的分級鬥門。”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一套就是西夏的興慶府以及北遼的陰山牧場,再往下就是國朝······”
今日的所謂飲宴,參加我的臣工不僅僅限於內閣,甚至有些參政都在,有些話,趙曦不能再往深裏談。
“官家,老臣以為,如今之計,還是得先從姑且做法開始,在今冬枯水期,由工部主導束水攻沙之法,同時在京西路、京畿道、京東路同時運用。”
“官家,天氣寒冷,諸位同僚年事已高,不宜久居室外。老臣以為,此次現身說法已完成,留下內閣議事,諸位同僚可散去了!”
富弼是越來越知心了。的確,接下來的有些話,不宜宣之於眾。
······
“官家,根治之法,非我大宋所能主導的······”
富弼還是不敢直言,雖然他猜到的官家的意圖,卻不敢確定。在留下內閣議事時,富弼便這樣說了。
“確實,根治黃河水患,需要的是全流域共同治理。不管是西夏,還是北遼,自然沒有理由接受國朝的指令。可如果都是國朝轄地呢?”
“朕以前說過,九州一統並不一定是君王的野心,也不是君王窮兵黷武,這是一個王朝安全防禦的需要,就像國朝需要有燕雲十六州的屏障。”
“同樣,還有一點,就是治理水患的需要。眾所周知,上古時,先人就致力於治水,也是因為治水,才開創了我等後裔生存的空間。”
趙曦如此慎重的解說黃河水患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推出束水攻沙是一方麵,另外一個目的,趙曦覺得該讓臣工有個準備了:朕要打西夏!
“官家,具備條件了?”
“役兵法四年即將到來,樞密院和兵部百萬役兵的規劃,在目前看來基本可以完成。就算是達不成招之能站、戰之能勝,國朝也應該有近五十萬的可用之兵!”
“官家,臣以為需要延緩兩三年······”
文彥博很鄭重的提出了意見。
“臣以為,新兵需要用兩三年的時間,到西北邊境輪番經曆,方為穩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