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吧,在現在這個時代,趙曦這樣已經算是極致了。

    趙曦讓呂公弼調閱滑州城外的資料,是盡量得到這一片被水溢滿處的數據,盡量的計算出水量。

    讓韓絳巡查低窪處周邊情況,是盡量讓這一處,在將來不僅僅是泄洪,更能灌溉一方農田。

    讓朝廷調集水利能臣,是盡量在自己不成熟的設想下,借水利臣工的手,把這個設想變成現實。

    而測量這處低窪的深度和長度,更是想盡量計算出它的容量。這也是召集賈憲的原因,不知道這數術大家,會不會計算不規則體積的麵積。

    或許是真的被官家影響了,也或許是實在厭煩在滑州的生活,知道官家在解決泄洪後,肯定會迴朝,這一次的所有行動都很迅速。

    到第二天一早,所有相關的人員,全部抵達了官家駐蹕的地方。

    說實話,趙曦也想迴朝了。

    雖然今天停了雨,可這幾天一直披雨衣,在這樣潮濕的環境裏,各方麵條件都很糟糕。趙曦也感覺自己身上要發臭了……

    賈憲對不規則體積的計算,真的一無所知,看到李誡手繪的圖形,根本無從下手……

    “切割,挪移,把圖形分割變換,最終形成你最拿手計算的形狀。滑州城外也如此操作……”

    就差這一點,點一下就完全清楚了。

    賈憲興奮的開始運算了,好像官家又給他在學問上打開了一扇窗……

    不求賈憲能計算的準確,這也不可能。

    趙曦已經開始帶著李誡、侯叔獻等一幫工匠,開始選擇合適的爆破路線……來不及人工挖掘了,至於泄洪鬥門的事,那是隨後的事。

    侯叔獻是被臨時抓丁抓過來的,算是被朝臣認可的水利專家……

    工程上不需要他,但趙曦打開通道,要替後期營造泄洪鬥門考慮,在選址上需要他的意見。

    專業的事,讓專業人士來做,趙曦一直遵循這點。這就算趙曦離開滑州的最後一哆嗦了。

    從低窪處開始,選定了線路和方向,順著一條線,用開山炸石的方法,在地麵上打眼,填充火藥……

    先充分考慮後期人工營造水利樞紐的方便,炸眼的定位都需要侯叔獻的指導。

    在接近滑州圍水的一端,保留近三尺的厚度……這是不能一次性炸開的,否則這個通道將無法修整。

    “官家,如此泄洪,滑州是解圍了,但是這一邊蓄水處終將還是一灘死水。為何令侯叔獻主導?”

    做這一切,趙曦沒有跟人詳細說過心中的想法。

    韓琦是誠心誠意求教的。

    “朕有意將此處作為黃河在滑州的泄洪地。在解圍滑州水患之後,侯叔獻將常駐於此,建造此處與黃河堤壩的泄洪渠。”

    “同時,他需要考證這一片作為灌溉源頭的可能性,爭取將滑州這一帶,營造出大片區的水田。”

    “將來,滑州泄洪不僅僅是可以避免黃河對滑州的威脅,同時,對於滑州以東的沿河一帶,都有很大的益處。”

    趙曦心情很好,最起碼從現在看,侯叔獻認為方案相當可行。也就跟韓琦多說了幾句……

    ……

    趙曦是在滑州百姓跪拜中離開滑州的。

    由於朝廷處置及時,除了被大水衝走,第一天溺水的,所有在水中掙紮的滑州人,都得救了。

    得救的百姓知道了官家在潰壩當日便親臨滑州,知道了滑州知州被滑州懲處了,知道官家在調集全國朝的存糧來保證滑州災民的用度……

    這些不用專門宣傳,整個災民營地都在流傳。這也讓滑州百姓,真心的認同他們的君父。

    用最虔誠的禮節,送君父迴朝。

    那個場麵是感人的,甚至趙曦都有些鼻酸……

    沒有哭泣聲,但所有人都流淚了。王安石不管不顧的用帶著泥漿的手擦淚,把整張臉都塗花了,他能感覺到,卻不去管他。

    這一刻,王安石也是虔誠。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這是韓琦在看到這場景時所想的。

    這一次救災,從本意上,韓琦是根本不屑的。而看到官家離開時的場景,再想想官家出汴梁時的情形…~自己確實走眼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格局不夠,眼界不寬。

    這時代的百姓,比後世更容易收買……雖然這個詞不妥,卻最能契合趙曦心裏所想的。

    君王隻是做了作為君王該做的,收獲的卻是滑州,京畿道,乃至整個國朝百姓的忠心……一點都不浮誇,確實是這樣。

    趙曦進汴梁,是悄悄的迴宮的。有些事過猶不及,他不需要做給誰看,也不想再一次被百姓感動…~

    官家休整,沒人說什麽,恐怕這時候就是趙曦想選秀,臣工們也會一致同意的。

    對於這樣的君王,朝堂還能苛求什麽?

    這也是第一次,王珪王禹玉的諂媚文章,沒有被朝臣們不恥,反而紛紛效仿。

    一時間,《時論》天天可見到從內閣到參政,讚頌官家的文章。

    不需要添加,即便用最樸實的文字寫出來,一樣感動著整個大宋王朝。

    所有的一切都是事實。

    官家醜時召集臣工,官家寅時部署救災,官家卯時出發……

    官家親臨潰壩邊緣,官家調集各路支援,官家謀劃泄洪渠,官家謀劃灌溉田…~

    整個國朝,在這一段,是自開朝以來,民心、軍心、臣心,最為凝聚的。

    這才是真正的萬眾一心!

    富弼也撰寫了文章,署名的。按說做到內閣首輔的程度,他沒必要去諂媚官家,但富弼覺得很有必要。

    因為,他能感覺到這樣的文章,在這時候對於朝廷的作用。

    而且,他的文章,完全是在詳細的羅列這一次救災,朝廷調集的人員、物質以及所耗費的錢糧……

    不增不減,就單純的告知子民,為滑州,朝廷付出了什麽。

    最後有一句……一切用度,從內務府出!

    也是這一篇文章,讓國朝所有的商賈,在老六家的響應下,無償向滑州捐獻……

    一句:國朝是大宋人共同的國朝足夠了。

    這真的是真正的萬眾一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